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
刘亚旭-高媛-氨基酸的薄层层析-2012级医学影像学-第四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刘亚旭学号:3120020015专业年级:2012级医学影像学组别:第四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日期2013-10-14实验地点第四实验室合作者杨天红指导老师高媛总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将固定相在固体上铺成薄层进行层析的方法。
薄层层析时一般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体相。
当液相在固体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样品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组分分离开。
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发生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基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基茚三酮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二.实验材料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吸附剂:硅胶粘合剂: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茚三酮溶液)器材:层析板小烧杯量筒小尺子铅笔毛细玻璃管层析缸烘箱钥匙三.实验步骤1)制版称取硅胶3克,加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8ml,调成均匀的糊状,然后在干燥玻璃板均匀涂布,将涂布好的玻璃板室温下水平放置0.5小时,晾干70度烘干60分钟2)点样用铅笔距底边2c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并做好标记。
每个样品相距1cm,用毛细血管分别吸取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及混合氨基酸荣,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
加样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2cm时,3)层析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板顶端2cm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4)显色四.实验记录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原点中心距离记录测定次数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混合点1 混合点2 混合点31 4.20 3.30 1.90 2.00 3.50 4.102 4.20 3.30 1.90 2.00 3.40 4.203 4.20 3.30 1.90 1.90 3.50 4.20 平均a值 4.20 3.30 1.90 1.97 3.47 4.17 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b值7.30 7.30 7.30 7.30 7.30 7.30以上是实验过程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所拍摄的显色图片。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doc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篇一: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XX】一、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薄层层析是在玻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
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 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 吸附剂(固定相):硅胶(C.P.)。
为使制成的薄层板不易松散,加入5%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黏合剂。
?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合液(80:10:10,V/V/V)。
? 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V/V)混匀的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 活化(activation):在一定温度下,对吸附剂硅胶加热去除水分。
可使硅胶的活性提高,吸附能力加强。
?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的水合茚三酮在加热时被还原,此产物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以及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 Rf值:Rf?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的距离对应溶剂前沿到样品原点的距离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实验材料:? 样品:1、0.01mol/L丙氨酸;2、 0.01mol/L精氨酸;3、0.01mol/L甘氨酸;4、混合氨基酸溶液。
试验10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

2. 展层 在层析缸中加入展层剂约1.5cm深, 加盖平衡30min。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 层剂中,加盖密闭展层。当展层剂前沿 到达薄层板的2/3高度时,取出薄层板, 在玻板背面划下展层剂前沿位置,用电 吹风(热风)将薄层板吹干(最好对玻 板背面吹)。 3. 显色 用喉头喷雾器向薄层板上均匀喷洒 0.5% 茚三酮丙酮溶液,热风吹干至各层 析斑点显现。
实验10 氨基酸的薄层层 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用层析技术分离不同物质的原理
2.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是将吸附剂(或称固相支持物,如硅胶G、硅藻土、 氧化铝、氧化镁、纤维素粉等)均匀地铺在玻璃板 上使其成薄层。将待分析的样品点加到薄层板的一 端,然后把该端浸入适宜的展层剂(如苯酚-水、正 丁醇-冰醋酸-水等)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层。
