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二、概述Ⅰ标30m箱梁预制场需布置100t和200t两种类型的龙门吊,拟采用混凝土地基梁做为龙门吊轨道。
预制场地以前为蚝田,后经人工填土而成,地基承载力较差,需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龙门吊施工需要。
土层参数表2-1序号土类型土层厚(m)容重(kN/m3)压缩模量(MPa)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KPa)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1 填土 2.5 17.7 - 0 02 淤泥9.3 15.8 1.89 10.0 45.03 亚粘土 3.2 19.2 4.77 40.0 160.04 粗砂 4.0 19.1 20 60.0 200.05 残积土10.8 18.7 4.2 55.0 200.06 全风化混合片麻岩9.5 19.7 - 60.0 300.07 强风化混合片麻岩 5.8 - - 90.0 450.08 弱风化混合片麻岩 4.9 - - - 1500.0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决定采用打入预制混凝土方桩处理地基,方桩截面尺寸为500×500mm,纵向间距为5.0m,长度为21.0m(伸缩缝桩长22.5m),穿过淤泥层进入地质情况较好的持力层。
地基梁采用1000×600mm矩形截面,底部直接放置在打入桩顶承台上。
基础布置形式如下所示:预制混凝土方桩地基梁地面线立面图平面图承台地基处理布置图 图2.1三、设计计算1、轨道梁计算⑴ 荷载工况按照现有参数,轨道梁荷载主要考虑轨道梁自重q 和龙门吊轮压p ,风荷载等参数在龙门吊结构计算中考虑,此处不涉及。
龙门吊设计计算书(sap2000)

目录1、设计依据 (1)2、龙门吊总体结构 (1)3、计算荷载 (1)3.1 计算荷载 (1)3.2 荷载组合 (3)4、龙门吊结构计算 (4)4.1 吊具计算 (4)4.2 起吊平车吊梁计算 (4)4.3 门吊主梁、支腿结构计算 (5)4.4 门吊行走平车支座反力及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10)5、结论 (11)1、设计依据(1)《XX 长江公路大桥跨江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2)《XX 长江公路大桥E06合同段60T 龙门吊设计图》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4)《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作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5)《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 (6)《机械设计手册》 (7)《钢结构设计手册》2、龙门吊总体结构60T 龙门吊采用轨道行走式,轨道间距27m ,净高约13.5m 。
门吊主梁采用贝雷组拼桁架,每个主梁采用4排200型贝雷,门吊支腿采用钢管结构,支腿内立柱采用φ325×10钢管、外立柱采用Φ273×7钢管,支腿平联及斜撑采用φ159×5钢管。
起吊设备采用1台8t 卷扬机,80t 滑车组绕12线。
龙门吊总体构造见图1。
图1 60T 龙门吊总体构造图3、计算荷载3.1 计算荷载(1) 结构自重荷载:KN P G 630 (不包括起吊小车重量),由计算程序自动加入。
(2) 起升荷载:吊重荷载600kN ,吊具30kN ,起吊小车80kN 合计:N P Q k 77380)30600(1.1=++⨯= (3) 起吊小车行走制动荷载:按起升荷载10%取值,KN P P Q T 3.77%10773%10=⨯=⨯= (4) 龙门吊行走制动荷载:按结构自重和起升荷载的10%取值,门吊行走时起升荷载产生的制动荷载:KN P P Q MQ 3.77%10773%10=⨯=⨯= 门吊行走时结构自重产生的制动荷载:KN P P G MG 63%10630%10=⨯=⨯= (5) 风荷载: ① 工作状态风荷载风荷载的计算按《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进行,工作状态计算风速15.5m/s ,对应计算风压150N/m 2。
龙门吊轨道基础验算书

