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问题

关于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问题

2019/17 CHENGSHIZHOUKAN 城市周刊 65城市建筑工程于设计强度。

对于一个混凝土构件,破坏往往是从最薄弱部位开始的,而水胶比较大的区域则成了最薄弱区域,这一区域混凝土的性能决定了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由此可见,新拌混凝土离析越严重,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性能越差。

新拌混凝土稳定性不好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这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变形的不一致性是混凝土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新拌混凝土不稳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下沉,水分上移。

因此,构件的下部混凝土骨料较多而水分较少,构件的上部混凝土骨料较少而水分较多。

在干燥过程中,构件的下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多而水分较少,干缩变形较小;构件是上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少而水分较多,干缩变形较大。

由于构件中混凝土变形的不一致性,必将产生相互作用。

当这种相互作用力足够大时,在受拉区域将产生裂缝。

在温度变化时,构件下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多,热膨胀系数较小,因而温度变形较小;构件上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少,热膨胀系数较大,因而温度变形较大。

这种温度变形的不一致性也将产生相互作用力,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在C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下,构件下部混凝土由于硬化水泥石体积含量较小,碳化收缩较小;构件上部混凝土由于硬化水泥石体积含量较大,碳化收缩则较大。

这种碳化收缩的不一致性也将产生相互作用力,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在混凝土受到化学侵蚀时,硬化水泥石较多的区域受到的侵蚀较严重,产生的变形较大,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加速侵蚀。

由此可见,如果新拌混凝土稳定性较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将会造成混凝土组分的不均匀性。

三、保证新拌混凝土稳定性的思路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取决于液相的体积含量和黏度。

在混凝土中,砂浆是液相,它带动粗骨料一起流动。

因此,砂浆的体积含量和黏度决定着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根据骨料状况及坍落度要求确定混凝土的用水量,然后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确定水胶比,最后确定砂率,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各组分的用量。

新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新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浅谈新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摘要】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主要决定于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新拌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保持其工作性,易于施工操作,保证工程的质量均匀。

本文就新拌混凝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可行性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新拌混凝土;影响因素;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按一定配比搅拌均匀的混合料。

在静止状态下可视作宾厄姆体,在振动状态下可视作牛顿流体。

按稀稠程度大致可分为干硬性、低塑性和塑性几种。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充填性、粘聚性、保水性、可泵性等,是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浇捣、抹面等主要操作工序能够顺利地进行的保证,故又称和易性。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力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充满模型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反映拌合物的稠度,它直接影响施工的难易和混凝土的质量。

粘聚性则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内部组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在运输和浇注过程中不会发生分层离析现象,能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性。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保持内部水分的能力,在施工中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保水性好的新拌混凝土,在混凝土振实后,一部分水容易从内部析出至表面,在渗流之处留下许多毛细管孔道,成为混凝土内部的透水通道。

新拌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和易性和匀质性,他应满足混合、输送、浇筑的要求。

1.新拌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因素1.1水泥的特性的影响:水泥的品种、质量、组成成分和混合物的材料都会影响到混合所需的水量,不同的水泥达到标准稠度所需的水量不同,因此不同的水泥制成拌合物的和易性不同。

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界振动力的作用下要产生流动,必须克服其内部的阻力。

拌合物内部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骨料间的摩阻力,二是水泥浆的粘聚力。

1.2用水量:不同的水泥需要的水量不同,水量的多少可影响行拌水泥的稠度。

1.3骨料的影响:骨料性质指混凝土所用骨料的品种、级别、颗粒的粗细及表面形状等。

混凝土搅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搅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搅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应用己成为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搅拌站的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常容易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给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带来麻烦。

