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 翻译与文化

合集下载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有什么作用?8.1对“译何为”的理论思考8.1.1“译何为”与翻译目的论“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而更多的是要落在“应该”一词上。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些翻译理论流派,其中有尤其是“目的学派”的理论作为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弥补了传统翻译的不足,也为思考“译何为”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译论家弗美儿发展起来的翻译模式。

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动,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视为一种行动。

任何行动都必须有目的”狭义角度下的翻译“目的”: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这个目的有三种因素: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如谋生);目标与环境中译文的目的(如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体现某种语言结构的特点而采用的直译法)弗美尔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原则”。

根据目的原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

若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不难看到,弗美尔所指的“目标”,“功能”与“意图”与“译何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目的,是翻译应该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实现原文的原动力;制定目标,实际上为翻译应有何为确定一个坐标;而“译文的功能”更是翻译行为最终完成到底能起何种作用的具体体现;至于“模式的意图”的确立,直接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采取,涉及到“欲何为”的关键所在。

8.1.2“译何为”与译之“用”——理想与现实之间如果说“译何为”是对翻译作用的理想期待,那么译之“用”则是对翻译所实际发挥作用的揭示。

首先,翻译之“用”的探讨需以翻译观的确立为前提。

翻译观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它决定着对翻译的理论思考以及翻译的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取向。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

翻译概论期末总结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翻译概论是学习翻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翻译的概念、历史、理论和技巧等内容。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在此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知识回顾1.翻译的概念和分类: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口语或手语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根据翻译的形式和途径,可以将其分为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指即时翻译,而笔译是指将文字材料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根据翻译的用途和领域,还可以将其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

2.翻译的历史:翻译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代的经典翻译到现代的科技翻译,翻译一直在桥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3.翻译的理论:翻译理论是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常见的翻译理论包括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码理论等。

4.翻译的技巧:翻译技巧是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而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技巧有逐字翻译、意译、增译和删译等。

三、技能拓展在翻译概论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提高了我在翻译方面的技能。

1.翻译实践: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学会了如何进行翻译实践。

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翻译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质量。

2.语言能力:翻译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原文和目标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在这门课程中,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文化素养:翻译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并在目标文中恰当地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翻译概论,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在翻译中处理这些差异。

四、评价和反思在这门课程中,我对翻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技能。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1. 标题改写
•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功能是“提炼内容、美化版面和吸引读者” (郜书锴)。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简约、醒目、概括、风趣的特点 (刘宓庆)。标题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篇新闻的交际效果和读 者的兴趣。 (1) 苏州纺织业——重围中求生 Suzhou‟s Textile Industry: Besieged, yet Fighting Hard 对比例(1)的原文和译文,最明显的是中文的破折号改成了冒号,这是 符合英文标题的习惯写法的。英文标题分成两部分,第二部分对第一 部分构成修饰或主谓关系时,通常用冒号加以隔开。 (2) 苏州迎来轻轨时代 Suzhou Ready to 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 例(2)原文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翻译成英文时用了省略句,这符合英 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非谓语动词的惯 例。另外,此例英译文摈弃汉语中“轻轨时代”过分夸张的说法,代 之以“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这符合英语平实的语言风格。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许钧——翻译概论

许钧——翻译概论

第九章 如何评价翻译
• 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就是理解翻译与评价翻译;从狭义上讲,翻译 批评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包括对翻译现象、翻译文本 的具体评价,也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手段、作用、影响的 总体评价,而不论“具体评价”还是“总体评价”,都依赖并取决于 相关的理论和一定的标准。 • 翻译批评既是对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也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翻译理论 ,对翻译理论进行检验、促进和指导。翻译批评的价值应在实践与理 论两方面得以实现。 • 实践层面,翻译批评具有监督功能,包括对译者的指导功能和对读者 的引导功能。理论层面,翻译批评具有理论研究和建构功能。 • 翻译批评根据其不同主体相应地包括读者批评、译者批评和专家批评 三种形式。 • 批评者的主观态度和精神与批评者的客观技能与素质同样重要,批评 者不仅要具备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和文学素养,还应树立客观精神、 创造精神和求真精神。 • 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对翻译的评价由传统的以“信 ”为基本准绳的单一标准走向多维度、多视角的多元标准。翻译批评 的标准应具有合理性、互补性、历史性和发展性。
翻译概论 Introduction
主讲:许 钧
第一章 翻译概说
• 要研究翻译,诸如翻译的本质、翻译的可行性、翻译的功 能、影响翻译的因素、翻译与文化交流的关系等问题都是 绕不过去的。 • “翻译是什么”的问题涉及对翻译本质的讨论。只有将翻 译活动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通过考察影响、制约它 的种种内外部因素,才能更好地界定、理解这一渗透到人 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活动。 • “翻译的是什么”的问题涉及对翻译中的意义与交流问题 的讨论。对意义的探究之于翻译是第一位的,因为它关系 到对人类交流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程度的理解。 • “翻译有族内部的文化传呈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 文化交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对它的历史作 用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定位。