龙门吊轨道基础验算初步设计:龙门吊轨道基础截面尺寸暂定高*宽=0.4*0.6,纵向上下各布置3根Φ16通长钢筋,箍筋选用φ10钢筋间距25cm布置,选用C20砼1、荷载计算,荷载取80t龙门吊提一片16m空心板移动时的的荷载空心板混凝土取a=9m³空心板钢筋d=1.4t80T龙门吊自重取b=30t混凝土容重r=26KN/m³安全系数取1.2,动荷载系数取1.4集中荷载F=1.2*1.4(a*r+b*10+d*10)=1.2*1.4(9*26+30*10+1.4*10)=920.64KN龙门吊轮距为L=6.6m,计算轮压为F1=920.64/4=230.16KN均布荷载为钢轨和砼基础自身重量,取1m基础计算其对应地基承载力P0=(0.1*10+0.6*0.4*26)*1.2=7.24KPa我们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程序2.0”计算基底反力和弯矩,忽略钢轨对荷载分布的影响,在龙门吊轮子处简化为集中荷载230.16KN“弹性地基梁计算程序2.0”界面图地基压缩模量Es取35MPa,地基抗剪强度指标CK取40当龙门吊运行到轨道末端时,取10m轨道基础计算,计算结果:此时基底最大反力为端头处144.9KN,其所受压强P1=144.9/(0.6*1.1)=219.5KPa此处填方为宕渣填筑,承载力取300KPa>P0+P1此时为基础顶面受拉,最大弯矩为228.4抗拉钢筋配筋计算公式为As=M/(0.9H0*fy)As——钢筋截面积M ——截面弯矩H0——有效高度Fy——二级钢筋抗拉强度取335MPa一级钢筋抗拉强度为235 MPa代入计算得As=228.4/(0.9*0.37*335*1000)=0.002047㎡=2047mm²考虑到基础顶面布置有截面积为1493mm²的钢轨,我们在顶面布置3根Φ16钢筋当龙门吊运行在正常区间内时,取16.6m基础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此时基底作用力均小于P1,最大正弯矩为153.71,考虑到顶面17cm高的钢轨,底层钢筋有效高度取0.54m,顶层钢筋有效高度取0.20m。
龙门吊计算书

计算书目录第1章计算书 (1)1.1 龙门吊轨道基础、车挡设计验算 (1)1.1.1 龙门吊走行轨钢轨型号选择计算 (1)1.1.2 龙门吊轨道基础承载力验算 (2)1.1.3 龙门吊轨道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2)1.2 吊装设备及吊具验算 (3)1.2.1 汽车吊选型思路 (3)1.2.2 汽车吊负荷计算 (4)1.2.3 汽车吊选型 (4)1.2.4 钢丝绳选择校核 (5)1.2.5 卸扣的选择校核 (5)1.2.6 绳卡的选择校核 (6)1.3 汽车吊抗倾覆验算 (7)1.4 地基承载力验算 (7)第1章计算书1.1 龙门吊轨道基础、车挡设计验算MG85-39-11龙门吊,龙门吊跨径改装修整为37m,每台最大起吊能力为85T。
上纵梁为三角桁架,整机运行速度6m/min,小车运行速度5m/min,整机重量60T。
1#梁场最大梁重137T,设置两台MG85龙门吊,最大起吊能力170T,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本方案地基基础梁总计受力:M=137+60×2=257TF=M*g=257T×9.8N/kg=2519kN2台龙门吊共计有8个支点,则每个支点受力:P=F/8=315kN85T满负荷运转(吊装170T)时,Pmax=(85+60)T×9.8N/kg/4=355kN。
1.1.1 龙门吊走行轨钢轨型号选择计算确定龙门吊走行轨上的钢轨,计算方式有两种,二者取较大值:方式一: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计算:g1=2P+v/8=2×315+(6×60/1000/8)=630kN/m方式二:根据《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总说明4.3公式(1)”计算:P d=1.05×1.4×1.15×315=533kN/m;满负荷运转时:g1max=2×355+(20×60/1000/8)=710kN/m;P d max=1.05×1.4×1.15×355=600kN。
龙门吊基础计算书

龙门吊基础计算书一、工程概况和16T龙门吊共用同一轨道。
二、龙门吊检算1、设计依据①龙门吊使用以及受力要求②施工场地布置要求③地铁施工规范2、设计参数:①从安全角度出发,按g=10N/kg计算。
② 16吨龙门吊自重:59吨, G1=59×1000×10=590KN;16吨龙门吊载重:16吨, G2=16×1000×10=160KN;16吨龙门吊4个轮子每个轮子的最大承重:G3=(590000/2+160000)/2=227.5KN③ 45吨龙门吊自重:133吨, G4=13.3×1000×10=1330KN;45吨龙门吊载重:45吨, G5=45×1000×10=450KN;45吨龙门吊8个轮子每个轮子的最大承重:G6=(1330000/2+450000)/4=278.75KN④混凝土强度:普通混凝土强度C30,C=2×1000=2000KPa⑤钢板垫块面积:0.20×0.25=0.05 m2⑥ 16吨龙门吊边轮间距:L1:7.5m⑦ 45吨龙门吊边轮间距:L2:8.892m3、受力分析与强度验算:只用45吨龙门吊进行受力分析,因为其单个轮子的荷载大于16吨龙门吊的单个轮子荷载,一旦其受力分析和强度验算能够满足,16吨龙门吊的也能满足。
45吨龙门吊受力图如下:龙门吊受力分析图3.1、按照规范要求,全部使用16吨龙门吊和45吨龙门吊使用说明推荐的P43大车钢轨。
