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

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

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5-09-30T15:01:35.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作者:张纪伟[导读]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小儿重症肺炎是现在临床上常见小儿肺系疾病[1],重症肺炎是指在肺炎病程中。张纪伟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河南偃师 471900)【摘要】目的:观察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的实验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02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1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肺炎,而对照组选用多巴胺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 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关键词】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162-02 小儿重症肺炎是现在临床上常见小儿肺系疾病[1],重症肺炎是指在肺炎病程中,除具有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表现的危重阶段。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据国内各地统计,肺炎病儿占小儿内科住院人数的24%~56%[2]。小儿肺炎死亡占整个儿童死亡的五分之一以上,重症肺炎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仍占小儿死亡率的首位。我们结合小儿重症肺炎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症状,选用以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该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实验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02例,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患病年龄在1岁至13岁之间,平均患病年龄为6.5±0.4岁。病程最短的1天,最长的17天,平均患病时间为8.5±0.5天。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患病时间、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实验组采用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肺炎,多巴胺,静脉滴注,先按5(μg/㎏)/分滴注,然后以5~10(μg/㎏)/分递增至20~50(μg/㎏)/分,以达到满意效应。或本品2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时按75~100μg/分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μg;酚妥拉明口服,每次4Omg,每日最多服用-次,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剂量可调整至6Omg,最大推荐剂量为8Omg。以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 1.2.2 对照组选用多巴胺治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以7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用药不良反应、疾病治愈情况(治愈、好转、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为保证准确度数据均取三次处理的平均值),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和表2所示: P值<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副作用小3.讨论 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宝宝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小儿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容易反复,严重者会发展成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3]。小儿重症肺炎大多是由于流行性病毒引起的腹部感染,优势会侵犯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该疾病多伴有咳嗽、发热、头痛、咽痛、肌肉痛[4],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气急、发绀、咳血以及高热不退的严重症状,对小儿健康威胁极大。本文在这里以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这也与帕提姑丽.如孜等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分析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参考文献】

探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在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中的疗效

探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在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04-20T10:58:12.1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作者:邵桂英 [导读] 鹤岗市妇幼保健院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主要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心力衰竭等[1]。近年来,我院对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和心痛定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1541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在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7天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为92.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7,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主要治疗措施是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心力衰竭等[1]。近年来,我院对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和心痛定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就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在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中的药学作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87例,男58例、女29例,年龄61~84岁,平均(73.6±7.7)岁,均符合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2];肺心病病程14~32年,心功能分级(按NYHA分级法)为Ⅱ~Ⅳ级,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紫绀、肺部啰音、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少尿等,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示右心室肥大、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等征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8±6.4)岁,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31例、Ⅳ级6例;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3±7.1)岁,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22例、Ⅳ级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心功能分级、症状和特征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除外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类型心脏疾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镇咳、祛痰、平喘、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酚妥拉明15mg、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5~20滴/分,1次/日,连用4~7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等.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紫绀及颈静脉怒张明显减轻或消失,尿量增加,双下肢水肿减轻或消失,心衰控制后停药。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紫绀、水肿及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少,心功能改善超过Ⅱ级。好转: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紫绀、水肿及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超过I级。无效: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憋气、紫绀、水肿及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改善不足I级。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7天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为92.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87,P<0.05)。 2.3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有少数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鼻塞、瘙痒等,经减慢静脉给药速度均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慢性肺心病心衰是由于慢性肺部疾患、胸廓疾患或肺血管病变等影响肺组织、肺动脉结构和功能而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进而发生右心衰竭[1]。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心力衰竭等[3],但由于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机体的关系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且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而常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病程延长、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慢性肺心病心衰的治疗较为棘手。因此,积极探索提高慢性肺心病心衰治疗效果的措施,对于改善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4]。 酚妥拉明为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α1和α2受体均有作用,能够拮抗血液循环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使左室舒张末期压与肺动脉压下降,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搏出量,改善心脏功能,纠正心力衰竭;酚妥拉明能够使支气管和肺动脉平滑肌舒张,从而起到平喘和降低肺动脉压的效果酚;酚妥拉明还可扩张肾小动脉,使肾血流量增高、滤出量及尿量增高,从而有利于消除浮肿。多巴胺为内源性儿茶酚胺,具有兴奋多巴胺受体和β、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小剂量应用时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地作用于外周血管,使肾血管、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及脑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而起到强心、利尿和保护重要生命器官血流灌注的作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合用不仅能够发挥各自的治疗作用,还能够产生协同的扩血管效应,从而有效解除肺动脉高压,有助于心衰的纠正[5]。本文结果显示,对于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在予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镇咳、祛痰、平喘、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酚妥拉明15mg、多巴胺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连用7天,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其表明在慢性肺心病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酚妥拉明与多巴胺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副作用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陆在英主编.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91. [2]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161. [3] BeUone A, Barbieri A, Ricci C, et al.Acute effect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y support on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疗效评估

