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学第四章-地貌(geomorphology)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PPT课件

土木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PPT课件
第8页/共16页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的应用
1.划分土的类别或土层剖面; 2.判断砂土的密实度及地震液化问题; 3.判断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及C、值; 4.评定土的变形模量E0和压缩模量ES; 5.确定地基承载力;
第9页/共16页
四、十字板剪切试验(VST)
十字板剪切试验是用 插入软粘土中的十字 板头,以一定的速率 旋转,测出土的抵抗 力矩,然后换算成土 的抗剪强度。
荷载试验
土体力学性质试验旁动十静压力字力试触板触验探剪探试切试验试强位形度应试试力验验测试
岩体现场简易测试
第1页/共16页
一、载荷试验
(Loading test) 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逐级施 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变形 特性,从而评定地基的承载力,计算 地基的变形模量并预测基础的沉降量。
第10页/共16页
现场检验与监测(observation)
岩土体形状的监测:物理力学特性测试 变形观测 应力量测
环境条件的监测:地下水监测 滑坡监测
地基基础的监测:天然地基的验槽与监测 桩基工程的监测 地基加固和处理的监测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 建筑沉降的监测
第11页/共16页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整理
第12页/共16页
(5)工程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工 程地质问题的预测及监控、预防措施的建 议。 (6)根据地质和岩土条件、工程结构特 点及场地环境情况,提出地基基础方案、 不良地质现象整治方案、开挖和边坡加固 方案等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方案的建议; (7)对建筑结构设计和监测工作的建议, 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应注意的问题,下一 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等。
岩体现场简易测试岩体原位应力测试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强度试验岩体力学性质试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荷载试验土体力学性质试验一载荷试验loadingtest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逐级施加荷载并观测每级荷载下地基变形特性从而评定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地基的变形模量并预测基础的沉降二静力触探试验conepenetrationtest用静力将一个内部装有阻力传感器的圆锥形探头均匀压入土中测定土层对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间接判断分析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土木工程地质电子课件廖红建

土木工程地质电子课件廖红建

电子课件
廖红建
H.J.Liao
本电子课件为科学出版社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系列教材《土木工程地质》(赵树德主编、廖红建副主编)的配套课件。

基于作者长期主讲《土木工程地质》的电子教案编制而成。

限于编者水平,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简介
第一章矿物与岩石
第二章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第三章岩石风化和岩体的工程性质
第四章第四纪地层和地貌
第五章土质学、土与土体
第六章地下水的存在及水质
第七章地下水运动与工程
第八章环境地质问题
第九章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第十章区域性土
第十一章岩土工程勘察
前言
•地基、基础的概念
地层•必修课
地层地基勘察•地层的复杂性
组成演变•地质学学科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寻找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论证工程地质问题选定场地建议措施提供技术数据•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研究对象为复杂的地质体
综合结合首先地质学地质分析法进一步定量分析•地质分析法
定量预测和评价建立模型•力学分析法
类比法•工程类比法
•新技术新方法
•实验法
实验测试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制定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地上地下•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的关系密切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
强度变形
较高的强度较低的压缩性
•影响因素
天然边坡人工边坡
•影响因素
•监测
•影响因素
•基本要求。

工程地质课件(地质学及土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课件(地质学及土木工程专业)

地球物理勘探
通过研究和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 的变化来探测地层岩性、地质构 造等地质条件的方法。
工程地质评价原则和方法
1 2 3
工程地质评价原则 坚持综合性、主导性、动态性和实用性原则,对 工程建筑地区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地质条件 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专家评分法、模糊数学法、 灰色系统法等。
02
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等资料,分
析区域稳定性。
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中的应用
03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岩性、不
良地质现象等。
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
工程地质钻探
利用钻探机械向地下钻孔,以采 取岩芯或进行原位测试,获取地 下深处地质信息。
工程地质坑探
用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挖掘坑、 槽、井、洞,以便直接观察岩土 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 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 结构土样。
05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现象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工程建 筑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区,以便针对不同 区域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与地震活动相关的构造,如地震 断裂、地震鼓包等。
地貌形态与分类
地貌形态
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包括山地、 丘陵、平原、盆地、高原等。

工程地质课件 第四章 地质与地貌

工程地质课件 第四章 地质与地貌

4第四纪地质与地貌一、第四纪地质是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约200万年),其地层最新,位于地表处,与人类生存及其活动密切相关。

研究对象——第四纪沉积物。

为地下水赋存场所,土木工程建筑在其上,与建筑密切相关。

(一)第四纪地层的特征:1、结构松散2、富含生物化石3、地层对比困难(1)堆积物类型复杂;(2)难保持原始状态4、人类活动迹象明显(二)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环境(见表4-1)沉积物的成分、性质、厚度、结构、构造等与沉积环境有关。

