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林业行业公益性专项“京津风沙区葡萄园固沙与减灾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大 的机械振动和冲击 , 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应有较大的 变化 , 否则均会影响仪器的测量结果 。
参考文献 [ 1 ] 庄 瑞 林. 中 国 油 茶[ M ] ・ 北 京: 中 国 林业 出 版 社, 2 0 。 : -
[ 2] 杨 滔浙, 劳民帝 . 对折光法测定油 料含油量的探讨 [ J ] ・ 中国油脂 ,
慧
? 量 测 定
[ 1 1 ] 王 晓 军 . 应用 核 磁共 振 技 术 测定 油 菜籽 含油 量的 方 法 研 究r J ] . 作 物 学 报, 1 9 9 3 , 1 9 ( 4 ) : 2 8 9 - 2 9 8 . [ 1 2 ] 陈 永忠, 肖 志 红, 彭邵 锋, 等 ・ 油 茶 果实 生 长 特 性和 油 脂含 量 变 化
种仁样 品含水 量 、 颗 粒 大小 和质量 对 高州油 茶 种 仁 的含油率测定都有影响。样 品含有水分会导 致测 定 结果 偏 大 , 所 以测 定 时样 品需烘 至质 量恒 定 。样 品
[ 3 ] 黄瑞娟
.
比重 法测定 菜籽 含油 率的探 讨 [ J ] . 中 国油脂 , 1 9 9 7 , 2 2
…. 粮油加L 2 0 0 8 ( 1 0 ) : 5 5 - 5 6 .
试 验 过 程 中 应 注 意 称 量 的 重 要 性 , 可 在 电 子 天 平 _ 1 3 ] 营
, 等 , 2 . 核 0 0 磁 6 , 共 1 9 ( 振 1 0 法 ) 测 : 9 油 - 1 茶 4 . 籽 含 油 率 的 研 究
该项 目 形成 了免埋 土设施 防寒、 免耕 生草 、 设 施防雹防鸟、 集雨与节水 、 限域栽 培、 防护林与风 障配置、 葡萄 固沙栽培 架式等 7 项技 术。试验 示范 园与对照相 比, 地表 榆沙量减少 6 1 . 5 %, 土壤风蚀减 少 8 9 %; 采用根 域限域栽培和 滴灌措施年灌溉量分别 比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速生林木材高效重组制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 目
— —
“ 实木家具用低质材提质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 目 启动
人工林木材存在密度低 、材质 软、尺寸稳定性差
5 月1 7 日, “ 实木家具用低质材提质加工技术研究
与示范”项 目在北京正式启 动。其 中,人工林杨木压 等 问题 ,但通过技术改造 ,可以使低质材的材质 和性 缩增强加工技术 、人工林杨 木浸渍增强加工技术 、改 能接近珍 贵木材 ,拓宽人工林低质木材的应用领域 ,
重组木研究是近3 0 年来 国际上木材工业最热 门的 研究领域 之一 ,也是未来速生材高效利用的主要方 向 之一 。重组木 以不打乱纤维排列方 向,保 留木材基本
项目 参研专家和新闻媒体代表共3 0 余^ 参加会议。
随着我 国经济快速发展 ,木材需要量特别是优质 特性为前 提 ,将小径人工速生材经疏解加工并重新组 硬阔叶树材的需求量 急速增长 ,2 0 1 2 年 ,我国木材进 合 ,制造成性能可控 、规格可调、具有天然木材纹理 口量达到6 8 0 0 多万立方米 ,对外依存度近5 0 %,严重 结构的新型木材 。
径材短缺 的问题 ,这是我 国木材产业亟需解决 的重大
本 刊
切需要 。
代。
本 刊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 启动
5 月2 5 日,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 专项重大项 产 业难 题 。
目—— “ 速生林木材高效重组制造关键技术 与示范”
项 目在京启动 。 国家林业局科技 司领导 、行业专家 、
威胁我 国木材供应安全 。我 国作为世界上最大人工林 木材资源 国,2 0 1 1 年 ,速生林木材产量 约7 0 0 0 万m 。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的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中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有关规定,结合农业行业科研的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支持范围包括:(一)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二)农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三)农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四)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五)农业检验、检(监)测技术研究;(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应急技术研究。
