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器械的处理

合集下载

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

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

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手术器械的清洗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清洗流程不仅可以保证手术器械的卫生安全,也可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介绍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及注意事项。

首先,清洗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进行清洗之前,需要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每一种器械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清洗。

同时,要准备好洗涤剂、清洗器具、清洗槽等清洗工具,并且要保证这些工具的清洁卫生,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清洗器械时,首先要进行粗清洗。

将使用过的器械放入清洗槽中,加入适量的清洗剂,浸泡一段时间后,使用刷子或者清洗器具对器械进行表面的清洗,去除器械表面的大部分污垢和残留物。

接下来是细致的清洗工作。

将经过粗清洗的器械再次放入清洗槽中,使用清洗器具对器械进行细致的清洗,特别是一些细小的器械,要确保每一个角落都能够被清洗到,以免留下细菌或者污垢。

清洗完毕后,要对器械进行充分的冲洗。

使用清水对清洗过的器械进行充分的冲洗,确保清洗剂和污垢都能够被彻底冲洗掉,不留下任何残留物。

最后,对清洗过的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放入消毒器具中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器械的表面能够被彻底消毒,杀死所有的细菌和病毒。

在整个清洗流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首先要注意清洗剂的选择,要选择对器械无腐蚀性的清洗剂,以免损坏器械。

其次要注意清洗工具的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

另外,要确保清洗过程中的水质干净,避免因水质问题而造成清洗不彻底。

总的来说,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非常重要,正确的清洗流程可以保证手术器械的卫生安全,对患者的手术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手术器械清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清洗流程进行,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做到位,不留下任何隐患。

白内障手术器械清洗

白内障手术器械清洗



1.2.4 在上或是卸下乳化针头、I/A针头时,应用配套的钥匙进 行,忌用手或是别的器械来夹其内心部分,以免受损或折断。 1.2.5 手柄高温高压消毒后应自然冷却,严禁将热手柄浸没到液 体中冷却。 严禁在空气中测试超声,手术后,立即盖上插头保 护帽。 1.2.6 普通和高灌注套管、针头、刀的型号应分类配套,不得混 用。 备注:隔热硅胶套套在乳化针头上,套管两侧小孔置于针头斜 面的两侧,一方面保持灌注通畅,保持切口密闭,另一方面是针 头的冷却系统。所以也要保证其通畅。
超乳手柄的清洗步骤 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指导手册进行 清洗 [2]
1、首先在手柄主机连接端盖保护帽,防止液体进入损坏手柄。 手柄
连接线勿对折,应盘旋环绕。 1.1 抽吸管路清洗 应将 phaco 针放入蒸馏水中,用注射 器抽吸,不能推注。 先用硅胶软管连接手柄抽吸接口与注射器 ,并将超乳针头没入清洗皿的蒸馏水中。 用注射器抽吸蒸馏水 8 -10ml 后,将注射器自硅胶管上拔出,弃去抽吸的蒸馏 水,重复三次。 再用注射器从器皿中抽吸 8 -10ml 蒸馏水 自硅胶软管注入手柄内,可见蒸馏水自超乳针头处流出。 重复 三次。 若液体流出均通畅,说明抽吸管路已冲洗干净。 最后用 注射器抽取8 -10ml 空气自硅胶软管处注入手柄进行干燥 ,重复三次。 1.2 灌注管路清洗 用注射器抽吸 8 -10ml 蒸馏水直接 自手柄的灌注接口注入,可见蒸馏水从针头套管的出水孔流出, 重复三次。 若液体流出均通畅,说明灌注管路已冲洗干净。 用 注射器抽取8 -10ml 空气自手柄的


团队合作,战无不胜!
我国眼科手术管理、感染控制、消毒 灭菌指南(一)
卷 摘自中华眼科杂志2016年3月52
1、眼科手术后应立即清除器械上粘染的碎屑和污迹,尤其是中空的 器械,眼科手术后器械的预清洗(即在手术结束后,立即对手术 器械上的残留物使用无菌水进行清洁)宜在手术间完成。 2、眼科器械复杂、精细且昂贵,在清洗、消毒、灭菌以及转运时应 对其进行特殊保护,防止造成机械性损伤,如使用专用的带固定 置架的篮筐,确保平稳转运。 3、眼科器械应与其他手术器械分开清洗,建议在专用清洗消毒机中 进行处理,精细器械也可手工清洗,不得与其他器械混合装载。 若无单独的清洗消毒机,在使用前应空载运行,确保已去除来自 前次清洗工序的颗粒物等的污染。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一I二 "(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之间就专用设备 的处理要求应进行沟通。 4、应以流动方式对抽吸和(或)冲洗管道的端口进行5次冲洗,每次 使用lO ml,也可使用高压水枪对适宜的管道进行冲洗。

