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旋转编码器常见问题
编码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编码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编码器是机械驱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检测测量器件的位置和角度变化,并产生出一系列的信号来表示这种变化。
它的故障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所以对它的维护保养是很重要的。
一、电源故障编码器一般都是由电源驱动的,因此其电源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原因之一。
编码器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电源过载、短路、故障线路等等。
当检测发现有电源故障时,应首先检查编码器是否已经断开连接,并对电源进行排查,以及和计算机中检测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正常,进行一些基本的检修。
二、传感器故障传感器有可能受到磁场的影响或者变更的温度引起变形,从而损坏传感器本身。
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无法正常接收到编码器发出的信号。
此时,用户应检查传感器是否变形、开路、短路或损坏。
如果发现有故障,可尝试更换传感器,将新的传感器安装到编码器上,并确保表面的接触是整体的,能够顺利的运行。
三、附件故障编码器都有许多的附件,如外壳、联接线、连接器等,随着使用的时间的增加,附件的寿命也会随之缩短,它们也成为编码器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发现编码器出现故障,可检查一下附件是否有损坏,例如接口、电缆、外壳等,如果发现任何损坏,可尝试更换附件。
编码器除了硬件设备外,还有一些软件程序,它们可能会出现一些操作上的故障。
如果发现编码器正常工作时运行状态提示出错,可以检查一下编码器的软件设置,更改编码器的参数设置,或者重新安装编码器的软件程序来解决故障。
有了上述的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用户在编码器出现故障时就可以比较准确的检测和分析,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以减少编码器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旋转编码器的那些事?旋转编码器的常见问题

旋转编码器的那些事?旋转编码器的常见问题问题①:什么是旋编的分辨率?分辨率又称位数、脉冲数、几线制(绝对型编码器中会有此称呼),对于增量型编码器而言就是轴旋转一圈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对于绝对型编码器来说,则相当于把一圈360°等分成多少份,例如分辨率是256P/R,则等于把一圈360°等分成了256,每旋转1.4°左右输出一个码值。
分辨率的单位是P/R。
问题②:什么是输出相?增量型指输出信号数。
包括1相型(A相)、2相型(A相、B 相)、3相(A相、B相、Z相)。
Z相输出1次即输出1次原点用的信号。
问题③:什么是输出相位差?轴旋转时,将A相、B相各信号相互间上升或下降中的时间偏移量与信号1周期时间的比,或者用电气角表示信号1周期为360°。
A相、B相用电气角表示为90°的相位差。
问题④:什么是CW/CCW?CW即顺时针旋转(Clock Wise)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旋转方向中,通常增量型为A相比B相先进行相位输出,绝对型为代码增加方向与CW反方向旋转时为CCW (Counter Clock Wise),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旋转方向中,通常增量型为B相比A相先进行相位输出,绝对型为代码减少方向。
问题⑤:什么是最高响应频率和允许最高转速?最高响应频率就是编码器电气上最大能响应的频率数,如果在高于这个参数的频率下使用,则编码器内部电路会无法响应,会导致编码器漏脉冲的现象发生,最高响应频率单位为Hz。
允许最高转速就是指编码器的轴机械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最高转速,高于这个参数,则编码器的轴可能会损坏。
允许最高转速单位为r/min。
注意:实际使用时,这两项参数都需考虑,必须都小于这两相参数规定的值,才能正常使用。
问题⑥:什么是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上升时间:输出脉冲从10%上升到90%的时间。
下降时间:输出脉冲从90%下降到10%的时间。
问题⑦:旋转编码器的输出形式集电极开路输出、电压输出、互补输出和线性驱动输出的区别是什么?集电极开路输出是以输出电路的晶体管发射极作为公共端,并且集电极悬空的输出电路。
旋转编码器调整方法word精品文档10页