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评估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在老年典型左心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行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治疗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酚妥拉明;多巴胺;老年典型左心衰竭;疗效 心力衰竭属于老年常见疾病[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左心衰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典型左心衰竭老年患者64例作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血BNP等检查后均确诊为急性左心衰,并排除严重肾、脑、肺等器官性疾病患者。其中男35例,女29例;平均年龄(71.2±1.8)岁;平均病程(3.1±2.4)天;根据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划分,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8例,Ⅲ级32例,Ⅳ级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自身心功能情况接受氧疗、强心、利尿、抗感染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静滴治疗,剂量如下:酚妥拉明 20~40 mg,多巴胺10~20 m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滴速为10~20滴/min,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用药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疗效共分为3个等级(以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显效:患者基本治愈,心功能改善程度至少在2級以上;有效:临床好转,心功能改善程度高于1级小于2级;无效:用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改善程度较小,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分析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疗效。方法隨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肺心病心衰患者44例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次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68.1%,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心衰应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有显著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缩短了治疗时间,控制了病情,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采用采用与推广。 标签:酚妥拉明;多巴胺;慢性肺心病;疗效分析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病程长、反复发作,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安全,肺心病难治性心衰以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水电解紊乱,利尿与强心治疗效果不显著。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肺心病心衰患者44例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了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衰、排除糖尿病、精神疾病。所有患者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IV级,均表现出发绀、呼吸困难以及浮肿等临床症状。将其分两组研究,各22例。实验组男18例,女4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4.5±2.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2.7)年;对照组男15例,女7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0.5±1.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1.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流量吸氧,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平喘、利尿、强心以及祛痰等,结合病情应用抗生素药物。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药物治疗。10 mg酚妥拉明与30 mg多巴胺溶解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另加入5 mg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调整好滴注速度,5~10滴/min[1],随后依据血压调整滴注速度,控制以下指标:血压90/60 mmHg,平均动脉压≥75 mmHg,心率≤100次/min,持续治疗31 d,密切监测血压与心律及其他临床症状[2]。

2016年最新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毛细支气管炎(2016年版) 一、毛细支气管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本病诊断要点为: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多数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阵发性咳嗽,3~4天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喘憋,重者出现紫绀,5~7天达到疾病高峰。<3月的小婴儿可出现呼吸暂停。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检双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 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胸片:提示明显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PaO2不同程度下降,PaCO2正常或增高,pH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

