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 …
诗歌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

诗歌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课后练习诗五首·课后练习基础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 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乊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30.《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导学案及答案

30.《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导学案及答案30、《诗五首》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珍馐()投箸()挂罥()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突兀()狐裘()2.根据注释,解释加点词语:(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 (2)问君何能尔:______(3)玉盘珍羞直万钱:_______(4)风掣红旗冻不翻:______(5)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________(6)瀚海阑干百丈冰。
___________ _________(7)高者挂罥长林梢。
_____(8)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9)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3.句子理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
5.作家作品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__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著名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__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收在《李太白全集》里。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义市人,祖籍襄阳,___ 大诗人。
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展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人们称为“诗史”,人们称杜甫为“____ ”。
岑参(715~770),___ 诗人,荆州江陵(现在湖北江陵)人。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关雎》《蒹葭》《观沧海》曹操《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次北固山下》王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使至塞上》王维《行路难》李白《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刈麦》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夜雨寄北》李商隐《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李煜《浣溪沙》晏殊《江城子》苏轼《渔家傲》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水调歌头》苏轼《游山西村》陆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登飞来峰》王安石《己亥杂诗》龚自珍都有可能考到,多做预备总是好的。
二.中考必考26首古诗词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
——《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3、杜甫同主题的诗歌知多少?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干。男儿既
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采用语意双关的手法,表面上祈求神灵给沉 寂的大地带来新的生气,实际却是对朝廷的呼吁
:
3叹行路难,述信念追求
2、课后题一。
《饮酒》抒写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宁静 安详、闲适自得的心境;《行路难》抒发 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你能将诗歌改写成一段抒情散文吗?
我就要离开长安了,朋友们知道后,设下盛 宴为我饯行。我号称“酒仙”,素来嗜酒如命,但 今天,面对这满桌的佳肴珍馐,我连一点食欲也 没有。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 了。我茫然地离开宴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渡过黄河但河面却早已 结冰,想登上太行山却早已大雪封山,这真是让 人失意和无奈啊!但仔细想想,姜太公未遇周文 王时,不也是无聊地在渭水边垂钓吗?伊尹在受 成汤重用前不也闲得无聊,成天做白日梦吗?前 路艰险而又崎岖,我的人生之路究竟在何方?不 管怎样,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 到达理想的彼岸。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 指/即天涯
。
积极的人生态度
//
//
落红比不喻是明无志,情仍物然,要化为国作为春民泥尽更自己护最花
。 后一份心力,崇高的献身精神 思考:此诗共四句,写了几种心境?挑出
你喜欢的诗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9)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词五首
静施工作室
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课文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饮酒》 组诗之五,创作于作者归 隐之初,表现自己在欣赏 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 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 享受。本片刻画的就是诗 人在领略到情趣时自我陶 醉的情态。 饮酒 陶渊明
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 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 情。”这两句诗?
坐着看垂钓的人,白白有羡慕鱼 儿的感情。意思是:看着别人钓 鱼,我却不能得到高人的引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从送别酒宴上的情绪,写到 自己的彷徨和失意,又因想到姜太公和 伊尹的传说,终于从困惑中解脱,相信 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 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本片可以 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诗人苦闷彷徨、抑 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 变化的思想历程。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赏析题附答案(一)(二)一饮酒(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003年荆州市题)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答案 1心远 2 C(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②“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13)
金樽清酒斗十千,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拔剑四顾心茫然。
zūn
欲渡黄河冰塞川,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 qí 多歧路,今安在?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挂云帆济沧海。
品读理解
诗人的“ 诗人的 , 金樽清酒斗十千,欢乐的宴饮 金樽清酒斗十千“哀”到 底是什么? 底是什么? 玉盘珍羞直万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又是什么原因让 反差 他这样? 他这样 停杯投箸不能食,?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拔剑四顾心茫然。 苦闷茫然
背诵拓展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 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 然复醉。既醉之后, 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 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 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 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 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 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 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和有关 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你对陶渊明的了解,谈谈你 的感想。 的感想。
作业
背诵这首诗。 背诵这首诗。 把陶渊明的资料和他的诗歌 收集起来,制成卡片。 收集起来,制成卡片。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今甘肃静宁西南), ),隋末其先 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 人流寓碎叶( 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 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 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世人称他为“诗仙” 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 与杜甫合称“李杜” 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古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12)
