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汇总

合集下载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2024-2025高中地理中图版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季节移动2024-2025高中地理中图版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P66
形成条件:①地球不自转; 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③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观察演示,对比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 射点的移动在方向,幅度上有何关系?
39004
66 º34’Ν
23º26’Ν 0º 23º26’S
66º34’S
新课讲授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方向: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方向相同; 移动幅度: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气压带、风带 移动幅度小; 大约为5至10度。
冷却收缩下沉
热力作用
新课讲授
绘图练习:标示气压带
39004
30ºΝ 60ºΝ
N
60ºΝ 30ºΝ
新课讲授
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 地球近地面七个气压带之间,由于水 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 擦力的作用,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呈带 状分布的大气水平运动,称为风带。
39004
新课讲授
风带的形成及分布
【课堂活动】请各同学在 侧视图画出各气压带之间 的风向。
39004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带 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新课讲授 气压带、风带 北极俯视图
39004


30ºΝ 60压ºΝ
极N地
高气 压带
60ºΝ 30ºΝ
对点自测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39004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S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90°
90° 极地高压带
夏至日-秋分日
夏至日-秋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6.5º N
移 动 规 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23.5º N
赤道低气压带
空 气 堆 积 下 沉
东北信风带
空 气 冷 却 下 沉
极地东 风带
东南信风带
900S
600S
300S
00
300N
600N
900N
极地高 副极地低 副热带高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单圈环流——理想状况(假设地球不自转,表面光滑、均质)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东南信风带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北半球)
甲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0 0N
甲地,夏季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进入湿季。
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北半球)
东 北 信 风 带

0 0N
甲地,冬季受南移的东北信风带控制,进入干季。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冬季海陆上的气压系统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副极地面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面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理想模式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带状分布 带状分布
原因: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活动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 冷而重。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 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 暖而轻。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
2、季风环流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作用: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夏季: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北半球冬、 块状分布 块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 相间分布。 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亚洲高压( 一 亚洲高压(又称 阿留申 高压 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 低压 压) 亚洲低压( 七 亚洲低压(又称 夏威夷 低压 印度低压) 月 印度低压) 高压 带状分布 带状分布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原因: 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大西洋 冰岛低 压 亚速尔 高压
东 亚 季 风
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风向 气候 类型 气候 冬寒冷干燥 冬温和少雨 特点 夏炎热多雨 夏炎热多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

例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例2: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例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0 气 温 ℃ 15
60 气 温 ℃5 0
03 01
0降 水 5量 mm
0
4000
600 气
3降0
温水
5 0℃0 1量5
mm
400 0
6
0
0 气 温
降3 水
0
5 0 0℃ 量1 5
mm
400 0
6
00 气
3降0
温水
5 ℃0 0 1量5
mm
400 0
600 降 水
500 量 mm
400
-15
3 0-01 5
带热 带 雨 林
热 带 草原 气 候
分布:南北纬10°-20°之间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成因: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 气 候
分布: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全年高温少雨。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 西岸 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西风带控制。
1 0-04 5
100
-60
1
4
7
10
0 -60 月份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C.⑤
4.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C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D.⑥
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 侧视图
当堂训练
图4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 完成7~8题。 7.甲、乙示意风带,其
C 盛行风向分别为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西北风
•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 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合作探究 探究:读下图,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冬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气__压___带__、__风___带__整___体__南__移_________; (2)一般的说,A地比B地降水多_____,原因是A__地__气___流__气___温__下__降___,__水___汽__易__凝___结__形___成__降__水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副_热__带___高__气___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C_为___暖__气__团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0__°_和_6_0__°_,那里一般是_低___(高、低)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密度小 _多___阴__雨__天___气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3_0_°_和_9_0__°___,那里一般是_高____(高、低)气压带,天 气特点是_晴__朗__天___气__ 。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全__年___温__和___湿__润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 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全__年___炎__热___干__燥___。
C 8.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双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AB )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B )
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夏季北移 B.冬季南移 C.12月22日以后南移 D.6月22日以后南移 6、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BC ) 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 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单圈环流的形成
低 高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北风
高 低
60N
30N