四:旋转编码器的调整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 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
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U入,V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和Z相信号跳变沿,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即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编码器常见问题

编码器常见问题一、通用问题:问绝对值编码器精度跟分辨率有何关系?TOP答单圈绝对值编码器的位数代表码盘的码道数,因为是用二进制的码盘(格雷码相同),所以他的精度就成了2的几次方,比如12位,就是2的12次方也就是4096。
编码器的分辨率与精度并不一定相当,精度随刻线、码盘机械同心度、读数响应速度、温度特性等各种因数决定。
如果一个编码器是用刻线正弦波细分获得高分辨率的,那它的精度并没有提高,细分仅提高了分辨率。
在细分前的刻线精度是多少,细分后的精度还是多少,所以有些高分辨率的编码器的精度取决于之前是用多少线再细分的。
二、Hengstler品牌问通过SSI接口,数据轮询的最大频率如何确定?TOP答通过SSI传输的当前位置数据,以下“最好的情况”和“最坏的情况”必须被考虑。
位置数据的输出取决于几个参数,如:因子,转换时间,数据格式等。
因此,处理时间会有所不同。
使用处理器系统您将“只能”获得一个平均响应时间。
如果你使用最高频率500kHz轮询SSI 通道。
即(脉冲时间2µs * 26位+最低要求暂停时间40微秒)就是最短时间大约100µs。
此后,该系统将需要另外的400-500µs的时间用于数据更新,因此在“最坏的情况”你可能得到三次同样的结果(位置值)!只有使用速度快的多的DSP或ASIC你才能获得更短的时间(因子为10),或使用应用于电机控制系统的附带SIN/COSINE码道的编码器。
问AC59和AC61有何不同?TOP答这两种型号的编码器都是不锈钢外壳。
•“61”型配有一个实心坚固的不锈钢外壳,并和不锈钢法兰连接。
标准电缆配件是由镀镍的黄铜制造的。
=> “这样的设计允许复杂的编码器类型,如绝对式编码器带总线罩盖和要求保带防护地访问编码器的内部,如DIP开关。
•“59”型包括拉深不锈钢外壳,并和轧花不锈钢法兰连接。
标准电缆配件是由PVC制造。
磁旋转编码器常见问题

磁旋转编码器常见问题磁旋转编码器常见问题常见问题:磁旋转编码器I C一般性问题Q1:芯片如果不能按预期工作,我需要进行哪些测试才能找出原因?Q2:可以在不编程的情况下使用旋转编码器芯片吗?Q3:如何知道上电之后角度数据何时有效?Q4:启动时间是否会随温度而改变?Q5:不同类型的输出可用于哪些应用?Q6:我可以利用数字输出驱动大于4m A的电流,例如驱动一个10m A的L ED吗?Q7:为什么已存在下拉电阻还必须将PR OG连接到V SS?Q8:对准模式下限制数值32是什么意思?Q9:可以得到的最佳精度是多少?Q10:可以得到优于0.1度的精度吗?Q11地利微电子可以校准芯片以实现最佳的精度吗?Q12:数据资料中显示的误差曲线对于所有产品都是一样的吗?Q13:编码器的重复性是指什么?Q14:重复性怎样随着温度改变?Q15:C Sn引脚可以永久地连接到V S S吗?Q16:角度数据采样与C Sn是同步的吗?Q17:奥地利微电子可以提供预先编程的定制化编码器吗?Q18:编码器可承受的振动水平怎样?Q19:怎样降低A S5040/43/45的功耗?磁铁相关问题Q20:推荐的磁铁水平偏离容差是多少?Q21:如果不能将磁铁对准在推荐的容差内,会发生什么呢?Q22:我可以将编码器IC安装在环形磁铁的周围吗?Q23:怎样才能扩展磁铁的垂直间距?Q24:如果在―绿色‖(适当)范围之外使用传感器会有什么后果?Q25:哪些类型的磁铁可以和AS5035/40/43/45配合使用?Q26:在旋转轴内安装磁铁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Q27:为什么在移除磁铁的时候不能触发C OF和L IN报警?Q28:为什么即使移除磁铁时我仍可以得到随机的角度数据?Q29:在什么磁场范围可以得到M a g I nc/-D e c、L IN和CO F 报警信号?Q30:如何分辨磁铁场强过弱(或丢失)与磁铁场强过强的情况?Q31:要获得零位读数时,磁铁要处于哪一个缺省位置?Q32:磁编码器是如何做到对于外部磁场不敏感的?A S5035,A S5040,AS5045磁旋转编码器产品系列常见问题A S50000磁旋转编码器产品系列常见问题Q33:是否需要屏蔽传感器以避免外部磁场的影响?Q34:B L DC电动机的强磁场转子磁铁会对编码器造成什么影响?Q35:我可以将其它材料放置到磁铁和IC之间吗?Q36:磁铁直径、厚度和形状的影响有多大?Q37:芯片会受到强磁场的永久性损坏或毁坏吗?Q38:芯片可使用的最小磁铁是多大?A S5040/43/45绝对输出Q39:A S5040/43/45在绝对模式下也有滞回吗?Q40:为什么即使磁铁没有移动,有时绝对输出也不稳定?Q41:当我将磁铁放在IC的背面时,推荐的气隙是多少?Q42: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Q43:我可以并行连接几个编码器,并利用片选引脚进行选择吗?A S5040/43/45菊链模式Q44:我怎样才能避免芯片偶而切换到对准模式?Q45:我可以在菊链模式下同时测量几个编码器吗?A S5035/40增量输出Q46:我无法得到增量输出脉冲,它们均为1。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故障浅析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故障浅析摘要:编码器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
