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合集下载

第十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十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货币的种类

货币按其形成可分为商品货币与法定货币
M1=现金(通货,包括纸币和辅币)+活期 存款
M2= M1 +各种定期存款

我国货币体系:四个层次
M0 ——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 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 卡类存款。 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 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货币供给(4)
表 5,柴米银行平衡表之五 资产 现金储备 1000 万 房地产 2400 万 借据 900 万 负债和净价值 股票 2500 万 存款(负债)1800 万
货币供给(1)
这时如果客户提款,则储备与存款项同时 减去提款数后,左右仍相等,则等于回复到平 衡表2情况。如果客户通过支票开支他的存款, 结果需要分不同情况讨论。一种情况下,支票 受付人也是柴米银行客户,他收到支票后又存 入该银行,这时该银行资产负债表两边数额不 变,只是存款项的储户构成发生变化,如由原 先支付支票的A客户变成接受支票的B客户存款。
货币供给(3)


考虑放贷。如果法定储备率是10%(即r = 0.1), “柴米银行”储备中1000万元中的900万可以用于放贷。 贷出去900万元,平衡表变成表5。这时左边资产项增加 了借据900万,它代表预期借方还款(或者是银行拿走 抵押资产变现)得到的等量现金。 获得贷款的人不一定把现钞提走,而是让银行在自 己存款单上加上借到的“数字”,从而可以开支票支付。 对应于左边资产项新增借据900万元和现金储备不变情 况,右边负债项增加了900万元存款,总存款上升为 1800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pptx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pptx

2019-7-13
谢谢欣赏
11
联邦储备体系
联邦储备(美联储)的体制结构: 联 邦储备体系的主要组成是,
1) 联邦储备理事会
2) 地区联邦储备银行
3)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2019-7-13
谢谢欣赏
12
联邦储备的体制结构
联邦储备由其理事会管理,理事会有7名由总统 任命并得到参议院确认的理事。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10美元
贷款 90美元
存款 100美元
准备金 9美元
贷款 81美元
存款 90美元
总资产
总负债
100美元
100美元
总资产 90美元
2019-7-13
货币供给谢谢=欣赏190美元
总负债 90美元
32
货币乘数
在这个经济中最终创造了多少货币量?
初始存款 第一国民银行 第二国民银行 第三国民银行
活期存款—— 储户可以随时开支票 的银行帐户余额。
2019-7-13
谢谢欣赏
8
美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的两种衡量指标
两个广为采用的货币存量衡量指标是M1和M2。该图显示了2013年1月每个衡量指标的
规模。
2019-7-13
谢谢欣赏
9
9
所有通货都在哪里?
2013年1月: 11000亿美元
每个成年人持有大约4490美元的通货 许多通货由外国人持有 许多通货由毒品商, 逃税者和其他犯罪分子
展状况。
2019-7-13
谢谢欣赏
19
联邦储备的体制结构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由以下
有投票表决权的成员组成:
美联储主席和其他6位联邦储备理事。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 其他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 (4位有投

第五讲货币需求理论

第五讲货币需求理论

9/3/2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1
二、惠伦模型(立方根定律)
立 方 根 定 律 是 由 米 勒 和 奥 尔 ( miller and Orr,1966)在考虑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后,分析了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函数而且也是利 率的函数所得出的法则。他们认为,影响预防性货 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第一,非流动性成本,是指 因低估在某一时期现金支付的需要而产生的严重后 果;第二,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第三, 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变化情况(收支波动的方差)。惠 伦指出,人们持有多少预防性的现金余额取决于他 们对于预期的非流动性成本与持有现金余额而放弃 利息收入的权衡。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2
2019/3/20
一、现金交易数量论
1、代表人物:费雪 2、理论依据:货币仅作为交易媒介, 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即利率对货币需 求没有影响 。
2019/3/2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
3、交易方程式 MV = PT 或P= MV/T 4、主要观点 (1)名义收入取决于货币数量,与之 成正比。 (2)价格水平的变动源于货币数量的 变动。 (3)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 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引入成本和利率因素


2019/3/2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8
二、货币需求动机分析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货 币而不愿持有其它缺乏流动性的资产。
1、交易动机交易需求:与收入(y)成正比。
2、预防动机预防需求:与收入(y)成正比。
3、投机动机投机需求:与利率(r)成反比。
2019/3/2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9
假定消费者在期初全部以债券的形式持有其收入Y, 然后定期出售 k 数量的债券以获得交易所需的货币。 这样债券出售的次数就为Y/ k ,假设每次出售的手 Y 续费为b,则交易成本为 b;同时平均货币持有额就 k k 为k/2,损失利息收入就为 · r。也就是说,消费 2 者这样做时,其总成本C为: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是两个息息相关的概念。

