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11课 自我保护教案1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思品七下《自我保护》word教案

教科版思品七下《自我保护》word教案

教科版思品七下《自我保护》word教案苍溪石马中学彭倩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自我爱护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能够在权益遭受侵害时,选择自我爱护的途径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峻性;把握一些差不多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明白法律关心的差不多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日常生活中自我爱护的方法和技巧,获得法律关心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增强自我爱护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形体验。

教具预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利用教课书所提供的案例“危险的离家出走”进行导入。

先介绍案例,再小组讨论,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全然的爱护,最关键的是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增强自我爱护能力。

(二)揭示目标,对标读书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目标读教材。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教师及时了解,得到反馈信息,为下一环节做预备。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课1、突破难点:如何增强自我爱护意识和能力。

(1)观看视频,感受意外损害:播放视屏《焦点访谈:意外损害》,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看里面涉及的意外损害有哪些,感受意外损害带来严峻的损害。

(2)引导学生讨论:假设自己遇到上述侵害时应该如何样爱护自己?学生小组交流,共同探究得出结论:面对侵害要保持平复,机智的拒绝侵害,抵抗侵害。

(3)引导学生摸索:我们周围经常遇到危险和意外损害还有哪些?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了解爱护自己的差不多常识。

2、突出重点一:把握必要的自救、求救的方法。

(1)多媒体展现:《抗震救灾英雄青年---刘怡雪》、《青年智斗三劫匪》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青年面对灾难和侵害时采取了哪些行为?通过分析交流让学生把握自救时应注意的问题。

(2)设置新情境:多媒体出示八个图片,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当你遇到上述情形(意外事件)如何做?先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再小组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形成自我爱护手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_自我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自我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自我保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

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侵害自己合法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权利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件,选择自我保护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求救和自救的能力。

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3、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了解这些行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了解基本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了解法律帮助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熟读教材,把握课程体系和基础知识。

2、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等途径,积累相关法律知识。

3、查找青少年求救和自救的方法,收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案例、图片、音像资料,做好教学课件。

4、选购未成年人保护相关书籍,至少三本。

5、准备好分组竞赛填写分数的表格: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熟悉教材内容,记下存在的疑惑。

2、留意生活中各种潜在的危险。

3、结合实际生活,收集自我保护的方法;查找面对各种危险时,求救自救的方法。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法院等相关部门了解职能。

【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幻灯片首页:幼苗在双手的呵护下成长的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就像这幅图片中的幼苗,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精心呵护,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大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悲剧却时有发生。

多媒体课件展示幻灯片第2页:“警示录1”。

教师提出问题:出租车司机为什么说小姑娘死得太可惜了?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马雯为什么有多次机会却没有求救呢?因为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危险之中,更没想到庞某将会伤害自己。

也就是马雯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得自己与多次求救机会擦肩而过,死得可惜。

我们都为马雯之死感到惋惜,但悲剧却不只一次的在同龄人身上发生。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自我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自我保护》教案、教学设计
8.家校合作,共同教育: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得到良好的自我保护教育。
9.定期评估,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为例,如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引发学生对自我保护的关注。
5.重视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预防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觉的自我保护行为。
2.重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共同探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使他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心理矛盾,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并总结自己在生活中需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方面,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等,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七年级政治教案)自我保护

(七年级政治教案)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七年级政治教案第十一课自我保护●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法律帮助的方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2、学会分析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自我保护的途径;●二、教学方式:启发式●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1.导课:欣赏小品《小明的一天》思考:小品中哪些人有违法行为?有什么违法行为?导出青少年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不仅要社会、学校、家庭等的保护,最关键的是“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即树立我保护意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学法、知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是自己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的关键2.想一想:1.我们可能会遭遇什么样的危险、受到哪些侵害呢?危险:敲诈勒索、绑架、煤气泄漏、火灾、水灾、地震、车祸、触电、溺水、••••••侵害:作为子女遭遇家庭暴力、作为学生被体罚、作为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商品••••••2.在危险和侵害面前,不同的意识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请举例.3.怎样避免和消除危险和侵害?(1)远离危险,拒绝侵害——重要措施如:不跟陌生人走、不上陌生人的车、不独自去陌生的地方、一人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女生不独自进男性的房间、决不离家出走••••••——切记:“保持警惕”如:面对侵害,不要害怕,要冷静,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