第三条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一)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以产业、产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国家其它农业科技计划相衔接,重点支持以形成主导品种(产品、装备)、主推技术、规程规范、决策支持方案为目标的项目。
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
(二)权责明确,规范管理。
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学会(协会)、推广部门、学术团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实行决策、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三)科学安排,整合协调。
严格按照专项经费支持的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项目预算,加强农业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将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根据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特点,一般采取择优委托或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省林业厅召开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讨会

为 提 研林业 科技 创新联 盟构 想 : 是组 建 山西 技 含量 的产学研 合 作项 目, 点解 决~ 批技 标 准 缺 位 的现 状 , 了满 足 生 产之 需 , 高 一 重 省产 学研 结 合林 业 科技 创新 联 盟 ,发 挥 高 术难 题 。 目前 , 林业 厅 利用 组 建的科 技 创 苗 木质 量 , 省 确定 今 后一段 时期 林木 种 苗标 准 饺 、 研 院 所 人 才优 势 , 科 引导 科 技创 新 要 素 新 团 队 承担 国 家林 业 局 2 1 修 订工 作 计 划 ,0 0年 3月 9日, 21 省林 0 0年 ~2 0 1年 制 ( ) 1 句林 业 聚集 , 构建 一批 具有地 域 特色 的产 学 度林 业公益 性行 业科 研 专项 项 目,在枣 、 核 木 种 苗林 业 标 准 化制 ( ) 作 座谈 会 在 修 订:
工 作有 了大 的 突破 : 是标 准 的质 量 进一 步 一
提高 , 南以往 一般 种苗标 准 制定转 向 良种 壮
苗 标准 制定 ;二是 标准 技术 进 一步 细化 , 紧 跟 国家行业 标 准方 向 , 由综 合性 通用 技 术转
省 林业 厅召 开国 家林 业公 益 性行 业 科研 专项 项 目研讨 会 根 据 国 家 林 业 局 科 技
《 于 征 集 步扩 展 , 关 由单 纯 的苗木 生产 技术 转 向 良种繁
央 际问题 的j 常好 的课题 建议 。 实 E
21 ( 0年度 和 2 1 年 度林业 公 益性 行业 科研 育技 术标 准 制定 ; 1 0 1 四是 标准 化 : 作方 式方 法 l
2)8年全 省 林业 科 技 大 会 以来 ,根 据 专项 项 目建 议的通 知 》 神 , 《 0 精 省林 业 厅 积 极 进 一 步 改进 , 由生 产单 位 提 出 、 技 处 审 定 科
西北大学承担的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正式启动

( 编6 ) .
[ 2 ] 卢宗凡 , 谢永 生 , 王继军.陕北 生态环境建设特点 与典 型模式分析 [ J ] . 水土保持研究 , 2 0 0 3 , 1 0 ( 4 ) : 5 1 - 5 3 . [ 3 ] 耿 玉德. 基 于生 态 环境 建设 的林 业产 业 化模 式 研 究
思 路与对策 [ J ] . 河北林业科技 , 2 0 0 9 ( 3 ) : 5 2 - 5 4 .
参考文献 :
[ 1 ] 郑度. 中国西北干旱 区土地退化 与生态建设 问题 [ J ] .
自然杂志 , 2 0 0 6 , 2 9 ( 1 ) : 7 - 1 2 .
[ 7 ] 高锡林 . 内蒙古 : 用 林业 产业促 进林业 生态建 设 [ J ] .
效益“ 三赢 ” 的 目标 。
[ 5 ] 林建华 , 任保平. 主体 功能 区建 设 : 西 部生态 环境重建 的新模式选择 [ J ] . 生态环境 , 2 0 0 9 ( 2 ) : 1 6 8 - 1 7 1 .