物价水平指的是一定时期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水平,而货币价值则是指货币的购买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一、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的关系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即通货膨胀。

当物价上涨时,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另一方面,货币价值的下降也会促使物价的上涨。

当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

二、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对经济的影响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变动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使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生活成本增加。

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可能会导致消费减少,进而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投资者不确定性增加,因为物价上涨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率。

最后,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资源的错配和经济不稳定。

2. 通缩对经济的影响与通货膨胀相反,通缩是指物价整体下降的情况。

通缩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通缩可能会导致需求萎缩,因为人们可能会延迟购买商品,以期待价格的进一步下降。

其次,通缩会增加实际债务负担,对借款人和企业的还款能力造成压力。

最后,通缩还可能引发通缩预期,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

三、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的调控为了维护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稳定,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1. 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价值。

通过紧缩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而通过扩张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和物价水平。

2. 财政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

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和供应,从而对物价水平起到调节作用。

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物价水平。

货币供应是指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纸币、硬币以及银行存款等。

物价水平则是指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水平。

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种关系。

首先,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增多,人们手中拥有更多的货币。

这就会导致需求增加,而供给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上涨。

这是由于货币供应增加使得人们有更多的购买力,而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并没有相应增加。

其次,货币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当货币供应减少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减少,人们手中的货币相对减少。

这就会导致需求减少,而供给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下降。

这是由于货币供应减少使得人们的购买力减弱,而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并没有相应减少。

然而,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其他因素也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

首先是生产力的提高。

当生产力提高时,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相对增加,即使货币供应增加,由于供给的增加,物价水平可能不会上涨太多。

其次是需求的变化。

当需求下降时,即使货币供应增加,由于需求的减少,物价水平可能不会上涨太多。

因此,货币供应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此外,货币供应还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其他影响。

一方面,货币供应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人们的购买力增强,消费和投资活动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货币供应的减少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当货币供应减少时,人们的购买力减弱,消费和投资活动减少,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因此,货币供应的调控对于维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都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上涨,货币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然而,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宏观经济现代观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

宏观经济现代观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

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的相互作用关系
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相互影响,央行 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灵活运用货币政策 工具,以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 包括经济结构、市场环境、国际经济 形势等。因此,央行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制定适合国情的货币政策。
05
现代观点下的宏观经济政 策
货币政策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 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包括 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 、促进 产业升级和转型来提高经 济效率,包括鼓励创新、 支持新兴产业等措施。
02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定义
货币需求的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体中对于货币的总 体需求,包括对现金、支票存款等交 易性货币的需求和对储蓄性货币的需 求。
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正相关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物价水平通常会上升,因为更多的货币追逐固定的商品和服务数 量。
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水平正相关
当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同样数量的货币可以完成更多的交易,因此物价水平也会上升。
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取决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如果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而货币需求也相对稳定,则物价水平可能会保持稳定;如果 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或不稳定,而货币需求保持稳定,则物价水平可能会波动。
物价水平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通胀预期
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会导致通胀预期增强,从而影响货币 政策的有效性。央行需要采取措施稳定通胀预期,以保持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过高的物价会导 致消费和投资受到抑制,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央行需要权 衡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汇率
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影响汇率。如果国内物价高于国外, 会导致本币贬值;反之,则会导致本币升值。央行需要关 注汇率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货币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货币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货币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货币是一种流通中的资产,具有购买力和价值。

物价则是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货币与物价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背景货币总量增加可能会导致通胀,而货币减少则可能导致紧缩。

然而,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这些简单的对立面。

实际上,货币与物价的关系非常复杂,与许多其他因素互动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货币总量与物价水平的变化货币总量增加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这并非绝对。

货币总量可能会增加,但物价水平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货币总量增加可能会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促进就业增长和生产力提升,从而避免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物价水平的变化还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供求关系、通胀预期、生产成本等。

三、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的关系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价值相对缩水,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涨。

通货膨胀往往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许多地区都曾经历过高通货膨胀的时期,其原因大多是政策上的失误、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外部冲击等。

然而,通货膨胀也有一系列低估风险和利益因素,例如政府部门的财政政策、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的运作等。

