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四篇)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一、总则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____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3、编制依据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二)1.总则1.1制定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制定依据《____宪法》、《____公益事业捐赠法》、《____防洪法》、《____防震减灾法》、《____气象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以及我区救灾工作实际情况。
1.3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负责____实施本辖区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
(2)部门分工,协作配合。
参与救灾应急工作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行动,密切配合。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医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难,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
(4)自救为主,救济为辅。
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____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开展自救互助和社会捐助,政府重点救济灾区无自救能力、自救能力弱和遭受重灾的群众。
1.4适用范围我区境内发生的洪涝灾害,干旱、暴雨(雪)、雷电、大风、冰雹、霜冻、寒潮、低温、高温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以及森林自然火灾和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危害。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例文(四篇)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例文一、背景介绍自然灾害是指由大自然造成的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面对这些灾害,我们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在____年的背景下,提出一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旨在对灾害发生后的救助工作进行系统地规划和组织。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原则:(1)人民至上:在救助行动中,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权益是最重要的原则。
(2)科学指导:救助工作应以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为基础,确保救助措施的有效性。
(3)全民参与:在救助行动中,应鼓励和广泛动员各界人员的参与,共同抗灾、救灾。
(4)综合应对:在救助过程中,要兼顾灾后恢复重建、灾后精神疏导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全面应对。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组织机构:(1)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设立办公室、救援组、物资调度组等。
(2)救助队伍:根据需要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医疗队、抢险队等。
(3)志愿者组织:鼓励各界人员参与志愿者组织,提供救助和支持工作。
2. 职责:(1)指挥部:- 负责协调、组织和指导救助工作;- 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统筹调度资源;- 监测灾情,及时发布警报和救援通告;- 报告灾情和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
(2)救助队伍:- 进行灾害救援和人员转移等救助工作;- 对灾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提供急救和紧急医疗救助;- 协助政府部门进行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
(3)志愿者组织:- 提供灾后心理疏导和援助;- 协助救援队伍进行救助工作;- 动员社会资源,提供物资和志愿者支持。
四、应急预案流程1. 预警与动员:(1)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监测灾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政府指挥部负责发布灾情通报和救援动员令;(3)启动志愿者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支持救援工作。
2. 灾害评估与救援:(1)各级指挥部派遣救援队伍,前往灾区展开救援工作;(2)救援队伍对灾情进行评估,抢救受困人员、转移伤员,并提供紧急医疗救助;(3)组织物资调度,提供生活物资和医疗设备等。
2024年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生活救助
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食品 、饮用水、衣被、取暖等 基本生活必需品,保障受 灾人员基本生活。
医疗救治
组织医疗卫生力量赶赴灾 区,开展伤病员救治和卫 生防疫等工作。
19
05
后期处置与恢复重建
2024/2/29
Hale Waihona Puke 20善后处置工作2024/2/29
受灾人员安置
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人员,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0
培训与演练工作
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队伍的专 业素质。
定期组织各级应急管理人员参加自然灾害救助培训,提高其应对自然灾 害的能力和水平。
2024/2/29
定期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 高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31
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作用
预案旨在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 职责,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确保在 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 行救援和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 灾害带来的损失。
4
法律法规依据
宪法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规定国家有义务保护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 应对法》
明确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应对原则、应急管理 体制等,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 供法律依据。
相关部门应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可能引发自然灾害的各种因素进行实时监测,确保
及时、准确地掌握灾害预警信息。
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作用发挥
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 速、准确地传递信息,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关于自然灾害应急预案(5篇)

最新关于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要怎么编制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关于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1为提高我校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
本预案适用于台风、大雪、洪涝、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助反应。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领导机构成立校园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救灾工作。
救灾领导小组为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其组成如下:由主管院长担任总指挥,净月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副总指挥,副主任担任各组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部门成员担任组员。
下设救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地点设在综合管理科。
三、紧急工作(一)及时向市教育局汇报灾情和救助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处理校救灾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和日常事务。
(二)联系区民政局,做好救灾物资的登记、收集、保管和分配工作。
(三)负责灾后防疫和校园卫生整治工作,联系防疫部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
(四)落实灾后校园各项安全规范和措施,监督检查灾后学校饮水,食品卫生工作。
(五)做好危困教职工的救助和校园灾后重建工作。
(六)保障救灾信息畅通,做好救灾宣传,加强灾后值班纪律。
四、灾情报告应密切注意气象、地震和灾害预报部门发出的灾情预警。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总务处必须立即向市教育局和区救灾办报告有关情况,启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3篇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精选3篇(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指针对自然灾害事件,制定的一系列应急预案和救助措施,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内容:1. 灾情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获得灾情信息并发布预警信息。