3.2、根据受力图,两条钢轨完全作用于其下面的混凝土结构上的钢块,钢块镶嵌在混凝土上,故而进行混凝土强度验证:假设:(1)整个钢轨及其基础结构完全刚性(安装完成后的钢轨及其结构是不可随便移动的)。
(2)每台龙门吊完全作用在它的边轮间距内(事实上由于整个钢轨极其基础是刚性的,所以单个龙门吊作用的长度应该长于龙门吊边轮间距)。
即:龙门吊作用在钢轨上的距离是:L1=7.5m ,L2=8.892m根据压力压强计算公式:压强=压力/面积,转换得:面积=压力/压强要使得龙门吊对地基混凝土的压强小于2MPa才能达到安全要求。
龙门吊计算书

龙门吊计算书-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计算书目录第1章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龙门吊轨道基础、车挡设计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龙门吊走行轨钢轨型号选择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龙门吊轨道基础承载力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龙门吊轨道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吊装设备及吊具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吊选型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吊负荷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吊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丝绳选择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卸扣的选择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绳卡的选择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吊抗倾覆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基承载力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计算书1.1 龙门吊轨道基础、车挡设计验算MG85-39-11龙门吊,龙门吊跨径改装修整为37m,每台最大起吊能力为85T。
龙门吊计算书样本

计皆算书第1章计算书 (1)1」龙门吊轨道根本、车挡设计验算 (1)龙门吊走行轨钢轨型号选取计算 (1)龙门吊轨道根本承载力验算 (2)龙门吊轨道根本地基承载力验算 (3)吊装设备及吊具验算 (3)汽车吊选型思路 (3)汽车吊负荷计算 (4)汽车吊选型 (5)钢丝绳选取校核 (5)卸扣选取校核 (6)绳卡选取校核 (7)汽车吊抗倾覆验算 (7)地基承载力验算 (8)第1章计算书龙门吊轨道根本、车挡设计验算MG85-39-11龙门吊,龙门吊跨径改装修整为37m,每台最大起吊能力为85T。
上纵梁为三角桁架,整机运营速度6m/min,小车运营速度5nVmin,整机重量60T。
1#梁场最大梁重137T,设立两台MG85龙门吊,最大起吊能力170T,可以满足使用规定。
本方案地基根本梁总计受力:M=137+60x2=257T2台龙门吊共计有8个支点,那么每个支点受力:P=F/8=315kN85T满负荷运转(吊装170T)时,Pmax= (85+60) Tx9.8N/kg/4=355kN<>龙门吊走行轨钢轨型号选取计算拟定龙门吊走行轨上钢轨,计算方式有两种,两者取较大值:方式_:依照?路桥施工计算手册?计算:gi=2P+v/8=2x3154- (6x60/1000/8) =630kN/m方式二:依照?吊车轨道联结及车挡(合用于混凝土构造)?中“总说明公式(1) 〞计算:Pd= 115=533kN/m ;满负荷运转时:gmm=2x355+ (20x60/1000/8) =710kN/m;Pdmax 二」5x355=600kN。
每种工况下,两者取较大值。
因此本方案中钢轨最小理论重量应为63kg/m,满负荷运转时钢轨最小理论重量为71kg/mo起重机生产厂家推荐使用P43钢轨,经查?GB2585-铁路用热轧钢轨?“表钢轨计算数据〞得到:P43理论米重量为44.65kg/m,不大于QU100理 论重量,综合考虑钢轨专业性用途、此后周转使用及平安性能指标,咱们以为龙门吊制造厂 家意见不利于该龙门吊此后周转使用,不予釆纳。
龙门吊走行轨道基础检算书

