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浅论国际化背景下的英语语言交流与翻译

浅论国际化背景下的英语语言交流与翻译

浅论国际化背景下的英语语言交流与翻译李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摘要:英语语言的交流和翻译工作正加速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当代国际商务英语交流与翻译的研究,是通过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性质和活动做出国家之间的语言对比,细化内容。

总结概括并拟定出国际化背景下商务英语的后期发展规划。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交流;翻译;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英语语言交流和翻译作用愈来愈重要了,尤其是商务交流的愈加频繁,可以说没有高超的英语交流水平和翻译能力,国际商务的往来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英语语言正在逐渐迈进新的发展阶段。

而在国际化背景下展开对英语语言交流与翻译相关内容的认知和研读,自然是有着较为明显而又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当代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分析1.1 国际商务英语的概念国际商务英语作为中国对外行业的主导语言,不仅对语言的规范性和词汇容量等基础要素,有着较为显著的规定和制度,与此同时,对于语言的内在蕴含以及国家灵魂的灌输,同样是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国际商务英语,是我国对外交流的必要因素,也是我国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关键媒介。

1.2 国际商务英语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由于国际商务英语是对母语非英语的国家的商务英语的专用称呼,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

因此,国际商务英语教育与应用事业整体上呈现平稳向上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由于科技以及经济实力的相对落后,特别是我国长期对自己文化的推广力度并不大,只是从2008年奥运会之后才得到加强。

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快速发展带来了语言文化交流活动的迅速增加,造成了英语语言交流和翻译资源匮乏。

我国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商务英语的教学水平、推广力度欠高、应用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人才得不到充分利用,没有人才可用是关键矛盾。

2.外语、翻译与文学的关联性2.1 外语与翻译之间的联系外语是翻译事业的原料,而翻译是外语传播的基础。

浅论译者的主体性

浅论译者的主体性
1 文化 研究
浅 论译 者 的主体 性
马秀莲
( 东海 洋大 学寸金 学院 广 东・ 江 广 湛
中图分类号 : 0 9 H 5 文献标识码 : A
543 ) 207
文章编号 :8 2 7 9 ( 0 9)4 2 4 0 17 — 8 4 20 0 —4 - 1
摘 要 本文 以王佐 良先 生翻译 o td e f su is的译本作 为切入 点. 翻译的 目的、 者的文化 意识和 读者意识 以及 译作与原作 的 从 译 关 系等方面具体探讨译者主体性 的表现和作用。 关键词 译者 主体性 翻译 的目的 文化意识 读者总是按 自己所 意识到的译入语文化需要确 定 自己的文化议程 , 决定其翻译选择和翻译策 略 , 会在译文 中 并都 留下其文化价值取 向的痕迹 。 读者意识是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 表现。在译入语文化语境 中, 同一部作品存在有不 同的读 者群。不同的读者群对译 文的期望 各不相同。就 O S d s f t i 来说 , ue 在中国就存在着学过英语 的、 对英 国 有一定 了解 、 还想进一步 了解英 国传统文 化的读者 ; 也存在 只为猎 奇、 消遣的一般中国读者 。从一定程度上讲 , 翻译是创作 , 译者就有 他的 “ 意向读者” 或潜在读者。 每位译 者在创作过程 中, 意识 中 其潜 都有一个意向读者群 。译 者为了充分实现其翻译的价值, 使译作在 译人语文化语境中得到认 同或发挥特定的作用, 在翻译过程 中, 必然 铭记其潜在读者的期望与审美取 向, 从而决定具体的翻译方法。王 佐 良先生是 以想 了解英 国文化又要具 备一定 中国古汉语知识 的中 国读者为对象的。 译作体现 出糅合 中国文化意向的努力 。 “h i 如:T e r
1 前 言 培根 的这篇 《 谈读 书 》 短小隽永 , 以生动简洁而庄重正式 的语 言表达作者对读书 的种种领悟。 文章层次清楚 , 观点鲜明, 中虽无 文 高亢激昂之词 , 却于简单平实之间蕴含哲理 , 引人深思。 而王佐 良先 生充 分发挥 了译者的主体性 , 其译文措词得 体, 简练精确; 文流畅, 行 脉络清晰。文体选择适 当、 萝一 译文不仅忠实地传递 了原文的 严i 致; 信息, 而且恰当地再现 了原文的各种风格意义和美学价值 。 译文与原 文在 内容和风格上实现 了高度的挈合' 称形神兼备的佳译。 { 甚 2 译 者 主体 性 所谓 主体性是指主体 的本质特性 。这种本质特性在 主体的对

