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2文化差异
21 区环 境差 异 .地
由于东方和西方距离遥远 , 生活环境迥异。 就拿古代的中国和 英国来说吧 , 中国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亚洲大陆, 牛是重要的农业工 具; 反之,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岛国, 马是英国人 日常生活的基本运 输 方式 。因此, 中国我们说“ 在 吹牛” 英语是“ l os”我们说 , tkh r , a e
文化万 象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 策略 的影响
杨 静
( 武汉大学珞珈学 院, 湖北 武汉 4 0 6 ) 3 04
摘要 : 中西方 文化 在地 区环境 , 统 习俗 , 传 宗教 信仰 , 思维 方式
多表达 来 自圣经 , 比如 “nee o n y” “ o e st s h a y r e, G dhl oe o f ae p h w h lte e e” 。 e msl s等 因此在翻译涉及这类差异时, ph v 应该注意符合原 文文化和译语文化特征 。
2 思 维方式 差异 . 4 中 西思维 方式 不 同 , 决定 了不 同的语 言 表达 习惯 。 这就 中国 人 见 面 打 招 呼说 “ 了吗 ” “ 吃 或 千什 么 去 ”我 们 译 为 “ e o或 “ ” , H H ” Hi
等方面都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文化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至关
hi drnk m i ”。
异化能够很好的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因素 ,使读者能够体会到异国 文化的情调 。比如说 :瓶颈” “ 就是英语的“o l ek ,鳄鱼的眼 b te c”“ tn 泪” 就是英语的“rcdl’t r”“ cooi S es , e a 黑马” “ak os” 是 dr r 。异牝 充 h e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其中一些显著的差异包括:1.社交礼仪:在西方文化中,个人隐私权很重要,人们通常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交往方式更注重亲密和尊重长辈的传统。
2.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效率、准时和规划时间。
在商务谈判或社交活动中,时间被认为是有限的资源,需要准时使用。
而在中国文化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因此会更灵活地处理时间。
3.价值观念: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个体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和谐。
这导致在对待权威、家庭关系、个人目标和责任感等方面有所不同。
中文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化为中文的过程。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中西文化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当地文化习惯。
同时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歧义和误解,并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解决。
在翻译时1.文化等效: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考虑,选择最恰当的翻译方式。
例如,对于西方谚语或习语,可以采用相应的中文谚语或习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2.文化适应:根据特定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以确保翻译的意思在目标文化中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这可能需要对原文进行解释或添加必要的背景信息。
3.文化传达:除了简单地翻译文本,还可以尝试传达原文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
这需要对原文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中文翻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翻译对于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文化背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文化等效、文化适应和文化传达等策略来处理中西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

浅谈汉译英的策略及方法汉译英是翻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为中英文化差异极大,所以在翻译汉语时需要特别注意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因此,在对汉译英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浅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有关中英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是以文化纵深为特点的,强调最大限度的传统和天地人和谐。
英语文化则是以科技进步和国际化为特点的,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程度。
而在中英文化差异下,如何制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呢?以下从词汇、语法、语义和风格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1. 词汇翻译策略和方法中文是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比喻和隐喻。
英语则是一种高度解释性的语言,偏好使用具体地理性词汇。
要想成功翻译中文,则需要强调原文的比喻和隐喻,同时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
当涉及到中文词汇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由于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形式不同,在词汇翻译时需要建立翻译词汇的联系。
比如,中文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抒情和豪放的词汇与英文中的文雅和客观的词汇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应该关注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美感。
(2)识别主旨中文中有许多可以表达多重含义的词语,这使得对其翻译更加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应当识别主旨,在翻译时使用最适宜的词语来传达原文的含义。
(3)理解字面意思中文中有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这些常常无法直接翻译,需要理解字面意思。
翻译人员应在尊重原文的同时,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达。
汉语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运用语法翻译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几点建议:(1)使用情态动词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如can、should、may等)可以表达命令、建议或可能性等含义,翻译人员可以使用这些词语来翻译汉语中的语气。
(2)调整语序英语中采用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中的语序则是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调整语序,以便于传达原文的意思。
(3)保留语法结构中文和英文的语法结构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保留语法结构,在表达策略和方法时更为重要。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

中英互译中如何处理语言或文化的差异?一、咬文嚼字,恰当选择词汇和翻译策略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的差异,而准确的翻译是解决语言差异的关键。
在进行中英互译时,需要根据语境和特定环境来恰当选择词汇。
无论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既要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又要使译文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二、注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中英两种语言的音韵和韵律差异明显,因此在翻译中要注重这一差异。
中文的韵律多为平仄抑扬,英文的韵律则以强音和节奏为主。
为了使翻译更加流畅,要注意适度调整句子结构,使句子的音韵和韵律在目标语言中得以体现。
三、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中英互译中,要特别关注文化差异。
在翻译某些特定文化和习惯时,要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调整。
此外,在进行中英互译时,也要注意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以确保翻译结果在语言习惯上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读者。
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通过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达到更准确地表达。
比如,借用修辞手法中的拟人、对比和比喻等手法,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产生视觉和情感的共鸣,使翻译更加生动有趣。
五、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了更好地解决中英互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而避免翻译中的误解和冲突。
总结起来,中英互译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需要咬文嚼字、注重音韵和韵律、考虑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中英互译中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而语言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中英文翻译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本文通过从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制度差异等方面分析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合理应对这种差异。
1. 语言习惯的差异中、英文在语言结构、格调、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这就为中英互译带来了困难。
例如,在中文中有“失言”、“失态”的概念,而在英文中则常用“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lose face”等表达方式。
此外,在英文中,表达目的的原因常常放在句首,而在中文中则常常放在句尾。
这些都是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
应对策略:应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熟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语言所涉及的文化差异,来逐步提高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此外,选用适当的翻译软件也是能够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重视家庭观念、同事间的关系,注重“人情味”以及对自己国家的尊重;而英国则以文化、法制等为基础,注重法律条文以及客观公正的原则。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因不同的语言表达而产生翻译上的偏差和误解。
应对策略:在翻译时,必须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因此,在进行中英互译时,要在语言上精准地表达出这种文化背景的内涵和特点。
3. 制度差异的差异中国和英国则在制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不像英国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国拥有的中文官方用语体系在英国并不存在。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这是避免翻译错误和误解的重要一环。
应对策略:在翻译中需要尊重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合理应对这种差异,以确保正确、准确地表达文本中涉及的概念,也避免在翻译过程中新增过多的意译内容。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 词汇选择:中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在翻
译时需要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词汇。
例如,中文中通常使用
“家庭”来表达亲情关系,而英文中可能会选择“family”、“household”或者其他词汇。
2.文化隐喻和象征: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是表达文化特点和意义的重
要方式。
在翻译中,需要理解并传达源语言文化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同
时找到目标语言中相似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文化中常使用“牛郎织女”来表达爱情,而英文可能会使用其他故事或表达方式。
3.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文化中
的社会礼貌和文化习俗。
例如,在中文中由于注重尊重和礼貌,常常使用
敬语和称谓来称呼他人,而在英文中则可能更常用名字或直接称呼。
4.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和传达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准确翻译文本非常重要。
例如,中文中的一些成语、典故和历史人物可能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相
应的等价物,此时翻译者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传达文本的意义。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中文翻译的影响非常大,翻译者需要通过深
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策略,以确保翻
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两种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语言习惯和社会背景。
在进行翻译时,理解并处理这些差异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中英文化差异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产生了影响。
中文的词汇丰富多样,常涉及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相比之下,英文的表达方式更加直接、明确。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找到平衡,使翻译结果既准确又符合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中英文化差异也在文化隐喻和象征上产生了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词语和句子不同的意义。
“一马平川”在汉语中表示一片平坦的地方,而在英语中可能更常用“asflat as a pancak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化隐喻,然后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流畅。
中英文化差异还在礼貌用语和社交习惯上产生了影响。
中文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谦虚,因此礼貌用语在交流中十分重要。
相比之下,英文有着更为直接和简洁的社交习惯。
在翻译这些礼貌用语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社交习惯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的得体和自然。
