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群体决策B. 个体认知C. 人际关系D. 社会影响答案:B2.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学习得来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皮亚杰答案:A3.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身行为或信念以适应群体的行为模式。
以下哪项不是从众的原因?A. 信息性社会影响B. 规范性社会影响C. 个人偏好D. 群体凝聚力答案:C4.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并以此来定义自己。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塔菲尔B. 泰勒C. 阿伦森D. 米尔格拉姆答案:A5.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哪位心理学家进行的,旨在研究权威与服从?A. 菲利普·津巴多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阿尔伯特·班杜拉D. 罗伯特·西奥迪尼答案:A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用来解释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的心理不适?A. 莱昂·费斯汀格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卡尔·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7.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相互利益交换。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乔治·霍曼斯B. 埃里克·弗洛姆C. 罗伯特·扎荣茨D. 丹尼尔·卡尼曼答案:A8.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A. 顺从、服从、认同B. 顺从、服从、从众C. 顺从、从众、认同D. 服从、从众、认同答案:D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是用来解释个体如何解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
以下哪项不是归因理论中的归因类型?A. 内部归因B. 外部归因C. 情境归因D. 情感归因答案:D10.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有所提升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行为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权威服从理论D. 阿什实验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佳B. 个体在独处时表现更佳C.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合理D. 社会压力导致个体行为改变答案:A4.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解释了哪个现象?A. 个体如何融入群体B. 群体间的冲突和偏见C. 个体的自我认知D. 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的作用答案:B5. 镜像自我是指个体如何形成的自我概念?A. 通过自我反思B.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C. 通过社会比较D. 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答案:B6. 下列哪个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顺从B. 内化C. 模仿D. 反馈答案:D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通过什么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A. 直接奖励和惩罚B. 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C. 个体的内在动机D.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答案:B8.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的是哪种关系?A.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B.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A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偏差是指什么?A. 个体对行为原因的错误解释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错误判断C. 个体对自己行为的错误理解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错误分析答案:A10.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个体的压力B. 减少个体的幸福感C. 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D. 降低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
答案:顺从2. ________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保持其信念和态度的一致性。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经常会被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用来描述这种现象?a) 自尊b) 孤立c) 社会影响d) 内隐性个性答案:c) 社会影响2. 当一个人出现错误时,其他人常常会通过怀疑自己的观点来降低不确定性。
以下哪个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a) 社会认知理论b) 自我确认理论c) 干预理论d) 应对机制理论答案:a) 社会认知理论3. 集体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走群体思维」,其中个体决策被群体的共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最能描述这种现象?a) 社会影响力b) 群体思维c) 自我反省d) 市场导向答案:b) 群体思维4.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指的是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以减少认知失调?a) 显著性评价b) 授权分配c) 自我感知理论d) 一致性理论答案:d) 一致性理论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概念包括自我概念、他人概念和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形象的看法。
他人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
自我知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态度和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2. 论述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决策和意见会受到群体共识的影响。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采纳群体的共同观点。
这种影响往往是基于个体对群体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对群体观点的认可。
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偏差:个体在群体中往往接触到比较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了与群体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 规范性压力:个体在群体中面临来自其他成员的期望和压力,并可能会因此调整自己的观点和决策。