残积层——风化作用形成冲积层——水流作用形成分为:⑴陆相沉积;⑵海相沉积;(3)海陆相过渡沉积。

一般特征1、陆相沉积地层(1)形成时间短,呈松散、半固结态,易流动、破坏,属不良地基(2)分布在地表,易受风化作用(3)分布于起伏地表,岩性、厚度等变化大(4)粒径变化范围大,从碎石、碎屑岩类、砾砂层到淤泥均有2、海相沉积地层(1)近崖沉积层:成分复杂,含硬石、砂、淤泥、贝壳等(2)大陆架沉积层:有粗粒沉积、砂质沉积和淤泥质沉积(3)深海沉积层:以浮游性动植物钙质、硅质沉积为主,其次为火山灰沉积、化学沉积等。

沉积缓慢,厚度不大(三)中国第四纪地层的主要特征:1、沉积类型复杂⑴海相沉积: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⑵陆相沉积:受地质构造、古地理条件、古气候影响,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①湖相沉积:更新世(Q1~Q3)湖相地层,此时期广为分布如晋、豫、冀、云等②洞一隙堆积:在华南地区广为分布(更新世各时期),北方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北京等地。

③土状堆积:黄土堆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成因复杂,有洪积、坡积、冲积、风积等;红土堆积—主要分布在南方④河流、洪流堆积:南方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流域,广泛分布着早中更新世的河流相砾石堆积;西北主要为山区的洪流相砾石堆积,堆积层厚度大,达数百至上千米厚。

⑤冰川堆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高山及高原地区。

⑥火山喷发堆积:华北、东北地区——更新世玄武岩云南、台湾——更新世玄武岩、安山岩2、沉积物呈分带性分布分带性—受气候和地貌条件的影响(1)纬向条带状分布——自北向南寒带——冻土N温带——黑土暖温带——黄、红土亚、热带——红土S(2)经向条带状分布——自西向东干旱区半干旱区潮湿区沿海黄土冲积土风成砂堆积土W E3、人类发展的阶段性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阶段的人类化石均已被发现。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 ppt课件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 ppt课件
• (1)第四纪与以前其它地质时期相比,最大 的特点是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其次是第 四纪堆积物覆盖于地表,并且大部分是松散的; 第三点是第四纪生物群与现代生物群关系密切, 最突出的特征是人类的出现等等。
10
• (2)与第四纪地质现象相适应,有一些 不同于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研究方法。 例如,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以及 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 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 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 学(Quaternary Geology)。
6
地貌学
• 地球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岩 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 伏不平,形成明显的地势差。外动力地质作用 在地球表面削高填低,河流中上游区域以侵蚀 为主,塑造千姿百态的侵蚀地形。下游区域以 堆积为主,形成各种堆积地形。本世纪对大洋 的深入研究表明,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 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系,又有延伸数百千 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千米到万余米 的深海沟系。
• 继Schimper(1837)与Forbes(1846) 对气候和冰川 的研究, Marlot于1856年正式将第四纪划分成 两个世—更新世(Pleistocene epoch)和全新世 (Holocene epoch), 并分别与第四纪冰期与 冰后期对应。
5
• 经过一百多年的变革,第一纪、第二纪 已被废弃,但第三纪与第四纪却被广大 的地质学家接受,近年来,人们试图用 晚近纪和新近纪分别来取代第三纪与第 四纪,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广泛的认 可。
• (3)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特别 密切,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4)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而且其 地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研究这些现象 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 的地质历史,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 的意义。

地貌学

地貌学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又称地形学。

地貌学是地理学的分支,亦是地质学的一部分。

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

地貌学对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矿产勘查、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均有实际意义。

根据形成地表起伏形态的主导营力,地貌学可以划分为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两大分支。

气候地貌学主要包括冰川地貌学、冰缘地貌学、风沙地貌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并有伴随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垂直地带性。

构造地貌学包括静态构造地貌和活动构造地貌两大类,其中静态构造地貌包括褶曲构造地貌、断裂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等,活动构造地貌包括褶曲活动、断裂活动产生的各种次生地貌形态。

根据地貌形态、物质成分和地貌过程的差异,还可以划分岩溶地貌、黄土地貌、花岗岩地貌等。

根据研究对象及其应用范围,有下列两个分支,即动力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

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
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