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
本文对编码工作原理进行简单概述,并编码器的易产生故障进行分析。
关键词:编码器干扰防护引言编码器(encoder)为传感器(sensor)类的一种,主要是用来检测机械运动的速度、位置、角度、距离或者计数,除了应用在机械上,还有可以控制入伺服电机均配备编码器以供马达控制器作为换相、速度及位置的检测。
1.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通过码盘轴与电机轴承进行间接连接。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如双臂芯轴的编码器),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
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需要重新标定位置(如用在需要更换刀片的飞剪电机)。
为此,在工控中就有每次操作先找参考点,开机找零等方法。
编码器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编码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

编码器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1. 概述编码器是一种常用的机电转换设备,通常用于测量和控制旋转运动。
它能将机械旋转运动转化为数字信号,实现对运动位置、速度等的监测和控制。
然而,在使用编码器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故障和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介绍编码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
2. 编码器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2.1. 编码器失灵编码器失灵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电缆损坏:电缆损坏是导致编码器失灵的常见原因之一。
若出现电缆损坏,导致电缆中断或者接触不良,就会导致编码器信号无法传输。
•电源异常:编码器的电源异常也可能导致编码器失灵,例如电压过高或过低以及电源波动等。
•编码器本身故障:编码器自身的故障,例如光栅板损坏、线路板损坏等也会导致编码器失灵。
•其他原因:编码器还可能出现因工作环境问题、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失灵。
2.2. 编码器反转编码器反转是指旋转方向与编码器读数显示方向相反的现象。
下面是引起编码器反转的原因:•安装位置不正确:编码器安装时,应该根据安装要求设置正确的位置和方向。
如果可能悬挂、固定的不牢固或者位置是错误的,就会导致编码器反转。
•电源电压异常:在使用编码器时,如果电源电压变化过大,也可能导致编码器反转。
•编码器损坏:编码器内部部件损坏或损坏严重,也可能出现编码器反转情况。
2.3. 编码器示值不准编码器示值不准是指,编码器内部的测量单位与实际的测量单位不一致的情况。
通常会有以下原因:•编码器与测量对象的不匹配:编码器的类型和安装时的位置与要测量的对象不匹配,也会导致编码器示值不准。
•安装方式不正确:在编码器的配备安装和设置时,如果没有按照要求的标准进行,会导致测量精度不准。
•工作环境问题:在特殊环境(如易受激光或电波干扰的环境)下使用编码器,也会导致示值不准。
3. 处理方式对于编码器常见故障依据具体情况,下面是我们对它们解决方案的概况:3.1. 编码器失灵的处理•检查电源:首先,我们应该检查编码器是否有电,是否在安装电缆、使用电缆过程中有电缆损坏并需要更新连接。
编码器的常见故障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编码器的常见故障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光电编码器故障主要表现为输出信号出现误码,若能及时、准确的对误码进行诊断,随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避免更大的故障发生,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上图是光电编码器原理图。
从图中可知,它主要包括轴系、码盘、狭缝、光电接受元件、处理和输出电路。
它是如何计算角度位置信息的?
