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重点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ppt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总复习题与答案.pptx
第11页/共27页
计算题
2、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第12页/共27页
第9页/共27页
填空题
1、利率和收入组合的点出现在IS曲线的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投资 储蓄,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小于、大于或等于)
第10页/共27页
计算题
1、假定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 yd (yd =(1-t)y),税率t=0.25,投资I=900-50r,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1)IS和LM曲线;IS:y=4250-125r(y=c+i+g)LM:y=2000+250r(L=M/P)(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r=6,y=3500
第21页/共27页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5.长期总供给曲线 的政策含义
第22页/共27页
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A、投资会减少;B、消费会减少;C、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因素都是。2、使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3、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4、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国民收入5.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答案:(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所以GDP=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40-10=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殖为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7.5+5=12.5万美元;所获利润:(10-7.5)+(40-1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算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6. 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

它们在1998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998年1999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面包菜豆(千克)10美元2001美元5000.5美元11010美元2001.5美元4501美元(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答案:(1)1998年名义GDP=10×100+1×200+0.5×500=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0×10+1.5×200+1×450=1850美元(3)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实际GDP变化率:(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为10×100+1.5×200+1×500=1800美元实际GDP变化率:(1850-1800)/1800=2.8%7. 根据上题数据,用1998年作为基期:(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2)计算这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答案:(1)1998年GDP折算指数:(1450/1450)×10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850/1525)×100=121.31(2)通货膨胀率:л=(121.31-100)/100=21.31% 8. 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鸿业《西⽅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第15章国民收⼊的决定:AD-AS模型15.1 复习笔记⼀、总需求1.总需求概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平来表⽰。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出的总数量。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收⼊)所表⽰的需求总量和价格⽔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在某个特定的价格⽔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平的产量。

在价格⽔平为纵坐标,产出⽔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何表⽰被称为AD曲线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价格⽔平相对应的私⼈和政府的⽀出,因此,总需求曲线可以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

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在两部门的经济中,IS曲线的⽅程为:y=c(y-t)+i(r)+g。

LM曲线的⽅程为:M/P=L1(y)+L2(r)。

在上⾯两个⽅程中,如果把y和r当作未知数,⽽把其他变量,特别是P当作参数来对这两个⽅程联⽴求解,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般包含P这⼀变量。

该解式表⽰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如图15-1所⽰,上图是IS-LM图形,下图是总需求曲线的图形。

当价格⽔平从P1下降到P2时,减少了货币需求,⼜由于名义货币供给未变,因⽽LM曲线向右下⽅移动,即从LM(P1)移动到LM(P2)。

这使得利率下降,即从r1下降到r2。

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国民收⼊⽔平上升,即从y1增加到y2。

总之,较低的价格通过增加实际货币供给⽽使GDP增加。

这样,不同的价格⽔平和不同的收⼊⽔平的组合点相连,便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

图15-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从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可知,总需求曲线表⽰国民收⼊与价格⽔平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倾斜。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

西方经济学第21章(宏观第10章)一、问答题1.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答:宏观经济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经济增长的源泉。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Atf(Lt,Kt)式中,Yt 、Lt、K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GY =GA+αG L+βG K(1)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 GL和 G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1)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有时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答: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sy-(n+δ)k (1)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1)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及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才可以扣除中间产品的价值。

A、剔除金融转移B、计量GDP时使用增值法(价值增加法)C、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D、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人()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确定3、“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4、在收入法核算的GDP中,以下()项目不应计入。

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人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直接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人(PI)D、国民收人(NI)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要素收人,但要计人个人收人(PI)之中。

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8、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9、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

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等于投资加政府赤字减净出口10、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民生产净值B、个人收人C、个人可支配收人D、国民收入11、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国内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356.41866.6264.9266.334.1164.8120.866.4253.9402.164.4105.1374.51991.9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4800800300300096030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第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5、设投资函数为i=e-dr(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答案:(1)i=250 —5×10 = 200(美元)i=250—5×8 = 210 (美元)i=250 —5×6 = 220 (美元)(2)i= 250 —10×10 = 150 (美元)i = 250 — 10×8 = 170 (美元)i =250 — 10×6 =190 (美元)(3)e 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4)若i = 200 — 5r,投资需求曲线将左移50美元6、(1)若投资函数为i = 100(美元)—5r,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2)若储蓄为S= —40(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答案:(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2)S = -40 + 0.25y—40 + 0.25y = 80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y = 420(美元) (3)IS曲线函数:∵I = S∴100-5r = -40 +0.25y∴y = 560 — 20r图:8.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收入(美元)货币需求量(美元)利率%货币需求量(美元)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答案:(1)L=L1(Y)+L2(r)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当r=10% 时,L2(r)=50 ∴L=L1(Y)+L2(r)=140+50=190(2)当Y=600时,L(Y)=120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当Y=700时L1(r)=140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当Y=800时L1(800)=160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3)图形9、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1)画出利率为10%,8%和6%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3)画出LM曲线;(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出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何不同?(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答案:(1)(2)由L=M/P得r=0.04y=30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3)LM曲线如图:(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5)若r=10%y=1100美元时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10、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1.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是相同的。