眼科手术室工作流程

眼科手术室工作流程

(一)——接病人
• (3)值班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接病人再次核对无误,告诉 病人随身物品(如、手机、首饰、手表、现金等)重要物品以及假 牙一律不得带到首饰手术室,给病人换上隔离衣、隔离帽及鞋套 ,再次核对晶体大小后带上晶体和病历,如有做双眼的切记只带 一只右眼晶体,一定不能同时带进手术室。经病人通道将病人带 到指定的手术间,进入手术室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方可 安排病人平躺在手术台上,巡回护士与医生再次对手术方能进行 。
白内障巡回工作流程:核对阶段
• 放置开睑器前核对 • 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助手)、护士再次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手
术名称、手术标识(眼别)、白内障患者核对人工晶体度数
白内障巡回工作流程:手术中
• 随时供手术需要的用品,保证手术室安静。 • 观察患者情况 • 控制手术间人流和开门次数 • 监督手术人员无菌技术 • 完善各种登记 • 观察灌注液的量没有及时更换

(一)——接病人
• (2)手术室值班护士接病人是携带病历和手术通知单再次核对手 术病人,做好随带物品的清点交接并双签名,进行术中宣教:你好! 我是手术室护士XXX,今天你在手术室的一切活动有都有我来安排 ,如有照顾不周到地方请大家谅解。首先大家有需要去洗手间,先 去洗手间,但是去卫生间时请你和我们打声招呼,带扩瞳眼药水的 患者,请你每十分钟点一次直到我接你进手术室为止。手术室是个 特殊的地方,我希望你们进去之后听护士的安排,不要到处走动, 更不要随地吐痰。如果手术中需要咳嗽的患者请你提前和医生打声 招呼,我们是在眼上做手术,一定记得头不要乱动,眼睛要看最亮 的地方,医生的技术在好也需要你的配合才能完成,我交代的你们 都记好。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找我。,请大家耐性等待,安手术排 序到时我喊道谁谁在进来。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旨在通过使用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组织溶解并抽吸出来,从而恢复患者的视力。

虽然该手术的风险较小,但作为医生和手术团队,我们应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所准备,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性。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医生在初诊时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史、眼部状况以及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并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需要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其次是制定应急预案。

手术团队应该准备充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首先是准备紧急抢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器、氧气等。

其次是确保所有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

同时,手术团队应该进行演练,以熟悉应急程序和协调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呼吸困难、血压波动等,医生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暂停手术、进行适当的抢救和治疗等。

同时,手术团队应及时汇报情况并协调其他医疗资源,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术后,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及时处理所有的并发症。

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术后眼压升高、内隐匿性出血等。

医生应对这些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总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需要医生和手术团队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术后,医生还需要继续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处理。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白内障相关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相关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相关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治疗和质控标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白内障手术的质控标准。

白内障手术的质控标准通常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技术、术后管理等方面。

在术前评估中,医生会进行眼部检查,评估患者的眼部状况和手术风险。

手术技术方面,质控标准通常包括手术操作规范、器械消毒和手术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而在术后管理中,包括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评估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判定主要包括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

一般来说,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是评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术后视力应该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术后视力能否达到驾驶标准等。

此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评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包括术后感染、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总的来说,白内障手术的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和医疗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术后效果。

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白内障围手术期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作者:冯小成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术期白内障患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方法择取我院2012.05——2013.05期间眼科的2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参考对象。

结果组200例患者,通过严格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的现象,手术切缘通过3天细菌培养,仅1例患者发生细菌生长。

结论在围术期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感染预防,能够使术后眼内发生感染的机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白内障;围术期;预防;控制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63-02白内障手术治疗后的眼内炎是一种比较少见却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视力产生致命性的影响,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因此,规范手术操作管理,在围术期做好感染的预防,不但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机率,还会对医疗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的总结及推广围术期白内障患者的感染预防及控制的方法,现针对我院2012.05——2013.05期间眼科的2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2.05——2013.05期间眼科的2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或是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

其中女性患者103例,男性患者97例。

年龄均在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69.83±4.65)岁。

全部患者均没有对手术治疗影响术后愈合的其他慢性疾病。

1.2 方法1.2.1 术前预防及控制准备:术前对患者既往史、身体状况以及检查报告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做好相关记录。

