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粮堆结露发生的原因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三任务二 控制储存粮油水分》

任务二控制储存粮油水分【任务描述】仓内及粮堆孔隙中空气湿度对粮食水分的影响很大。
空气湿度影响仓内湿度,仓内湿度影响粮堆湿度,气湿、仓湿、粮堆湿度和粮食含水量的大小决定着粮食水分的变化。
粮食入仓后的水分变化,除了仓房漏雨、仓墙、地坪渗漏等原因外,都是空气湿度变化引起的。
粮食水分和储粮湿度在储粮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的表现水平或发生水平,对整个储粮生物群落的演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粮食水分较低时,粮食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籽粒或粉粒的活细胞处于长期休眠状态,它们的系统调节能力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会发生明显的微生物的演替——入仓时优势真菌〔田间真菌〕逐渐衰退,让位于储藏真菌,而储粮真菌及细菌等,在粮食水分不能保证其发育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时,也只能处于休眠状态。
粮食水分一旦增加到适宜水平,由于原来的枯燥环境使那些喜湿的虫、螨“退避三舍〞或无法生存,微生物失去自然控制因子,就会很快开展起来,造成严重的粮食霉变。
一般低水分粮所决定的枯燥环境,虽不可能完全防止虫、螨的活动,但会有一局部种类因不适合于枯燥条件,生理平衡遭到破坏而无法生存。
即使能够生存的种群,也会由于“缺水〞,在繁殖方面有所降低,种群很难开展,整个系统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
任何形式的增水或加湿,都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有害生物种群的爆发,严格控制粮食水分变化是平安储粮的重要措施之一。
【任务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日光晾晒的优缺点、对晾晒场地的要求;●掌握粮食晾晒的操作要点。
●掌握开启门窗通风降水的知识。
●掌握堆码通风垛相关知识。
●掌握正确填写通风降水或调质记录卡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降水通风条件计算判断降水通风时机;●能够根据相关原理处理粮堆结露。
【任务资讯】日光晾晒是农村和基层粮库传统的降低粮油水分方法,它将粮食摊铺在通风良好的水泥场或经压实的土地上,在阳光下晾晒。
当日光晒热粮层外表时,上层粮食水分很快蒸发,中层粮食因接触上层较高温度的粮食,其水分也因受热而蒸发,此水分向表层转移的同时,还会向下层粮食移动。
浅说粮面结露的形成及预防

浅说粮面结露的形成及预防粮食产生结露的主要原因是由温差过大引起的。
粮面结露易发生在秋末冬初之交.常见的有粮面结露、粮食底部部位结露、粮堆靠墙(柱)通风口、门窗处结露等,但常发生的还是粮面表层结露。
粮食结露后若发现不及时,会引起粮食“出汗”、“返潮”甚至发热、霉变、霉烂、发芽,对安全储粮危害极大。
本文重点谈一下如何预防粮食表层结露。
一、造成粮食表层结露的主要因素1、温差是造成粮食结露的主要因素。
粮堆表层结露主要发生在秋冬之交.当外温下降时.仓温随之下降,仓温影响到粮温,粮堆表层温度在下降过程中.当遇到粮堆内部湿热向上扩散时,遇冷而结露。
温差愈大,愈容易引起结露,结露愈快,愈严重。
引起粮堆表层结露的原因常有以下几种:一是在秋末冬初粮堆表层温度高,当气温突然下降时,在开窗通风过程中.形成一定温差.粮温在快速下降达到了露点温差.形成粮堆表层结露。
二是由于仓房门窗密闭不严,在气温下降时,形成局部仓温和粮温温差.造成粮面靠门窗处局部结露。
三是在秋末冬初,用离心风机通风降温降水过程中。
停机后夜间门窗不关闭形成上部粮温和仓温温差过大造成粮面结露。
以上三种情况形成温差越大,粮堆表层粮食水分愈高,持续时间越长,造成结露越严重。
2、粮堆表层粮食水分大小也是影响粮面结露的主要因素。
在达到露点温差一定情况下,粮面粮食水分越大,结露越快越严重。
在一定粮温条件下,从粮堆露点温度检查表可以看出.当粮温从24cIC降到14℃ ,这时粮食水分是12%的话,粮温下降了10℃ .此时粮食才会结露。
同样粮温是24cc,若此时粮食水分是15%,增加了3个水分。
当粮温下降到19℃时,也就是说下降了5℃,此时粮食就会结露。
由于粮食水分不同发生了变化,此时粮堆温差结露点前者是后者温差的2倍才会结露。
由此可以看出,粮堆粮面水分大小同样也是影响粮食结露的重要因素。
合理降低粮食水分,将粮食水分降至安全度夏水分以下,甚至更小,也是预防粮食结露的重要措施。
北方地区两种主要粮堆结露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北方地区两种主要粮堆结露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 11 ·
北方地区两种主要粮堆结露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Hale Waihona Puke 陈 明1 雷 丛 林2 (1 中 储 粮 营 口 储 运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115000)