现就搅拌混凝土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给出一系列解决途径。

目录1.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坍落度不稳定问题 (1)1.1.混凝土泵送塌落度损失 (1)1.2.混凝土发生泵损的主要原因 (2)1.3.解决途径 (3)2.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问题 (4)1. 1.什么是混凝土泌水现象 (4)2. 2.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3. 3.产生原因 (5)2.3.1.水泥 (5)2.3.2.骨料 (5)2.3.3.矿物掺合料 (5)2.3.4,外加剂 (5)2.3.5.混凝土配合比 (6)2.3.6.施工影响 (6)2.4.解决途径 (6)2.4.1.配合比 (6)2.4.2.施工方面 (6)2.4.3.合理使用混凝土添加剂 (6)2. 5.总结经验 (7)3.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7)3. 1.产生的原因 (7)3. 2.防治措施 (7)4.搅拌站质量控制经验及建议 (8)1.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坍落度不稳定问题1.1.混凝土泵送塌落度损失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害通称泵损,塌损失混凝土内部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

泵送是由一种工业设备使商品混凝土可以传至长距离或者较高的楼层上;泵送损害就是指混凝土在通过车载泵泵送后的塌落度缩小,乃至无流通性变为干强制混凝土。

混凝土通过车载泵泵送后塌落度损害显著,甚至到了干强制混凝土的状况,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在夏天高温工程施工时节及水泥随季节变化调节成分的时长。

特别是在用以超长距离的水准运输跟高强度等级超远的距离泵送混凝土都发生过上述情况。

云南地区发生过一般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泵损非常大的状况。

1.2.混凝土发生泵损的主要原因天气炎热及掺合料量多:伴随着全球环境的转暖,特别是在夏天气温对比往年有一定的上升,极高的温度加快了混凝土中水分的挥发,特别是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胶比非常低,水分挥快加快了混凝土的凝固。

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的性能

一、新拌混凝土性能
D:对强度的影响 在单掺引气剂与不掺的基准混凝土相比,水泥用量不变时,每增 加1%含气量,28天强度下降2-3%,水灰比不变时,下降4-6%。 掺引气减水剂时,由于减水率增大,强度可以不降低或有所提高。 当含气量一定时,混凝土强度的降低受集料最大粒径影响,最大 粒径越大,强度降低越小,在贫水泥混凝土中,因引气剂引起的 强度降低可忽略不计。 E:干缩 一般来说,引气作用会加大干缩,而减水作用又减少干缩。 F:抗渗性 由于引气作用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泌水和沉降减少,从而使混 凝土中大毛细孔减少,这样使混凝土中水分迁移的主要通路减少, 即混凝土中最薄弱和易受破坏的部分减少。同时,大量的微气泡 占据了混凝土中的自由空间,破坏了毛细管的连续性,使得混凝 土的抗渗性得到改善。 G:抗冻性 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可使混凝土抗冻性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
二、物理、力学性能
(3)、抗拉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ft):混凝土在轴向拉力作用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 的最大拉力。 劈裂抗拉强度(fts):在立方体试件中心面内用垫条施加两个方向相 反,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增大至试件沿此平面劈裂破坏时的强度。 抗拉强度(ft)大致为抗压强度的1/10—1/15,此比值随抗压强度 的增大而减小。Uft=0.56Ufcc.152/3 影响抗拉强度的因素与抗压强度的一样,fts还与试验用垫条形状与尺 寸及有无垫层、试件尺寸、加荷方向及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等有关。 用75mm圆弧垫条测得的fts值与ft的比值有ft/ fts=0.9。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轴心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 的关系为ft=0.5(fcc)1/3,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为 fts=0.35(fcc)1/4。
一、新拌混凝土性能
2、含气量 混凝土不仅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其内部也存在着气、 液、固三态,气态含量的多少即是其含气量。混凝土的含气 量大小,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很大。新拌混凝土中气泡的 性质,包括含气量、气泡的大小及其分布,在搅拌后的运输、 操作、浇筑、捣实和抹平各阶段的变化过程和变化机理还没 有被人们认识清楚。 (1)、影响混凝土含气量的因素 A、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的种类与掺量 不同种类的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对混凝土引气量的影响不一 样,但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掺量增加而增大。通常高级直 链表面活性剂(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有很好的起泡能力,但 气泡稳定性差,形状不规则,多呈多面体,非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气泡稳定性差,引气效果不好。皂类表面活性剂起泡能 力和稳定性都很好。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毕业论文