- 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应急调度和组织:- 组织成立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救援力量的行动。
- 制定灾害应急救援预案,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救援流程。
3. 人员疏散和转移:- 制定人员疏散和转移方案,应急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
- 定期组织演练疏散和转移工作,提高人员应对灾害的能力。
4. 物资保障和紧急救援:- 储备足够的救灾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救护车辆等。
- 配备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医疗队、水电工程队、消防队等。
5. 救灾后重建和心理疏导:- 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包括修复基础设施、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
- 组织心理疏导工作,关注灾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以上是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还需要根据实际灾害情况和地方的特点进行制定和完善。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精选3篇(二)自然灾害是突发、不可预测的,因此制定一项完善的抢险救灾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的框架和内容:1. 建立指挥体系:- 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体系和职责分工。
- 指定专门的应急指挥员,并制定指挥组织机构。
2. 协调与联络:- 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救援队伍、志愿者团体等的联系机制,确保信息准确传达和协作配合。
- 定期组织会商会议,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3. 安全预警:- 建立灾害预警体系,通过气象、地质、水利等部门提供的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 制定预警等级和颜色,以便于民众理解和采取相应措施。
2024年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3篇)

2024年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经常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处置灾害,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应制定完善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害管理水平。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灾情,调配救援力量,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原则:- 人民至上:以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预防为主:加强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降低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综合施策: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救灾与复原并重:在救援和救助工作的同时,注重灾后重建和防止二次灾害发生。
三、组织与制度设置根据预案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应当建立以下组织和制度:1.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中央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救援工作。
2.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地方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本地区范围内的自然灾害救援工作。
3.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由专业救援队、公民自愿救援队和企事业单位救援队构成,按照统一标准组建、培训和保障,确保高效的救援行动。
4.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系统:负责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能力。
5.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库:建立包括救援物资、食品、药品、通信设备等在内的统一储备库,以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急需。
四、预案内容1. 灾害预警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预警信息;- 制定相应的灾害预警级别和启动预警的标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对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和发布,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
2. 灾害评估和调度- 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评估灾情;- 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及时调度救援力量和物资,尽快进行抢险救援。
3. 灾后救助和重建- 为灾区群众提供临时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 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加强灾后安置和基础设施的修复建设;- 补偿受灾群众的损失,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三篇)

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范文目录1、总则编制目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适用范围2、基本情况3、启动条件4、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5、应急反应6、转移安置及生活救助7、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救灾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救灾职责,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浙江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___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____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3编制原则实行村支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部门分工综合协调、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1.4适用范围本预案用于本村范围内的暴雨、洪水、台风、干旱、风雹、地质灾害、低温冷冻、雪灾、地震等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自然灾害。
2、基本情况____村位于____镇中部,由____、长山、周公坞三村合并而成。
全村地域面积平方公里,农户____户,人口____人。
,____村工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____万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万元,人均收入____元。
3、启动条件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以下一种或几种后果的。
受灾人口超过本单位人口的____%左右;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本单位当季播种面积的____%左右;转移安置人口占本单位总人口的%以上;造成人员伤亡的。
4、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建立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领导小组,并确定组成人员及职责。
村领导小组组长由村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主任担任,成员由村分管民政领导、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负责人担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研究和分析全村灾害动态情况。
研究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向灾区派出救灾工作小组,现场指挥。
检查督促救灾、抗灾任务落实情况。
制定危险地段群众转移路线及安置措施。
及时解决救灾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及职责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村委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性救灾救济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民政领导担任主任。
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四篇)

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一、灾害防范与预警措施1.加强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1)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提升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能力。
(2)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高对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准确预警能力。
