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D_4受体基因和5_羟色胺_省略_陷多动障碍及其相关症状的关联分析_赵爱玲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q i bim e t( DT)wee u e o ts fr ascain n ADHD wi n to tDBD rs e t ey ul r i u ts T r sd t et o so it si o t a d wi u h h e p ci l . v
Re ut :I h o aio fAD t ( sl s n te c mp r n o HD wi s h 凡= 1 3)a d w to t( 4 n i u 凡= 2 8)DB h 5 D,te-21 l l h 5 T al e e
・
论 著
・
多 巴胺 D 4受体基 因多态 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 的 注 意缺陷多动障碍 的关联分析
管丽 丽 , 玉凤 , 王 李 君, 汪 冰, 杨 莉 , 秋谨 钱
( 北京 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 京 10 8 ) 北 00 3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共患 和不共 息破坏性 行 为障碍 ( B 的儿 童注 意缺陷 多动障碍 ( D D) 多 巴胺 D D D) A H 与 4受 体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及渴求程度的关系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及渴求程度的关系邵春红;周伟航;江开达;李一峰;赵敏;宋立升;徐一峰;张丹丹;王秋颖;朱敏【期刊名称】《上海精神医学》【年(卷),期】2005(17)4【摘要】目的探讨DRD4 exon Ⅲ 48bp可变串连重复序列(VNTR)与海洛因成瘾及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ABI公司3100基因分析仪对380名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DRD4 exon Ⅲ48bpVNTR基因多态进行检测,并给予依赖组实施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实验.比较依赖组和对照组的DRD4 exon Ⅲ 48bpVNTR多态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是否有差异,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结果(1)依赖组与对照组相比,DRD4 exon Ⅲ 48bpVNTR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依赖组中,DRD4 exon Ⅲ 48bpVNTR长重复基因型诱发的渴求高于短重复基因型(P<0.05).结论未发现DRD4 exon Ⅲ 48bpVNTR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有关,但该基因多态与线索诱发海洛因的渴求程度有关,长重复基因型线索诱发的海洛因渴求程度明显高于短重复基因型.【总页数】4页(P193-196)【作者】邵春红;周伟航;江开达;李一峰;赵敏;宋立升;徐一峰;张丹丹;王秋颖;朱敏【作者单位】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精神科;上海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遗传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遗传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海洛因依赖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的关联分析 [J], 曹莉萍;李涛;刘协和2.多巴胺D4受体基因和5-HT2C受体基因与海洛因依赖 [J], 赵敏;杨德森;郝伟;张向晖;张亚林;李凌江;王小平3.多巴胺D4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关联研究 [J], 戴晓梅;麻宏伟;卢瑶;潘学霞4.多巴胺D_2受体基因-141C Ins/Del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系 [J], 邵春红;李一峰;江开达;赵敏;林凌;宋立升;徐一峰;朱敏;王秋颖;周伟航5.儿童气质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D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J], 关宏岩;戴耀华;刘吉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不存在连锁

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不存在连锁Shark.,S;吴晓东
【期刊名称】《上海精神医学》
【年(卷),期】1995(007)001
【摘要】采系、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索有关,其遗传方式至今不清,并不是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当然在精神分裂症的某个亚群由单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还足存在的。
从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看来,加上D4受体与抗精神药物(尤其是非经典精神药物)的高度亲合力,提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Shark.,S;吴晓东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02
【相关文献】
1.多巴胺D4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关联研究 [J], 戴晓梅;麻宏伟;卢瑶;潘学霞
2.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研究 [J], 陈智;经承学;陈萍;谢湘芝;陈国力;林燕霞;李树全;黄高明
3.多巴胺D_2受体基因启动子A-241G多态性在精神分裂症家系中的连锁不平衡传递 [J], 胡宪章;周儒伦;周朝凤;陈昌惠;王玉凤;韩永华;沈渔邨;徐希平
4.儿童气质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D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J], 关宏岩;戴耀华;刘吉荣
5.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关联研究 [J], 戴晓梅;麻宏伟;卢瑶;潘学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巴胺D_4受体──尚存争议的治疗靶位

多巴胺D_4受体──尚存争议的治疗靶位
李智;邵福源
【期刊名称】《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年(卷),期】2002(23)1
【总页数】4页(P13-16)
【关键词】多巴胺D4受体;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精神病;治疗;治疗靶位;基因多态性【作者】李智;邵福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4;R749.053
【相关文献】
1.多巴胺D_4受体PET显像剂~(18)F-FDTP的生物学研究 [J], 李谷才;袁立华;尹端沚;钟喜;程登峰;郑明强;汪勇先