****************龙门吊走行轨基础结构设计计算书计算:复核:审核:***********************铺轨基地龙门吊走行轨基础结构设计1.设计计算N上不荷载=N龙门吊+N起吊能力N上部荷载—上部总荷载N龙门吊—两台龙门吊荷载(每台自重44吨)N—两台龙门吊的吊装能力(每台额定起重量为20吨)N上不荷载=57×9.8+16×9.8×2=872.2KN每个龙门吊脚处的轴载为P=872.2/4=218KN设荷载影响范围沿龙门吊走行方向为40cm, 基础宽度为40cm,基础构件厚度为40cm, 走行轨采用50kg/m钢轨, 轨底宽度为114mm, 则基础受力面积为40×114=4560mm²则基础竖向承受的荷载为F=218000/4560m²=47.8MPa当基础下层处于不稳定状态时, 基础可能处于简支状态,基础采用C30砼, 设计抗压强度为16.5 MPa, 设计抗拉强度为1.5MPa。
基础沿纵向,下边缘弯矩和横截面惯性矩为如图1:M1=218000×200=43600000NmmW1=(1/6)×bh²=400×4002/6=10666666.67mm3取动荷载冲击系数为1.2, 基础下层的弯拉应力为σ=M/Wσ1=43600000×1.2/10666666.67=4.9MPa>1.5MPa基础沿横向,下边缘弯矩和横截面惯性矩为如图2:M2=218000×200=43600000NmmW2=(1/6)×bh²=500×4002/6=13333333.33 mm3σ=M/Wσ2=43600000×1.2/10666666.67=4.9MPa>1.5MPa根据计算计算结果,采用C30混凝土基础不能满足龙门架的承重能力。
固采用C30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二、概述
Ⅰ标30m箱梁预制场需布置100t和200t两种类型的龙门吊,拟采用混凝土地基梁做为龙门吊轨道。
预制场地以前为蚝田,后经人工填土而成,地基承载力较差,需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龙门吊施工需要。
土层参数表2-1
序号土类型
土层厚
(m)
容重
(kN/m3)
压缩模量
(MPa)
桩侧土摩阻
力标准值
(KPa)
地基承载
力容许值
(KPa)
1 填土 2.5 17.7 - 0 0
2 淤泥9.
3 15.8 1.89 10.0 45.0
3 亚粘土 3.2 19.2 4.77 40.0 160.0
4 粗砂 4.0 19.1 20 60.0 200.0
5 残积土10.8 18.7 4.2 55.0 200.0
6 全风化混合片麻岩9.5 19.
7 - 60.0 300.0
7 强风化混合片麻岩 5.8 - - 90.0 450.0
8 弱风化混合片麻岩 4.9 - - - 1500.0
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决定采用打入预制混凝土方桩处理地基,方桩截面尺寸为500×500mm,纵向间距为5.0m,长度为21.0m(伸缩缝桩长22.5m),穿过淤泥层进入地质情况较好的持力层。
地基梁采用1000×600mm矩形截面,底部
直接放置在打入桩顶承台上。
基础布置形式如下所示:
预制混凝土方桩
地基梁
地面线
立面图
平面图
承台
地基处理布置图 图2.1
三、设计计算
1、轨道梁计算
⑴ 荷载工况
按照现有参数,轨道梁荷载主要考虑轨道梁自重q 和龙门吊轮压p ,风荷载等
参数在龙门吊结构计算中考虑,此处不涉及。
荷载组合时,轨道梁自重的荷载系数取r g =1.0,轮压荷载系数r q =1.2,则荷载
组合:
= 1.0G+ 1.2P
S
d
⑵计算模型
单侧龙门吊轨道基础总长300m,为避免温差影响,每隔50m设置一道伸缩缝,计算时选取伸缩缝间的50m轨道基础进行受力分析,有限单元划分长度为1m。
打入桩纵向间距为5m,采用线刚度弹簧模拟。
龙门吊基本轮压取值为600KN,单侧龙门吊轮组之间的距离为10m,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P=600KN P=600KN
q=25KN
计算模型图3.1
⑶计算结果
用SAP2000进行计算,设置移动荷载分析工况模拟龙门吊移动时基础的受力情况,支点反力、连续梁内力等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支点反力图3.2
弯矩包络图图3.3
剪力包络图 图3.4
2、打入桩承载力计算
⑴ 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轨道梁底下单桩布置,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1-1
R N o =γ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2-1
p pk s sk Q Q R γγ//+=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8
p pk n
i i sik UK A q l q u Q +=∑=1
按照地质参数提供的数据,将轨道梁的跨中最大反力N 中=645.49 kN 代入以上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打入桩桩长:
L=21.0m
同理,将轨道梁端部反力N 端=728.37 kN 代入以上公式计算得到
L=22.5m
⑵ 桩底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13-1
q W
Uk
i z q Z γγσ/=+
