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地表水评价方法

地表水评价方法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国家环保部环办[2011]22号文的规定,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pH、DO、高锰酸盐指数COD Mn、BOD5、NH3-N、TP、TN、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断面水质定性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对断面(点位)、河流、湖泊不同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点位)的水质类别或河流、湖泊水质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按下述方法评价。

按水质状况等级变化评价:①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②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③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设△G为后时段与前时段Ⅰ~Ⅲ类水质百分点之差:△G=G2-G1,△D为后时段与前时段劣Ⅴ类水质百分点之差:△D=D2-D1;①当△G-△D>0时,水质变好;当△G-△D<0时,水质变差;②当│△G-△D│≤10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③当10<│△G-△D│≤20时,则评价有所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④当│△G-△D│>20时,则评价为明显变化(好转或变差、下降、恶化)。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流域内地表水资源质量和环境状况的定量化和综合评价,以便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

下面介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具体办法。

一、评价对象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等。

二、评价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包括:1.物理指标:包括水温、水深、流速、透明度等。

2.化学指标:包括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等。

3.生物指标:包括溶解氧、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4.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水质类别、综合污染指数等。

三、评价方法1.采样和分析在流域内设置采样点,采集地表水样品,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

2.数据处理根据采集的样品数据,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重构,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指标,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水质类别,评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四、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包括:1.物理指标:根据地表水的应用目的,可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评价。

2.化学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将各项指标与相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和评价。

3.生物指标:根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价。

4.综合评价指标: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和标准,计算出水质类别和综合污染指数。

五、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流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分类评价和等级划分,制定相应的整治和保护措施,提高流域内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总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评价办法的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科学选择和评价标准的规范制定是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和可靠的关键。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1 2 (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 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1 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1)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 行)二○一一年三月—3—目 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4—(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改善对策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改善对策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改善对策摘要: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作业过程中,处处都需要水资源。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可供人们饮用性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

地表水主要是存在于地壳的表层结构中,时常暴露于空气。

如果地表水处理和利用方法不恰当,一方面会导致严重的水体污染,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地表水包括冰川水、河水、沼泽水和湖水,其水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首先着重分析地表水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深入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改善对策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普遍现存问题1.1地表水环境质量方法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水质理化参数的实测值为主要依据和判断的评价方法,二是分析水体与水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的生物学评价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前一种工作评价方法。

在我国,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评价分析法,这种运行评价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考虑不同断面环境相互之间的功能差异,但不能非常客观、真实、科学地反映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我国地表水监测数据主要包括109项,不仅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还包括各种水温条件下水体的基本项目数据,以及砷、铅、金属镉等重要化学指标,还有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细菌学指标。

这109项重要指标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差异很大。

例如,如果地表水体中氨氮以及镉含量超过一定参考数值,那么通过单因子评价方法可以判定这种水体属于IV类水质,这种水质对人体健康以及水生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大不一样。

1.2湖波水质评价问题采用因子评价法对太湖、滇池、巢湖、范阳湖、洞庭湖等18个淡水湖泊水质进行定期的月度评价,这种现行评价方法值得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由于总磷和总氮作为评价水质的特征数据,可以尽可能解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营养状况,无法作为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重要决定因子。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第5章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第5章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SURFACEWATER ENVIRONMENT HJ/T 2.3---2018
三、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相关内容请参见《导则》附录部分
已知某工厂的排污断面上BOD5的浓度为65mg/L,DO为7mg/L,受纳水体的河流平均流速为1.8km/d,河水的K1=0.18d-1,K2=2d-1,试求:距离为1.5km处的BOD和DO的浓度;
某二类水质监测点数据如下,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单位为mg/L)
非持久性污染物: O’connor河口模式
(3)常用湖泊(水库)模型适用条件
A、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包括动态模式和平衡模式两个模式)适用条件(3个): a、小湖(库);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动态模式适用于预测需反映随时间变化,平衡模式只反映长期平均浓度。
非持久性污染物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在混合过程段需采用二维模式进行预测。 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
Hale Waihona Puke 均匀河段长10km,有一含BOD的废水从这一河段的上游端点流入废水流量为 q =0.2m3/s,BOD浓度C2=200mg/L,上游河水流量 Q =2.0m3/s, BOD浓度C1=2mg/L,河水的平均流速 u =20km/d,BOD的衰减系数 k=2/d,求废水入河口以下(下游) 1km、2km、5km 处的河水中 BOD 的浓度。 解:河段初始断面河水中BOD浓度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课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实 习 目
熟悉地表水污染调查设 计的内容和要求 掌握用水质指数评价地 表水污染的方法