术前3天滴入0.3%浓度的氧氟沙星,每天滴4-5次。

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

术前1天,冲洗泪道及结膜囊,术前30分钟,冲洗泪道及结膜囊,降低泪道及结膜囊中的细菌量,部分患者修剪眼睫毛,预防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准备:术前1个小时,把净化空调机开成低速运转的状态。

眼科白内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眼科白内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眼科白内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改进措施。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眼科2021年9-12月10套白内障手术包共150件眼科器械,其中17件存在清洗不合格问题,称为不合格组。

收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相关资料和操作考核标准的考核数据,采用多因素logstis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多因素logstis回归分析显示:机洗、预处理不到位、清洗质量监测办法(目测+镜检)、清洗剂不合格是影响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消毒供应室制定器械质量改进制度,确保操作规范,提高眼科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眼科专业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临床上眼科医疗器械应用率也在不断升高[1-3]。

眼科手术精细复杂,可操作空间小,因此眼科手术器械均小巧、精致、价格高昂,因此要对术后的使用过的器械进行有效清洗,对医院供应室提出很高的要求。

清洗质量不合格,导致返工再次清洗,不但增加了供应室护士的工作量,也会因此造成器械的磨损,增加器械报废的风险及频率。

为了提高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减少器械再次清洗的几率,随机抽取我科2021年9-12月中10套白内障手术包共150件眼科器械进行清洗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利于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我院2021年9-12月在我科进行白内障手术后需清洗消毒的眼科器械10套共150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维纳斯剪-直头10件,维纳斯剪-弯头10件,直有齿镊子10件,无损伤镊子10件,直平台镊子10件,角平台镊子10件,撕囊镊10件,眼科剪10件,虹膜恢复器-双头10件,开睑器10件,角膜剪-弯头10件,吃针钳-弯头10件,囊膜剪-弯头10件,球形止血器10件,人工晶体-圆弯头10件,经检测发现有17件不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标准[4],将其纳入器械清洗不合格组。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一、白内障手术操作规范(一)术前检查。

1.视功能检查:光感、光定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2.测量眼压:手术眼的眼压应当在正常范围。

如果同时合并青光眼,应当作为复杂病例考虑。

3.外眼检查:应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除外眼部和毗邻部位感染性病灶和活动性炎症。

4.毛角膜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

应用角膜曲率计检查角膜曲率。

对于曾做过内眼手术、患有角膜变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病或年龄过大者,应尽量进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

5.晶状体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了解晶状体混浊程度和混浊位置,判断是否与视力损害程度相符。

必要时散瞳后再行检查。

6.尽可能了解眼后节情况,以便除外影响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眼病。

如怀疑有黄斑部病变或视神经病变,则白内障手术预后差,应当在手术前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并按规定记录在病历上。

如条件允许应进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TC)检查并给予后节疾病治疗建议O7.应用眼科A型超声扫描仪测量眼轴长度。

应用B型超声扫描仪了解眼内情况。

8.测算拟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9.冲洗双眼泪道,了解双眼泪道是否通畅,有无黏液脓性分双'物溢出。

如果患者任何一眼合并慢性泪囊炎,则须治愈后方可行白内障手术。

10.了解全身情况,进行血压检查、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检查,除外影响手术的一些严重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当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再行手术。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mom1.∕1.以下后进行手术。

11.检测血常规、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

(二)手术患者选择标准。

1.种类型的白内障患者,其最好矫正远视力应当低于0.3。

对于最好矫正远视力≤0.1的白内障患者应当优先作为手术对象。

2.对于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患者,应当具有5米光感,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

3.伴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称为复杂病例,应当在条件较好的眼科专科医院或三级综合医院眼科实施手术:(1)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洗:使用流动水去除 器械表面污物。超声乳化 手柄连接针头一起进行冲 洗,尽量在连接超声乳化 仪时在水中进行灌注抽吸 操作,初步清除手柄及针 头管腔内组织。
()洗涤: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如碱性清洁剂、酶清洁 剂等,配制按产品使用说明)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表 面污物,结合使用软毛小刷刷洗,也可在超声清洗器 里进行超声清洗,管腔器械结合使用高压喷枪或注射 器。
特殊器械
抽吸灌注针头、注水囊圈、折叠晶体植入器、超声 乳化手柄、超声乳化针头、扳手、抽吸手柄、抽吸 灌注水管