可编辑毕业论文摘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思想上和施工工艺操作的疏忽,使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各种质量缺陷。

混凝土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降低使用功能的问题。

在许多工程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拆模后的混凝土存在裂缝、尺寸偏差、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结构整体强度、外观质量及结构的整体性,而且会带来一系列缺陷的恶性循环,有的甚至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工程质量事故。

这些质量缺陷以目前的施工技术及操作工艺是没办法完全根除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施工时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混凝土质量缺陷。

那么要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混凝土质量缺陷,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应该是工程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急需掌握的。

本文通过实践工地的工程实例,分析混凝土产生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止质量缺陷出现的措施,以及在出现质量缺陷时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缺陷裂缝尺寸偏差蜂窝、麻面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目录摘要 (2)第1章工程实例 (1)第2章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处理措施 (3)2.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3)2.2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3)2.2.1一般结构的预防措施 (3)2.2.2大体积结构的预防措施 (4)2.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5)第3章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产生原因及防治处理措施 (6)3.1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产生原因 (6)3.2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的预防措施 (6)3.2.1表面不平整的预防措施 (6)3.2.2位移、倾斜的预防措施 (6)3.2.3凹凸、鼓胀的预防措施 (7)3.3 混凝土外形尺寸偏差的处理方法 (7)第4章混凝土蜂窝、麻面产生原因及防治处理措施 (8)4.1 混凝土蜂窝、麻面产生原因 (8)4.2 混凝土蜂窝、麻面的预防措施 (8)4.2.1 蜂窝的预防措施 (8)4.2.2 麻面的预防措施 (9)4.3 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处理方法 (9)结论 (1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影响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

影响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

影响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摘要】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质,它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本文对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关键词】新拌混凝土;影响因素;改善措施新拌混凝土具有的综合性能,称之为上作性(或称和易性)。

是混凝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运输、浇注和振捣要求的流动性;能保持不为外力作用脆断的可塑性;施工时不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的稳定性和易于振捣致密的密实性。

可见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因此很有必要对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进行研究,保证新拌混凝土的质量。

1 组成材料(内因)1.1 各组成材料的性质1.1.1 水泥水泥在混凝土中是一种胶凝材料,起着胶结作用。

通常加普通水泥的新拌混凝土比加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的工作性好。

此外,水泥的细度对拌合物的工作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水泥的细度越细其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越小,但粘聚性和保水性较好。

1.1.2 水水是混凝土缺一不可的材料。

无论是水泥的水化,还是混凝土的硬化成形,以及混凝土后期的养护都离不开水。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水有拌合用水、水化用水、泌出水和养护水四种。

规范要求,应不含有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油质和糖类等。

自来水或可饮用水一般能符合要求,含有杂质的水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如凝结时间、强度增长、颜色和长期耐久性能产生影响。

1.1.3 砂砂在混凝土中是一种细集料,起次要骨架作用。

优质的混凝土用砂具有高的密实度和小的比表面,既能保证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满足要求,又能达到在施工中具有适宜的工作性,同时又节约水泥的目的。

砂的级配反映大小砂粒的搭配情况,级配影响砂的空隙率的大小,为节约水泥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应该使用级配良好的砂以达到最小的空隙率。

砂的粗细程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1、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2.自然环境的冻融,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3.骨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4.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5.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路面过早行车。

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小,用水量应小,适当掺入减水剂;2.石子不应过粗,减少表面含泥量,确保骨料级配良好;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开高温施工时间;4.气温陡然降低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后养护及保护,切缝及时准确。

2、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2.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3.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4.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的情况下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减少塌落度,不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同时力求砂石级配最优;3.防止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其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易产生干缩裂缝。

同时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4.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