- 决策风险: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放弃个人对决策的质疑和评估,而出于避免群体冲突的需要,倾向于采纳群体观点。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影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班杜拉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3.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探讨的是:A.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B. 个体如何预测自己的行为C. 个体如何预测他人的行为D.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答案:A4. 社会影响的一种形式是:A. 顺从B. 从众C. 服从D. 所有以上选项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地位答案:B6.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A.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险B.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保守C.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极端D.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中庸答案:C7.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A. 个人身份B. 社会身份C. 群体身份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表现会下降B.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表现会提高C.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表现会不稳定D.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表现会保持不变答案:B9. 社会比较理论解释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B. 态度C. 情感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社会影响的一种形式是:A. 说服B. 模仿C. 服从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12.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包括:A. 群体大小B. 个体的自我认同C. 群体凝聚力D.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答案:ABC13. 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包括:A. 说服者的魅力B. 说服信息的逻辑性C. 说服信息的情感性D. 被说服者的先前态度答案:ABCD14. 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包括:A. 群体成员的多样性B. 群体的决策规则C. 群体的领导风格D. 群体的规模答案:ABCD15. 影响社会促进效应的因素包括:A. 任务的难度B. 任务的熟悉度C. 个体的动机水平D. 群体的期望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差。
社会心理学专题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专题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答案:C2.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斯金纳答案:C3.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独立答案:D4.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讨论导致成员的初始态度更加极端化,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以下哪种情况下?A. 群体成员意见一致B. 群体成员意见不一致C. 群体成员意见部分一致D. 群体成员意见完全不一致答案:A5.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认同感来源于哪里?A. 个人成就B. 个人特质C. 所属群体D. 个人兴趣答案:C6.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权力C. 交换D. 义务答案:C7.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了哪种社会现象?A. 从众B. 服从C. 顺从D. 群体思维答案:B8.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如何变化?A. 变得更好B. 变得更差C. 没有变化D. 变化不确定答案:A9. 社会比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费斯廷格B. 阿伦森C. 塔菲尔D. 费斯廷格答案:A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如何学习社会行为?A. 通过直接经验B. 通过观察他人C. 通过自我反省D. 通过逻辑推理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A. 信息加工能力B. 社会文化背景C. 情绪状态D. 个人经验答案:ABCD2. 社会影响的策略包括哪些?A. 权威性说服B. 情感诉求C. 理性说服D. 社会交换答案:ABCD3. 群体决策可能产生的问题包括哪些?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化D. 群体极化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社会促进效应的表现形式?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好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差C.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没有变化D.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时好时坏答案:A5. 社会交换理论中,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追求的主要目标包括哪些?A. 获得最大利益B. 减少成本C. 维持公平D. 获得情感满足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区别。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影响下的个体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模仿他人行为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A. 个体单独完成任务时B. 个体在群体中完成任务时C. 群体成员相互竞争时D. 群体成员相互合作时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A. 自我认知B. 自我评价C. 自我意识D. 所有以上选项6.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 个人特质B. 社会角色C. 社会群体成员身份D. 社会地位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8.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提供物质帮助B. 提供情感支持C. 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所有以上选项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A. 观察学习B. 直接经验C. 推理学习D. 模仿学习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方法的选择B. 研究结果的解释C. 研究对象的隐私保护D.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答案:1. C2. D3. A4. B5. D6. C7. D8. D9. A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认知,使之一致,或者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以达到认知的平衡。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4. 社会影响的来源可以是:A. 个体B. 群体C. 