赤道低气压带
0
南风
形成因素: 高低纬之间的热量不均
第二步假设: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太阳直射赤道
(2)三圈环流的形成
高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形成因素: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压分 带析 、赤 副道 热低 带压 高带 压、 带极 的地 成高 因压 是带 否与 相副 同极 ?地 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热 力 原 因 形 成 盛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 力 原 因 形 成
赤 道 低气 压 带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的形成课件

东风带
在副极地低压带和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由于气压差 形成东风带。
02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与特点
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 亚、非洲中部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
特点
具有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季 节性降水差异大等特征。
形成原因
0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运动密切相关。
04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与特点
分布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的南北纬10°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 原和亚洲印度半岛、澳大利亚中部等地最为典型。
气候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的年降水量较少,干、湿季分明,其中干季的气温较高,湿度较小, 风力较大;湿季则相反,气温较低,湿度较大,风力较小。
形成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冬季 多雨,夏季少雨。
形成原因
01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 沉,气候炎热干燥;
02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影响
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干燥和收割;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有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利影响
高气压带
由于地面冷却,空气下沉形成 高压带。
低气压带
由于地面受热,空气上升形成 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由于极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 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由于赤道受热,空气上升形成 低压带。
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01
02
03
信风带
在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 由于受热上升的空气向两 极流动,形成信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旳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
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旳形成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旳影响
微专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旳形成、分布与 移动规律
考点细化:
了解三圈环流形成旳气压带形成、分布 了解三圈环流形成旳风带旳形成、分布、方向 懂得气压带、风带旳季节移动原因、规律 根据气压带、风带旳季节移动图判断季节
一、大气环流旳形成
全球性旳有规律旳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影响原因: 高下纬度间旳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旳影响
(2)假设条件:
(3)成果: 三圈环流
①地表均匀、平坦 ③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2 . 三圈环流形成旳气压带和风带(成因)
低压
堆积
高压
热上升 重力下沉
重力抬升 冷下沉
N 极地东风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旳分布特点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达气压带,⑤⑥ ⑦表达风带。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旳正确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来自 低纬的盛 行西风( 暖而轻
900N
600N
300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压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空
高压
低压
高压
地面
高空风:由低 纬吹向高纬




低压
单圈环流
高压
近地面风:由 高纬吹向低纬
高压 低压
三圈环流
高空风 近地面风
提示:可根 据高空风和 近地面风的 形成原理进
行解释
30°N偏转为西风
老的船员曾经用这36个字生动地概括了晕船的感受――
一言不发、两眼无神、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脏翻腾、 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九)卧不起、十分难受。
提示: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存在差异
夏季陆地升温快, 冬季陆地降温快,
气温比海洋高, 气温比海洋低,
形成低压。
形成高压。
印度 低压
蒙古 高压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最大天文望远镜确定选址智利
2010年4月27日 12:54
东方网4月27日消息: 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的欧洲 南方天文台26日宣布,决定 将设计中世界最大光学天文 望远镜E-ELT建在智利阿塔 卡马沙漠中部一座海拔3060 米的山上。
最终选定智利这座高山 是因为那里空气清洁度很高, 每年有超过320个晴朗的夜晚 适合作天文观测。
盛行(中纬)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中纬)西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
撒哈拉沙漠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欧洲商人乘坐帆船运载马 匹驶往美洲。
天气突然变得无一丝风,帆船无法借助风力前进,只 能在海面上慢慢徘徊。马缺水而死,只能抛入大海, 漂浮着众多的马尸 。
低压
高压
堆积
下沉
北 低压
赤道
高压
低压
30°N
0° 高压
30°N偏转为西风
低压
高压
堆积
下沉
高压 北 低压
赤道
30°N偏转为西风
高压
低压
赤道
高压
低压
低压 60°N
极地
高压
30°N偏转为西风
高压
低压




北 低压
高压
赤道
高压
低压
低压 60°N
极地
高压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旺盛的对流作用,使地面不感觉有风。
容易产生午后雷阵雨,这是地表云量最多,降雨最 丰的地带。
南半球西风带,常年盛行六、七级的西风和四五米 高的涌浪——进入南极的鬼门关
•2009年10月11日,我国唯一的极地考察船“雪龙”号远航南极。 •2010年7月1日, “雪龙”远航北极,9月21日安全返航到沪。
为什么南半 球气压带基 本连贯?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冬 季
夏 季
搜集资料、列举实例解释风带对航海的影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