[ 6 ] 白瑞兴 , 温 豁然 , 李 学峰 , 等. 辽 西地 区林 业产 业发展
察。 、
秦岭 是我 国主要林 区之 一 , 是 亚热 带与 暖温 带、 湿 润与 半 湿润 气候 分 界 线 , 承 担 着陕 西及 中部地 区减排 增 汇 的重 大使 命 。该 项 目旨在 分析研 究秦 岭 森林 时 空变化 格 局及 其 对 气候 变化 的响 应过 程 , 以确 定表 征 森 林植 被 响应 和适 应 气候 变化 的早 期信 号 ; 揭 示近五 十年 来秦 岭 天 然林 碳 汇功 能 演 变过 程及 其 对 气候 变化 的 响 应规律 ; 针 对 不 同未来 气候 变化模 式 , 建立秦 岭 天 然林情 景 管理 预 案 , 提 出秦岭 天 然林 应对 未 来 气候 变化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工作总结

附件1: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工作总结(参考提纲)总体要求:文字表述要高度凝练,尽量简洁,避免冗长,力求准确表述。
一、本单位归口管理的专项承担情况概述本单位归口管理的行业专项承担情况,包括项目数量、经费、项目学科类别、本单位配套支持,对本单位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的支撑,以及项目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情况。
也可包括等情况。
二、已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效将所有行业专项项目按以下相关领域进行分类,系统总结相关领域重大进展成效。
相关领域包括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荒漠化防治(含水土保持)、森林生态、湿地治理与恢复、林产化工、木材加工、林业机械等。
每个领域分三个层次总结:(一)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系统凝练该领域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制等方面的创新性和技术突破,与国内外相关领域进行比较分析;(二)成果应用方面:系统总结以上成果的应用情况,包括推动生态工程建设、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林农增收致富等,尽量多用数据和实例说明情况,避免空泛;(三)成果应用前景分析和深化研究建议:科学展望以上成果应用前景并分析应用成效。
为促进现有成果取得更大科技突破,或成果进一步完善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下一步改进或深化研究的建议。
三、下一步重点需求围绕国家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梳理提出2015~2020年期间行业专项的重点创新任务。
数量不宜过多,紧扣国家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四、问题与建议总结提出行业专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下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典型案例筛选重大创新成果作为典型案例,简要阐述项目成果创新性、成果应用情况、前景分析等,文字不超过800字。
每个案例提供2张最具代表性、能充分展示成果成效的图片,要求分辨率在1024*786像素以上,大小不得小于2M。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林科发[2014]28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林科发[2014]28号](https://img.taocdn.com/s3/m/e57883a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48.png)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正文:----------------------------------------------------------------------------------------------------------------------------------------------------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林科发〔2014〕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有关直属单位: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是财政部2007年设立的中央财政专项,我局是试点部门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依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结合林业行业特点,我局组织制定了《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国家林业局2014年3月5日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专项)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结合林业行业科研特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专项重点围绕林业科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
支持范围包括:(一)林业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林业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林业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林业行业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六)林业行业应急技术研究。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一、背景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推动林业发展,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林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和投资。
为了更好地推动林业的发展,加快实现林业重要领域的发展,促进林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我国林业部门开展了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二、项目的背景和意义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是为了推动林业科研发展,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高我国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而设立的。
该项目的背景是为了解决我国林业领域的各种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为了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该项目可实现林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业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
其次,该项目可推动我国林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我国林业公共服务能力。
最后,该项目对提高我国林业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我国公共利益、民生福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项目的实施方案本项目计划通过以下方案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进行支持:1、成立科研团队成立专业的科研团队,负责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重点领域的科研成果、方案、方向等的研究与开发。
2、项目资金支持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求,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以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3、互相协作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加大学术交流,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之间互相合作,实现共同提高。
4、成果应用推广对科研成果进行跟踪和推广,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创新支持。