浅论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素质——英汉翻译为例

浅论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素质——英汉翻译为例

浅论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素质——英汉翻译为例1.古丽米尔·买买提艾克拜尔江·艾合买提2.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 2.新疆警察学院1.2.摘要: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各项活动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不同语言形式与文化进行转化,实现语言交际活动。

而翻译能力则是翻译人员的职业素养体现,也是从事各类外事活动的重要工具,为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于翻译人员的素质要求,翻译人员需要积极的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提高自身技能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技术能力,并不断强化翻译人员的语言技能与逻辑思维素养。

本文通过对语言翻译做具体分析,探究当前社会发展对于翻译人员的更高素质要求,阐述逻辑思维素质对于翻译人员的重要性与在翻译工作中的重点体现。

关键词:语言交流;翻译工作;逻辑思维;专业素养翻译工作是开展各类外事活动与交流外语语言的重要环节,因此从事与外语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内涵素养与职业素养,可以从事对不同国家文化语言的翻译工作。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目前我国对外交流与国际市场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当前社会对于翻译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同时也要求翻译人员具有更高的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依然处于缺乏的状态,为提高人才素质教育加强翻译人才的技能培养,需要注重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着重培养翻译人员逻辑思维能力,人才素质培养,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更有利于向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1翻译人员翻译的标准1.1外语语言翻译具有前瞻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各项事务与国际贸易中,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往来越加频繁,因此在新时期的人才需求中,对于翻译人员提出了更多需求,同时对于翻译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互联网的连接下构建了各国文化语言交流的渠道,各类文化信息都借助互联网络进行快速传播,而在信息化的发展下,网络语言的兴起为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5篇)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5篇)

毕业论文指导论文(5篇)毕业论文指导论文(5篇)毕业论文指导论文范文第1篇主要采纳比较讨论法,辅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阅历总结法。

比较讨论法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依托,组织实施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培育方案的讨论。

文献资料法广泛扫瞄国内外有关就业指导的教育理论,通过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了与本课题的相关资料,通过文献讨论为课题的讨论供应充实、牢靠的理论依据和先进理念。

调查法实行走访、问卷方式就本区域内生物技术企业对生物技术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问结构和实践力量要求进行调查,并调查其他高等院校在生物技术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培育方案方面的实际状况,切实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课题讨论的基础上,对工作进行总结,改革不足,完善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的生物技术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培育方案,采纳大量数据加以实证。

2讨论过程2.1前期讨论(2021年6月—2021年12月)的主要工作2021年上半年,随机调查了多名往届的毕业生,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育建议”等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培育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是满足的,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议。

一是组建了就业工作讨论小组。

小组成员是长期从事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专业课老师、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他们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同学朝夕相处,长期关注高校生就业率的提升问题,对高校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了解,便利开展工作。

2021年9月课题组主要成员主编并出版了《高校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书,对全部专业的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通过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调控自我和进展自我,提高专业爱好和竞争意识,从而提升同学的就业力量,增加魅力技巧和社会技能;同时搭建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信息渠道[3]。

二是完成了对现代生物技术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及其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相关单位的调研、国内部分学校生物技术人才培育模式的调研、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调研。

蒙汉翻译文化功能论文

蒙汉翻译文化功能论文

浅论蒙汉翻译的文化功能摘要: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中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翻译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民族的文化,还可以发展和丰富本民族的文化。

关键词:蒙汉翻译;文化;功能人类已进入了新的世纪,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共存,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不同民族,国家之间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要相互理解。

那么,人们从哪里获得异国文化的知识?又怎样知道异国文化与本土文化,其他民族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呢?方法可以通过身临异国或阅读异国文化背景中生产的原文文本来获得关于异族文化的知识。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翻译这条途径来获得关于异国文化和其他不同民族的知识。

韦努堤指出,翻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文化身份的形成,翻译对构建异国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①。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异国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的交流中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翻译应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从窄的意义来讲的话,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内容。

另一个是从广义来讲,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内涵②。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的功能的话,翻译使译文读者欣赏到不同语言的文化特色,促进和丰富文化的发展。