四、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控制货币政策是指政府和央行制定的货币供应和利率政策,旨在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经济稳定。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货币总量和流通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将减少货币供应和加息,从而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水平以下。

反之,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会增加货币供应和降息,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增加。

五、结论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因素。

货币总量增加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也不是完全危险的。

货币政策的实施对通货膨胀控制至关重要,但也需要注意政策的灵活性和适时性。

Chap_29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Chap_29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持有2734美元现金。 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持有2734美元现金。 美元现金
谁持有所有这些现金? 谁持有所有这些现金
许多现金由外国持有 许多现金由非法主体持有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 2001 by Harcourt, Inc.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 2001 by Harcourt, Inc.
联邦储备体系
联邦储备(美联储)的体制结构 联邦储备(美联储)的体制结构:
联邦储备体系的主要组成是: 联邦储备体系的主要组成是:
1) 联邦储备理事会 2) 地区联邦储备银行 3)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The Federal Reserve 联邦储备
The Federal Reserve (Fed) serves as the nation’s central bank. 联邦储备(Fed)——美国的中央银行 联邦储备( )
It is designed to oversee the banking system. 它被设计用来监督银行体系。 它被设计用来监督银行体系。 It regulates the quantity of money in the economy. 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 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
它不具有内在价值。 它不具有内在价值。 例子: 硬币,纸币, 例子: 硬币,纸币,存款支票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 2001 by Harcourt, Inc.
Money in the U.S. Econom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伯南克,美国现任美 联储主席。
•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中央银行 制度,与商业银行制度统称为两级银行制 度。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发 挥着“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 “政府的银行”等基本职能,对整个国民 经济发挥着宏观调控作用。
两级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企业、公众
• 10月2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三季度GDP及9 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9月末的时候,广义货币供应量是 1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余额 是15.2万亿元,增长29.5%。 • 根据数据分析通货膨胀的预期(曹和平,北大经院教授): M1和M2增长差0.2%。说明,货币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 大。我们害怕M1增长了29%,M2仅增长20%,差十个百 分点的时候。整个项目没有扩展到29%,可是货币增长了 29%,那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重大压力。这次M1超过M2 0.2个百分点,我个人认为,通货膨胀起码在明年三月份之 前非常小。
第五讲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 价
央行上调六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抑制通胀
• 一则消息: 央行于2010年10月11日上午通知工行、农行、中 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民生 银行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将提高上述6家银行的 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市场人士预计,这项举 措将只是短期措施,预计时效两个月左右,意在 平抑流动性和控制通胀。 上述6家银行的存款额约达38.1万亿元,占我国银 行总存款额68.6万亿元的逾一半。经过此次提高, 这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17.5%。
案例:美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史
• 美国人对权力集中有着某种本能式的恐惧: • 1791年,美国国会暂时批准了一家国民银行,但是在 各个州银行的反对中于1811年停业。 • 1816年成立了美国第二银行,它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于1836年宣告终止。 • 经过周密的研究,美国于1913年通过了《联邦储备条 例》,从而宣告了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 • 美联储独特的结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巧妙的 折中。
央行的产生和发展
• 必要性: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银行业面临各种问 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奠定了产生中央银行的客观经济基础: 统一银行券的发行,降低交易成本 1、各种银行券之间的比价难以确定; 2、真伪难辨,为交易带来不便; 3 、银行券仅在其发行银行业务范围内流通,不利于商品 的大规模流动; 4、不利于货币流通稳定。 集中办理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为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资金支持 代表政府管理全国金融业的需要
案例: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史
• 它成立于1694年,是最早的私立股份制银行。 1)1833年,英国国会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 券具有无限法偿资格。 2)1844年,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了《英格兰银 行条例》(又称《皮尔条例》)。 3)1854年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 4)到1872年,她又开始担负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 1833 和 1844 年间它 已经朝独占货币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854 年 成为票据交流中心; 1872 年担当了最后贷款人的 角色;到 1928 年,只有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 在流通中使用其它的全部退出流通领域。
欧洲中央银行的定义
• M1=现金+活期存款 • M2=M1+2年期以下定期存款 • M3=M2+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存款+ 货币市场票据+两年期以下债券
二、货币供给:央行与商业银行
• 央行:发行货币、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操作 •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
(一)央行
•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 席艾伦.格林斯潘(19872006年在任)堪称全世界 最重要的“财神爷”: “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 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 球投资人都要伤风”, “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 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 就成”---这是一九九六年 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 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
