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问题学生教育与转化案例
班主任工作范文特殊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典型案例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特别咨询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典型案例史××,男,12岁,其父母为双职工,文化程度均为初中毕业。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教育属溺爱型。
这个学生是一个较特别的“咨询题”学生,其外部表现的典型特点是爽朗、好动、多动、一刻不停。
自制力极差,行动带有特别大的盲目性,经常惹事生非。
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显示出其旺盛的精力。
身体强健,力气大,动作多而不协调。
开学初不久,他坐的一条方凳就被搞得粉身碎骨,2公分的厚凳子面板裂成七块。
课堂上经常无视纪律,随意离开座位,大声讲话,乱扔东西;课外则在操场上满天飞,满地滚,身上衣服没有一天能保持洁净的。
平时说话模糊不清,语速特别快。
语文学习成绩特别差,不做作业是家常便饭。
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家访,在同学中调查,理解其生活史。
平时加强对他的观察,并从思维力、观察力、阅读才能、表达才能等方面对他作了测试。
测试结果发觉他的思维力和观察力正常,能正确朗读学过的课文。
但理解力稍差,知觉笼统模糊。
口头表达才能差,表达方式是详细描绘型的,概括力特别差,显示出其语言思维与心理开展水平的层次较低,落后于同龄学生的常模。
通过上述的大量观察,调查和综合分析,我初步确定该生智力属于正常智力范畴的中下水平,性格有缺陷。
气质是典型的胆汁质,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不可遏止型)。
兴奋程度相当高,心理能量大而自我操纵力弱,是非辩别力也较差。
思维特点属于中间型。
由此我认为,这个学生,应针对其气质特点,采取特别措施,先抑制其过高的兴奋性,以促使其心理水平向前开展。
至于学习成绩,并非当务之急。
因而我采取了特别措施,先切断其多动的外界诱因,在与其父母商定的根底上,我向全班学生明确宣布,课外不许和史××一起玩。
对其本人则实行严格管教,稍有不规,即进展严格批判。
我至因而采取这一措施,是考虑到该生心理开展水平低,自我操纵力差,又从小遭到溺爱,单纯的说服教育特别难奏效。
但他的神经承受力特别强,因而对他施加较大的外界压力,用强刺激来降低其不可遏止的兴奋性,使他原有的心理开展水平与外界客现要求构成强烈的反差,激起其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以期产生寻找出路的心理动力。
转化教育后进生的典型案例

转化教育后进生的典型案例转化教育指的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法来帮助后进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
下面是一个典型案例,描述了如何通过转化教育帮助一个后进生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小明是一名初中学生,自小学以来一直是班级中的后进生。
他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无论通过怎样的努力,他都难以取得进步。
他表现出的问题包括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足等。
在课堂上,他总是迷迷糊糊,不专心听讲,经常对自己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感到沮丧。
针对小明的问题,学校决定采取转化教育的方式帮助他。
首先,学校对他进行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制定。
通过分析小明的学习情况,发现他对数学感兴趣,但对语文和英语没有兴趣。
因此,学校决定在数学方面加强他的学习,并提供额外的辅导来帮助他提高数学成绩。
同时,学校鼓励他参加一些语文和英语的兴趣小组,以提高他对这两门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校给予小明更多的正面激励和赞扬。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庭环境中,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
他们告诉他,只要努力去做,他一定会取得成绩。
这种积极的激励帮助小明建立了自信心,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此外,学校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来改变小明的学习方式。
他们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帮助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讨论和合作能够培养小明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校还鼓励小明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和技巧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制作学习笔记、使用记忆卡片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教育,小明逐渐展现出了优秀的潜力。
他开始对学习感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中。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数学成绩从倒数几名跃升到班级中的中上水平。
同时,他在语文和英语中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还没有达到班级中的平均水平,但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水平。
这个案例中的小明通过转化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通过学校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计划、正面激励和特殊的教育方法,小明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动力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_教师教育叙事范文_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了许多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
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一引言:在初中一年级,有一个叫做方寒(化名)的学生,他经常早课迟到、旷课,课外大部分时间去网吧或是台球室玩,而且还和人打架,学习成绩自然也是“一路飘红了”,他还自豪的说:“一路红灯高挂,照亮我的前程,红红火火”。
尽管班主任老师和政教处的老师对他进行多次的教育,仍不见好转,以致很多同学见到他都望而生畏。
可是偶尔一两次他也会有进步的,但都是昙花一现般,没过几天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老师们渐渐的对他也都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篮球打得很好,三分球命中率高的让体育老师都佩服的很,而且他还是市区少年百米记录保持者,除此之外,他还弹得一手好吉他。
一、该案例的理论层面的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
1、根据相关教育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问题学生的特点(1)超强的自尊感得不到别人认可或是尊重;(2)拥有天生的好胜心理,但某些方面往往品尝不到生理的滋味;(3)有一定的上进心,但有些时候意志力稍显薄弱。
人是复杂的矛盾体,每一个人得背后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同,所以上述特点也是诸多个性中的一些共性。
但问题学生存在的背后一般都会有一些故事的发生,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会和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2、转化问题学生的途径和方法(1)确定问题学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2)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家长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问题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特征,一步步的走进他的内心世界;(3)捕捉、发扬问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4)创造各种条件,扭转问题学生心理认识和观念,促进积极、健康转化;(5)不断牢固每一步的转化成果,循序渐进。
二、围绕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及具体操作计划该案例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
”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我心换你心——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他 欲 言 又 止 ,我 觉 察 出 他 肯 定 在 隐 瞒 什 么 ,或 想 维 护 谁 。我 又生 m 另一 层 担 心 ,试探 着 问 :“是 不 是 遇 到 擂 肥 ,受 欺 负 了?你 大 胆 跟 班头 说 !”