(3)加强地震监测能力,提高对地震的预警和监测能力。
2.加强灾害防范宣传教育:(1)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加强公众应对地震的能力。
(3)加强水灾防范宣传,提高公众对防汛抗洪的认知。
二、灾后紧急救援措施1.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1)加强地方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加强与国际救援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外援支持。
(3)完善灾后救援装备配备,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2.灾后紧急救援措施:(1)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进入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2)组织抢险救援力量,进行灾情评估和人员安置工作。
(3)开展紧急救助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灾后重建与恢复工作1.灾后重建规划:(1)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修复、住房恢复等方面。
(2)加强对灾后重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高效。
2.灾后重建工作:(1)组织专业团队开展灾后评估,确定重建工作的重点和顺序。
(2)组织力量进行基础设施修复和房屋重建工作。
(3)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
四、社会支持与援助1.物资供应与分发:(1)组织社会力量和企业捐赠物资,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需求。
(2)合理统筹物资分发,确保每个受灾地区都能得到公正的援助。
2.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1)组织心理援助团队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
(2)加强对受灾人员的社会支持,包括就业援助、生活保障等方面。
3.国际援助与合作:(1)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支持,加强与国际援助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2)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以上是____年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为及时高效有序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根据上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乡(镇、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县西部,距县城34公里,是有着260年历史的商业重镇,是“打响农民抗日武装第一枪”的历史名镇。
地理坐标为北纬;46°20',东经130°12'。
耕地总面积35万亩,均为“黑土地”,土质肥沃。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2.7°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2.9°C,最低气温-32.8C,年平均日照数2,342.7h,平均晴天数82.1天,历年平均降水量541.8mm,百年一遇暴雨量115mm,常年主导风向,为西风。
全镇总面积282.18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总面积为1.91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总人口4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25万人。
2010年被确定为全省“百镇建设工程”试点镇;2014年被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委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质改革试点镇”,其中五保困难家庭102户、残疾家庭1062户1302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1500户1902人;留守儿童
47户47人。
现有危房358户716间
1.地域及耕地。
下辖村23个,耕地总面积34.16亩,其中水田12.22亩、旱地21.94亩:农作物面积34.16亩,森林面积580公顷。
2.水利设施。
境内河流(溪)3条,桥3座,水库0座,总蓄水量0万立方米。
3.重点单位及企业。
养老院1家,学校3所,境内有各类工厂2家。
4.安置点。
本乡(镇、街道)有2个集中安置场所,分别
是中学避灾点(可容纳500人)、小学避灾点(可容纳700人),负责人:(手机号:)。
二、灾害隐患
1.自然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个,位于新源村林山屯,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50户106人。
横岱村,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260户540人。
凤岐村,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102户230人。
2.水涝灾害隐患点2个、低洼地2处。
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600户1300人。
3.如发生火灾和其它突发性事件,需转移安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其他灾害隐患情况,待定。
三、镇应急指挥机构及分工职责
由镇工作成员及党员骨干和灾害信息员组成,指挥中心
设在镇政府。
总指挥: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手机号:负责全镇的救灾指挥协调工作。
副指挥:由镇长担任(手机号:),协助总指挥做好救灾工作。
下设机构及工作职责:
设立分指挥部,由镇工作人员组成。
办公室:召集指挥部成员,传达指挥部指令,开展救灾各项工作等,负责人:(手机号:)。
灾害信息组:负责接收和发布预警预报、统计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负责人:(手机号:)。
救援抢险组:负责救灾抢险工作,负责人:(手机号:)。
转移安置组:组织工作人员转移安置受灾人员。
负责人:(手机号:)。
后勤保障组: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等工作,负责人:(手机号:)。
评估及隐患排查组: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负责人:(手机号:)。
四、启动条件
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本预案。
1.倭肯河、八虎力河、松木河流水位涨至警戒线时。
2.地质灾害点预警时。
3.上级下达命令实施转移。
五、人员转移
灾害预警发出后,结合相关村预案,制定人员转移方案。
本镇共需转移2000户4300人。
其中外来人员10户26人,重点关注转移的五保户102户102人,低保户300户450人,残疾家庭1062户1302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1500户1902人。
另有幼儿园、小学等,共计学生1200名。
(网格)长(手机号:),火灾和其他突发性事件,人员转移按实际情况决定。
六、转移路线
1.因水涝、地质等灾害需转移安置到镇中小学及邻村避灾安置场所的,在各村预案明确的处集中乘车前往,重点对脆弱人群转移安置实行一对一帮扶对接。
因地震灾害需转移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集合点。
2.分散到村(居)民家中安置的,自行前往。
七、救助准备
镇做好救助准备。
进行救助款物需求测算,并进行筹措。
资金、物资不足的,通过预备费保障需救助人员应急救助,或向县申请救助款物。
八、灾后救助
1.调查了解灾情。
组织受灾村填报《因灾倒房花名册》;如有因灾死亡、伤病人员,填报《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
及时填报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
2.及时发放救灾款物。
根据各村需救助情况制定救助方案,公示各村救助物资数量及救助资金数额等。
3.如有需重建倒房,帮助开展重建工作。
九、信息传递
1.行政命令传递
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网格)→户(自上而下)
通过行政命令下达转移安置指令时,一般情况下通过电话、广播、短信、敲锣、口信等方式进行传递。
2.转移安置情况和灾情信息传递
户→组(网格)→村(社区)→乡镇(街道)→市县(自下而上)。
转移安置情况、灾情汇总由村灾害信息员上报至镇联系人(手机号),镇汇总后上报到县联系人(手机号),同时上报应急救助需求。
十、演练与培训
每年汛期前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和演练。
重要提示:镇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参考村预案要素和转移安置点设置管理规范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并与属地县预案相衔接,重点是人员转移集中安置场所详细地点、数量和为各村可提供2处安置点、安置1200人等内容。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
(二)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
(三)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物资、设备;
(四)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灾情信息的报告、处理;
(五)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六)灾后应急救助和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措施。
镇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完毕后要组织专家和业务骨干进行评审,评审修改后套红头以正式文件(镇政府办或街道办)颁布实施,并报告县知性备案。
注:1.自然灾害是指干旱、洪涝灾害、台风大风(沙尘暴)、风雹冰雹、低温冷冻、寒潮、暴雨(雪)、雷电雪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2.各乡镇(街道)将自然灾害种类认真研判结合辖区易发、多发灾害类型有针对性的编制,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预案。
(指南中描述的灾害、隐患等是一小部分,请不要误解,导致编制误入局限,出现与辖区灾害类型不符)。
3.指南中(例如、括号(手机号)、标题(指南)、重要提示、注等字样删除,形成规范正式行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