5、支持科技革新研究并推广新型技术设备和遵循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提高林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四、项目预期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在林业领域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价值该项目将改善林业工业产品和脆弱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状态,提高林业生产水平,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的经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尘暴是一种影响范围广、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其观测研究主要靠卫星和地面雷达来完成,但在沙尘暴过程中,卫星和雷达无法监测到近地面沙尘变化情况,近地面就成了沙尘暴监测研究的盲区,而近地面又是影响沙尘暴发生发展的主要区域。日前,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担完成的“近地面沙尘暴运动规律及林业防护体系减灾效能研究”(200804031)项目,经过四年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项目组对五种典型湿地的温室气体进行原位监测,通过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阐明了温室气体源汇交替动态变化机理,并对典型湿地的固碳能力做出了评估。研究表明,典型湿地在植物生长季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高于非生长季;水陆交汇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高于湿地内其它区域;健康状态下具有较好的碳汇能力,但退化时又大幅增加了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其由强碳汇转变为弱碳源;对已退化湿地进行治理恢复,如沟渠填埋和轮牧恢复等,可有效抑制含碳温室气体排放,使其由碳源转变为碳汇。
国家林业公第1期
(总第4期)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主办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办公室 承办 2012年1月
项目进展
近地面沙尘暴观测研究填补国内空白
典型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舞毒蛾综合防控技术取得创新性成果
专题报道
丛生竹利用的新途径-开发高附加值建筑制品
植物养分平衡的“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
北京大学方精云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日前完成了一项关于中国植物多元素地理格局及其生态驱动机制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Ecology Letters上(参见2011年6月22日Online Early View)。该研究首次定量、系统地分析了氮磷钾等11种植物化学元素的计量特征、大尺度地理格局及其生态成因,明确了气候、土壤和植物功能群对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相对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植物养分平衡假说—“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Stability of Limiting Elements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由于生理和养分平衡的制约,限制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也较为稳定。该假说获得了土壤肥力和全球化肥使用量等多方面数据的支持。(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白腐菌可高效降解木质素
中科院研究人员日前发现白腐类真菌可在水解木材预处理过程中高效降解木质素,概述和总结了应用白腐真菌预处理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在该工艺的技术整合、过程优化、工程放大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与设计。研究认为,白腐类真菌是一类在处理过程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手段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存在的物理法能耗高、化学法污染环境、生物法效率低下的难题,实现燃料乙醇的廉价、高效和绿色生产。(来源:中国科学报)
项目组利用分布于民勤绿洲至沙漠的3座50米高的观测塔,研发出适用于多点位、多层次定位监测沙尘暴和风沙流的仪器5种100多(台)套,首次获得了近地面沙尘暴结构和运动规律的数据,并对沙尘暴沙尘通量、风速、降尘量、气象要素等进行了连续监测,建立了我国首个近地面沙尘暴观测研究数据库,填补了国内低空沙尘暴研究的空白。项目还首次验证了沙尘暴过程中,风速随高度变化符合经典的廓线方程。同时,获得了沙尘水平通量、气溶胶浓度、降尘量以及沙尘粒径在沙漠、绿洲边缘固沙林、绿洲防护林中随高度的变化特征,为我国沙尘暴研究和灾害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前沿
杨树优良无性系有望北移
植物养分平衡的“限制元素稳定性假说”
白腐菌可高效降解木质素
波兰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高效昆虫信息素
杨树优良无性系有望北移
中国林科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通过改变杨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以提高其对低温逆境的抗性。通过调控脂肪酸去饱和酶(FAD2、FAD3)基因的表达水平,改变杨树脂肪酸组成,从而提高杨树的抗寒性。抗寒试验表明,转PtFAD3基因的超量表达转基因系OE-1和OE-2存活率最高,为73.35.7%和705.7%;转PtFAD2基因的超量表达转基因系F2-100和F2-35存活率其次,为605.7%和56.63.3 %,非转基因植株存活率为37.63.3%;表达降低的转基因系2R-14、2R-31、DR-1和DR-2平均存活率仅为1010 %、1010 %、200 %和1010%。这说明不同类型不饱和脂肪酸在生物抗寒过程中都能起重要作用,而且不饱和度较高的亚麻酸含量对植株抗寒性更为关键。因此利用超表达PtFAD3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三烯酸含量来增加杨树抗寒性,将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北移”提供技术支撑。(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波兰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高效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是生物体为了沟通信息而分泌的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利用信息素灭杀害虫在森林保护中有悠久的历史。波兰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不久前开发出一种灭杀森林害虫的新型高效昆虫信息素,该信息素属于环境友好型,使用费用低廉,在德国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等种植大量山毛榉、橡树、白桦、松树、枫树的地区所做的试验结果效果甚佳,新型昆虫信息素与捕捉器一起使用不但能够诱惑常见的侵扰欧洲多年的粉蠹虫,甚至还对同类的一些害虫有显著的作用。(来源:科技部网站)
通过研究分析,民勤绿洲边缘现有农田防护林体系可减少76%沙尘,防风固沙林可减少42%的沙尘,因此,绿洲边缘林业生态防护措施对沙尘暴具有重大的消减作用,也用实例数据验证我国实施的林业生态防护工程,已成为我国防治沙尘暴的主要措施。
典型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获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是全球瞩目的科学热点之一。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其重要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目标之一。为了评估我国典型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为国家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提供科学依据,由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典型湿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评估技术研究”(200804005)项目,对河流、湖泊、泥炭、滨海、库塘五种典型湿地的温室气体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对比分析,取得了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