走进录音棚(解决读的问题): 诗歌的朗读很讲究,那么, 该怎么去读这首诗呢?请你来 试一试。
饮
陶渊明
酒
结庐\ 人境,而无\车马\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 能尔,心远\ 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 南山。 山气\日夕\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飞鸟\相与\ 此中\ 真意,欲辨\ 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考一考) 相关连接(考一考)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 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 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 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 这些极富诗 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温县赵堡镇一中 陈永平
饮 酒
[晋] 陶渊明
饮
陶渊明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你能够展示你找到的 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 《饮酒》方面的资料吗? 饮酒》
诗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白雪歌、己亥杂诗默写
九年级语文学案编号:课题:《诗五首》出题人:备课组长:审核:时间:1、,只有香如故。
2、妇姑荷箪食,。
3、伤心秦汉经行处,。
4、鸡声茅店月,。
5、,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疑怪昨宵春梦好,,笑从双脸生。
7、,村南村北响缲车。
8、,日高人渴漫思茶。
9、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10、,岁晏有余粮。
11、更深月色半人家,。
12、,客行悲故乡。
13、池上碧苔三四点,,。
1、,病树前头万木春2、右手秉遗穗,3、,玉盘珍羞直万钱。
4、燕子来时新社,。
5、山河破碎风飘絮,。
6、,风掣红旗冻不翻。
7、,自将磨洗认前朝。
8、落红不是无情物,。
9、将军角弓不得控,。
11、我欲乘风归去,,。
12、人生自古谁无死,。
13、,只有香如故。
14、鸡声茅店月,。
15、今夜偏知春气暖,。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但愿人长久,。
4、?留取丹心照汗青。
5、,,山河表里潼关路。
6.东风不与周郎便,。
7.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8山河破碎风飘絮,。
9.峰峦如聚,,。
10. ,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作者直抒胸臆,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哲理句是,。
1)山河破碎风飘絮,。
2),铜雀春深锁二乔。
3)怀旧空吟闻笛赋,。
4)此事古难全,,。
5)伤心秦汉经行处,。
6、,自将磨洗认前朝。
7、,零丁洋里叹零丁。
8、人生自古谁无死,。
9、我欲乘风归去,,。
10、,照无眠。
11、,,山河表里潼关路。
12、望西都,。
13、辛苦遭逢起一经,。
14,,二十三年弃置身。
16、东篱把酒黄昏后,。
诗五首默写1、茅飞渡江洒江郊,,。
2、散入珠帘湿罗幕,。
3、,娇儿恶卧踏里裂。
4、中军置酒饮归客,。
5、纷纷暮雪下辕门,。
6、,心远地自偏。
7、浩荡离愁白日斜,。
8、公然抱茅入竹去,,。
9、俄顷风定云墨色,。
10、床头屋漏无干处,。
11、,愁云惨淡万里凝。
学而思八年级语文之《饮酒》《行路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六单元:《饮酒》《行路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能猜出这两幅图对应的课文吗?走近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为五斗米折腰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为何取名为《饮酒》?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创作背景《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以后。
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的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①兼:加之,并且。
②比:近来。
③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④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
⑤独尽:独自干杯。
⑥忽焉:很快地。
⑦辄:就,总是。
⑧诠(quán)次:选择和编次。
⑨聊:姑且。
故人:老朋友。
⑩书:抄写。
⑪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咬文嚼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结庐: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②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③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④君:指作者自己。
⑤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怎样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来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
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
“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五首《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课后练习诗五首·课后练习基础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8.谈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词欣赏。
(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
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题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1.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B.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外红艳。
C.全诗紧扣一个“送”字,抒发了诗人与林子方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无限伤感之情。
D.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2.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面上虽然冷清、凄凉,但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感。
B.这首诗诗人以独白形式,极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
C.这首诗开头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这是刻意营造的氛围。
D.这首诗表现出由“独”和“不独”相互转换的情调,点尽了诗人踽踽凉凉之感。
(2)下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虽然回环婉转,但也纯乎天籁,诗人的情感自然流露。
B.诗中既歌且舞,表明作者渐入醉乡,把冷清的场面写热闹起来,反映作者情绪变化。
C.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和“影”人格化,始终作为“有情”之物描写。
D.诗的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表现自己凄凉之感。
(3)古代诗词中描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评析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方法提示:从诗句的内容、意境及在诗中作用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新题语言的创新与应用。
1.用现实中的实例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言警句积累。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
(2)一言既出,_____________。
(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
(5)言者无罪,_____________。
(6)淡泊以明志,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用原句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三句含有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
①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基础题一、1.C 2.D 3.(1)(2)略(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A 5.C6.C 7.B 8.(1)这是新奇的联想,既表现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作者为读者展现了动人景象: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决不是无情的废物。
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
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一)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
)2.B 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二)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可从“欺”、“忍”、“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和诗人“呼不得”等词句入手,进行想像,不必拘泥诗句自身。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诗歌最后一节。
能力题1.C 2.(1)A (2)C (3)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