——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应尽的责任。

(2)学会求救和自救——生存手段问:你知道哪些求救方式?(匪警:110;火警:119;急救:120;车祸:122;求救:sos)说说你知道的自救方法?(如发生火灾水灾地震煤气泄漏时,遭遇敲诈勒索或抢劫怎么办?)要勇敢又要机智,可向路人求救,无人依靠时,如果对方过于强大,不要硬拼,先顺从他,把钱物给他,记住歹徒相貌特征和去向,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或拨打110报警电话(3)善用法律武器——最重要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等4.案例分析:近来,刘娟的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远离危险 拒绝侵害 学会求救和自救学案 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远离危险 拒绝侵害 学会求救和自救学案    教科版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拒绝侵害学会求救和自救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例,选择适合自我的保护途径,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和求救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和求救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学习难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认真阅读本课教材内容,并用笔勾划出知识点,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

同时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自测”和“我的疑问”。

2、针对完成的内容进行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预习时的疑问和学习重难点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材助读本部分用典型案例是学生认识到成长中不良诱惑的危害性,讨论并了解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引导学生勇敢面对侵害、保持冷静、分析与侵害者作斗争的策略和技巧。

“学会求救和自救”介绍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及应有的心态,侧重了解基本的自护和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求救和自救的能力。

预习自测1.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还要靠,即树立、,学法、知法、用法,学会运用维护自己的权益。

2.树立、,提高警惕,,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

3.,是我们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能够有效地和是至关重要的。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质疑探究1、青少年为什么要进行自我保护?(5)加强自我保护应做到哪些方面?(6分)?2、面对正在进行的侵害,我们应该怎么做?(6分)3、如何应对灾难性危机?(求救和自救的原则和方法)(6分)当堂检测1、为了测试一下现在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某报记者亲自设局“拐骗”儿童。

结果发现:85%的儿童轻信对方,愿意跟对方走;10%持怀疑态度,不跟对方走.这说明( )①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②未成年人不明是非善③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④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一天晚上,小兰的妈妈送奶奶去了医院,爸爸上夜班还没回来。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第4课时)教案 教科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第4课时)教案 教科版
懂得责任来源,明确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责任。
教 学 准 备
1、教师准备
ppt
1、学生准备
学检 课前预习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我怎么了
教师哼着歌走进教室,并且讲一个故事,说明今天自己“高兴”的原因。
宣布上课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今天的心情如何?(高兴)
要求学生各自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并说说今天高兴或者不高兴的原因。教师将他们说的表达情绪的词写在黑板上。
2. 对前面“情绪接龙”中列举的表达情绪的词进行分类,将表达积极、良好情绪的词放在一起,将表达消极、不良情绪的词放在一起。
3. 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这些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对人的影响。
了解正常情绪和不正常情绪、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及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特点。了解情绪与学习、工作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联系实际
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事件容易使我们产生积极情绪,什么事件容易使我们产生消极情绪?写出来,并交流。
通过交流,丰富对情绪的认识。
我的情绪画板
开展前面“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我的情绪画板”活动,体验并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反映。为以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联系生活,将知识学习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
总结及反思
学生表现比较好 比上一节要好一些
我的情绪色谱
1. 在我手里,有一些彩色球,以你对颜色的理解,请你告诉我,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你怎样的心情?
2. 回想一下,你心情的颜色从早上到现在发生变化了吗?
进一步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人们的情绪是在不断变化的。
为画面配音
1.猜一猜下列脸谱分别代表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情绪?为这些情绪脸谱编故事。
2.看短剧“他们怎么了”,为短剧配音。对照不同组给短剧配音的差异性。

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自我保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十一课第一目的内容,在学习了第十课《谁为我们护航》中的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之后,教材又专门用一小节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用意是十分明确的。

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是对未成年人的外在保护,而“自我保护”则是内在的,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显得更为重要。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往往容易受外界的诱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克服依赖和过于独立的心态,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1.认知起点: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往往对不法侵害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日常行为中,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常常出现生命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2.学习兴趣:参与活动,体会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学习障碍、难度: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不够成熟和社会经验不足,他们既需要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容易受到客观环境所左右,因此遇到侵害时,有的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冲动行事,不计后果。

教学方法设计:立足学生、立足生活,构筑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

考虑到教材这部分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在多媒体的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把图片等呈现的问题,通过开展案例分析、集体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课题:第十一课自我保护第一课时第一框:“远离危险,拒绝侵害”第二框:“学会求救和自救”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七年级政治《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教案

七年级政治《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教案

第十一课自我保护一、教材版本教科版七年级下二、学科思想品德三、教学设计(一)课前导入教师提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包含哪几方面?学生回答:学校保护、司法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自我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二)展示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身边的不法侵害,知道应对不同侵害的方法,初步了解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能力目标:学会识别和判断不法侵害,能够运用有效的自卫方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知道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基础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三)教学环节(自我保护训练营)第一关火眼金睛识危险勇敢机智拒侵害1、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提示:在学校生活中……独自在家时……在网络生活中……2、两则故事:故事一:何壮壮身材瘦小,刚上初一就被初三的学生王某勒索,王某威胁说,每个星期都得交30元保护费,否则就被打骂。

