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导学案
一年级草原导学案

一年级草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碧、野”等 13 个生字,会写“风、草、羊”等 6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2、图文结合法: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生字和课文内容。
3、想象法:发挥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去感受它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三)学习生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字形。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出建议。
(五)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这段话写了草原的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草原、蓝天、羊群”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2、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这段话写了草原上的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骏马、秋风、奔驰”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骏马的欢快和草原的热闹。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这段话写了草原上的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歌声、微笑”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六)背诵课文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第1课《草原》导学案(学生案)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草原》导学案(教师案+学生案)——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景色,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 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朗读、默读、讨论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文章情感和描绘景色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对草原的热爱。
2. 想象课文所描写的迷人景色,通过对文字的品味和理解,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难点1. 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包括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草原的眷恋之情。
2. 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背景知识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二)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草原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和魅力。
《草原》导学案.xj.20200817.a4

1、草原老舍一、课前活动1、听说训练:词语接龙2、作业、预习检查(加扣分)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哪位同学到过草原?感受如何?展示近期图片(20200731三棵树售货蒙古包)。
视频欣赏。
(出示课题)三、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明确字音、字形和基本字义。
2、把握内容、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特色。
3、解决疑问,品析美句,学会思考,适度拓展。
四、字词听写:1、准备阶段:学生出题(不多于5个)。
2、老师念词(课后+学生出题)并酌情解析,学生配乐听写。
错字(按出错频率)板书强调。
3、评价:听写优秀(正确率+质量)的酌情加1-2分;出题分辨率高的学生加1分。
五、知识链接:教师介绍作者及背景知识作者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有散文《济南的冬天》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作品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写作背景知识1947年9月12日,老舍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了本文,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本文1961年10月1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
六、理解课文1、课堂轮流朗读或自读基础上复述课文。
2、师生评议,表现优秀的同学加1分。
七、小组探究及展示1、抽签定题2、学生讲解: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表现优秀的同学加1分)。
3、教师形成板书。
4、参考答案(1)文章脉络(思路指导:全文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哪几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自然美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喜迎远客、友好相见、盛情款待、依依惜别----人情美(2)课后习题一:(3)课后习题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令人印象更加深刻。
(4)课后习题三:注释:蒙古族和汉族人民情意深厚,不忍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在夕阳里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草原-老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草原-老舍》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草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风格,了解老舍的写作特点;4.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寓意和现实意义。
导学内容:一、《草原》简介1. 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和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2. 作品背景:《草原》是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汉族青年与蒙古族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二、角色介绍1. 主要人物:- 王春梅:汉族青年,勤劳善良,对爱情忠诚。
- 贝勒格图:蒙古族姑娘,勇敢坚强,心地善良。
2. 辅助人物:王春梅的父母、贝勒格图的家人等。
三、情节分析1. 王春梅和贝勒格图的爱情:两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相爱,面临重重困难和阻碍。
2. 社会背景描写:小说中反映了当时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现实,展现了民族融合和和平共处的理想。
四、文学手法和风格分析1. 描写细腻:老舍善于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2. 对比鲜明:通过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对比,突出文化碰撞和融合的主题;3. 语言生动:老舍的语言流畅自然,情节曲折变化,引人入胜。
五、社会寓意和现实意义1. 尊重多元文化:小说中倡导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推崇民族融合和共生;2. 探讨爱情与婚姻:小说通过王春梅和贝勒格图的爱情,反映了爱情和婚姻在不同文化下的困境和挑战。
导学提问:1. 你如何理解《草原》中的爱情主题?2. 你认为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对比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你对老舍的文学写作风格有何看法?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老舍的代表作品《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学手法和社会寓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和讨论中深化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并思考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课时导语:《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上普通人的艰辛生存现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1草原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1、草原班级:____ _ 姓名:__ ____ 小组:__ ____ 学习时间:___ ___主备人:程艳芳复备人:_叶锦良组长审核____【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体会兄弟民族的深厚的情谊展开想象“蒙汉族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话描写的情景。
【学习的重点】1、感受草原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的深厚的情谊。
2、积累优美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轻松起步:1、我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内蒙.古(mēng méng měng)同行.的人(xíng háng)好.客(hào hǎo )似.的(shìsì)(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喧()拘()跤()蹄()崖()渲()苟()狡()啼()涯()2、我理解的词语有: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个情景。
挑战自我: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
2、背诵一、二自然段。
3我能用课文中关键的词语概况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我能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至少三句)并且说说它的作用A---------------------------------------------------------B----------------------------------------------------------C----------------------------------------------------------4、理解蒙汉族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是?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更棒的自我1展开想象“蒙汉族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描写的情景。
2如果你是导游你将怎样介绍草原的风光?谈谈你的想法相关链接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跌、偏西、天涯”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细读课文,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对西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4.通过揣摩优美语句,我体会到了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草原》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学习过程】一、解读目标,设重难点。
(2分钟)二、初读课文,字词积累。
(15分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我能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四字词语,并读两遍。
3.在本课生字中,我想提醒同学注意“”字的读音;还有“”字的字形。
4.我能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5.我的疑难: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3分钟)1.课文是按顺序,先描写的景色,再描写场面和的情景,最后以诗句“,”结尾。
2.课文主要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和。
四、细读感悟,入情入境。
(50分钟)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讨论:(1)本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我能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并做好批注)“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草原什么特点?(2)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我能用波浪线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并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
)关键词:理解和体会:2. 品读课文第2至3自然段,说说蒙古族老乡是怎样迎接远客的?(我能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能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关键词:我的看法:3. 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我能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插图,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和同学分享读后的感受。
1、《草原 》导学案

1、《草原》第一课时学讲稿你去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搜集有关作者和课文的资料。
自我检测一下预习效果:一、看拼音写词语:ɡāo ɡēlǜ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âyūhuíjíchímǎtílǐmào jūshùxiūsâshuāi jiāo tiān yárâhu hūyíbìqiān lǐ二、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5、细细地回忆、品味。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三、我知道了作者合作探究:一、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二、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展示:对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感悟?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草原》第二课时学讲稿温故而知新:1、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渲染:勾勒:疾驰:迂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2、你能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激情讨论,课堂交流: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些迎接客人的草原人民多么热情啊,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语文导学案1、草原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草原年级:五年级课型:导学课日期:2011年2月13日主备课人:学科负责人:学科主管:学生姓名:小组名:家长签名:【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划出文中令我感动的地方,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学习重点】感受美丽风光,划出文中感动的地方,批注。
1、大声读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
1—2自然段)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展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草原年级:五年级课型:展示课日期:2011年2月13日主备课人:学科负责人:学科主管:学生姓名:小组名:家长签名:【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2、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我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难点)【学习重点】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过程】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以说一说、唱一唱、编成顺口溜、儿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草原》
体,这里那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
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
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过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