(2 中 储 粮 物 流 有 限 公 司 100088)
摘 要 北方地区四季气温波动大,在夏季和秋冬季节往往造成粮堆温度与气温形成巨 大温差;分析了北方地区夏季结露和秋冬季结露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下结露严重程度与温差关系最大,温 差越大,结露越严重,其次是进入仓内空气的绝对 湿度,绝对湿 度 越 大, 发 生 的 吸 湿 结 露 现 象 越 严 重。 3.2 结 露 的 预 防 和 消 除
结露预防的技术要从消除温差和切断结露水来 源出发。 3.2.1 具备内环 流 设 施 的 仓 房, 在 春 夏 季 节 应 做 好粮仓的隔 热 密 闭 工 作。 当 仓 温 达 到 25℃ ~27℃ 时,表层粮温达到20℃~22℃ 时 进 行 粮 堆 内 环 流, 平衡粮堆温度和湿度。当粮堆表面温度上升到设定 值,通过内环流平衡整个粮堆的温度和湿度,避免 局部温度和湿度过高而产生结露。进行内环流时, 整个粮仓和环流管道的密闭性和隔热性能要良好, 否则影响环流效果。只要冬季通风降温使粮堆有足
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寒冷时间长,夏季高温 时间短,四季气温变化温差波动大,变化幅度可达 55℃ ~60℃, 长 江 以 南 地 区 波 动 范 围 基 本 在 35℃ ~40℃ 。 北 方 地 区 仓 内 储 粮 温 度 常 年 偏 低 , 粮 堆 温 度变化明显滞后于气温,上层粮温和仓温易受外温 影响,而平均粮温却变化慢,这样极易引起粮堆表 层结露甚至发霉。
浅谈原粮在储藏期出现发热、结露的原因

浅谈原粮在储藏期出现发热、结露的原因发布时间:2021-06-18T06:13:21.97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9期作者:张志永刘锋[导读] 储粮机械通风降温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储粮技术,他不仅能迅速有效地降低粮食温度,而且在通风降温过程中还能适当降低粮食水分,从而对由于过夏引起的粮温过高现象,以及粮食水分偏高引起的粮堆温度过高或发热现象,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中央储备粮威海直属库有限公司乳山分公司近几年,随着仓房条件的不断改善,科学保粮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储粮三项新技术已得到全面应用,储粮水平发生明显提高。
但在原粮的储存当中发热是储藏保管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往往发热伴随着结露,特别是高大平房仓,其储存高度都在6米以上,长度超过60米,跨度超过20米,粮层深,体积大,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发现和彻底解决,也是影响储粮品质变化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利用机械通风技术只注重降温,而忽视了机械通风还可以均衡水分、抑制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等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储粮机械通风发热结露储粮机械通风降温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储粮技术,他不仅能迅速有效地降低粮食温度,而且在通风降温过程中还能适当降低粮食水分,从而对由于过夏引起的粮温过高现象,以及粮食水分偏高引起的粮堆温度过高或发热现象,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一、机械通风的可行性利用机械通风降低粮温,主要是利用风机使运动气体通过管道进入粮堆,使粮堆内部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流,降低储粮的温度改变储粮环境,它不仅能迅速有效的降低粮食水分和温度,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储粮环境条件。
二、发热、结露的类型及原因分析1、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粮食表层发热表层发热是粮食度夏时至10月份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段,多发生在粮面下20cm—1m处,30cm到50cm最为严重,发热时从表层中心向四周扩大。
(1)是因为春末夏初,低温粮进入高温季节,外温高、粮温低,外界的热空气与粮面接触形成温差过大在加上某局部的杂质过多水分较大,很容易造成粮堆表层的发热结露。
浅谈如何处理粮堆结露

VS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和加 固,确保储粮设施的密封性良好,防 止湿气侵入和粮堆结露。
建立粮情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粮堆状态
建立完善的粮情检测系统是预防粮堆结露的 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实时监测粮堆的温度、 湿度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粮堆结露的迹象 并采取相应措施。