中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
清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户部银行是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1905年8月在北 京开业,它是模仿西方国家而建立的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1908年,户部银 行改为大清银行。 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1911年大清王朝复灭,大清银行 改组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成立之初,曾自我标榜为“纯属 商业银行性质”。但事实上,它后来成了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1913年,交 通银行取得了与中国银行同等地位的发行权。1914年,交通银行改定章程, 已经具备了中央银行的职能。以上两行,共同作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 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 立中央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月在汉口设中央银行。原 广州的中央银行改组为广东省银行。1928年,汉口中央银行停业。 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银行,总 行设在上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法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行使中 央银行职责。1949年12月,中央银行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 革命根据地的中央银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建立根据地以后, 就成立了人民的银行,发行货币。如1927年冬,闽西上杭县蚊洋区农民协会 创办了农民银行等。 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苏维埃 国家银行还在各地设分支机构,以带动根据地银行走向集中和统一。1934年 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跟随红军长征转移,1935年11月,它改组为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同年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 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并逐渐连成 一片,整个金融事业趋于统一和稳定,1948年1中央银行作为巩固民族独立和国家主 权的一大标志。 各国政府相继加强了对央行的控制,突出表现为:国有化 如法(1945年12月)、英(1946年);制定新的中央银 行法,明确央行的职责,如1946年美国国会《充分就业法》 规定了美联储的职责。
央行的组织形式
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国家单独建立央行机构,使之全面、纯 粹行使央行职能的制度。 一元式:在一国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采取总分 行制,如我国。 二元式: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央行机构,地方级央行虽然接受 中央级央行的监督管理,执行统一的金融政策,但在辖区内有 较大独立性。比如美德 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 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如1983年前的中国人民银行。 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 组成的央行制度,如欧洲中央银行等。 准中央银行: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臵类似央行的机构,或者政 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央行职能,如新加坡、香港 地区。
普遍发展阶段(一战后到二战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央银行的发展开始加快。为维护国 际货币体系和经济的稳定,1920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 金融会议要求尚未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尽快建立中央 银行,从而掀起了一个创建中央银行的高潮。 1929-1933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开始强调央行的 “最后贷款者”的职能。 1930年,在瑞士巴塞尔成立国际清算银行
Definition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 M1=流通中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帐户存 款 • M2=M1+小面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存款帐 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非机构所有)+隔夜回购协 议+隔夜欧洲美元 • M3=M2+大面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份额(机 构所有)+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 • L=M3+短期财政部债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 兑汇票
• 中央银行的历史发展阶段
初创阶段(十七世纪中叶至1843年) 瑞典银行 (1656年成立,1668年改组为国家银行,1897 年独占货币发行权,最早的国家银行) 英格兰银行(1694年成立,1844年基本垄断货币发行 权)——最早的中央银行,被誉为央行的“鼻祖”。 探索阶段(十九世纪中叶到一战前) 法兰西银行:1800年1月18日由时任第一执政的拿破仑· 波 拿巴建立,其最初成立的目的是负责纸币的发行,帮助法 国经济摆脱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萧条。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中央银行产生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一般的商业银行演变而成,如英格兰银行。 另一种是由政府的设计下直接为担负中央银行职能而设立的, 如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正式结构特征为:
– 地区性分权 (包括十二家地区性联邦储备银行
及其分布在全美各地的二十五家地区分行。) –所有联邦储备银行都是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结构 二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由三部分构成:1、联邦级的联邦储备委员会; 2、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3、地方级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1、联邦储备委员会: 是联邦储备系统的最高决策当局。共有7名理事组成。理事由总统征得参议院 同意后任命,任期为14年,期满后不再连任,并且任期相互错开。每一届总 统,在其任命期内只能更换两名理事;总统可以在 7名理事中任命1名理事会 主席,任期4年,但可以连任。现任美联储主席为伯南克(2006年2月开始)。 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职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整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 • 2、公开市场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12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7名联邦储备理事会理事,5名联邦储备 银行行长。最主要工作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 3、地方级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 由9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来管理,董事共分三类,每类三名。A类董事由会员 银行推选产生。B类董事通常由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向会员推荐。 C类由联邦 储备委员会任命,且分别担任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 联邦储备银行的职能:对会员银行进行日常检查;审批某些银行合并的申请; 支票的清算;收回被损坏的旧钞,发行新钞;此外,决定是否向辖区内某一 银行提供贷款,在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设定自己的贴现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