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1.吸氧: 2.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喘憋的治疗:喘憋较重者,根据病情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喘憋仍无缓解者可短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 4.抗感染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5.对症治疗:脱水的治疗: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如有代谢性酸中毒,可予碳酸氢钠补碱。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按相应危重症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1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收集本院内科2001~2009年在使用氧疗、抗生素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178例住院患者。结果: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理想。结论: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改善了临床症状,挽救了患者生命,安全有效,经济实用。 标签:慢性肺源性心病;心功能不全;酚妥拉明;多巴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临床上已成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我国北方,因寒冷的气候问题,发病率高,合并心功能不全病死率也很高。小剂量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1~2009年在呼吸内科住院的1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均符合第3次全国肺源性心脏病会议诊断标准,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年,急性发作期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气促、心悸,伴或不伴发热、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听诊双肺干湿啰音,心率快伴或不伴心律不齐,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胸片多有感染病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异表现,心电图多有心室率快,心肌缺血,肺性p波及心律不齐表现等。其中,男性102例,女性76例,年龄56~92岁。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0例,男性55例,女性35例,年龄56~90岁,平均67岁;对照组88例,男性47例,女性41例,年龄57~92岁,平均65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氧疗、强心、利尿、改善微循环及降低血黏度等治疗。其中氧疗以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低流量吸氧为主。抗感染参考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在还没有培养结果前,根据感染的环境及痰涂片革兰染色选用抗生素,以及平喘、止咳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另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0 mg,多巴胺10 mg,于5%葡萄糖250 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每分钟15~20滴,每日1次,7~10 d为1个疗程。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咳嗽,咳痰,喘息明显改善,无口唇发绀,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双肺干、湿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胸片见肺部感染病灶明显吸收,心电图示心肌缺

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简介及应用 摘要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 具有扩张血管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 是为α—受体阻断剂。能显著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容量,增加组织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本文主要论述了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 关键词酚妥拉明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1 引言 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药,有血管舒张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血管痉挛性疾病如肢端动脉痉挛症临床上用于缓解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绞痛,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高血 压等病的首选药物。它通过扩张小动脉, 降低动脉血压, 减轻心脏后负荷: 扩张小血管, 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前负荷, 从而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 2 药动学 口服吸收快,但肝脏首关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低,仅为注射给药的20%。口服后30min 药液浓度达峰值,作用维持3—4h,。降压作用在静注后2min或肌注15—20min产生,维持时间10~15min或3—4h,其静注和肌注后的分别为5min和20min到达Cmax。体内代谢迅速,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从尿中排出。 3 药理作用 酚妥拉明为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对α1与α2受体均有作用。 3.1通过阻断α1受体和直接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对静脉和小静脉的作用比对小动脉强,使肺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静滴后起效迅速, 用药1 分钟即可产生效果。但剂量过大, 滴速过快, 或高敏感者, 可因血管迅速扩张, 血液滞留于血管内,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血压下降, 大脑缺血, 产生眩晕、头痛, 体位性低血压, 严重者出现休克, 危及生命。另外, 患者对酚妥拉明的耐受性个体差异很大, 因此,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 3.2具有心脏兴奋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这种兴奋作用部分由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引起;部分是阻断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α2受体,从而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激动心脏β1受体的结果。 3.3有拟胆碱作用,使胃肠平滑肌兴奋。有组胺样作用,使胃酸分泌增加。酚妥拉明可引起皮肤潮红等。