2.多巴胺D_4受体基因多态性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 [J], 王朝晖;王亚萍;姚凯南
3.多巴胺受体亚型D_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张冬红;刘国永;郭长青
4.多巴胺D_4受体与抗精神病药的关系 [J], 黄世杰;ReynoldsGP
5.多巴胺D_4受体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相关症状的关联分析 [J], 赵爱玲;苏林雁;罗学荣;黄春香;高雪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开题报告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地都很高。
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排便不适感等。
然而,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虽然许多因素被认为是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易激综合征与体内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其转运体(SERT)有关。
5-HT是一种在肠道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SERT是负责5-HT摄取和回收的关键蛋白。
因此,5-HT信号通路的紊乱可能是IBS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5-HT的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已被认为是调节SERT表达和5-HT信号通路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IBS的关系,以期发现新的致病机制,为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腹泻型IBS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类型和频率分布,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作为研究对象。
2.收集腹泻型IBS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样本,并分析其基因型分布情况。
对比分析两组样本中该SNP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3.分析SNP基因型与IBS发病的相关性,探讨不同基因型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对IBS的影响。
4.探讨SNP基因型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如腹痛、排便次数等。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样本收集:收集腹泻型IBS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
2.基因型分析: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SNP基因型进行分析并测量。
3.基因表达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SNP基因型对SERT mRNA表达的影响进行评估。
4.临床评估:评估患者的IBS临床表现,如腹痛、排便次数等,并与SNP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
_多巴胺、5-羟色胺通路相关基因及家庭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Bachner-Melman 等 (2005)
Reuter, Roth, Holve 和 Hennig (2006)
Volf, Kulikov, Bortsov 和 Popova (2009)
Ukkola, Onkamo, Raijas, Karma 和 Järvelä(2009)
103724spj10422015014891489研究构想conceptualframework多巴胺5羟色胺通路相关基因及家庭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张景焕张木子张舜任菲菲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014摘要创造力的遗传基础是近年来创造力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但仍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未有研究系统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TPQ novelty seeking scale
TPQ; Tellegen Absorption Scale (TAS)
Berlin Intelligence Structure Test (BIS) 中 Inventiveness 分测 验
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中的 图形任务; BIS 中 AM 分测验 音乐创造力自陈问卷 (包括作曲、编曲、即 兴创作能力)
第9期
张景焕等: 多巴胺、5-羟色胺通路相关基因及家庭环境对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491
表 1 DA、5-HT 通路相关基因与创造力的关系
作者
创造力领域
样本
测量工具
候选基因
研究结果
Ebstein 等(1996); Strobel, Wehr, Michel 和 Brocke (1999) Benjamin 等(1996)
多巴胺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深入探究专注力问题

多巴胺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深入探究专注力问题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对于注意力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本文将从多巴胺与专注力的关系、多巴胺在ADHD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多巴胺与专注力的关系1.1 多巴胺的基本功能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广泛分布,并参与多种生理过程。
研究发现,多巴胺与记忆、情绪、奖赏等方面密切相关。
此外,多巴胺还对注意力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多巴胺与专注力的关联研究表明,多巴胺的水平与人的专注力密切相关。
多巴胺含量适度增加时,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使其更专注于当前的任务。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多巴胺水平都可能导致专注力的下降。
二、多巴胺在ADHD中的作用机制2.1 多巴胺运输扰动假说据多巴胺运输扰动假说,ADHD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存在异常。
DAT是一种负责多巴胺再摄取的转运蛋白,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巴胺信号的紊乱,从而影响专注力的维持。
2.2 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基因(DRD4、DRD2等)的多态性与ADHD 的发生风险有关。