中英文化差异还在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上产生了影响。
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对于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和背景非常重要。
一个例子是中国人常常以历史典故和古代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些典故和诗词可能对外国读者而言并不熟悉。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解释这些文化背景,以确保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
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两种文化并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只有这样,翻译才能成功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同时符合目标读者的习惯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43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44 做最好的自己—论斯佳丽形象对现代女性的教育意义45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46 论英汉机器翻译中被动语态翻译的缺点47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48 翻译中的性别--《简•爱》几个中译本的女性主义解读49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50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51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52 On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Liste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53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54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55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56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57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loud in English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58 中国英语初探59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60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61 从中美商务谈判语言看中美文化差异62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63 Purity and Doom: on Thomas Hardy’s Tess’s of the d’Urbervilles64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65 The Blindness in King Lear66 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研究67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68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69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70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71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72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73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74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75 The Tragedy of Emma In Madame Bovary76 在幻想中回归童年──评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77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7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79 以《新时代汉英大辞典》为例析中文谚语英译80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81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82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83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84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8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86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87 从社会习俗角度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88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89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90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91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92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93 英汉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94 广告中反语现象的关联分析95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96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97 A Study o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A Rose for Emily98 爱玛人物形象分析99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100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101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102 试析流行文化对美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103 The Otherization of China in The Woman Warrior104 论《儿子与情人》中“花”的象征意义105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理解隐喻的影响106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07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108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09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110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111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112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113 Th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14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115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116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117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118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现实意义119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120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121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O-lan in The Good Earth122 小说《蓝色城堡》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123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124 《榆树下的欲望》中艾比•普特曼悲剧的根源125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126 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分析127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128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129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30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131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32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133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134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135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136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137 中国和英国传统婚俗差异研究138 简析中西方译者翻译《论语》的差异性139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140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41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的存在主义表达142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43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144 A Brief Analysi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Cat in the Rain145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146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147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148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149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150 从“绝望的主妇”看现代女性主义的困惑151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152 外国品牌中译的创新翻译研究153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15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155 浅析尤金•奥尼尔三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15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157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158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159 从概念隐喻看寓言的语篇连贯160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161 苔丝形象浅析162 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163 论《科利奥兰纳斯》的政治悲剧164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65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66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老人与海》看虚无主义中的抗争及其发展167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168 《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性格男性化形成原因分析169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70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171 论外交英语的模糊性172 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中隐喻的理解173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174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175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176 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177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178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179 P 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180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181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182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品牌翻译策略183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184 Gulliver’s Alienation: From an Economic Being to a Political Being 185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86 Double Vision in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Great Gatsby187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88 浅析焦虑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影响189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190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191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92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193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194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195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196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197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198 圣经典故的翻译199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200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