一、使译文读者欣赏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遗产所形成的文化。

各个民族以及国家由于其历史发展不同,在漫长的民族历史长河中性成的文化也不同。

因为不同语言的关系,我们有时候无法知道其他民族的文化而妨碍交流。

能体现民族文化不同的有很多,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就是其中之一。

它们是民族文化的宝藏,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和国家之间交流时带来很大的障碍,让我们无法理解并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翻译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说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它也是一种文化的转换。

论文

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可选题目参考(1)一、翻译类毕业论文选题1.Study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2.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3.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论英语习语的翻译4.Study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5.The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6.Study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7.Cultural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8.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9.On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论杜甫的诗词翻译10.The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12.An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13.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14.On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15.A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16.Error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17.Semantic--Transliteration-the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18.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19.Chines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20.Film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21.Translating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汉语公示语英译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26.中文商标英译探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二、文化类毕业论文选题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28.Grice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33.中英禁忌语比较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39.1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40.English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41.On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42.On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43.Th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44.Approach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45.Asymmetrical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46.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47.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48.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49.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50.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51.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中国和美国家庭观差异52.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中西人际关系比较53.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从中英文礼貌用语中看文化差异54.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面子”观On Face Percep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55.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Euphemism in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56.从英汉习语看东西方文化异同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57.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58.解析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The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59.从文化角度论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On the Sex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60.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探析Approach to Cultural Factors for the Sino-American Business Negotiation61.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apologi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2.跨文化交际中颜色词的运用Application of colo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63.英汉寒暄语的差异研究Some difference of small talks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64.不同交际风格中恭维语及其回应的研究Compliment and its response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65.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anima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66.英语委婉语的功能与效果研究On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euphemism in English67.中外幽默的跨文化对比A inter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humor68.英语副语言交际研究A survey on communication of paralanguage三、语言类毕业论文选题69.语篇分析中的语境功能研究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discourse analysis70.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71.英语广告语言特点分析An analysis on the feature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72.非语言交际与身势语研究Nov-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gesture language73.英语委婉语研究About English euphemism74.On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广告双关语75.(My) Dialects and its Negative Effect upon English Pronunciation Learning(本人)方言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76.A Comparative Study of Euphemis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77.A Study of Sexism in the English Language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研究78.Thematic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English Writing 主位理论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79.英语拒绝方式研究Research on the Ways of Rejection in English80.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On the Cultural Values in the Advertisements of China and US81.从历史文化的发展看某个英语词或短语的语义演变Semantic Evolution of A Word or Phra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82.社会不平等现象在美国英语中的反映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Inequality in American English 83.英语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Language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四、英语教育类毕业论文选题84.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中的身体语言研究85.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英语教学多样性研究86.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 中国双语教学现状研究87.Culture and English Teaching文化与英语教学88.Consideration on Bilingual Teaching双语教学的思考89.Th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Multimedia基于多媒体的英语教学90.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nglish Teaching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91.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92.Some Designs on English Learning in school93.中学英语教学设计The Contrast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 West94.中西方中学教育对比研究The Practice of English Class Teaching95.英语课堂教学实践96.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中心97.Personality Factors to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个性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98.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chniques in English Learning交际法手段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99.On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谈英语的阅读策略100.Cultural influence on English Reading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101.On basic qualities of a successful English teacher论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102.On the principle of adhering to student-centred teaching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103. O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restri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ive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论在外语教学中控制和利用母语的原则104. Apply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the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运用105.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in English text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106.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 on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107. Evaluation of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自主英语学习的质量评估108.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and Multi-media in English Teaching网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9. A Survey Research on Relevance between English vocabulary and reading ability词汇量与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性调查研究110. A Survey of using College English Network Platform 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使用情况调查研究111. The Effect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on the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of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高中生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12. Negative Transfer of Native Language in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FL Writ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中国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13. On 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eaching English to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论中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114. An Investigation of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Taken by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中国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115.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of Three-yea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大专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16. 经济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态度调查研究A Survey on the Attitude towards Learner Autonomy of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University of Economics117. 大学生使用英语多媒体学习光盘现状的调查研究A Survey on the Use of Multimedia Learning CD by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s118. 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环境下教师、教材和学生的角色与作用On the Role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Learners in the Multimedia-aided English Classroom 119. 语用推理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The Effect on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rom Pragmatic Interference120. 论阅读理解教学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培养On the Cultivating of Learner’s Writing Competence in Teaching Reading五、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121. 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红字》中海丝特。