四、结果与计算
展层剂前沿 ● ● ● 展 层 方 向 ● ● 亮氨酸 甘氨酸 赖氨酸 原点
氨基酸薄层层析示意图
Rf值=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 距离(cm) 原点到展层剂前沿的距 离(cm)
五、注意事项
制备的薄层板应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无气 泡; 点样各原点分布均匀,各点直径不超过 2mm; 薄层板置层析缸中时各点样原点切勿浸入 展层剂中。
由于各种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的不同, 其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各异带至较 远的距离。这样,氨基酸在吸附剂和展层 剂之间反复多次的被吸附与解吸附,使不 同的氨基酸得以分离,并通过茚三酮反应 显色作鉴别。
三、操作部分
1. 点样 取内径约0.5mm管口平整的毛细玻管 3支,分别吸取甘氨酸、亮氨酸及混合氨 基酸液(含甘氨酸、赖氨酸、亮氨酸), 在距薄层板底端2.5cm处、间距1cm宽的 位置上轻触点样,点样处干后在原点样处 重复点加1~2次。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XX学号: XXXXXXXXXXXXXX专业年级: XXXXXXXXXXXXXXX 组别:第X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日期XXXX—XX-XX 实验地点第X实验室合作者XXXX 指导老师XXX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实验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 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
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方法. 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硅胶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
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②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②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此,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③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110℃,不能过高.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 f值(rate of flow)来表示。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了解氨基酸在薄层层析中的分离和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法是以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为固定相,利用液相作为移动相的一种物理分离技术。
氨基酸薄层层析法主要是将混合的氨基酸样品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上沿着其表面作为移动相的有机溶剂慢慢地溶解,不同的氨基酸成分会因吸附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上的程度不同而在其中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Rf(相对移动率)值不同,是区分不同氨基酸的一种物理性质。
Rf值的计算公式为:Rf=色谱前行距离÷色谱柱高度。
实验操作:1、制备薄层层析板。
将硅胶胶涂在薄层层析板上,晾干后烘箱烘干。
2、制备样品。
将6种不同氨基酸分别以氨基酸质量浓度相等的方式混合制成样品,并分别标记。
3、将样品分别滴在薄层层析板上,注意每滴之间需使它们相距一定的距离,并在板子内侧写上标记。
4、放入有机溶剂。
将有机溶剂铺在盛有一点水的薄层层析槽中,使得铺上的有机溶剂厚度大约为硅胶层的三分之一。
5、将涂有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在槽中,让它与槽中的有机溶剂接触,但不要使样品浸泡在有机溶剂中。
6、密闭容器,放置在不受光照的地方,等待样品进行分离。
7、取出薄层层析板,把它们晾干并用紫外灯照亮,用标尺测出不同色序分离的距离并计算它们的Rf值。
实验结果:对应不同氨基酸的Rf值,可以得出该试验的结果。
结果应与理论值相近,判断是否失真并计算误差。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的方法,适用于从实验中得到定性和定量信息。
由于薄层层析板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它在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1
第1页/共5页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氨基酸的薄层层析的方法和原理,学会分析未知样 品的氨基酸成分。
二、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 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 动相。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 使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 速度用Rf值表示:
1、如何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测定?
2、纸层析和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
各有什么特点?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5
第5页/共5页
显色
喷雾器均匀喷上茚三酮溶液,电吹风热风吹 干至看到AA彩色斑点。用铅笔将图谱上的 斑点圈出,测Rf相关值。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4
第4页/共5页
五、注意事项
1. 为了防止滤纸被手上的汗液污染,应尽量在操 作时带手套。
2. 重复点样时可用吹风机的冷风吹干样品,喷 了茚三酮后的显色则要用热风吹干滤纸。
六、思考题
四、操作步骤
如下页所示。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3
第3页/共5页
操作流程:
2020/5/5
点样
滤纸一边1.5厘米处划线,在线上等距离划6个点 毛细管吸样品(约2cm高)点样,直径小于0.5cm, 电吹风吹干,重复一次。干燥后将滤纸卷成圆形, 缝合滤纸,注意两边缘不能接触。
层析