粮情检测系统应具备自动化、智能化功能, 能够实时传输数据并自动分析、报警,为预
温度变化
粮堆内外温差大,导致粮堆内部产生 结露。
湿度变化
储粮环境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 致粮堆结露。
粮食颗粒大小与形状
颗粒大小
粮食颗粒大小不同,其比表面积也不同,比表面积大的颗粒 更容易产生结露。
颗粒形状
粮食颗粒形状不规则,容易在粮堆内部形成空隙,导致结露 。
储粮设施的特性
通风不良
如果储粮设施通风不良,容易导致粮堆内部温度和湿度不均匀,从而产生结露 。
密封性
加强储粮设施的密封性,防止外部湿气进入,减少结露的发生。
通风性
保持储粮设施良好的通风性,及时排出粮食堆内的湿气,降低结露的发生。
04
粮堆结露的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粮食水分含量
01
粮食水分含量是导致粮堆结露的 主要因素之一。在入库前应严格 控制粮食水分含量,确保其符合 安全储藏标准。
02
对于已经入库的粮食,如果发现 水分含量过高,应及时采取通风 、翻动等措施,降低粮食水分含 量,以防止粮堆结露。
浅谈如何处理粮堆结露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粮堆结露产生的原因 • 粮堆结露的处理方法 • 粮堆结露的预防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粮堆结露现象的定义
• 粮堆结露:指在储藏过程中,粮堆内部的水分在粮粒表面 凝结成水珠的现象。
2粮堆结露的形成及预防

粮堆结露的形成及预防中央直属粮库多以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为储粮仓型,由于单仓容量大、储粮多,储冷或储热能力强,散发湿热慢。
在保管过程中,由于环境温湿度变化或处理不当,极易出现粮堆结露现象。
一旦发生结露,将使粮堆局部水分增加、呼吸增强,容易孳生微生物与害虫,甚至造成大面积发热、霉变、板结或生芽,致使粮食品质加速劣变,对安全储粮危害极大。
一、结露的原因及表现某一状态下的空气或其他环境气体,当遇冷温度下降至开始形成液滴的临界温度就是该环境气体露点温度。
结露,就是指物体表面温度等于或低于附近空气露点温度时,其表面出现冷凝水的现象。
某一状态气体的温度与露点温度之差,称为结露温差,结露温差越小,越容易发生结露。
相同温度条件下,气体湿度越大,露点温度越高;相同湿度条件下,气体温度越高,露点温度越高;总之,就是高温高湿气体,容易遇冷结露。
粮堆结露的主要原因是粮堆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差过大(大于结露温差)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表层结露在秋冬之交,当粮温高于环境温度时,呈现出粮堆内高温气流向上运动,如果遇到突然出现的较低冷空气或低温粮面时,粮堆内湿热气体中的水汽容易在粮堆表层结露。
这是储粮最普遍的结露现象之一,多发生在距粮面5-30cm 处,而距粮面5-15 cm 处范围内最为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结露部位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结顶(俗称板结),进一步发展为发热霉变,仓库四角较粮面更为严重。
在春夏之交,当粮温低于环境温度时,如果外界的湿热空气遇到较冷的粮面时,空气中的水汽也容易在粮堆表层结露。
这时的结露往往更为严重,因为春夏季节的空气温湿度都比较高。
(二)内部结露粮堆内部不同部位,如果存在较大的温差就有可能出现结露。
出现较大温差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粮堆内的生物成分旺盛的呼吸作用或虫螨的集聚活动,放出大量的热造成局部粮温过高;二是外温影响使粮堆内部出现严重的粮温分层或向阳面和背阴面出现粮温分层;三是部分高温粮或低温粮混入正常粮堆。
粮堆结露的主要条件

粮堆结露的主要条件
粮堆结露是指粮食堆放在露天环境下,由于温差、湿度等因素导致粮食表面出现水分凝结现象。
粮堆结露的主要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和粮食质量等方面。
温度是影响粮堆结露的主要条件之一。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粮食表面的水分容易凝结成露水。
这是因为低温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饱和度增加,当空气接触到粮食表面时,由于粮食温度较高,水分就会凝结成水滴。
因此,夜晚或清晨的低温时段是粮堆结露的高发期。
湿度也是影响粮堆结露的重要因素。
当空气湿度较高时,粮食表面的水分凝结的几率就会增加。
湿度高意味着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大,当空气接触到粮食表面时,由于粮食温度较高,水分就会凝结成水滴。
因此,潮湿的天气或高湿度的环境会增加粮堆结露的风险。
气流也是影响粮堆结露的重要条件之一。
当空气流动较小或无风时,粮食表面的水分凝结的几率就会增加。
这是因为气流能够带走粮食表面的水分,当无风或风速较小时,水分就会更容易凝结成露水。
因此,在风力较弱的环境中,粮堆结露的可能性较大。
粮食的质量也会影响粮堆结露的情况。