单桩计算时,桩底附加应力z σ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13-3
2
)tan 2()
(4θπλσ•+-=
∑t D l q u N e i sik o z
代入计算得到
f
spk
= 139.67kPa
3、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由地基梁的计算结果可知,当龙门吊在伸缩缝附近5m范围之内时,地基梁基底
反力比较大,其最大值为435.13 KN/㎡,远远大于复合地基的综合承载力(f
spk
= 139.67 KN/㎡),其余位置地基梁基底反力均小于复合地基的综合承载力。
针对以上分析,在伸缩缝位置5m范围之内应采用打入预制混凝土桩等其他处地基理方式,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4、沉降变形计算
⑴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
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如上表计算结果所列,沉降计算采用跨中平均值:P=70.90 kPa 沉降计算深度按"地基规范"式5.3.6及相关要求,计算深度范围从基础底部一直到风化岩层的顶面。
⑵沉降量
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搅拌桩复合土层平均压缩变形s1与桩端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s2。
沉降计算表格表3-3
序号土类型
土层厚压缩模量底层附加应力土层沉降沉降变形
(m) (MPa) (KPa)(㎜) (㎜)
1 填土 1 38.48 70.9 1.84
21.14
2 淤泥9.
3 40.079 70.9 16.45
3 亚粘土 1.7 42.33 70.9 2.85
亚粘土 1.5 4.77 58.138 20.29
69.94
4 粗砂 4 20 22.688 8.08
5 残积土10.8 4.2 9.6424 41.57
6 全风化混
合片麻岩
9.5 -
7 强风化混
合片麻岩
5.8 -
8 弱风化混
合片麻岩
4.9 -
s1=21.14mm
压缩层沉降经验系数按照规范取1.0,则:
. s2=1.0×69.94=69.94mm
⑶最终的沉降变形量
s= s1+s2=91.08mm
5.轨道梁配筋计算
地基梁配筋采用世纪旗云结构设计工具箱选取最大内力截面进行计算,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计算如果如下表:
地基梁配筋表3-4
截面位置M上M下Q 上纵筋
(mm2)
下纵筋
(mm2)
箍筋
(mm2/m)
0.00 0 0 -728.37 0 0 980.6
3.00 -117.52 758.59 480.66 1572790按构造配筋
5.00 -26
6.55 -18.82 -59
7.39 1287157980.6
8.75 -199.20 538.89 195.06 1572001按构造配筋
10.00 -296.53 -23.25 -568.73 1287157按构造配筋
11.75 -169.97 656.29 -473.21 1572397按构造配筋
15.00 -294.52 105.64 660.59 1287157980.6
17.75 -141.21 674.40 391.97 1572465 按构造配筋
20.00 -296.20 24.89 -632.12 1287157980.6
23.50 -180.63 608.76 -228.63 1572215 按构造配筋
25.00 -290.28 -22.05 -533.49 1287157按构造配筋
26.50 -180.63 608.76 228.63 1572215 按构造配筋
30.00 -296.21 24.89 -632.12 1287157980.6
32.25 -141.21 674.40 -391.97 1572465 按构造配筋
35.00 -294.52 105.64 -660.59 1287157980.6
38.25 -169.97 656.29 473.21 157 2397 按构造配筋
40.00 -296.53 -23.25 -568.73 1287 157 按构造配筋
41.25 -199.20 538.89 -195.06 157 2001 按构造配筋
45.00 -266.55 -18.82 -597.39 1287 157 980.6
47.00 -117.52 758.59 -480.66 157 2790 按构造配筋
50.00 0 0 728.37 0 0 980.6
弯起钢筋,因此上缘、下缘配筋分别选取计算得到的纵向最大配筋率,根据上表计算结果,上缘配筋为1287 mm2,下缘为2790 mm2。
箍筋配筋计算得到的数据显示最大配筋率均在支点(剪力最大的位置),因此偏安全考虑,轨道梁全长均按计算得到的最大配筋率进行布置,配筋率为980.6 mm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