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 响 新 拌 混 凝 土 工 作 性 的 因 素 及 改 善 措 施
周 娟
( 西 交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南 昌 江 江 30 1 ) 3 0 3

要: 流动性、 粘聚性 、 保水性是 新拌混凝 土工作性 的综合体现 , 针对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 性的内、 因进行分 析 , 外 并提 出相应 的
收 稿 日期 :0 20 —6 2 1 —71 作者简介 : 周 娟 (94 ) 女 , 士 , 教 授 , 级 工程 师 17 一 , 硕 副 高
爹8 2 9 1 6 年 觜
周 娟 响拌 凝 工性 因及 善 施 : 新 混 土 作 的素 改 措 影
・1 1・ 3
粘聚性是指保证 混凝 土在运输 及浇 筑过程 中具有 一定 的粘
M A Yu- xi
( h n i a l n C nt c o o , i ,T i a 3 0 2 C i ) S a x B oi o s u t n C . Ld a u n0 0 1 , hn a r i y a
Ab ta t h a e to u e h ef r n e o sr c in f au e n p l ai n s o eo r h tc u a oy r p l n b rw tr r o o— s r c :T e p p ri r d c s t ep roma c ,c n t t e t r sa d a p i t c p fac i t r l l p o y e e f e a ep o fv l n u o c o e p i u tra .C mb n n i t w tr ro o sr ci n e a l s td s rb st e c n t cin tc n lg ,c n t cin s c r y u l y d ’ me mae i1 o i i g w t i a ep o fc n t t x mp e ,i e c e h o s u t e h oo y o sr t e u t ,q a i e h s u o i r o u o i t f cs o t l n t o s a d u i z t n e e t o r h t c r oy r p ln b r t r r o ou tra ,a d f t r mp o e h d p a e t ,c n r l g meh d n t iai f cs fa c i t a p l p o y e ef e e o fv l me ma ei oi l o e ul i wa p l n u ei rv st e a a t。 u b l y a d p p lrt f oy r p l n b rw tr r o ou tra. i t n o ua i o lp o y e e f e a e o fv l me mae 1 i y p i p i Ke r s o y r p ln b rw tr r o ou t r ,w to e ain tc n l g ,q ai o t l o s u t n tc n l g y wo d :p l p o ye e f e ae o fv l me mae a i p i l e p r t e h oo o y u l y c n r ,c n t ci e h oo y t o r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问题0引言工作性是新拌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性能。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我国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在外加剂推广应用前,现浇混凝土的坍落度只有几十毫米,预制建筑构件基本上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减水剂推广应用后,现浇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大到80~100mm;商品混凝土普遍应用后,为了满足泵送的要求,现浇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大到180mm左右;近年来,现浇混凝土的坍落度还在增大,220~240mm坍落度的混凝土成为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的主流,坍落度大于240mm的混凝土也不少见。

即便如此,建筑工地现场加水现象还是极为普遍。

与此同时,混凝土离析现象日益严重,混凝土开裂现象屡见不鲜。

不仅建筑工地现场如此,一些建筑构件的生产企业也采用坍落度超过200mm的混凝土。

由于混凝土浇筑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目前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大坍落度混凝土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因而被普遍采用。

但是,大坍落度混凝土如果控制不好,极易离析。

在现实条件下如何控制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拌混凝土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其它要求很少。

坍落度是新拌混凝土流动性的一个表征。

一般来说,坍落度越大,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

但是,坍落度并不是对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全面表征,至少说它不能反映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

以前,我国普遍采用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是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很少出现离析问题。

在商品混凝土推广应用的初期,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不超过180mm,离析现象虽有出现,但一般都出现在C20以下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中。

由于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用量较少,而且不用于重要部位,因而离析问题也不太突出。

随着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要求的提高,新拌混凝土不稳定现象日益突出。

不仅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出现离析,C30混凝土和C35混凝土也出现较严重的离析,甚至C40混凝土也有不同程度的离析,这些都是目前用量最大的混凝土。