编码器工作时,码盘跟着主轴转动,而码盘和狭缝的相对位移形成莫尔纹条。
当主轴转动一个码盘光栅的栅距角,莫尔纹条则变化一个周期,随后将光电接受元件产生的信号送入处理电路,最终经过细分计算就能得到编码器工作时的角度位置信息。
编码器的检测方式
其输出端口接LED灯显示排。
当编码器轴按照某个方向旋转时,此时LED灯排是逐个亮起来,通过看它的亮次序和位置就能判断其是否出现误码。
因为它旋转一周的输出位置信息多,我们观察时反应能力有限,看久了眼睛容易疲劳。
所以编码器的旋转速度不能太快,还需要反复看。
编码器发生故障,若有指示灯那就会由绿色变红色,与之相关的通讯模块也会亮红灯,而且会显示Bus off故障代码。
引起故障主要原因有通讯干扰、组态不当等。
出现Bus off故障代码,一般原因有设备错误波特率、电源上升时间过慢、终端电阻不适合、通讯线周围有强电等。
进行处理时,检查联轴和轴对中问题、编码器自身和扫描模块自身及回路电压问题,以及接线、波特率设置、通讯接头、屏蔽线接地等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旋转编码器常见问题常见问题:磁旋转编码器I C一般性问题Q1:芯片如果不能按预期工作,我需要进行哪些测试才能找出原因?Q2:可以在不编程的情况下使用旋转编码器芯片吗?Q3:如何知道上电之后角度数据何时有效?Q4:启动时间是否会随温度而改变?Q5:不同类型的输出可用于哪些应用?Q6:我可以利用数字输出驱动大于4m A的电流,例如驱动一个10m A的L E D吗?Q7:为什么已存在下拉电阻还必须将P R O G连接到V S S?Q8:对准模式下限制数值32是什么意思?Q9:可以得到的最佳精度是多少?Q10:可以得到优于0.1度的精度吗?Q11地利微电子可以校准芯片以实现最佳的精度吗?Q12:数据资料中显示的误差曲线对于所有产品都是一样的吗?Q13:编码器的重复性是指什么?Q14:重复性怎样随着温度改变?Q15:C S n引脚可以永久地连接到V S S吗?Q16:角度数据采样与C S n是同步的吗?Q17:奥地利微电子可以提供预先编程的定制化编码器吗?Q18:编码器可承受的振动水平怎样?Q19:怎样降低A S5040/43/45的功耗?磁铁相关问题Q20:推荐的磁铁水平偏离容差是多少?Q21:如果不能将磁铁对准在推荐的容差内,会发生什么呢?Q22:我可以将编码器I C安装在环形磁铁的周围吗?Q23:怎样才能扩展磁铁的垂直间距?Q24:如果在―绿色‖(适当)范围之外使用传感器会有什么后果?Q25:哪些类型的磁铁可以和A S5035/40/43/45配合使用?Q26:在旋转轴内安装磁铁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Q27:为什么在移除磁铁的时候不能触发C O F和L I N报警?Q28:为什么即使移除磁铁时我仍可以得到随机的角度数据?Q29:在什么磁场范围可以得到M a g I n c/-D e c、L I N和C O F报警信号?Q30:如何分辨磁铁场强过弱(或丢失)与磁铁场强过强的情况?Q31:要获得零位读数时,磁铁要处于哪一个缺省位置?Q32:磁编码器是如何做到对于外部磁场不敏感的?A S5035,A S5040,A S5045磁旋转编码器产品系列常见问题A S50000磁旋转编码器产品系列常见问题Q33:是否需要屏蔽传感器以避免外部磁场的影响?Q34:B L D C电动机的强磁场转子磁铁会对编码器造成什么影响?Q35:我可以将其它材料放置到磁铁和I C之间吗?Q36:磁铁直径、厚度和形状的影响有多大?Q37:芯片会受到强磁场的永久性损坏或毁坏吗?Q38:芯片可使用的最小磁铁是多大?A S5040/43/45绝对输出Q39:A S5040/43/45在绝对模式下也有滞回吗?Q40:为什么即使磁铁没有移动,有时绝对输出也不稳定?Q41:当我将磁铁放在I C的背面时,推荐的气隙是多少?Q42: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Q43:我可以并行连接几个编码器,并利用片选引脚进行选择吗?A S5040/43/45菊链模式Q44:我怎样才能避免芯片偶而切换到对准模式?Q45:我可以在菊链模式下同时测量几个编码器吗?A S5035/40增量输出Q46:我无法得到增量输出脉冲,它们均为1。
