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化与翻译的差异
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文_教育教学64摘要:颜色,顾名思义,它是构成我们缤纷世界的重要元素。
中英文中经常采用许多颜色词语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或忧郁,或悲伤亦或是高兴;同时那个颜色词语的背后也一定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与风俗,或吉祥,或顺利亦或是厄运。
不同的颜色词在多元的文化底蕴下映射出不同的光彩与含义,那么面对这些不同的差异与意义,我们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又该怎样去处理呢。
本文将通过探究中英颜色词在文化差异下不同的象征意义,围绕红、黄、蓝、白这四种颜色,分别进行举例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为日后的英语学习者做参考。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差异;象征意义;翻译一、红在中国提到“红”颜色的词语,脑海中立刻能出现“满堂红、万紫千红、大红大紫”这些词语,过年时家家户户贴的窗花,挂的大红灯笼,红色的元素我们并不陌生,所以对于“红”色的词语,我们赋予了一种热情、喜庆、吉祥、庄严、敬畏的含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着我们伟大的革命。
而在西方国家,红色往往代表的是残酷、 狂热、灾祸、血腥,比如:red-hot ( 炽热的)、 red cock ( 纵火引起的火灾)、red flag (危险信号);或者代表着财政上的亏空:in the red (亏空)。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别名《石头记》。
它的译文有两个版本,分别是:Dream of the red chamber、The Stone Story ,在国外后者石头记的译本更广为人知。
因为考虑到“红”这个颜色词在双方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有所差异,后者的版本更能保存原著的风格,第一个版本难免会给读者增加情绪的第一印象。
二、黄黄色在中国代表着智慧、光荣、希望、收获、光明的意义。
在古代,更是代表了“帝王之色”,例如皇上的龙袍、“黄道吉日、黄帝、炎黄子孙、黄榜”这些词语也足以证明黄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权势。
此外,“黄”的颜色词,还代表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暗淡之意,例如“人老珠黄”、“黄皮书”等。
从电影字幕翻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2472020年13期总第505期ENGLISH ON CAMPUS从电影字幕翻译中看中西文化差异文/李俞可心映后,该译者的翻译方法也引起了网络上的激烈的争论。
音译“terran”容易引起误解,将其直译成“地球人”则更为恰当。
2.意译。
电影中有很多成语、俚语和谚语等可以用功能等值来翻译,不仅面对的是目标语言,而且具有相同的联系效应。
在电影《百万宝贝中》中的一句台词“You’ll find a trainer in this gym or somewhere else that’s gonna wanna train a girl. It’s the latest freak show out there. The trouble is, they’re gonna be wasting your time... ”译者在处理时并没有直接翻译成“很多人训练女孩,这家拳击馆和别家都有,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但他们也只能浪费你的时间……”,而是译成“找一个愿意收女徒的教练不难,现在外面这不是很时髦么。
不过找也是白找……”。
直译成“很容易找到收女徒的教练”则比较冗杂。
由于空间不够,译者省去了“It’s the latest freak show out there”,而译成“找一个愿意收女徒的教练不难,现在外面这不是很时髦么”,在语气上也比直译更强烈一些。
“这不是很时髦么”既包含了“in this gym or somewhere else”的意思,也说出了弗朗基对收女徒的态度。
3.替换。
当源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太大的文化差异时,可采用替换的翻译手法,以给目标观众带来最佳的观影体验。
例如,在电影《阿凡达》中,有一句台词“Easy boy! You are a lucky swine! Blue monkey”,这种习惯性的俚语充满了幽默和生动。
它可以用替换法译成“你这个好小子!幸运的小东西,忧郁的智多星”。
英语论文-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made researches on metaphor and an “upsurge of metaphor” has been formed gradually in modern society. The studies on metaphor in foreign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a complete system, which is typically represented by George Lakeoff and Mark Johnson. And the studies on metaphor in China are also influenced by the two. However, if surveying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 will easily find that few of them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Moreover, most traditional theorists believe that metaphor is only a figure of speech and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linguistics. But in fac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cognitive phenomenon. This thesis breaks these restrictions and try to research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whol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Based on the new belief that metaphor is a cultural and cognitive phenomenon, this part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metaphor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los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some major factors about metaphor, such as its defini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The fourth part emph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in terms of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thesis.[Key Words] metaphor;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rresponding relation【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喻进行了研究,在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了一股“隐喻热”。
中英文翻译难点及解决方法研究

中英文翻译难点及解决方法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语言差异已成为一项挑战。
而中英文翻译则是在这种语言差异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英文之间的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上的差异,还涉及到文化、习惯、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分析中英文翻译的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 语言差异导致翻译困难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差异是中英文翻译难点的最主要因素。
首先,语言的语法结构、基本词汇以及用词方式就存在巨大的不同。
其次,中英两种语言一些词汇上的差异也会导致翻译困难。
中英文翻译中的解决方法:1.深入理解目标语言和原始语言的语言差异。
语言是一种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法。
在中英文翻译中,语言的不同之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译者需要深入熟悉两种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语言运用方式。
一旦了解了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异,译者就能更好地处理与源语言的语言障碍。
