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行路难》基础过关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行路难》复习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行路难》复习教案 苏教版

课题:《行路难》复习教学目的:理解诗歌的结构,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诗歌与翻译:[诗歌]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翻译]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白雪阻拦。

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二、理解诗歌:(一)知识提示: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其诗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热爱祖国山河。

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像丰富。

杜甫称赞他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而李白自己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句诗也是对他的诗歌语言的最生动的概括。

2、背景: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很不得志。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本想做一番大事业,但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赐金还山。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

(二)整体理解:1、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抒写了因世路艰险、功业难建而产生的苦闷心情,但诗人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2、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内心是怎样充满矛盾的?)。

作者希望能像姜太公、伊尹那样建功立业,却屡遭挫折;虽然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却不愿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交错地反映在这首诗中,使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

(三)理解诗歌的内容: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
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 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 “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箸:筷子:四顾:环看四周。
情的激荡变化。
第二层(五、六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
“行路难”。
• 黄河天险,坚冰拥塞河道,舟楫无从入水;太行高峰,大雪封
锁山路,人马寸步难行。瞻念前程寒且栗!
•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
停、投、拔、顾……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
品读探究 ③、请赏析“停”“投”“拔”“顾”的作用。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 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且这四字与金、清、玉、 珍形成鲜明对比。
④、那这种情绪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
低沉、失落……
出这份情感呢? (高亢、激昂……)
13、诗人的这份情感还体现在他的 哪些诗中?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 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
重点词理解: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的追求。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行路难 》
层次内容分析2
第三层(七、八两句)——借吕尚、伊尹得到重用的故 事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行路难基础过关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行路难基础过关语文版

行路难1.(2017·湘西)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最后两句诗中“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2018·广州)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用典,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时,忽然想到两位在政治上开始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

诗人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添了信心。

5.(2018·新疆建设兵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充满对实现宏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意对即可)6.(2018·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7.(2018·河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进行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的情况下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8.(2018·徐州)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行路难精品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诗词五首》行路难精品教案 语文版

《行路难》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作品风格,熟读并背诵。

2、细读品味,体会诗中所流露出的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一、释题导入:《行路难》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二、整体感知内容:1、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生于中亚碎叶城,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著有《李太白集》。

2、背景资料:李白是天宝初供奉翰林,因受权贵谗害,仅一年便离开了长安。

此诗即为志不得申,辞官放浪江湖而作。

主要通过咏世路之艰难,抒“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情怀。

3、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朗读。

4、翻译: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精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大雪盖满了山。

闲时我像姜太公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梦见伊尹乘船经过日月边。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今后要去哪?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的大海。

三、品味赏析:1、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践行。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壮志难酬的迷茫、愤慨。

2、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无路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山居杂兴》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山居杂兴》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行路难》《山居杂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山居杂兴(其二)青山意自足,扰扰复何之。

见客从衣破,哦诗①任饭迟。

蔬畦②耕犊③草,匏架④落蝉枝。

逆境偷贫乐,休兵未可期。

【注释】①哦诗:指吟诗。

②蔬畦:整齐的菜地。

③耕犊:幼小的耕牛。

④匏架:葫芦架。

7.《行路难》(其一)的作者是。

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9.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蔬畦耕犊草,匏架落蝉枝”所表现的画面。

【答案】7.李白8.表达诗人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意思对即可)9.示例:碧绿的菜田间,一位老者在整理着,忙碌着,地头的一只小牛犊低头吃草,旁边葫芦架上的蝉吱吱叫。

(意思对即可)【分析】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行路难》(其一)的作者是李白。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这首诗歌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8.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心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诗人连用两个“行路难”,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点明诗人人生遭遇坎坷,“行路之难”是作者仕途坎坷,人生艰难,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痛苦、无奈与迷茫。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25行路难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25行路难

行路难25.行路难1.(2017 ·湘西 ) 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一个踊跃、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最后两句诗中“破”“挂”妙在哪处。

“破”“挂”富裕动感,充满气概,充足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2018 ·广州 ) 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用典,请简要剖析其作用。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时,突然想到两位在政治上开始不顺利,而最后大有可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

诗人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5.(2018 ·新疆建设兵团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充满对实现弘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诗人踊跃进步、执着追求的豪放情怀。

( 意对即可 )6.(2018 ·河南 )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何在?”三字短句,简洁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7.(2018 ·河南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引用它?为何?人们常常在身处窘境、愁闷时进行自我宽慰、自我鼓舞的状况下引用它。

由于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宦途邪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挣脱愁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8.(2018 ·徐州 ) 以下剖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 C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忿中不乏豪放气派,在失落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创造了欢喜的宴饮氛围;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心里的抑郁和愁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宦途的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包含无穷的失落;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落的悲忿之情。

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诗词五首语文版课后练习十一

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诗词五首语文版课后练习十一

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诗词五首语文版课后练习十一➢第1题【单选题】对《行路难》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计人面对“金樽清酒”“ 玉盘珍馐”的精美食物,却因心中难以排解的烦恼,无法下咽。

“停”、“投”、“拔”、“顾”四字,写出了诗人的苦闷抑郁。

B、中间四句把诗人心中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交替地表现出来,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理。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诗人在极为痛苦的情况下,坚定了探寻出路的信念后发出的感叹,该句是后两句言志前的发问。

D、结尾两句反映出诗人倔强、自信的性格,表现出诗人“长风破浪”的坚定信念主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作前期与后期风格不同。

B、苏轼的词一般风格豪放,意境开阔,令人耳目一新。

C、范仲淹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就是一篇历代传颂的名文。

D、辛弃疾的词大气磅礴,多写军旅之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题为“壮词”,“壮”在于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2023年《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3年《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2023年《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行路难》初三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育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实力;2、通过品尝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建美的实力。

驾驭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一、整体感知:《行路难》是一首交织着愁闷和乐观自信的抒情歌曲,主旋律始终是昂扬激越的。

《观刈麦》诗歌描写了农夫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贫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夫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夫的怜悯。

二、教学过程: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遇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溢着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2、是什么缘由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情深意重,挚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

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

因浓重的愁闷和深厚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

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愁闷。

3、赏析五、六句。

这两句用了比方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验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苦痛心情。

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4、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宏大的功业。

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旧感到了生活的艰难。

瞻望将来,只觉前路坎坷,歧路甚多,要走的路,原委在哪里呢?5、诗歌的最终一句表达感情怎样的志向?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信任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志向彼岸。

突出表现了他打算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理想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6、探讨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1) 巧用历史故事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方3) 跳动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概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
1.(2017·湘西)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最后两句诗中“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2018·广州)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用典,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时,忽然想到两位在政治上开始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

诗人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自己增添了信心。

5.(2018·新疆建设兵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充满对实现宏大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意对即可)
6.(2018·河南)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7.(2018·河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进行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的情况下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8.(2018·徐州)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第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9.(2018·新疆建设兵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