地貌观测与调查的应用价值
添加标题
资源调查:地貌观测与调查是资源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可以确 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添加标题
灾害防治:地貌观测与调查在灾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地貌的观测和调查, 可以预测和评估自然灾害的风险,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
地貌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幼年期:地表起 伏平缓,流水侵 蚀作用微弱
壮年期:河流侵 蚀作用加强,出 现峡谷、瀑布等 景观
老年期:侵蚀作 用减弱,地表趋 于平坦,河流改 道或消失
终年期:地表完 全平坦,河流消 失,形成平原或 高原
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对地貌发育有重要 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过程。
地质学基础课件: 地貌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地貌概述 03 主要地貌类型 04 地貌的发育过程 05 地貌的观测与调查
06 地貌的资源利用与保护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地貌概述
第二章
展望地貌学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深化对地貌演化的理解: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地貌演化的规律和机 制,为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如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 态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创新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提高 地貌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山地的形成原 因和分类
山地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地貌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地貌ppt课件
主要由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形成的地貌称重力地貌。一般分为:
10.02.2020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2 滑坡与滑坡地貌 §3 蠕动与蠕动地貌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称崩塌(崩落)。
一、崩塌地貌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 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 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 地带,形成倒石堆 。平面 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垂直剖面上,堆积物的粒 度下粗上细;坡度一般 30°左右 。
10.02.2020
三、滑坡发生的触发因素
➢斜坡形态的改变
河流凹岸侧蚀,人工开挖坡脚,坡顶堆积弃土或建造工程 建筑物等。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变化
“大雨大滑,小雨小滑”。
➢震动
人工爆破,地震等。
10.02.2020
滑坡防护的锚索动(图)
滑坡防护的锚索桩(图)
10.02.2020
§3 蠕动地貌
一、蠕动地貌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发育都是几种营力共同作用而成,但 其中有一种营力起主导作用。
10.02.2020
➢岩石因素
岩石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石,其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同,它们都会影响到岩石的 软、硬和抗蚀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地貌形态。如坚硬结晶 质的花岗岩,重结晶的石英岩,矿物硬度高的石英砂岩等抗蚀 力都很强,多造成高山峻岭;软弱的岩石如页岩、泥岩、泥灰 岩等,抗蚀力差,只能形成低矮的丘陵。此外,具有可溶性的 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硫酸盐类岩石(如石膏岩)、卤 盐类岩石(如盐岩)等则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
➢时间因素
地貌是时间的产物,它随时间变化而不同,即“随时而变”。 如原来的高原或高山,随时间的推移,会侵蚀成低山或丘陵。 一般由外力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地貌,所需时间较短,如一条沟 谷只需数年或数十年即可生成;但由内力形成的地貌大多数需 要很长的时间,少则百万年,多则超过千万年,如喜马拉雅山 的生成,至少也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直线型坡 2. 凸型坡 3. 凹型坡 4. 阶梯型坡
• 按坡度分: 1. 微坡<150 2. 缓坡160~300 3. 陡坡310~700
2021/1/25
4. 垂直坡>700
. 8
• 平原地貌
1. 构造平原:1)海成平原
2.
2)大陆平原
3. 2.剥蚀平原:1)河流剥蚀平原
4.
2)海成剥蚀平原
2)单面山
3)褶皱山
4)断块山
5)褶皱断块山
2. 火山作用形成:1)锥状火山2)盾状火山
3. 剥蚀作用形成
2021/1/25
.
5
垭口类型:
1.构造型垭口:1)断层破碎带型
2)背斜张裂型
3)单斜软弱层型
2.剥蚀型垭口
3.剥蚀-堆积型垭口
2021/1/25
.
6
2021/1/25
.
7
山坡
• 按纵向轮廓分:
2021/1/25
.
10
第四章 地貌(geomorphology)
•地因
内力地质作用形成地貌基本形态; 外力地质作用进行改造.
地貌的成因分类
1. 内力地貌
2 .外力地貌
• 构造地貌
•水成地貌
• 火山地貌
•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
•岩溶地貌
•重力地貌
2021/1/25
• 冻土地貌 . 2
5. 3.堆积平原:1)河流冲积平原
6.
2)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7.
3)湖积平原
2021/1/25
.
9
地貌条件在场地选择中的意义: 1. 开阔的平原场地:有利,但应注意防洪.
2. 河谷阶地上的场地:对沿江河城市有利. 3. 山麓或河谷斜坡上的场地:不宜布置大城市. 4. 丘陵场地:对交通道路和建筑物布置不利.
地貌的形态分类
1. 山地:以基岩为主,常有褶皱、断层和
节理,地下水埋藏较深,各种地质灾害 现象常会出现.
2. 平原:以土层为主,土层结构复杂,地下
水埋藏浅,地基承载力低.
2021/1/25
.
3
• 山岭地貌
形态要素: •山顶(山脊) •山坡 •山脚
2021/1/25
.
4
山岭地貌的类型:
1. 构造运动形成:1)平顶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