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大全
经济生活四个模块易错易混

经济生活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2、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经济生活复习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100条

Hale Waihona Puke 46.股份制企业都必须由国家或集体控股。 (不一定) 47.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政企分开) 48.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 同富裕。 (不构成因果关系) 49.在我国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处于主体地位。 (主导,支柱) 5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 中占优势,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
26.世界石油价格上涨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主要由供求影响) 27.企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商品价值量。 颠倒因故关系 28.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提高产品价值量,增 加盈利。 不一定增加盈利 29.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不一定 30.企业做广告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顺利让渡商品,实现商品价值) 31.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增加居民工资。 (增加收入)
61.利息的来源是银行利润。 (银行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 62.定期储蓄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 效形式。 (活期) 63.保险公司对投保人负责,不对任何单位负责。 (对保监会负责) 64.购买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化解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65.人寿保险的费用大多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 (个人负担) 66.债券是以投资者获得红利为补偿条件。 (到期还本付息)
98.我国计算汇率,通常以100单位人民币作为标准, 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 (注意:以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 人民币) 99.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 临更大的挑战) 100.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经济生活》xx易混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xx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商品还有价值这个属性)(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质量))与商品的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注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商品价值量”的xx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某企业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3.”货币”的xx观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因为货币出现前就有金银存在了。
货币天然是金银才是对的)(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当物价全面持续上涨才会引起通货膨胀)4.“价值规律”的xx观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大全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价值才是)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前错后对)4.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使用价值不同。
(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商品价值量不变)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的是观念中的货币)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胀)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经济生活易错点

1、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侧重于公有制经济在 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 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 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侧重于其在国民经济 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 的作用。
类别 比较点
公司的资本
有 限责 任公 司
资本不必划 分为等额股份,股东 转让出资必 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
意,出资转 让比较困难
股 份有 限公 司
资本必须划 分为等额股份,并以 股票形式表 现,上市公司股票可
以自由流通 、转让
《经济生活》易错点
1、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吗? 添加了三聚氰胺的产品 2、对货币职能的辨别。 标价、价格/购买、买卖、保存/赊销、利
息、税款、工资/国际收支、国际结算 3、把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混同,人民币升值比贬值好吗? 例子
4、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供求关系、纸币发行量、宏观调控等
5、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认识不清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等。 (4)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兼并。 (5)公司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6)-----------------------
18、只要是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
19、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在实现公平中的具体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 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等。
高中《经济生活》易错知识点集锦

《经济生活》易混知识点1、供求与商品的价格是相互影响的!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注意区分供给和需求)。
2、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别,只有优劣之别。
3、见到价格只能从价值和供求方面寻求答案,不能从使用价值处想。
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5、劳动生产率(个别、社会)、劳动时间(个别、社会)与商品价值量(单位、总量)三者关系。
6、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国家的保护价、指导价等理顺价格关系的措施引起价格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但其本质不是商品。
8、货币的二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区别方法有二:是否需要真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真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真实的货币。
关键词不同: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的关键词有买或卖等相关字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的关键词有与价格相关的关键词如价格、定价、贵、贱、便宜。
9、纸币只能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职能,因为必须要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执行这两个职能(现实的货币)。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2.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
3.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会赚钱。
4.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5.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6.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4.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5.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一课答案:1.(一般等价物) 2.(观念的货币) 3.(货币的职能) 4.(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 5.(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 6.(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7.(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第二课答案:1.(价值决定价格)2. (价值量不变)3. (不一定)4. (比较大)5. (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6. (扩大生产)第三课答案:1. (消费水平会提高)2. (不能等同)3(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4.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5.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小结

(1)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剖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剖析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剖析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可以行使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剖析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剖析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6)质量决定价格。
(×)剖析决定价格的是价值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质量。
一般而言,质量高的商品,其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多,因而价格也高。
(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剖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剖析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
(×)剖析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
所以,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10)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
(×)剖析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不是没有影响。
(11)消费结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剖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价值才是)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前错后对)4.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使用价值不同。
(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商品价值量不变)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的是观念中的货币)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胀)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4.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取代说法错误)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
(盲目从众才不可取)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劳动者各项经济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
(应该是劳动权)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权利可以放弃)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8.通过购买社保,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保)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10.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11.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12.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13.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
(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1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15.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法定程度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16.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直接负有)17.消费决定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1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
(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2.平等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不能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混淆)3.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就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还包括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
(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
(宏观调控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法为主)7.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8.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9.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
(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0.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11.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1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13.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
(一般等价物)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观念的货币)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
(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2.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
(价值量不变)3.某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会赚钱。
(不一定)4.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比较大)5.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正确表述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6.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扩大生产)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消费水平会提高)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不能等同)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4.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5.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
(前者对,后者错)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2.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
(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3.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
(股份有限公司)4.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决策机构)5.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错,要适度)6.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完全是政府的责任。
(错)7.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
(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第六课投资的选择1.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
(只来自个人)2.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
(是商业银行)3.居民储蓄越多,越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一定)4.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债券)5.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
(中央政府发行)6.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商业保险)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前者正确,后者错)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3.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分配两种)4.资本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资本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5.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只体现效率。
(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6.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效率是前提,公平是保证)7.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公平与再分配注重效率的关系。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收入包括税、费、利、债四大来源。
(不包括债务收入)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错)3.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有三种情况,等于、略大于、略小于都属于收支平衡)4.财政的作用就是财政支出的作用(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5.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政策)第九课征税和纳税1.税收的固定性就是指税收一经确定便一成不变(不能随意改变)2.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将征税对象改为纳税人)3.我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进行征税。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方式)4.纳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5.个人有收入所得就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