他 不 吱 看 来 真 的 有 小 秘 密 我 开 始 旁 敲 侧 {亍:“你 妈 妈 说 你 昨 晚 快 卜一 点 才 到 家 .耶 么 晚 不 怕 n,-5 7”
他 说 :“不 怕 ,张 小 m 和 我 一 起 ” 我 装 作 不 l Jf心 的 样 子 :“你 们 买 好 东 却 诉我 . 时 我 有 好 吃 的 零 食 可 都是 分 给 你 们 J, 的 :没 意思 哟 !” {皮我 这 样 一 激 ,他 赶 忙 解 释 :“不 是 买 吃 的 。 是 … … 是 买 仡 别 的我 不 能 说 。 ”我 应 道 :“ 管 畦 }J:你 ff】,箝 什 么 化 ,不 是 没 买 到 吗 ,那 我 肯 定 会 批 评 任 何 人 的 现 只 是 想 'r解 下 情 而 已 你 要 /f 信 我 ,那 我 去 问 张 小 雨 ” 拿 小 峰 听 我 说要 找 张 小 雨 ,义承诺 小 批 砰任 何 人 .就 松 口 r 原 来 足 陈 小 豪 昨 天 托 他 去买 攻 瑰 花 ,“豪 哥”想 在 5 20 L{,Li王就 是 今 大 ,向 小 发 起 “爱 的 告 白 ”
抽丝剥蔓 晚 上 十 点 半 ,我 关 好 电 脑 正 准 备 休 息 ,手 机 突 然 响
起 。看 来 电提 醒 ,是 李 小 峰 的 家 长 。我 心 里一 惊 :义 坏 事 儿 啦 !李 小 峰 是 个 聪 明 的小 吃 货 ,也 很 仗 义 。 他 会 为 了吃 一 碗 拉 面 翻墙 出去 ;和 小 伙 伴 一 起 做 错 了 事 ,他 总 是 默 默 地 一 个 人 打 。 上 学 期 ,他 曾 因 贪 玩 凌 晨 两 j点 才 回 家 。那 一 晚 ,我 担 心 焦 急 ,彻 夜 未 眠 。 这 次 不 会 故 伎 重 演 吧 ? 果 不 其 然 ,李 小 峰 妈 妈 说 孩 子 还 没 到 家 。 我 忐 忑 不 安 。还 好 ,大 约 半 个 小 时 后 ,他 妈 妈 发 短 信 给 我 报 平 安 。但 我 还 是 放 心 不 下 :八 点 半 下 晚 自习 ,近 十 一 点 才 到 家 ,这 两 个 多 小 时 ,他 干 什 么 去 了 呢 ?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修改版]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ea7871ec3a87c24128c4de.png)
第一篇: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徐琛琛,四年级学生,本学期转到我班。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
但他脾气大,纪律散漫,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故成绩平平。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
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徐琛琛“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
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
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
[归因分析] 首先从家庭情况来看。
徐琛琛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平日里徐琛琛一直由祖父母照管、教育,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
祖父母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于是徐琛琛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
所以徐琛琛来到学校后,同学不买他的帐,老师也不会无原则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所以他心理很不平衡。
其次是徐琛琛的前任老师操之过急的教育使徐琛琛造成了错觉:老师是仇视他的,对他有成见。
倔强的徐琛琛天真地认为:只有自己不断反抗,才有机会“胜利”。
于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他觉得老师越生气他越开心。
[干预策略]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对徐琛琛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
于是一开学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徐琛琛暂时离开“宠境”,希望徐琛琛的祖父母严格要求。
2、耐心激励,换位认知自徐琛琛转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作文写得不错我就在班上读一读。
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
3、量才而用,建立威信徐琛琛很乐意当小干部,我有意让他当值周班长,负责一周的纪律、卫生。
在我的协作下,他的工作完成很出色。
徐琛琛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收获与启示] 现在徐琛琛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

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优秀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10篇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问题学生的写作思路。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篇一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
2.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全神贯注。
3.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方法]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上课前调整好情绪。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
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9cb1468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3.png)
[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学生转化策略案例一、问题的提出:我班有一位学生叫达朝鸿,该生性格内向、执拗,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遇到一点小摩擦就大打出手,铅笔盒、板凳、簸箕都是他打架的工具,同学们既讨厌他又畏惧他。
老师批评教育他时,他不但置之不理,还充满仇视心理。
在家中,家长对他毫无办法,不敢严厉批评,稍一管教就乱发脾气,轻则将书本撕烂,重则离家出走。
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很少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还经常无故不到校。