不同基因型对多巴胺信号的敏感性不同,可能影响专注力的调节,增加患病风险。
2.3 多巴胺神经环路异常多巴胺参与形成多个神经环路,其中包括前额叶-纹状体-丘脑-前额叶环路以及杏仁核-前额叶-背外侧丘脑环路等。
这些神经环路在ADHD 患者中可能存在功能异常,导致多巴胺信号的失衡,进而影响专注力的表现。
三、多巴胺在ADH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3.1 利用多巴胺拮抗剂治疗针对多巴胺异常的原因,相关研究尝试使用多巴胺拮抗剂来修复多巴胺信号的失衡。
这类药物可以减少多巴胺的释放或抑制多巴胺受体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的注意力问题。
3.2 多巴胺增强剂的应用除了拮抗剂,一些研究还探索使用多巴胺增强剂来提升多巴胺信号的水平,以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神经递质与注意力不足多动症去甲肾上腺素的角色分析

神经递质与注意力不足多动症去甲肾上腺素的角色分析注意力不足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
近年来,关于神经递质在ADHD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对神经递质与ADHD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重点分析去甲肾上腺素在ADHD中的作用。
1. ADHD的特点与病因ADHD的特点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行为。
研究表明,遗传、神经发育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对ADHD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中,神经递质异常是引起ADHD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神经递质与ADHD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系统中起到传递、调节信号的物质。
多种神经递质参与了ADHD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
这些神经递质在脑内相互作用,影响着大脑的功能。
3. 去甲肾上腺素在ADHD中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注意力和情绪,维持注意力的稳定性等。
研究发现,AD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去甲肾上腺素与ADH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4. 去甲肾上腺素与ADHD药物治疗基于去甲肾上腺素在ADHD中的作用,许多药物被开发用来治疗ADHD症状。
目前常用的ADHD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和阿莫西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善ADHD患者的注意力与行为。
5. 其他神经递质在ADHD中的作用除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ADHD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巴胺参与了记忆、学习和动机等认知过程,而5-羟色胺与情绪、情绪调节等相关联。
这些神经递质与去甲肾上腺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ADHD发展的复杂机制。
6. 神经递质与ADHD的研究进展随着对神经递质在ADHD中的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机制和治疗途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新的药物,如肌动蛋白抑制剂等,以及非药物疗法,如神经反馈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正在不断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521)作者单位: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赵爱玲、苏林雁、朱焱);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张玉虎、唐北沙)多巴胺D 4受体基因和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相关症状的关联分析赵爱玲 苏林雁 张玉虎 唐北沙 朱焱=摘要> 目的探讨多巴胺D 4受体(DRD4)基因和5-羟色胺转运体(5-HTT )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及其相关症状的关系。
方法 利用A chenbach 父母用儿童行为调查表评定139例A DHD 患儿(患者组)的临床症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患者组和115名正常儿童(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结果 (1)患者组与对照组间DRD 4和5-HTT 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5)。
(2)5-HTT 基因的S /S 基因型个体的社会退缩[(414?310)分]、躯体主诉[(316?217)分]得分高于S /L +L /L 基因型个体[(313?216)分和(216?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105)。
(3)在非携带DRD4基因3等位基因个体中,S /L +L /L 基因型的注意问题[(1014?311)分]和社交问题[(712?317)分]得分高于S /S 基因型个体[分别为(817?311)分和(513?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105)。
结论DRD 4基因和5-HTT 基因与ADHD 可能无关联;但5-HTT 基因与ADHD 的某些内化性症状可能存在关联;对ADHD 的某些症状(注意问题和社交问题),DRD4基因与5-HTT 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关键词> 轻微脑损伤综合征; 受体,多巴胺; 血清素; 基因; 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Assoc i ation anal ysis of dopa m ine D 4recep tor gen e and seroton i n transporter pro m oter genepo l y m orph is m s w ith atten tion def i c it hyp eractivity dis order and related sy m pto m ato l ogy Z HAOA i -ling *,SU L in -yan ,Z H AN G Yu -hu ,et al 1*Instit u te of M entalH ealt h,T he Second X i angya H osp ital ,Central South Un i ver sit y,Chang sha 410011,China=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i nvestigate t he re l ationsh i p be t w een 48bp var i ant nu mber tande m repeat (VNTR )po l ymo rph is m i n t he t h ird exon o f dopa m i ne D 4receptor (DRD4)gene and seroton i n transporter