2.通过专业翻译工具提高翻译质量。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具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质量。
借助语法检查、拼写检查和同义词检查等工具,译者可以更好的处理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差异,从而提高翻译品质。
二.文化差异导致翻译难度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中英文翻译难点的重要因素。
文化渊源不同,习俗和惯例的差异,语言表述的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等因素都会导致文化差异。
中英文翻译中的解决方法:1.充分了解本国和目标国的文化。
因为译者需要将一种文化转译成另一种文化,所以译者必须深入了解本国和目标国的文化。
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即使是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词语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
不了解文化,译者就难以准确的传达信息。
2.通过合理的解释方式缩小文化差异。
尽管文化差异难以避免,但译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解释方式来简化它们的影响,从而缩小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翻译一篇文化类的文章时,译者可以通过添加注释或其他方式来解释一些区域性的概念,以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2362019年34期总第474期ENGLISH ON CAMPUS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文/庞植林一、前言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但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翻译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承载着双方语言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烙印,脱离文化背景来进行翻译只是单纯解释字面的意思,会导致部分文化内容在译语中无法真实再现,从而发生歧义和误解,弄巧成拙。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但二者有着巨大的差异。
我们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各民族的优秀部分,保持了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特性,覆盖了文学、医学、哲学、饮食、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色彩和伦理道德倾向。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以和为贵,追求稳定与和谐。
中国人比较务实,安土重迁,缺乏冒险精神,将中庸之道作为处事的准则。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人们在群体中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西方文化的核心是人本主义,也就是个人至上。
英美人喜欢表现自我,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崇尚开拓和竞争,不甘于平庸,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
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在语言上有所反应,例如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循序渐进,英美人说话喜欢单刀直入、切入正题;中国人不喜欢与人争辩,英美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人喜欢聊家长里短,英美人喜欢聊天气、体育等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正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让汉语和英语这两种东西方典型的主流语言,对同一事物或同一感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导致语言冲突和文化流失的发生。
二、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翻译的体现中西文化差异是全方位的,体现在各个层面,下面我们从思维方式、说话习惯、表达方式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1.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也是文化的重要构成,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政治体制以及历史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

- 245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应对策略——以红色文化为例河南工学院外语系/张利【摘要】汉英翻译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文化差异问题。
基于此,以我国红色文化为例,对汉英文化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汉英翻译应对策略。
【关键词】汉英翻译 文化差异 红色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西方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在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汉英翻译已经成为促进中西方交流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存在着差异,严重影响着汉英翻译的质量。
一、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1.汉英语言文化的地域差异。
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独特的地理特征,也深刻体现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别。
在用地理特征来做比喻时,语言表达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毛泽东说过:“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知道泰山以奇峻险要而著称,被誉为五岳之首。
汉语中用泰山等地域的地理特征,来比喻那些重要的人或物。
同样,英语中的“10 Downing Street ”(唐宁街10号)常代表着英国政治权力中枢。
因此要充分翻译原文,就必须先了解语言中用作比喻对象的地域文化内涵。
2.汉英语言文化的习惯差异。
人们对语言色彩的使用都受到各自文化习惯的规定,对不同文化的习惯认知会大相径庭。
在汉语中,红色的文化意义多为褒义。
人们习惯性用红色表示正义、伟大和吉祥。
与红色相关的词语不胜枚举,如:红军、红旗以及红歌等。
与汉语相反,在英语中,红色词语的文化意义多为贬义。
对于red 的贬义在英语中非常多。
英语中red 是不受欢迎的颜色,常用来比喻厌恶的人或物,如“red-neck ”被用来称呼非常猥琐的人;“red-skin ”被用来指代北美印第安人;而一些充斥低俗、色情和暴力的地方则称为“red light district ”。
3.汉英语言文化的价值观差异。
每种文化受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价值观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汉英语言表达也自然地受其影响。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

中英动物词汇翻译的文化差异动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常常被人们用来寄托和表达感情,赋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发展的相似性和人类认知心理的趋同性,中西方对某种动物的突出特征往往有着惊人的共识,从而对一些动物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在翻译上也是相同的。
由不同生活的地域性和生活习惯等,中英文两种语言中的动物寓意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障碍。
一、动物词汇与文化意义廖光蓉在《外国语研究》中提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包括神话、宗教、传说、历史、文学、艺术、语言、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等;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没有联想的作用,就不可能有词义的引申。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 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 ,具体地说,就是指词汇的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民族文化语言形式折射后的焦点。