因此,我国目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令人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应该引起工程界的重视,成为新拌混凝土不可或缺的一个质量控制指标。

文章针对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普遍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分析了新拌混凝土不稳定可能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分析了对硬化混凝土性能带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也是目前混凝土开裂较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一点目前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和关注。

为了解决好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问题,文章结合混凝土工程实际情况,提出评定新拌混凝土稳定性的方法,给出保证混凝土稳定性基本思路。

1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含义及确定的依据对于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切定义。

1932年,Powers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定义为:工作性是一种确定拌和物浇灌难易程度和抵抗离析能力的性能,它包括了流动性和内聚性两种作用。

1947年,英国道路研究试验室的Glanville、Collins和Matthews认为,工作性只反映新拌混凝土本身的特性,并将工作性定义为使新拌混凝土达到充分密实所需要的有效功(即克服内摩擦而做的功)。

Hallstom、Newman、Poppvies、Hughes及太卷等人也分别在1951年、1960年、1966年、1968年和1970年提出过工作性的定义。

1983年,黄大能等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定义为“混凝土拌和物在拌和、运输、浇筑、捣实、抹平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在消耗一定能量情况下,达到稳定和密实的程度”,并认为工作性的含义应包括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易密性四种特性,缺一不可。

尽管目前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肯定,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并非仅仅是流动性的表征,而应是多方面特性的表征。

作者尤其强调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并指出: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指的是从时间上要保持稳定,从空间上也要保持稳定。

从时间上说,由于新拌混凝土的制备与使用不是在同一个地方,从制备地点到使用地点需要经过一个运输过程,需要一定的运输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新拌混凝土的性能不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从空间上说,新拌混凝土在各种作用(如重力作用、机械振捣作用等)下,能够保持原有的均匀性。

从上述定义看,人们早就认识到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不仅仅指流动性,它具有多方面的内涵。

在Powers的定义中,不仅注意到流动性,也注意到内聚性;不仅注意到浇灌的难易程度,也注意到抵抗离析的能力。

在黄大能的定义中,也明确指出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不仅指流动性,还包括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

由此可见,对于新拌混凝土来说,稳定性或抵抗离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仅仅提高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不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就无法保证新拌混凝土的正常施工。

如果为了提高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而使新拌混凝土的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变差,反而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

对于大流动性混凝土来说,稳定性与流动性是同等重要的。

流动性是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特征性能,稳定性则反映保持原有均匀性的能力。

目前,新拌混凝土离析现象十分严重,正是由于缺乏对新拌混凝土稳定性的控制。

2新拌混凝土稳定性较差可能带来的问题近年来,建筑工程普遍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施工,因为大流动性混凝土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便于施工。

但是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施工时,如果没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仅不利于施工,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工程质量。

2.1新拌混凝土稳定性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包括混凝土的输送、浇筑、振捣等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物料将发生运动。

对于混凝土的运动,仅仅考虑流动性是不够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拌混凝土是一个多组分的聚集体。

对于质量优良的混凝土,各组分的运动是相互制约的,是协调的。

如果混凝土的稳定性较差,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制约较差,在混凝土的运动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如在新拌混凝土的泵送时,如果混凝土的稳定性较差,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骨料的运动滞后于水泥浆的运动,使得泵送出去的物料中骨料含量较少,水泥浆较多。

部分骨料积存在管道中,影响后续物料的运动,严重时则堵塞管道。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各组分之间不能相互制约,由于各种物料物理性质和几何性质的差异,运动方向和速度是不一致的。

较大较重的骨料颗粒容易向下运动,较轻的水则容易向上运动,使得混凝土不均匀。

遇到障碍物时,如果水泥浆的黏滞力不足,骨料颗粒容易被阻挡,在障碍物附近滞留,严重时可能阻碍后续物料的运动,使混凝土不密实。

由此可见,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无论是物料的输送还是浇筑成型,并非是混凝土坍落度越大越好,必须保证新拌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尤其是大流动性混凝土,稳定性对施工性能更为重要。