壮壮吓坏了,哭着回家,妈妈问他,他也不敢说。

故事二:李小刚也曾被高年级男生勒索财物,他冷静地注视着对方的双眼,勇敢地说:“你勒索财物达到一定数量,就要被公安局立案,我如果现在给你钱就是帮你进少管所。

我好朋友还等我一起回家呢。

”说完就追上同学一起走了。

问题:(1)、面对校园勒索事件,两则故事的主人公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2)、当你看到何壮壮被勒索时,你会怎么做?(3)、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结论:(1)、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2)、向侵害者说“不”,就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向侵害者说“不”,就是在警告坏人。

(3)、如果你一味地默默忍受,只能助长他们的气焰,导致自己无辜地受侵害。

3、危险情况放学回家时,你看到家门虚掩着,以为是父母已经回家但忘记关门了,便推门进去。

意外的是你看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一个歹徒正在翻箱倒柜。

此时你已经被他发现,无路可退……小雨迷上网上聊天,在网吧聊到半夜才回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11课自我保护教案1 教科版课题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2)能力目标:结合案例,探究自我保护的方法,使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和不安全因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形成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教学难点: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

课前准备音像资料等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课
时第课时
备课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全世界平均每年有一百万的未成年人死于意外伤害,而我国每年有1.7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每天平均50多名中小学生因为交通意外、溺水或者是食物中毒这些意外的伤害而死亡,相当于消失一个班的学生。

这组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未成年人死于意外伤害?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阅读课本85页危险的“离家出走”,思考:
为什么戴宁和李丽的合法权益会遭到侵害?
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家庭、学校、社会与司法方面给我们提供的保护,只是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要使自己的身心及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最关键的还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即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远离危险,拒绝侵害。

(板书课题)
二、感知探究
小品表演(引用教材86页材料)
思考: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利用教科书所
提供的案例进
行新课导入。


戴宁和李丽离
家出走,最终受
到伤害这一案
例进行分析讨
论。

先指导学生阅
读材料,然后组
织学生进行讨
论,每个小组确
定一名同学进
行发言交流
在学生讨论应
该怎样保护自
己这一案例是,
应尽量启发学
生充分发挥想
象力,看看除了
教科书上所列
出的自我保护
方法外,还有那
些自我保护方
学生观看课件。

学生讨论:看了
刚才的片段,你
有什么感受?如
果让你选择,你
更愿意生活在什
么环境中?
以小组合作
的方式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
总结
学生讨论
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是维护自己的合
法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
体验提高警惕的重要性及远离危险的技巧。

安全隐患大排查: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情和值
得警惕的情况,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学生列举值得警惕的情况,一起讨论正
确的做法。

设计意图:用口头发言的方式检查学生
的课前准备,引
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如何远离危险:
1、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如有人撬门扒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

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2、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

3、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4、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

身上不要装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

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5、不要告诉陌生人自己此时正一个人呆在某处。

6、决不要离家出走、四处流浪
面对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向侵害者说“不”,就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向侵害着说“不”,就是在警告坏人,因为坏人最怕被人发现,最怕受到法律的制裁。

如果你一味地默默忍受,只能助长他们的气焰,导致自己无辜地受侵“当遭遇恶霸
欺负时”及“当
你见到其他人
被欺负时”中关
于遭遇欺负时
及见到他人受
到欺负时的材
料再次提醒学
生应该镇定、机
智、寻求帮助,
勇于斗争战胜
邪恶。

师生共同归纳
整理本节课的
主要知识点,掌
握一些日常生
活中自我保护
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自我保护
的能力。

由教师完成最
后总结
学生以小组
合作的方式讨论
学生交流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整

学生说说本节课
的收获
害。

三、拓展提升
面对侵害,是不是有勇气就够了呢?我
们来看一幅漫画。

(多媒体出示漫画)
思考:小张能避免被害吗?
小组内进行讨论、记录,班内交流。

小结:面对侵害,我们要勇敢、机智地
拒绝侵害、反抗侵害,要和不法分子斗智斗
勇。

假如某天你放学回家看到有人正在欺负
你的同学,你会怎么做?
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但对于未
成年人来说,一定要注意力所能及,要见义
“巧”为,见义“智”为。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
要注意保护自己。

四、结束语: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
了,最后我祝愿每个同学都能远离危险,拒
绝侵害,健康成长!
等级评价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A\B\C\D)
教学反思
检查签约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

评价:时间:签查(盖
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