蒙汉翻译的文化功能研究

蒙汉翻译的文化功能研究

2015年第23期38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化艺术 .蒙汉翻译的文化功能研究吴贵兰通辽市蒙古语影视译制中心 内蒙古 通辽 028000摘 要: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而翻译在不同的民族或者国家中交流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翻译能够让本民族的人们轻松的学习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

本文主要对翻译的概念进行阐述,总结蒙汉翻译对双方民族之间的文化促进作用。

关键词:蒙汉翻译;文化功能;研究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渐广,但是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风俗,社会科学的发展给予不同的民族文化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对其他民族的了解能够加深双方民族之间的交流,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的功能,能够使不同的民族人们欣赏到不同的文化特色,促进文化的发展。

一、翻译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之间建立和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面对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信仰,这导致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就会产生非常严重差异,需要用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是一种语言交流活动,主要是将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通过另外一种语言的方式表出来,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与交流的过程,翻译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的主要目的不仅仅促进本语言的社会政治发展,更能够通过社会的交际活动促进社会文化进步。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还涉及很多文化问题,对蒙汉文化之间的翻译能够加强两个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两族之间的经济流通,能够有效地使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蒙汉文化的了解不断的深入,当前我国很多的学者对蒙汉之间文化翻译研究越来越深,同时当前的社会环境的也在不停的促进着蒙汉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对蒙汉语言的翻译显得非常紧迫。

在蒙汉翻译中两种不同的语言交流实际上也就是的两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两个民族之间的存在严重的文化差异,尽管近年来两个民族之间有过很多的交流,但是蒙古族和汉族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区别,两个文化之间的翻译对双方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所以从文化的角度对蒙汉文化进行翻译,非常重要。

英语专业四级翻译文化交流

英语专业四级翻译文化交流

英语专业四级翻译文化交流翻译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

在全球化的时代,翻译文化交流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翻译文化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本文将从翻译文化交流的定义、作用、技巧以及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翻译文化交流的定义翻译文化交流是指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通过翻译活动将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价值观和知识进行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通过翻译文化交流,人们能够了解和欣赏到不同文化的精髓,增进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二、翻译文化交流的作用1.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翻译文化交流使不同文化间的信息得以传递和交流,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2.拓宽视野与增进知识:通过翻译文化交流,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增进知识。

3.传播文化与文明:翻译文化交流使得不同文化的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作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推动文化与文明的发展。

三、翻译文化交流的技巧1.准确性原则:在翻译过程中,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传递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2.可读性原则:翻译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使不同文化间的信息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因此,要注意翻译的可读性,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3.文化适应原则: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价值观,要在翻译中考虑并适应目标文化的特点,以确保翻译的文化可接受性。

4.灵活性原则: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转换,还包括对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的理解和转换,要有灵活的思维和技巧。

四、翻译文化交流的挑战1.语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挑战,例如词汇的表达、语法的不同等,需要翻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

2.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翻译者需要对不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3.传神表达:翻译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传达原文的精髓和特点,要通过翻译表达出相同的情感和效果,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

4.时间压力: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时间往往是非常紧迫的,翻译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对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1.引言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

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

(朱光潜,1996:184)。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

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

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2.1宗教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

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

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

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

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或者是‘‘Man Dropose,God disposes”。

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

“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

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

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 in God’s hands(听天由命)等。

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

(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

以数字“9”为例。

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

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

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

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

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

众所周知,在西方人的眼里“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意指运气不好。

所以在西方座位没有13号,楼房没有l3层等等。

但在中国,这个数字却没有这种特殊的意义。

对这些非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译者只有在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之后才能够准确把握。

(包惠南,2003:9)。

只要谈到中国文化,人们总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龙”字。

因为在封建初会里,中国古代的帝王总把自己描述成龙的化身,自封为“真龙天子”以达到奴役思想、驯服百姓、巩固政权、安邦治国的目的。

而老百姓则把龙当作自己的神灵来加以崇拜,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祈求这个神灵之兽的保佑。