有什么错误呢?Q47:为什么即使在恒定转速下增量脉冲宽度也是不同的?Q48:虽然有1024步/转,为什么增量脉冲数还是256?Q49:如果磁铁方向偏离,我会错漏脉冲吗?Q50:为什么当A S5040与一个参考编码器进行比较时会出现漏脉冲?Q51:我怎样使用增量输出进行速度测量?Q52:我怎样才能降低增量抖动噪声?Q53:当使用一个多极磁铁时,我可以增加增量脉冲数吗?A S5040/45P W M输出Q54:我怎样才能增加P W M输出的精度?Q55:我怎样才能降低P W M输出的抖动噪声?A S5040高速运行Q56:为什么绝对和增量模式下的最高速率是不同的?Q57:为什么在较高的速率下周期和相位抖动会降低?A S5040无刷直流换向输出A S50000磁旋转编码器产品系列常见问题Q58:我可以同时得到U V W、增量和绝对输出吗?A S5043模拟输出Q59:虽然我可以读取串行角度数据,但是为什么得不到模拟输出电压呢?Q60:在模拟输出端只能得到波动的电压!有什么错误吗?Q61:我如何对A S5043进行编程,使它在原点位置提供V D D/2模拟输出?A S504512位绝对值串行输出Q62:即使在高转速下,我可以得到完整的12位分辨率吗?A S5035/40/43/45编程Q63:A S5035/40/43/45可以在 3.3V电源下进行―软‖编程吗?Q64:一旦器件进行了硬编程,―零‖位还可以修改吗?Q65:我可以采用菊链模式编程多个器件吗?A S5040/43/45演示板问题Q66:我可以将任何基于A S504x的编码器连接到任何演示板上吗?Q67:可通过哪些方式对A S5000系列旋转编码器I C进行编程?Q68:为什么在编程操作期间会出现P W M频率突变?A S50000磁旋转编码器产品系列常见问题一般性问题Q1:芯片如果不能按预期工作,我需要进行哪些测试才能找出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快速诊断:1.在5V模式下:检查5V电源是否稳定,3.3V电源是否稳定,V D D3V3引脚是否安装了缓冲电容(1..10μF)?2.在3.3V模式下:电源引脚V D D5V和V D D3V3是否接在一起,并与稳定的 3.3V电源进行了连接?3.磁场是否在范围内(检查M a g I n c n、M a g D e c n或M a g R n g n输出)?4.在启动时P R O G引脚是否与V S S连接(避免意外切换至对准模式,对准模式仅用于测试目的)?5.检查P W M输出,如果可用的话。
是否随角度线性增加?在多数情况下,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仍然无法奏效,可尝试将编码器连接到任意A S504x演示板上,将你的组件选作外部编码器,并用演示板软件测试你的设置。
(欲了解更多信息,可参见A S504x演示板操作手册)Q2:可以在不编程的情况下使用旋转编码器芯片吗?可以!不校准或编程芯片同样可以使用。
缺省(未编程的)设置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应用。
Q3:+如何知道上电之后角度数据何时有效?上电时,芯片将运行一系列的补偿算法并设置O C F(偏差补偿完成)状态位。
如果只使用了增量输出,那么输出A=B=I n d e x将一直为高,直到芯片完成上电过程(C S n必须为低)为止。
如果C S n在上电时为高,那么输出A=B=I n d e x将一直为高,直到上电完成并且C S n被拉低为止。
硬件引脚的状态如下:-M a g I N C n:未定义-M a g D E C n:未定义-A_L S B_U:高(见数据资料)-B_D i r_V:高(见数据资料)-I n d e x_W:高(见数据资料)-P W M_L S B:标准P W M信号、脉冲宽度直到上电延迟(t P w r U p)结束后才可用Q4:启动时间是否会随温度而改变?启动时间随温度或电压变化的波动很小。