pro m oter po l ymo rph is m (5-HTTLPR )and a ttenti on deficit hyperacti v ity d i so rder (ADHD )1M ethods 139ch il dren w it h A DHD and 115no r m al contro ls i n H unan area w ere i nvo l ved 1T he patients c c li nical sy m pto m s w ere assessed w it h the Ch ild Behav ior Check list (CBCL )1T he geno type and all e le frequencies w ere obta i ned a fter the reg i ons of DRD4and 5-HTTLPR genes conta i n i ng t he po l ym orhpis m s ite amp lified bythe po ly m erase cha i n reacti on and denat ured w it h t he po lyacry la m i de gel e lectrophoresis and sil ver sta i n i ng 1R esults There w ere no si gn ifi cant d iffe rences in t he frequenc i es of the g enotypes and a lle l es of DRD 4and 5-HTTLPR genes be t w een ADHD and nor m al contro l s 1T he pa ti ent w it h 5-HTTLPR homozygousgeno types of t he short a ll e l e (S /S)had h i ghe r CBCL w it hdraw al and soma ti c co m pla i nts scores t han t he patients w ith the heterogenous genotypes of S /L and L /L (P <0105)1In t he chil dren lack i ng t he 3-repeat all e le of DRD4gene ,t he sub j ectsw it h the long 5-HTTLPR all e le had a si gnificantly h i gher sco re of attention prob l em s (1014?311)and socia l prob l em s (712?317)than t he sub j ec ts w ith the sho rt all e le (817?311and 513?213,respectively)(P <0105)1Conclusion N o assoc i ation bet w een DRD4and 5-HTTLPR po l ymo rph i s m s and ADHD is found ,bu t t he DRD 4and 5-HTTLPR gene po l ym orph is m s m ay be re l a ted to so m e ADHD symp t om s (attenti on proble m s and soc i a l prob le m s).=K ey w ords > A ttenti on deficit d i sorder w ith hyperacti v ity ; R eceptors ,dopa m i ne ; Se ro t on i n ;G enes ; Po ly m orphis m,restr i ction fragm ent leng t h大量的家系研究、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 o n de ficithyperactiv ity d isorder ,ADH 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遗传度约为0150~0198[1-3]。
精神药理学、神经生化学、神经影像学及动物模型等研究表明,ADHD的发生和发展与多巴胺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异常有关[4-6]。
最近研究报道,多巴胺D4受体(dopa m i n e D4receptor,DRD4)基因第三外显子48 bp数目可变的顺向重复(var i a b le num ber of tande m repeats,VNTR)多态性和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ser o ton i n transpo rter pro m oter po l y m orph is m s,5-HTTLPR)与ADHD发病相关[7,8]。
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拟探讨湖南地区汉族儿童AD H D与DRD4基因48bp的VNTR多态性和5-HTTLPR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一、对象11患者组:为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本所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的初诊患儿,均经副教授以上的儿童精神科医生确诊,均为汉族、湖南省人,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的ADHD 诊断标准。
共139例,其中男118例,女21例;年龄4~16(911?214)岁;病程019~517(313?118)年;注意缺陷型59例,多动冲动型7例,混合型73例。
近2周无急、慢性躯体感染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史;不伴有其他发生于儿童期的精神障碍(如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等);智商\70。
21对照组:在长沙市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随机抽取。
均为汉族、湖南省人,近2周无急、慢性躯体感染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史、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史、遗传性疾病,既往无精神病史及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
年龄标准同患者组。
共115名,年龄4~15(818?218)岁。
智商\70。
均征得所有测试对象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二、方法11工具:(1)儿童智力测验,选用龚耀先等[9] 1993年修订的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
(2)行为问题调查表,选用Achenbach父母用儿童行为调查表[10](Ch il d Behav ior Check lis,t CBCL)1991年版中的行为问题部分。
由113个条目组成,包括8个行为分量表,即社会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行为。
前3个部分归为内化性行为问题,后2个分量表归为外化性行为问题。
21DNA的提取:采集所有被试者外周肘静脉血5m,l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
31基因型检测:DRD4基因上游引物:5c-GCG ACT ACG TGG TCT ACT C G-3c;下游引物:5c-AGG ACC CTC ATG GCC TTG-3c。
5-HTT基因上游引物: 5c-GGC GTT GCC GCT CTG AAT GC-3c;下游引物: 5c-GAG GGA CTG AGC TGG ACA ACC A-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