社会规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在面对不一致信息时的心理状态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行为归因B. 情感归因C. 认知归因D. 社会归因答案:C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是指:A. 个体的期望影响他人的行为B. 个体的期望影响自己的行为C. 个体的行为影响他人的期望D. 个体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期望答案:B8.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A.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B. 群体成员之间的一致性C.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见答案:D10.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激进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保守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被动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积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 人际关系B. 群体动力学C. 社会影响D. 社会结构答案:ABC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方式包括:A. 说服B. 顺从C. 服从D. 抵抗答案:ABC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涉及的内容包括:A. 行为的原因B. 行为的结果C. 行为的意图D. 行为的情境答案:ACD4.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A. 歧视行为B. 社会排斥C. 群体冲突D. 个体的自我认同答案:ABC5.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性D. 群体极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2.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单独时的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哪个选项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A. 去个性化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影响答案:A。
3.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如何解释和理解社会事件和他人行为?A. 通过直觉B. 通过社会学习C. 通过情感反应D. 通过本能反应答案:B。
4. 请列举至少三种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偏见类型。
答案:种族偏见、性别偏见、年龄偏见。
5.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什么内容?答案: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
6.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7. 社会心理学中,如何定义“自我服务偏差”?答案: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8.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帮助他人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9.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认知(如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什么?答案: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11. 请描述“权威服从”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含义。
答案:权威服从是指个体在权威人物的命令下,即使命令与自己的道德或价值观相冲突,也会执行命令的现象。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什么?答案:群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倾向于变得更极端。
13. 请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成员身份,这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陈润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8.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一致性、评价的中心性和()是印象形成的三原则1.0 分A、中心特性作用B、客观性C、具体性D、固定性我的答案:A2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属于()。
1.0 分A、表现性角色B、功利性角色C、自致角色D、理想角色我的答案:A3下面哪个不是服从压力的产生方式()1.0 分A、权威B、自己内心施加的C、制度D、规范我的答案:B4人际距离是一种()距离。
1.0 分A、物理距离B、心理距离C、思想距离D、空间距离我的答案:B5当所需要记忆的事情难以用语言来加以把握的时候,语言化反而会有损于记忆,导致记忆的错觉.这是语词的()效应1.0 分A、表达不明B、缺失C、形容D、遮蔽我的答案:D6很多世界纪录它不是在训练中产生的,而是在大赛中这是受()影响1.0 分A、自己B、教练C、同伴D、场地我的答案:C7从()角度挫折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能量的压抑,人有了挫折感,他一定会寻求发泄,1.0 分A、心理物理学B、心理生理学C、社会心理学D、心理动力学我的答案:D8三度归因中三度是指()区别性,一贯性。
1.0 分A、一致性B、特殊性C、差异性D、矛盾性我的答案:A9()因空间飞行中人际因素的研究报告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方面的高度的重视。
1.0 分A、勒温B、华生C、霍桑D、霍兰德我的答案:D10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自我是分为几个部分1.0 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我的答案:B11两夫妻在一起,男的打呼噜,女的开始根本睡不着觉,后来没有呼噜声她反而睡不着。
说明她()了噪音1.0 分A、习惯B、听力不好C、屏蔽D、适应我的答案:D12精神分析的理论当中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理论被称为()1.0 分A、行为精神分析B、后现代分析C、新近人分析D、经典精神分析我的答案:D13人际关系的情感性包括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1.0 分A、相互疏离B、相互对立C、相互帮助D、相互安慰我的答案:A14认知行为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心理学家提出来并且发展的1.0 分A、中国B、德国C、美国D、英国我的答案:C15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强调的是()1.0 分A、群体效应B、群体思维C、群体帮助D、群体力量我的答案:B16社会心理学要有()的视角1.0 分A、固定B、单一C、多角度D、多学科我的答案:D17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体现了沟通的()1.0 分A、协调性B、整合性C、差异性D、防御性我的答案:D18中国人归因往往倾向于()1.0 分A、外归因B、内归因C、理论归因D、事实归因我的答案:A19按照沟通的方向可以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1.0 分A、交叉沟通B、复合沟通C、平行沟通D、背离沟通我的答案:C20在对人格的后天影响因素中,群体的影响占到影响因素的()。