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

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5-12-22T14:10:23.1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0期作者:韦慧芳 [导读] 广西马山县人民医院以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用药的方式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 广西马山县人民医院广西马山 530699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用药的方式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实施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多巴胺;酚妥拉明;婴幼儿重症肺炎 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患儿多为婴幼儿;重症肺炎属于急危重症,已成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一项主要因素,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儿丧失生命。本研究中采用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用药方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显著,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中随机抽取8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符合患儿重症,经X线检查均有肺部浸润影;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3岁,平均(1.1±0.3)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3岁,平均(1.0±0.5)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 (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给予患者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等处理。观察组患者同样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常规处理,同时配合使用小剂量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即利用微量泵缓慢给予患者5-7ug/(kg·min)多巴胺与2.5-3ug/(kg·min)酚妥拉明静脉注入治疗,一天1-2次,一次2-3h,连续用药3-5d. 1.3观察指标 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气促、咳嗽、肺部啰音)、住院时间展开比较,治疗期间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1.4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2d内患儿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显著改善,咳嗽症状显著减轻,肺部干啰音及湿罗音均显著减轻;有效:治疗后2-3内患儿缺氧、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改善,咳嗽症状有所减轻,肺部干啰音及湿罗音均减少;无效:治疗5d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肺部啰音无改善[1]。 1.5统计学分析 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s)、(%)形式分别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并分别展开t、X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观察组为95.5%,对照组为7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中仅2例患者出现鼻塞、恶心症状,未行针对性处理,均自行缓解。 3.讨论 肺炎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是指终末期气道、肺间质及肺泡的炎症。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研究显示致病微生物(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吸入型异物、放射线等均可能会引发肺炎。该病患者多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见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2]。婴幼儿肺炎主要以年龄小于2岁的患儿为主,发病较急,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发展为重症肺炎。婴幼儿重症肺炎通常会对其他器官及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治 疗标准流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毛细支气管炎(2016年版) 一、毛细支气管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ICD-10:J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本病诊断要点为: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以6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多数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病情迅速进展,出现阵发性咳嗽,3~4天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喘憋,重者出现紫绀,5~7天达到疾病高峰。<3月的小婴儿可出现呼吸暂停。一般无全身症状。体检双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 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正常,合并细菌感染时多增高。 胸片:提示明显肺气肿及小片状阴影。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PaO 2不同程度下降,PaCO 2 正常或增高,pH 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I型或II型呼吸衰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 1.吸氧: 2.加强呼吸道护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合理应用雾化吸入,雾化后及时予以拍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喘憋的治疗:喘憋较重者,根据病情吸入支气管扩张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喘憋仍无缓解者可短期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试验性治疗。 4.抗感染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用相应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5.对症治疗:脱水的治疗: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如有代谢性酸中毒,可予碳酸氢钠补碱。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按相应危重症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21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以下情况容易发展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因此不建议进入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1)年龄小于3个月;

科普知识:毛细支气管炎小常识

科普知识:毛细支气管炎小常识 毛细支气血管炎(bronchiolitis)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病,以累及毛细支气管为主的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多数发生在6个月以内婴儿。毛细支气血管炎可由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临床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称之为喘憋性肺炎。 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感染侵及下呼吸道后,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见,起病较急,多有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继而咳嗽加重,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口唇发绀、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喘鸣音为主,继之出现湿音。症状严重时可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缺氧性脑病以及水和电解质紊乱。一般体温不超过38.5℃,病程1~2 周。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部分患儿因为年龄幼小或存有基础疾病,在疾病的高峰期能够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多脏器受损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护理方法很重要 细致的护理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非常重要。首先,要保证饮水量,患病的孩子往往食欲不佳,不愿饮水,另外,喘息时通过呼吸道的不显性失水增加,少量多次的饮水,对痰液稀释、维持机体水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患病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消化吸收不良,能够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其次,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喘憋重者能够抬高头部与胸部,以减少呼吸困难,适当拍背、变换体位能够促动痰液排出;遇有明显缺氧时,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给氧、面罩或氧帐

浅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浅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12-13T11:29:06.21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作者:于大江 [导读] 提高患儿治愈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探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抗感染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8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7.21±3.05)d,显著高于对照组(10.87±3.59)d,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氧疗时间为(2.24±1.62)d,对照组的氧疗时间为(4.52±2.05)d,研究组的哮鸣音时间为(3.15±1.21)d,对照组的哮鸣音时间为(4.58±1.32)d,研究组的湿啰音时间为(4.89±1.48)d,对照组的湿啰音时间为(5.94±1.99)d,在肺部哮鸣音、氧疗时间、湿啰音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盐酸氨溴索应用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效果显著,具有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的特点,且治愈率极高,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olitis in children.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method of 10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in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7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ok the anti infection and antiviral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mbroxo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and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cure rate was 60%,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38%,82%),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7.21 + 3.05)d,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0.87 + 3.59)d,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oxygen therapy in study group was(2.24 + 1.62)d control group,the duration of oxygen therapy for (4.52 + 2.05)d,the research group wheezing time was(3.15 + 1.21)d,the control group(4.58 time of wheezing + 1.32)d,rales time in study group was(4.89 + 1.48)d,the control group rales time was(5.94 + 1.99)d in pulmonary wheezing,rales,oxygen therapy,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pid remiss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children,and the cure rate is very high,which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Keywords] ambroxol hydrochloride;bronchiolitis in children;clinical effect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指毛细支气管出现炎症情况,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主要病变部位是肺部的细小支气管,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机体健康带来较大威胁。毛细支气管炎属于幼儿在冬春季节常见疾病,当前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对其进行消炎治疗,以此改善患儿通气,解除患儿呼吸道阻塞的临床症状[1],该文主要通过对该院在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2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研究,分别以常规治疗和盐酸氨溴索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所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每组5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患儿中无呼吸衰竭以及先天性喘病等疾病。研究组患儿中男26例,女24例,最大年龄22个月,最小年龄8个月,中位年龄(12±3)个月;对照组患儿中男25例,女25例,最大年龄23个月,最小年龄7个月,中位年龄(1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抗感染与抗病毒等對症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国药准字:H20031314)治疗,注射液15 mg,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2次/d,7 d之后,对其进行抗感染与平喘等综合治疗,待患儿所有的症状消失后停止使用,每天记录患儿体温以及哮鸣音等临床体征。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主要体征,其中患儿的治疗效果用治愈、有效和无效表达。治愈:患儿用药5 d内咳嗽症状消失,缺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湿啰音减少或是消失,有效:患儿治疗7 d内,咳嗽症状减轻,心率减慢,肺部哮鸣音减少,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输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资料应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8.00%,8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主要体征消失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在其他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院外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遵医行为及疾病复发情况的影响