器械的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 结构精密、对合要求高,管腔器械管腔窄 碰撞易损坏 价格昂贵
二、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
器械的不规范处理
↓ 影响灭菌质量
↓ 影响器械寿命
. 尖锐器械应加保护套保护尖锐部位,或用带固 定装置

的器械盒装载;卸下超声乳化针头,手柄套
进专用保

护套,理顺连线,盘绕整理,针头及抽吸手
柄加保护

套保护。
()按手术需要及手术医生习惯配备器械包,一般包括以 下器械:持针钳(小)把、弯血管钳把、直血管钳 把、小有齿镊把、小无齿镊把、虹膜回复器把、 斜视钩把、显微针持把、角膜剪把、显微有齿镊 把、线镊把、简易开睑器个、弯尖剪把,另加小 杯个。其它器械可单独包装或分类多个包装。
白内障手术器械 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
与手术布类、敷料的准备
一、器械的种类、特点
白内障手术器械的种类
普通器械 显微器械 特殊器械
普通器械
持针钳、弯血管钳、直血管钳、虹膜回复器、斜视钩、结 膜镊、简易开睑器、弯尖剪
显微器械
显微持针钳、角膜剪、线镊、显微有齿镊、囊膜剪、 撕囊镊、晶体镊、晶体定位器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有锈迹的,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的,应及时 维修或报废。
应使用水溶性润滑油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 水溶性的产品作为润滑剂。
超声乳化手柄的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连接仪器端。 避免碰撞摔跌。 避免高温骤冷。
包装
. 器械清洗后应尽快包装、灭菌,以免再次污染。
设备、药械及耗材应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 有关规定,其操作与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 说明或指导手册。
白内障手术器械处理的操作流程
回收 . 使用后器械尽快送器械清洗间处理或直接置
于封闭的容器中湿保存,尽快送供应中心处理; .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
用。
分类 . 按标准预防做好个人
消毒

清洗后器械应进行消毒处理,方法首选机化水或蒸馏水中,时间≥分钟;也可采用%
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使用取得国务院卫生行
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不使
用对金属有腐蚀的化学消毒剂。
湿热消毒的温度与时间
温度
消毒时间

≥分钟

≥分钟

手工清洗注意事项: 水温宜为 ℃ ~℃。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洗剂浸泡,再刷洗。 刷洗时应充分打开轴节,注意刷关节、齿、咬
合面、螺 钉固定处、卷边、缝隙等难于清洗的部位。 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 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 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 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应先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 剂~浸泡~分钟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 氯消毒剂~浸泡至少分钟后,再按器械处理流 程处理
.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处理应 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器械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
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
耐湿、耐热的器械应首选物理消毒和灭菌方法。
超声乳化手柄(抽吸手柄)的清洗:

灌注端:正向冲洗
抽吸端:抽吸冲洗
必要时刷洗抽吸端 端

注意保护连接仪器
注水囊圈、抽吸灌注针头的清洗


正向冲洗
抽吸端抽吸冲洗
灌注端正向冲洗
().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去除残留清 洁剂。
().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 器械进行冲洗。
≥分钟
干燥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
度~℃,无干燥设备的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
布进行干燥处理,管腔类器械应使用高压气枪或
%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 行干燥。
器械检查与保养
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器械 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 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功能完好, 超声乳化手柄管腔无堵塞。
↓ 可能导致眼部感染
↓ 摘除眼球
手术器械处理的基本原则
——消毒供应中心技术规范(年月颁布)
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 菌。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 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 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器械按以下原则处理:

. 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病人宜选用一次性物品, 使用后一次性物品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可重复 使用的污染器械应先浸泡于氢氧化钠溶液分钟, 再按器械处理流程处理;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 应每次更换,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 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 毒。
()手术器械包采用闭合式包装,由层包装材料分次包装; 单个小件器械适于采用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塑袋等材料。 包外设灭菌化学指示物,包内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
灭菌 . 所有耐湿、耐热物品宜选择预真空压力
蒸汽灭菌。不耐湿、耐热物品可选择环氧 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
防 护,戴帽、口罩、 眼罩或面罩,穿防水围 裙、袖套、鞋,戴厚橡 胶手套。

. 应根据器械的精密程 度、 清洗方法等进行
清洗 . 机械清洗:适用于普通器械、显微器械和部
分特殊器械,应结合使用固定器械的器具,避免 器械碰撞损坏。

.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管腔器械(如白内障手 术器械中的特殊器械)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精密器械 的清洗还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如 超声乳化手柄)。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 漂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