酸层析液放入培养皿中,将滤纸垂直放置在培 养皿中,盖紧缸盖。 层析纸2/3-3/4处取出滤纸, 电吹风吹干,划前沿线。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4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将固定相在固体上铺成薄层进行层析的方法。
由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层析展开时间短、灵敏度高、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药卫生、化学工业、农业生产和食品等领域,对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也已广泛应用。
薄层层析时一般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
本实验应用硅胶作为固相支持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粘合剂,以正丁醇、冰醋酸及水的混合液为展开剂,测定混合氨基酸中各分离斑点的R f值(R f值详见第一篇第三章第五节),以分离和鉴别混合氨基酸的成分。
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发生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基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基茚三酮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二、实验材料(一)样品1.氨基酸标准溶液:(1)0.01mol/L丙氨酸:称取丙氨酸8.9mg溶于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2)0.01mol/L精氨酸:称取精氨酸17.4mg溶于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3)0.01mol/L甘氨酸:称取甘氨酸7.5mg溶于90%异丙醇溶液至10ml。
2.混合氨基酸溶液:将0.01mol/L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按等体积制成混合溶液。
(二)试剂1.硅胶G(C.P.)2.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取羧甲基纤维素钠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煮沸,静置冷却,弃沉淀,取上清备用。
3.展开溶剂:按80:10:10比例(V/V)混合正丁醇、冰醋酸及蒸馏水,临用前配制。
4.0.1%茚三酮溶液:取茚三酮(A.R.)0.1g溶于无水丙酮(A.R.)至100ml。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原理]氨基酸薄层层析属于吸附层析,主要根据各种氨基酸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一种方法。
将硅胶(吸附剂—作为固定相的支持剂)均匀地铺在玻璃片上,并将氨基酸样品点于吸附剂上。
在密闭容器中,由于吸附剂的毛细管作用使展开剂上行将样品展开。
被分离的氨基酸因结构不同,在吸附剂上的吸附亲和力也不同。
吸附力大的就容易被吸附剂吸附,而较难被溶剂所冲洗(即解吸);吸附力小的就容易被溶剂携带至较远的距离。
氨基酸在吸附剂和展开剂之间反复多次的进行吸附和解吸附,从而使不同的氨基酸达到分离的目的。
[试剂](一)硅胶G(二)0.2%羧甲基纤维素钠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1g溶于蒸馏水100 ml中,在沸水浴中煮沸至无气泡,冷却,置冰箱储存,临用前稀释至0.2%。
(二)氨基酸溶液制备下列各氨基酸的异丙醇(90%)溶液各10ml。
1.0.01mol/L精氨酸精氨酸15.9mg溶于90%异丙醇10ml中。
2.0.01mol/L甘氨酸甘氨酸7.5mg溶于90%异丙醇10ml中。
3.0.01mol/L酪氨酸酪氨酸18.1mg溶于90%异丙醇10ml中。
将上述溶液各取出1ml,混合均匀作为氨基酸混合溶液。
(三)展开剂按4:1:1体积比例混合正丁醇,冰乙酸及水。
临用时配置。
(四)0.5%茚三酮丙酮溶液茚三酮0.5g溶于无水丙酮100ml中。
[主要器材](一)玻璃板(4×10cm)(二)层析缸。
(三)喷雾器。
(四)长颈漏斗。
(五)玻璃毛细管。
(六)恒温干燥箱。
[操作步骤](一)薄板的制备1.称取硅胶G 0.5g放入研钵中,加1.5ml0.2%羧甲基纤维素钠,研磨成均匀的稀糊状。
2.将上述糊状物倾倒在4×10cm的玻璃片(图11)上,使之均匀地布满于玻片,将玻片轻轻地晃动,使硅胶G均匀分布,表面平坦,光滑,无水层及气泡,然后水平放置在空气中使其自然干燥。
1.薄板上硅胶干后,放入105℃的恒温干燥箱内活化,半小时后取出,晾凉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测定?
2、纸层析和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
各有什么特点?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5
第5页/共5页
实验十二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2020/5/验目的
掌握氨基酸的薄层层析的方法和原理,学会分析未知样 品的氨基酸成分。
二、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 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 动相。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 使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 速度用Rf值表示: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物质结构、溶剂系统的物质组成等因素都会影响Rf值。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2
第2页/共5页
三、试剂和器材
1. 试剂 0.5%茚三酮溶液、标准氨基酸溶液 溶剂系统: 正丁醇-88%甲酸-水(15:3:2, V/V) 2. 器材 层析缸、毛细管、电吹风
四、操作步骤
如下页所示。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3
第3页/共5页
操作流程:
2020/5/5
点样
滤纸一边1.5厘米处划线,在线上等距离划6个点 毛细管吸样品(约2cm高)点样,直径小于0.5cm, 电吹风吹干,重复一次。干燥后将滤纸卷成圆形, 缝合滤纸,注意两边缘不能接触。
层析
酸层析液放入培养皿中,将滤纸垂直放置在培 养皿中,盖紧缸盖。 层析纸2/3-3/4处取出滤纸, 电吹风吹干,划前沿线。
显色
喷雾器均匀喷上茚三酮溶液,电吹风热风吹 干至看到AA彩色斑点。用铅笔将图谱上的 斑点圈出,测Rf相关值。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4
第4页/共5页
五、注意事项
1. 为了防止滤纸被手上的汗液污染,应尽量在操 作时带手套。
2. 重复点样时可用吹风机的冷风吹干样品,喷 了茚三酮后的显色则要用热风吹干滤纸。
六、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