规格指标t P w r U p(20/50/80m s)在全温范围内有效。
如果希望缩短启动时间,你可通过S S I接口的串行比特流查询O C F状态位。
一旦O C F为高,启动便已经完成并可使用芯片。
(还可参考Q3:如何知道上电之后角度数据何时有效?)Q5:不同类型的输出可用于哪些应用?增量输出(适用于A S5040和35):增量输出经常用于只需要增量信息的中、高速应用。
在上电时,无法得到绝对角度位置。
为得到绝对位置,编码器首先需要转至原点(或零位),该位置会产生索引脉冲,离开这个参考位置时通过计数脉冲个数获得绝对位置信息。
相比之下,A S5040/43/45编码器可提供绝对输出信息,角度位置在上电后即可使用。
无需进行器件归零。
为了读取绝对位置,用户可以从若干输出格式中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的类型:串行输出(S S I)(适用于A S5040/43/45):这个输出适用于快速数据传输,它需要3个信号:片选、时钟和数据输出。
A S50000磁旋转编码器产品系列常见问题这种输出类型也可用于读取菊链模式下通过单个3线接口连接的多个器件。
模拟输出(适用于A S5043):这一―传统‖输出类型已应用了几十年。
该输出仅需要一根线(模拟输出),输出电压与磁铁的转角成正比。
例如,它可用作电位器的无接触式替代品。
P W M输出(适用于A S5040/45):与模拟输出类似,该输出仅需要一条线(P W M输出)来传输信号。
但绝对角度信息采用时域(脉宽)方式,而不是信号幅度(电压),因此其在电气噪声环境中非常坚固可靠。
U V M输出(适用于A S5040):无刷直流电机通常使用3个常规的H a l l开关,安装在磁性转子端点附近的P C B上,为电机控制器提供换向信息。
A S5040可以模仿这些信号并替代3个H a l l开关。
在这一模式下,P W M输出变为增量脉冲输出,并且除了提供绝对串行输出外还可提供U V W信息。
因此,A S5040既是一个绝对和增量编码器,同时也是一个换向开关。
它能够提供绝对信息并具有零位编程功能,从而可优化换向操作以实现扭距的最大化。
Q6:我可以利用数字输出驱动大于4m A的电流,例如驱动一个10m A的L E D吗?数据资料规定的驱动能力是相对V O L和V O H电平而言的。
你可以源出/吸入更大的电流,但可能不能继续维持V O H和V O L电平。
Q7:为什么已存在下拉电阻还必须将P R O G连接到V S S?不是必须要将P R O G引脚连接到V S S。
你可以让它保持开路。
然而,如果该引脚接有一根长线或长电缆,它可能会拾取串扰信号,从而不能一直保持低电平。
这增加了芯片可能意外切换到对准模式的危险(在C L K的下降沿时P R O G=高)。
因此不使用该引脚进行编程时推荐将其接地。
Q8:对准模式下限制数值32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内部值,应该当作一个参考值。
请记住,气隙、磁铁的强度和尺寸都会产生影响。
数值32是指采用推荐磁铁(N d F e B∅6m m x 2.5m m M N-35H)并且气隙间距取为约1m m典型值时的参考值,该气隙间距位于推荐间隙范围(~0.5– 1.8m m)的中间。
理想情况是使磁铁对中,不管实际值是多少,都应该使一整圈内的最大读数和最小读数之差尽可能小。
注意:限制数值32适用于A S5040/43。
A S5045的限制数值为4x32 = 128,因为它的分辨率是A S5040/43的4倍。
Q9:可以得到的最佳精度是多少?首先,精度不应该与分辨率混淆。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分辨率是每圈的步长数(如1024、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