13.试计算:(1)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 =c +i +g +nx 中可知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nx =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 =T -g ,从而有T =BS +g =30+960=990(亿美元)。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 d =NNP -T =4 300-990=3 310(亿美元)。

(5) 个人储蓄S =y d -c =3 310-3 000=310(亿美元)。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3.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8y d ,投资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 =200,政府转移支付t r =62.5,税收t =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答:(1)由方程组可解得y =1 000(亿美元), 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 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投资乘数:k i =11-β=11-0.8=5政府支出乘数:k 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k t=-β1-β=-0.81-0.8=-4转移支付乘数:kt r=β1-β=0.81-0.8=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 b=k g+k t=5+(-4)=11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 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 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求:(1)均衡收入;(2) 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3)投资乘数;(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 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解答:(1)可支配收入:y d=y-t n=y-50消费:c=30+0.8(y-50)=30+0.8y-40=0.8y-10均衡收入:y=c+i+g+nx=0.8y-10+60+50+50-0.05y=0.75y+150解得y=1500.25=600,即均衡收入为600。

(2) 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600=20(3) 投资乘数k i=11-0.8+0.05=4。

(4) 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有y=c+i+g+nx=0.8y-10+70+50+50-0.05y=0.75y+160解得y=1600.25=640,即均衡收入为640。

净出口余额:nx=50-0.05y=50-0.05×640=50-32=18(5)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y=c+i+g+nx=0.8y-10+60+50+40-0.05y=0.75y+140解得y=1400.25=560,即均衡收入为560。

净出口余额:nx=40-0.05y=40-0.05×560=40-28=12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1. (1)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2)若储蓄为S =-40(亿美元)+0.25y ,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解答:(1)若投资函数为i =100(亿美元)-5r , 则当r =4时, i =100-5×4=80(亿美元); 当r =5时, i =100-5×5=75(亿美元); 当r =6时,i =100-5×6=70(亿美元); 当r =7时, i =100-5×7=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 =-40(亿美元)+0.25y , 根据均衡条件i =s , 即100-5r =-40+0.25y , 解得y =560-20r , 根据(1)的已知条件计算y , 当r =4时, y =480(亿美元); 当r =5时, y =460(亿美元); 当r =6时, y =440(亿美元); 当r =7时, y =420(亿美元)。

(3)IS 曲线如图14—1所示。

图14—114. 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 表示,价格水平用P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用L =ky -hr 表示。

(1)求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 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k =0.20,h =10;k =0.20,h =20;k =0.10,h =10时LM 的斜率的值。

(3)当k 变小时,LM 斜率如何变化;h 增加时,LM 斜率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原因。

(4)若k =0.20,h =0,LM 曲线形状如何?解答:(1)LM 曲线表示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

实际货币供给为M P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P,假定P =1,则LM 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 -hr =M即 r =-M h +k hy 其斜率的代数表达式为k /h 。

(2)当k =0.20,h =1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 h =0.2010=0.02 当k =0.20,h =2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 h =0.2020=0.01 当k =0.10,h =1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k h =0.1010=0.01 (3)由于LM 曲线的斜率为k h,因此当k 越小时,LM 曲线的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 越大时,LM 曲线的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 =0.2,h =0,则LM 曲线为0.2y =M ,即y =5M此时LM 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 的直线,h =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 的古典区域的情况。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7.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 d,t=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90+0.8y 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90+0.8y d+140-5r+50=90+0.8(y-50)+140-5r+50=24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1)由L=0.20y,M S=200和L=M S可知LM曲线为0.20y=200,即y=1 000(2)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联立式(1)、式(2)得1 000=1 200-25r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90+0.8y d+140-5r+70=90+0.8(y-50)+140-5r+70=26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1 300-25r=1 000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图15—1。

图15—18. 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0.8y d,t =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解答:(1)由c=60+0.8y d,t=100,i=150,g=10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y=c+i+g=60+0.8y d+150+100=60+0.8(y-t)+150+100=60+0.8(y-100)+150+100=230+0.8y化简整理得y=1 150(1)由L=0.20y-10r,M S=200和L=M S得LM曲线为0.20y-10r=200即y=1 000+50r(2)(2)由式(1)、式(2)联立得均衡收入y=1 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c+i+g=60+0.8y d+150+120=60+0.8(y-100)+150+120化简得y=1 250,与LM曲线y=1 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 250,均衡利率为r =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