动物词汇亦是如此,它蕴含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风情,深刻地反映着各民族哲学思想和文化心态。
二、相同寓意的动物词的翻译1.直译法由于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相似,中西方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李秀萍在《动物名词中的中西文化内涵之比较》也指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无论在音系、形态,还是在结构上可谓千差万别,语言的使用者也分局在地球的东西两半球。
尽管如此,这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不少的重合之处。
同时,动物的自然属性也是一致。
这是一种文化重合(cultural overlaps)现象。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论文预读: 摘要: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给中英文翻译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掌握中英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不能仅仅限于对英语和中文的字、词、语法表面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社会、宗教、历史背景,乃至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知识.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就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对比,尝试在翻译的过程中以适合的调节手段来化解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1、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差异“综合”,就是事物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既见部分,又见整体.“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是两种方式的结合,都不可能只有分析型思维而无综合型思维,或只有综合型思维而没有分析型思维.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体现在语言上的表现是:“中文注重意,英语注重形”.例如:“Thiswasanintelligentlyorganizedandferventmeeti nginapackedTownHall,withMr.StrongintheCh air”.此句的主谓结构为:Thiswasan…meeting…,其他附加成分均围绕这个主句展开,结构十分紧凑,突出了英语里的注重形的特点.如果将其按英语原来的句子结构翻译为“这是一次精心组织的、热情洋溢的、在市政厅里召开的由斯特朗先生主持的会议”.这样译文表面看似忠实于原文,但实际上给人以词藻堆砌,头重脚轻之感,不符合现代汉语的惯,没有给受众一种与读原文同的感觉,也就没有做到对原文的忠实.如果将其按照汉语叙事论理的方式重新安排语序,译为“这是一次精心组织起来的会议,市政厅里济济一堂,热情洋溢,主持会议的是斯特朗先生.”这样的译文,无论从字顺序、层次,表达等各方面才会产生与原文相同的阅读效果.既是地道的汉语,又是对原文语言的忠实.反之,将汉语译成英语时,也要充分尊重英语的形合特点,将汉语的结构译为英语的:以主谓为主干,其他成份分别附着不同的结构中,并形成符合英语语法的译语.2、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中国文化是:“以人本为主体”,形成了“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则是:“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较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客体型的思维方式”.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和不同,表现在汉英—英汉翻译为:(1)中文句子更习惯以人或物为主语,当主语不是明显时就使用无主语句.例如:“跑了和尚,跑不了庙”“Themonkmayrunaway,butthetemplecan’trunwithhim.”(2)英文却相反,习惯以物为主语,除了祈使句外,严格的语法要求是不能出现无主语句.“Thewheatfieldshavenothingtosaytome.Andthatissad.”翻译成“麦田和我不相干,真令人沮丧.”有时为了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在翻译时,当主语不是很明显时,把原句变成无主语句,然后将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如,“Itisnotinhimtobedependeduponintimeofdanger.”译为“危机时刻此人靠不住.”3、螺旋式思维与直线型思维东方人在说话和写文章时,习惯把思想发散出去但还要收回来,最终要落在原来的起点上,回归主题.这样的回转型、曲折型思维导致了汉语的螺旋式思维和螺旋式的文章结构.即,以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形式对一种问题加以展开,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典型的例子有,曾经讲究“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就是这样的布局结构.而西方认为,事物之间是独立的,一切都在向前发展变化.所以直线型思维的人认为,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直接表达优于间接表达,并且要与说话人的立场保持一致,不要用无关的信息掩盖真实的观点.因此英语语篇的内容和结构一般按直线展开,通常包含四个部分:引入、主题、例证、结论,切入主题后就开门见山地先陈述段落的中心思想,即主题句,再分点对主题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在语言表达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重心在前、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重心多半在后,头大、尾小.”如:“Imetwithmyhigh-schoolclass-mateattheentranceofthetheatreat7:00yesterdayevening,whomIhadn’tseenfouryears.”应译为:“昨晚7点在剧场门口,我碰到了4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二、认知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在看问题的方面也是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强调从大到小方式去看,而西方强调由小到大的方式”.如,在人的姓名的介绍和书写,以及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体现了东西方思维方式中的认知差异.在中国,地址和时间的书写都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他们是由小到大的排列.对颜色的认知也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blacktea红茶;blackandblue青一块紫一块;whiteday黄道吉日;white-hairedboy红人;嫉妒的眼红turngreenwithenvy;黄色笑话bluejoke.三、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西方文化是比较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这种价值观使得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影响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区别为:例如:“AnEnglishman’shous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reckoningmakelongfriends(明算账,友谊长);”“Tel lmoneyafteryourownfa-ther(亲父子明算账)”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受中国文化的以谦虚为美德的价值观的影响,一般会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Y ouspeakexcellentEnglish”,中国人常说“no,no”;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you!”.综上所述,“文化翻译”的确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做翻译,翻译的好要有九份文化,一份语言.了解文化的差异,认识语言的本质,把握其中的客观规律,熟悉文化的异同,才能真正做好翻译工作.S*本文为银川能源学院校级科研课题(2012—KY-P-40)阶段性成果之一参考文献:[1]章和升、王云桥,英汉翻译技巧[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