讨论课
(一)地表水水质调查监测设计的要求
预 习 内
1.污染源调查 2.水体污染的调查
3.水体污染对居民 健康影响的调查
4.水体污染的监测

讨 论 课
(二)比值简单叠加型环境质量指数
1. 比值简单叠加型环境质量指数 Pi=∑Ci/Si 式中:Pi为i污染物的分指数。 Ci为i污染物的监测浓度(mg/m3); Si为i污染物的卫生标准或 质量标准(mg/L)
(3)卧室的长、宽、面积,室深系数。
(4)居室的朝向、日照、采光、通风情况。 (5)厨房及厕所的位置、内部设备、上下水设施。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谁人显神通, 医大有精英。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讨 论 课
【 资 料 数据 】
讨 论 课
【实 习 要 求】
计算
1.根据表2中所给的初步权重计算相对权重和最后权重, 然后利用Brown水质参数计算式进行计算,根据WQI值进行评价。 用评分加权水质指数法和比值算术均数型水质指 数法分别计算出各断面水质指数,并作出分析。 对监测计划提出修改建议 你认为采样点数设置是否正确? 对材料中五个断面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讨 论 课
【背景资料】
为了监测松花江污染状况, 选择了五个采样断面(如图 所示),第一断面(I)位于 丰满水坝下一公里处,作 为清洁对照点,第二断面 (Ⅱ)位于吉林市下游5公里 处,第三断面(III)位于三 岔河嫩江入口下游一公里 处,第四断面(IV)位于哈 市下游五公里处,


讨 论 课
【背景资料】
讨 论 课
看图法及住宅设计图审查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学习看图基本知识及对建筑设计 图卫生审查的方法,熟悉住宅建筑设计的卫 生要求。
应 用 实 例
分析 此图 结构
讨 论 课
二、预习重点:
(一)住宅的朝向: 住宅最好朝向---朝南,长轴东西走向。
(二)住宅的间距



(GB50180-93,2002版)规定: 北方大城市日照时数不少于2h; 北方中小城市,南方大城市日照时数不 少于3h.
式中 :w 为参数的权重
W Q I= ∑ w q
q从评分曲线查的
水质评分
讨 论 课
Brown水质指数各项参数的权重
讨 论 课
【背景资料】


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流经 吉黑两省入黑龙江流经三岔河处与 嫩江汇合注入松花江,吉林省丰满 水电站水库蓄水发电。沿途最大的 污染源为吉林市三大化工厂的工业 废水及生活水污染,其次为哈尔滨 市有十三个污水放流口污染松花江。 每年枯水期,水量少,江面冰封, 复氧困难,污染加重,最大的
讨 论 课
【背景资料】
支流嫩江,接纳齐齐哈尔钢厂,糖厂 等工业及生活废水。根据对沿岸各污 染源的调查,吉林省排入江中的主要 污染物为吉林三大化工厂排出的汞、 氰酚及苯胺、甲基汞等有机毒物约数 百种。嫩江的主要污染物为氰化物, 哈市污染种类繁多,以城市生活污水 及一般工业废水等有机污染为主。。
Ⅳ Ⅴ
讨 论 课
2. 比值算术均数型环境质量指数
P地表水=1/n∑Ci/Si
特点:计算简单,消除选用参数个数的影响。 缺点:当只有某个分指数很高,其余各分指 数不高时,最后得出的综合质量指数值可能偏 低而掩盖高浓度参数的影响。
讨 论 课
3.评分加权型 (Brown)水质指数的原理和方法
评分加权征询法的设计原理是通过书面调查征询专家 意见并加以统计整理,确定评价参数、评分尺度(绘制 各参数的评分曲线)、参数权重。
第五断面(V)位于哈市下游1 OO公里处。 每个断面采三个点, (以四分法确定采 样点),根据过去调查结果,松花江枯 水期污染严重,故采样时间选择在枯水 期(1月中旬)及丰水期(8月中旬)各采三 天的样品。现将枯水期的监测结果平均 值列于下表。
讨 论 课
【 资 料 数据 】
讨 论 课
【 资 料 数据 】
讨 论 课
(三)住宅居室的卫生规模
居室容积:
居室净高:
应 用 实 例
居室面积:
居室进深:
讨 论 课
实习资料
讨 论 课
三、实习要求:

学习看图法及审查建筑设计图的一般方法。
对组合家属住宅设计图作卫生审查,
写出审查报告。
讨 论 课
报告内容
(1)每户住宅的组成,居室与辅室的配置,有无阳台。 (2)每人平均居住面积和居住容积,居室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