因而“龙”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精神的象征,凝聚力的标志。

于是汉语中就有了很多由“龙”字组成的表示美好形象的词语。

如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画龙点睛,龙子龙孙等美好形象。

正因如此,中国的文化也就有了“龙的文化”的美誉。

但在西方人看来,“龙”却是另外一种形象,即“a large, fierce, fabulous animal with wings and a long tail,a crested head and enoYITIOUS claws,that can breathe out fire.”(一种体型庞大,长有双翼,顶有花纹,脚掌巨大的怪物)。

所以把“望子成龙”翻译成“expect one’s child to become a dragon”,西方人见了不仅觉得奇怪,而且绝对不会让他们的孩子成为dragon的。

因此,为了避免引起误解,我们可以把这个成语译为long to see one’s child succeed in life。

2.3思维方式不同的地域、生理、心理以及文化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差异。

翻译工作者在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时,要高潮越过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障碍,准确的把握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

擅长形象思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他们习惯于把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西方人却长于逻辑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把事物看成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就处理哪个部分。

中医和西医之间的差异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中医强调整体上的辨证施治,而西医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贾玉新,1997:98—100)。

第一,从语句的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或分句)连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Darataxis),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是依赖连接词。

英语语法相当严密,注重形合,外形严谨.各个句子、语段或段落一般由一些功能词和某些特定的短语、分句进行连接。

这些功能词和短语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或意念,如因果、比较、让步、条件、转折等。

在主从复合句中,各个分句层次分明,从句必须由主从连词来引导。

而在并列句中,并列的分句通常由一些标点符号来连接。

我们都知道,汉语是重意合的,很多句子或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关系,只是通过意义来进行衔接,连接词用得很少。

试比较下列的句子:It is SO COO1thatwe decide to go out for a walk.天气凉爽,我们决定出去散步。

As water can float a ship,SO can it swallow the ship.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竞成。

(沈素萍等,2007:27—28)。

第二,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整体思维模式,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和谐与统一。

“和为贵”就是这种思想的很好的体现。

因此,在汉语中作为行为主体的主语,通常会被省略,也就是常说的无主句。

但西方的文化却大不一样,它强调的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

在语言上的体现就是所谓的主谓两分。

除了祈使句以外,每一个英语句子都要有主语,否则这个句子就是不完整的。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很多汉语句子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语境为它们添加主语。

例如,眼看天就要下雨,又没有带雨伞,都很关着急,真不知该去哪里。

It is raining;we have no umbrella with us.We are all worried about it,because we do notknow where to go at the moment.我们可以看到,原句的描述没有一个词是可以做主语,但在这里,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以及特定的环境,在译成英语的时候,分别添加了it和we作为不同分句的主语,这样就使当事者的心态与当时的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完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添加了主语以后,就符合英语的句子必须要有一个主语的要求,也,就符合欧美文化中的所谓主观和客观分离的思维模式。

整个译语显得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2.4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各地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当地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词语的含义也有着非常显着的影响。

例如汉语中的“东风”一词和英文中的“east wind”一词,虽然从字面上来看是相对应的,但它们的内涵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地形的特点是:西临高山,东面却是海洋,在中国人意识中,“东风”喻指“春天”,象征着“温暖”。

但在英国,“东风”却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在英国人的心中,是“寒冷”的标志。

而“西风”却从大西洋吹来,和中国的“东风”有着同样的象征意义。

因此,英国人更爱“西风”。

英国着名诗人雪莱的那首广为流传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的最后千古的名句就表达了西风的美好含义:“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当然不作注释,中国的读者是不会理解的,甚至会造成误解。

再比如,老鼠在汉语中的形象是不太好的,像“硕鼠”之喻人尽皆知,更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说”。

但在西方的影视作品里却有许多可爱的老鼠形象,例如《猫和老鼠》里的Jen-y1_:2及《精灵鼠小弟》里的Stuard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老鼠在中外文化中也有相通之处。

例如,汉语中“胆小如鼠”,和西方文化中的"as timid as a hare”的表达法则是相同的。

(hare是兔子,西方人认为兔子胆小)。

(李小园,2008)。

2.5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在打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告别、打电话等方面习俗则是具有相应民族的特色。

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会说这样的话:“你去哪儿?”、“做什么呢?”或“吃饭了吗?”等等。

在中国文化里,这几句话并无含义,只不过是礼节性的、见面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然而,西方人对这类问题很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