1.0 分A、10%-20%B、20%-30%C、30%-40%D、40%-50%我的答案:D21根据角色获得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1.0 分A、练习角色B、后天角色C、习得角色D、自致角色我的答案:D221950年发端于美国的社会交换理论是从()的视角看待利他行为1.0 分A、哲学B、经济学C、心理学D、社会学我的答案:B23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1.0 分A、正相关B、负相关C、正U型相关D、倒U型相关我的答案:D24角色理论它是一种试图从()维度切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跟社会行为1.0 分A、社会角色B、个体角色C、群体D、行为模式我的答案:A25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可感性和()1.0 分A、互动性B、情感性C、交互性D、复杂性我的答案:B26米德认为社会是由()构成的。
1.0 分A、人和自然B、圈子C、规则D、元素我的答案:C27“洗脑”是一种个体()的过程。
1.0 分A、改变认知结构B、再社会化C、转变思维方式D、转变行为模式我的答案:B28迈克尔·萨克斯作为一名法律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心理学1.0 分A、法官B、C、证人D、律师我的答案:C29《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是()的著作1.0 分A、达尔文B、凯特曼C、罗斯D、卢梭我的答案:A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的本能论是一种()的理论1.0 分A、生物学B、生理学C、D、心理学我的答案:C31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包括()个方面1.0 分A、三B、四C、六D、七我的答案:D32影响我们倾向于帮助谁的因素有性别因素、相似性、相貌因素和()1.0 分A、人格因素B、环境因素C、熟悉程度D、我的答案:D33预防群体思维的方法有领导者显示公平、鼓励批评性的评价、()、欢迎局外的专家和伙伴提出批评1.0 分A、集思广益B、团队合作C、寻找差异D、将群体划分小组我的答案:D34形成沟通障碍的因素有宗教差别、社会障碍、职业差别和()。
1.0 分A、年龄差异B、性别差异C、民族差异D、时空距离我的答案:D35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1.0 分A、生理B、角色C、心理D、身体我的答案:A36结合着二战来研究说服和态度的转变的社会心理学家是()1.0 分A、乔治米德B、霍妮C、罗斯D、霍夫兰德我的答案:D37意识和无意识的学说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1.0 分A、成熟时期B、中期C、后期D、早期我的答案:D38群体的极化现象有()种解释1.0 分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B39社会心理学认为印象的形成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印象形成的原则和()。
1.0 分A、印象形成的方式B、印象形成的过程C、印象形成的条件D、印象形成的模式我的答案:D40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1.0 分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利他与侵犯行为D、角色扮演我的答案:D4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当中它最核心的那个部分是()1.0 分A、自我B、超我C、本我D、本能我的答案:C42下面哪个选项男性弱于女性?1.0 分A、数学B、体力C、语言D、空间能力我的答案:C43证言的影响因素是围绕着证人观察事记()和存储信息这几个阶段来进行的。
1.0 分A、获取信息B、信息遗忘C、信息整理D、保持信息我的答案:D44自我观念是与他人交往过程当中根据他人对本人的评价反应而发展的.米德指出这个他人是指个体所属的()1.0 分A、社会环境B、人际圈子C、社会群体D、工作场所我的答案:C45图式是心理学当中描述人的认知()的一个概念1.0 分A、原因B、动机C、D、过程我的答案:D46我们形成的某种态度可以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这就是态度的()理论。
1.0 分A、平衡B、功能C、判断D、去向我的答案:B47社会判断理论把人的态度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接受的区域、态度不明朗区域和()。
1.0 分A、拒绝区域B、中间区域C、态度明朗区域无关区域我的答案:A48社会认知当中强调自我呈现是()提出的1.0 分A、格雷夫B、凯特曼C、高夫曼D、库利我的答案:C49我们评判测量工具能不能达到测量目的的指标是()。
1.0 分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我的答案:B50某个实验将人分成三组,一组是自己单独学习、第二组是和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一起学习、第三组是和两个被蒙住眼睛的人一起学习,结果发现第()组学习效率最高1.0 分A、一B、二C、三D、不知道我的答案:B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个体出现从众的原因之一是以别人的行为为指导、为依据,心理学将其称为信息性社会影响1.0 分我的答案:√2人在沟通过程当中有的时候有模化性的差异1.0 分我的答案:√3旁观者效应可以归结为人情冷暖1.0 分我的答案:×4按照聚合作用的观点环境条件心理和行为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1.0 分我的答案:√5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体都是一个角色集。
()1.0 分我的答案:√6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想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1.0 分我的答案:√7科特雷尔认为熟悉的人在场时会降低学习效率1.0 分我的答案:×8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化没有影响。
1.0 分我的答案:×9文化对个人空间没有影响。
1.0 分我的答案:×10自由联想的技术是探索前意识的手段1.0 分我的答案:√11房屋的设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1.0 分我的答案:×12柏拉图在著作《理想国》中设计的理想社会呈现一定结构,是分层的。
最高一层是武士1.0 分我的答案:×13米德的研究是微观社会学1.0 分我的答案:√14建筑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一部分1.0 分我的答案:√15自我评价决定一个人的自尊水平.1.0 分我的答案:√16最初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充当了管理者的工具1.0 分我的答案:√17从众行为说明人的社会意识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1.0 分我的答案:√18社会化是一个终生的过程1.0 分我的答案:√19投射效应就是用别人的品质,别人的价值观,别人的愿望推论到自己身上去1.0 分我的答案:×20实践角色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1.0 分我的答案:×21个体有相似的经验但是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因为个体之间的自我概念不同。
()1.0 分我的答案:√22亚里士多德倡导性善论。
1.0 分我的答案:×23对面孔特征的回忆不会影响到对面孔再认的效果1.0 分我的答案:×24人和环境的互动仅仅是环境影响人,人对环境没有影响。
1.0 分我的答案:×25人类在进行归因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进行理智的归因。
()1.0 分我的答案:×26造成证言的失真失实只会发生信息存储阶段。
1.0 分我的答案:×27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1.0 分我的答案:×28专制型的养育方式强调的是责任。
()1.0 分我的答案:√29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1.0 分我的答案:√30当面对一个借钱吃饭和一个借钱上网的人,我们通常会把钱借给需要吃饭的人,这出于我们对事情紧急性的判断1.0 分我的答案:√31性别角色这个概念是指由于你的性角色而你获得了一种行为方式1.0 分我的答案:√32我们对于某一类人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就是心理定型。
()1.0 分我的答案:√33人际需要可以转化为动机进而产生行为0.0 分我的答案:×3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有了挫折感就一定会去犯罪。
1.0 分我的答案:×35希特勒是一个支配型领导1.0 分我的答案:√36服从权威是学校的一种隐性教育1.0 分我的答案:√37冤错案件都是破案的公安机关,检查机关或者说审案的法院徇私舞弊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