面罩与面部接触部位的密闭性,并经常检查和调整,减少漏气,以提高无创呼吸机使用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Mandell LA,Wunderink RG,Anzueto A,et al.Infectious Disea- 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07,44Supp l 2:S27-72.[2] 倪斌, 马海涛,秦涌,等.镇痛治疗方法对开胸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6):334-336.[3] 姜文军. 张丹丹.杨景田.开胸术后肺不张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6,26(4):479- 480.[4] Nakos G,Tsang aris H,Liokatis S,Kitsiouli E,Lekka ME.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atelectasis:evaluationthrough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analysis[J].IntensiveCare Med,2003,29:555- 563.(收稿日期:2012-04- 13)院外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遵医行为 及疾病复发情况的影响 彭开珍 卢秋穗 周玉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2600 ) 关键词 院外干预 毛细支气管炎 遵医行为 疾病复发 Key words Outside the hospital intervention Capillary bronchitis Compliance behavior Relapse 中图分类号:R47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4-2302- 02 作者简介: 彭开珍(1971-),女,江苏南通,本科,主管护师,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多见于1~6月的小婴儿。30%的患儿反复发作,最终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居家期间的遵医情况是疾病预 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1 ],而院外护理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家属遵医情况的研究少见报道。因此,我科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院外干预方法[1 ],并选取我科2011年1~6月的1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对其中78例进行院外护理 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1~6月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6例, 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 。其中,女44例,男112例;年龄1个月~2岁( 平均月龄10.42个月)。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8例,男57例,女21例,对照组78例,男55例,女23例。看护家长年龄在22~60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看护家长年 龄、文化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 同时每月一次电话随访(简单询问患儿近期的相关信息)。观察组除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外,同时给予院外干预。 1.2.1 建立患儿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治疗情况,看护家长的年龄、性别、文化,建立干预情 况登记本。 1.2.2 组建干预团队, 选择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 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强的护士负责干预,并请专科医生一起参与指导干预。干预过程中有问题随时予以正确指导。 1.2.3 确定干预方案 干预主要采用电话随访和督导的方式。首次干预在患儿出院后一周进行,而后每2周一次电话随访。电话随访和督导的内容主要包括询问现状与针对性指导,首先询问患儿居家用药、合理饮食、预防感染、过敏源接触、家庭吸烟及医院复查情况等,然后根据询问的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基于医学伦理学的要求,在6个月干预活动结束后,给予对照组实施了同样的干预措施。1.3 评价方法 遵医情况评价通过自设问卷在电话随访时进行填写,疾病复发情况在6个月干预结束后,对在本院和外院住院次数进行统计。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与分析,其中遵医情况采用2×2列联表进 行χ2检验,疾病复发情况根据poisson分布原则, · 2032·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12月第27卷第2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