质量较差的粮食容易吸湿,增加了粮堆结露的风险。
而质量较好的粮食则相对不易吸湿,降低了粮堆结露的可能性。
粮堆结露的主要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和粮食质量等方面。
为了避免粮堆结露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高粮食质量、合理控制湿度和温度、增加气流等,以减少粮堆结露的发生。
同时,在粮堆堆放和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粮食的保护和防潮措施,确保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浅谈如何处理粮堆结露

浅谈如何处理粮堆结露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粮食,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粮堆是粮食储存的主要场所之一。
因为粮堆长时间存储在仓库中,温度和湿度比较高,更容易引起结露。
一旦发生结露问题,粮食就会出现霉变、变质或者蛀虫的情况,从而影响延长粮食保质期的效果。
本文将从浅谈如何处理粮堆结露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解决粮堆结露现象对粮食储存带来的影响。
一、粮堆结露的原因粮堆结露是由于室内温湿度不确定,室内温度过高或者是湿度过大导致的。
在粮堆的密封度不够好的情况下,室内的水蒸气就很容易穿透到粮堆里,从而形成粮堆结露的情况。
此外,粮食种类、储存时间、环境条件以及储存方法,都可能导致粮堆结露的问题。
二、如何预防粮堆结露1、要注意粮食储存的环境粮食储存的环境必须比较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者是处于湿度和温度波动的环境中。
同时还需要保持房间干燥清洁,避免室内的积水和污渍,以免粮堆上出现不利于粮食保质的细菌和虫子。
2、粮堆密封度要好对于长时间储存的粮食,应当把粮堆密封起来,避免室外的空气、水分等不利因素进入室内,从而影响粮食的保质期。
在制作粮堆时,一定要保证密封度,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将粮堆包裹起来,以保证室内温度受到合适的调节。
3、要注意粮堆的通风在锁好密封后,需要注意通风情况。
可以在密封的时候设计一些通风装置,在储存期间定期检查通风装置的功能和效果,以便让粮堆更好地呼吸和新陈代谢。
4、自阳光直接照射和风吹风的影响在粮堆结构的建立中,要避免对太阳直接照射,也不要让风直接吹向粮堆,否则会导致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粮堆的湿度和温度,导致粮堆结露的情况。
三、如何处理粮堆结露当出现粮堆结露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影响粮堆中的粮食。
处理结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粮堆中的潮湿部分清理干净,另一种就是可以利用化学药剂将碰触到露点的部分进行熏蒸消毒。
1、清洁干净潮湿的部分在发现粮堆中出现结露的时候,需要及时清理它。
首先采用干的毛巾或者吸水器清理潮湿的地方,避免它再次滋生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堆发生结露判断及原因分析
已知在一座具有完好维护结构的彩钢板屋顶的高大平房仓内,于今年9月上旬、10月中旬分两批装入了新收获的晚籼稻5500吨,散装储存,水分含量在13.5%~14.5%之间,杂质含量在1.0%~1.2%之间,最近4天粮温检测结果如下所示:
粮情检测记录统计表
1、请分析发生结露的所有可能性和类型,并简要说明原因和依据。
(40分)
2、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检查?(40分)
3、如果存在结露问题或隐患应采取那些措施?(20分)
第一问解答:
1、因属于典型的热核心粮,又处于秋冬交替季节,形成热核心粮气流,有可能发生表层结露。
理由如下:
秋冬交替时粮温较高,特别是热进仓的粮堆,容易产生温差,中、下层粮温高于上层,从而引起冷热空气循环对流。
(P33)
当粮温高于环境温度2~3℃时,称热核心粮。
此时,储粮明显处在低温环境中,外围储粮受外温影响,粮温较低,中间部位的粮温由于温度较高,气流做上升运动,流向粮面及空间,气体在空间被冷却后又沿外围下沉,并在粮堆中间底部被加热,从而形成如图2-10所示的气体循环回路。
(P34)
由温差引起的热力对流,能使高温部位的水汽向低温部位转移,使低温部位的粮油水分增加。
例如,秋冬交替季节粮温较气温、仓温高,容易发生温差,中、下层粮温高于上层,形成热核心粮气流,当粮堆内热空气上升遇冷的粮面就
会使粮堆上层水分明显增加,形成结顶现象。
(P47)
2、因近几日仓湿较高,变化异常,秋冬交替季节,有可能发生表层结露。
理由如下:
①气湿变化。
在一昼夜中日出之前气湿最高,午后2时前后达最低值。
②仓湿变化。
仓湿变化与气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只是一日中比气湿变化的时间略迟,变幅也小。
③粮湿变化。
粮对表层易受气湿和仓湿变化的影响,粮堆内部的湿度变化,在静止状态下受粮温和储粮水分的支配。
在粮堆内部一般以低温部位及高水分部位湿度最大。
(P45~46)
(有无屋顶漏雨、地坪渗水的影响?)