翻译概论总复习

翻译概论总复习
译者在社会与文化层面有哪些责任?
第五章 翻译得创意
1、 翻译得创造性(P68) 2、 创意与忠实(P75)
第六章 翻译得目得
1、 翻译目得与翻译策略(P83) 2、 翻译过程中哪些角色会影响到翻译目得 3、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将翻译分类为哪些(P87) 4、 翻译得两大基本目得(P91)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翻译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翻译得本质
1、 对翻译及译者得宏观比喻 2、 对翻译过程得比喻 3、 翻译得本质(P13) Q:试举几例并说明这些比喻如何体现翻译得本质
第二章 翻译得原则
国内 1、 许渊冲: 2、 严复: 3、 鲁迅: 4、 傅雷: 5、 钱钟书:化境 6、 辜正坤:绝对-最高-具体 最佳近似度
第十三章 形合与意合
形合意合得术语及定义 形合意合在翻译中得灵活使用(三策略P206)
第十四章 翻译风格
1、 风格得组成:内容+形式 2、 风格得可译与不可译 3、 风格得表现手段:P222-226 4、 影响翻译过程中风格转移得因素:P227-231
第十五章 翻译得得与失
1、 翻译得失: 2、 翻译得得: 3、 如何瞧待翻译得得与失
继续保持安静
第七章 翻译得分类
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各自包括哪些文体 2、 翻译得变体有哪些
第八章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得分类及其英文表达 机器翻译得简史
第九章 理解与翻译
1、 Eugene A、 Nida 得翻译步骤(P136) analysis, transer, restructuring, testing
期末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15=15') 二、术语匹配(1'*15=15') 三、简答题 (4'*10=40') 四、综合论述题(30')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英汉翻译-翻译概论

英汉翻译-翻译概论
英汉翻译-翻译概论
目录
•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 翻译中的语义分析 • 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
01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翻译的定义
0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的 过程,同时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02 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还包括文化、语境和 语意的传递。
归化与异化
归化
归化是指将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 惯和审美需求。归化的优点是易于理解,但有时可能会失去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异化
异化是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 点是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语言风格,但有时可能会使目标语读者感到陌生或不习惯。
准确
机器翻译通常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翻译结果,特别是在 处理一些常见和规范的文本时。
机器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机器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01
语义理解不足
机器翻译在处理复杂的语义和语 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导致翻译 结果不够准确。
文化差异
02
03
需要人工校对
机器翻译难以完全理解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语言含义,可能会造成 文化信息的损失。
• 灵活性高:人工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 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翻译,满足不同的翻 译要求。
人工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成本高
人工翻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
效率低
人工翻译的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像机器翻译一样快速 完成大量文本的翻译。
语言错误
人工翻译在处理一些复杂或专业的文本时可能会出现 语言错误或疏漏。
03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的差异
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介词转化为动词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up the steps, across the veranda, and into the porch.
她转身蹦着跳着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 阳台,进了门廊。
4.不少介词短语也具有动作意义
(coherence)。 汉语:“意合”(parataxis),结构松散,不注重语法形式,由语
境和上下文领会。 英语:“形合”(hypotaxis),结构严谨,重视语法,逻辑关系强。
Example 1:
汉语的意合:
“他不干,我干.”
就这没么一句话,至少可以有四种理(1)假设关系:(如果)他 不干,(那么)我(来)干.(2)因果关系:(因为)他不干,(所 以)我(才)干.(3)转折关系:他不干,(但是)我干.(4)让 步关系:(即使)他不干,我(也)干.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是必须 根据上下文,甚至说话人的语气,才能对其意思作出确切的形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谋攻〉〉)
这里非形式链接很明显,若将其中隐含、省略、模糊的东西补上,其形式标记应如下: “(若)知己(又)知彼,(则)百战不殆;(若)不知己而知彼,(则)(将)一胜(及)一 负;(若)不知己(又)不知彼,(则)每战(将)必殆.” 再看英语译文:
in excess of, by means of, in favor of, instead of, regardless of......
翻译与文化三: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多,汉语中主动语态使用较多
Example 1: 欠泪的,泪已尽
The tears one owed have all been required in kind. 分离聚合皆前定
In August 1946, on my fifth trip through China, bound for my Moscow home but not in haste, since my husband has died in the war, I came to Yanan. 一九四六年,我在回莫斯科家的途中,第五次路过中国:由于我丈夫已在战 争中牺牲了,当时我并不急于回去,就到了延安。
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 time fall. 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送别。待到战后和 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时的青年已经失去青春,有的丧失 了生命。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 if you know the enemy as well as yourself. You will
win one battle and lose one battle if you know yourself but leave yourself in the dark about the enemy. You will lose every battle if you leave both the enemy and yourself in the dark.” 从译文中可看出,凡汉语中隐含的成分英语中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译文中还用了“you”这虚指主 语,汉语中完全不必要.汉语意义的内在衔接形成一种隐约的“意义脉络”,更初象一点,就是古人 所说的“文意”、“文气”,汉语正是靠这种“意脉”来组织句子,而不是受“形”的框束.
翻译与文化二:
英语名词介词较多;汉语动词较多
Examples: 1.具有动作含义的名词转化为动词 A study of the letter leaves us no doubt as to the motives behind it. 研究一下这封信,我们毫不怀疑这信别有用心。 2.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转译为动词 The speaker gave an excellent picture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in Africa. (一些习语化的短语动词:have a try, take care of, pay attention to......)
All are predestined, partings and reunions. 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
汉译英时
要把汉语的意合句译成英文,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连接词,把源文 中最重要的信息装入目的语主句,次要信息装入从句。
例:我和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and what i can never forget is the sight of his back.
姐姐在机场等我,我得去接她,我不去她会生气。
My sister is waiting for me at the airport, so i must go to meet her. If i don't, she will get angry.
英译汉时
源语中的显性衔接手段在汉语中不保留,所以英语中的连接词常常被省略。 例:
翻译与文化
翻译与文化一:
理论:
意合与形合: 所谓“形合”(hypotaxis)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
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所谓“意合”(parataxis)是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
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意义上的连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