仅仅提高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不一定有利于施工。

如果在提高新拌混凝土流动性时降低了稳定性,反而不利于混凝土的施工,甚至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新拌混凝土稳定性对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浇筑出混凝土的均匀性。

如果新拌混凝土没有较好的稳定性,即便新拌混凝土搅拌得非常均匀,也难以保证浇筑出的混凝土是均匀的。

如果新拌混凝土离析较严重,骨料容易下沉,水分容易上移,浇筑出的混凝土构件可能下部骨料较多而上部骨料较少,也可能下部水胶比较小而上部水胶比较大。

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与其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混凝土组成的不均匀必然导致混凝土性能的不均匀。

从混凝土的强度来看,如果新拌混凝土不离析,混凝土的设计水胶比与实际混凝土水胶比是一致的;如果新拌混凝土发生离析,不同部位混凝土的水胶比是不同的,混凝土的设计水胶比是仅仅实际混凝土的平均水胶比。

在水胶比较小的区域,混凝土的强度可能高于设计强度,但在水胶比较大的区域,混凝土的强度则可能低于设计强度。

对于一个混凝土构件,破坏往往是从最薄弱部位开始的,而水胶比较大的区域则成了最薄弱区域,这一区域混凝土的性能决定了混凝土构件的性能。

由此可见,新拌混凝土离析越严重,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性能越差。

目前,在建筑工地现场加水现象屡见不鲜。

在施工现场加少量的水,如果不影响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加入少量的水仅仅使得混凝土的水胶比稍有增大,其结果是混凝土的强度稍有降低。

如果施工现场加水使得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降低,情况则要严重得多。

不仅水的加入使得混凝土的平均水胶比增大,而且由于离析造成水在某些区域富集,使得这些区域混凝土的水胶比显著增大,混凝土强度显著降低。

对于大坍落度混凝土,稳定性通常较难控制,现场即便加入很少的水,也容易导致混凝土严重的离析。

一些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远低于设计强度,有些甚至不得不炸掉重建,多与混凝土现场加水有关。

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时,不允许现场加水。

新拌混凝土稳定性不好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这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混凝土变形的不一致性是混凝土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新拌混凝土不稳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下沉,水分上移。

因此,构件的下部混凝土骨料较多而水分较少,构件的上部混凝土骨料较少而水分较多。

在干燥过程中,构件的下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多而水分较少,干缩变形较小;构件是上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少而水分较多,干缩变形较大。

由于构件中混凝土变形的不一致性,必将产生相互作用。

当这种相互作用力足够大时,在受拉区域将产生裂缝。

在温度变化时,构件下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多,热膨胀系数较小,因而温度变形较小;构件上部混凝土由于骨料较少,热膨胀系数较大,因而温度变形较大。

这种温度变形的不一致性也将产生相互作用力,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在C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下,构件下部混凝土由于硬化水泥石体积含量较小,碳化收缩较小;构件上部混凝土由于硬化水泥石体积含量较大,碳化收缩则较大。

这种碳化收缩的不一致性也将产生相互作用力,也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

在混凝土受到化学侵蚀时,硬化水泥石较多的区域受到的侵蚀较严重,产生的变形较大,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加速侵蚀。

由此可见,如果新拌混凝土稳定性较差,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将会造成混凝土组分的不均匀性。

这种组分的不均匀性必将导致混凝土变形性能的不一致性。

在使用环境下,各种变形性能的不一致性必将产生相互作用力。

各种相互作用力的叠加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上述这些方面看,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新拌混凝土的稳定性是混凝土均匀性的前提条件。

用稳定性较差的混凝土不可能浇筑出均匀的混凝土构件。

从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来说,稳定性应该是新拌混凝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干硬性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比较稳定,不会出现离析现象。

易产生离析的是流态混凝土,特别是大流动性混凝土。

以前,我国建筑工程主要采用塑性混凝土,很少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

现在,普遍采用大坍落度混凝土施工,出现了较多的混凝土离析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