3、因仓内粮食是分两批入仓的,水分差异较大,水分再分配现象比较明显,有可能发生内部结露。
理由如下:
储粮通过吸湿、散湿作用,使原有水分发生转移的现象称为水分再分配。
水分再分配的实质是在吸湿与散湿作用基础上发生的一种吸湿平衡现象。
当含水量不同的粮油混堆在一起时,水分含量较高的粮油通过散湿作用而使水分降低,并在粮堆空隙内形成较高的湿度;(P48)
4、因粮食水分高于安全水分,仓湿又较高,有可能发生表层结露。
理由如下:
一般禾谷类粮食的安全水分是以温度为0℃时,水分安全值18%为基点。
温度每升高5℃,安全水分降低1%。
(P39)储粮水分越大,或空气中含水量越多,露点与当时气温越接近,就越容易发生结露。
高水分粮在温差较小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结露。
(P48)
5、因粮食水分接近临界水分,粮温又达到呼吸作用最适温度,粮食呼吸强度高,粮堆内有可能发生内部结露。
理由如下:
一般禾谷类粮食的临界水分为14%左右(P38)
一般情况下,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粮油籽粒呼吸强度升高,当粮食水分增高到一定数值时,呼吸强度就急剧加强,形成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粮食含水量称为粮食的临界水分。
(P37)
水分对粮食和油料呼吸作用的影响受温度条件的限制,温度对粮食和油料呼吸作用的影响受含水量制约。
当温度超过13~18℃时,这种影响即明显地表现出来。
(P38)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一般在25~35℃之间。
(P38)有氧呼吸是活的粮油籽粒在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P36)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分,增加了粮食和油料的含水量,造成粮食和油料的储藏稳定性下降。
如果粮堆不翻动,不进行通风,将会增加粮堆中的空气湿度,甚至造成“出汗”现象。
(P39)
(“后熟”对此有无影响?有的则基本无后熟期,如籼稻。
(P40))
6、因粮食杂质含量较高,入仓时自动分级现象肯定明显,在局部杂质较高区域有可能发生内部结露。
理由如下:
杂质也轻重不同,大小不一。
在散落时彼此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就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
因此粮食在震动、移动或入库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杂质就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分,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自动分级。
(P30)
杂质可在形成粮堆时,产生自动分级,同时由于杂质一般含水量高、吸湿性强、带菌量大以及有机杂质的活动降低了储粮的稳定性。
(P28)
第二问解答:
1、根据已知条件,借助《稻谷平衡绝对湿度曲线》查出露点,计算出露点温度(P430),
看当时气温是否与露点温度接近,若是则可能会发生表层结露;看当前有可能结露部位粮温是否与其接近,若是则可能会发生内部结露。
2、检查表层结露,可手抓粮面感觉是否有潮湿感;用脚淌粮面感觉粮温有无差异和散落性有无变化(表层结露会在粮堆表层或浅形成一层硬壳)
3、检查内部结露,应增加粮温杆(米温计)核查可能发生结露部位的粮温,并使用扦样器扦取该部位的样品进行水分检测。
第三问解答:
1、在环境温湿度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时间段,开启仓窗和排风扇排热散湿操作。
2、在环境温湿度满足机械通风降温条件的时间段,尽早应用通风设备进行通风降温操作。
3、到明年春季,在环境温湿度满足机械通风降水条件的时间段,尽早应用通风设备进行通风降水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