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智力不错,完全有能力学好每一门功课,而且该学生自尊心很强,班级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很强。
后经过我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帮助,与他谈心,沟通。
给他心理安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终于在学业上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上取得了进展。
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也结交了一些好朋友。
二、问题的症结:解读这个学生1.心理原因该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头脑不聪明,也不是他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焦虑等自身因素所影响。
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
”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讲转化的难度要难一些。
2.家庭原因孩子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父亲为了生意对他照顾不周,很少有时间和孩子沟通。
母亲小学毕业,文化素质低,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在家对他在学习上的帮助也难产生效果。
再加上还要照顾两岁多的弟弟,对他有所关注。
父母反映,自从最疼爱他的爷爷去世后,他就觉得他是家中失去了关爱,父母心里只有弟弟,不爱他。
沉重的思想负担使他产生了某种恐惧感,怕父母抛弃他;给他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在他心中,爷爷生前对他的爱被无限放大,而父母对他的关爱被他曲解为嫌弃。
完整版)学生个别教育案例:问题学生转化

完整版)学生个别教育案例:问题学生转化引导其自我认识在与该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有很多闪光点,如语文和数学成绩较好,善于交际等。
我通过与他交流,引导他自我认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激发他的研究动力和自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与该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关心他的生活、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强他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3制定个性化的研究计划针对该生的研究问题,我制定了个性化的研究计划,将研究内容分解,逐步引导他掌握知识点,同时鼓励他多动脑筋,学会思考,提高研究兴趣和效率。
4加强家校沟通我与该生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研究进展和问题,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建立家校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通过以上措施,该生的研究和品行逐渐得到改善,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罚分扣分,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师生关系、研究计划、家校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品行。
虽然这名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问题,但是他也有很多优秀的特点。
我发现他活泼好动,号召能力强,于是让他担任体育委员。
他立刻感到有了使命感,在体育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自律能力也有所提高。
同时,他的影响也让其他男生变得更加收敛。
我在班会上表扬他,看到他脸上出现了微笑,这是我的第一步成功。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做好教育工作,班主任需要善于观察,有敏锐的眼睛,洞悉学生的一切。
这名学生喜欢电脑,思维能力也很强。
因此,我经常与他交流电脑知识,并尽量让他完成他能完成的题目。
每当他回答正确,我都会表扬他,增强他的自信心,引导他积极向上。
我相信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歧视、漠视学生,而应该给予更多的爱、支持和关注。
这种爱需要付出百倍的耐心和细心,用爱的方式在研究和生活中给予严格的要求。
我多次与这名学生谈心,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从心底意识到学校、老师是关爱、关心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迟开的花更加绚烂
_________问题学生教育与转化案例
一、教学案例说明
后进生又叫“问题学生”或“差生”,是指班级中在某些方面(如:智力、成绩、思想品德等)落后于全班同学发展水平的学生。
后进生虽不多,但能量却不小,对班风、学风甚至校风都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常常在一定水准上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班主任为之头疼,往往要花费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来教育他们,有的教师还因为他们而犯错误,背处分。
本案例通过一名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分析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重点阐述了协助后进生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二、个案分析:
张阳,男,五年级学生。
该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迷恋游戏。
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生活自理、自主水平较差。
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
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水平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导致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
因为过去“懒、怪、不究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准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3.原因分析
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水平,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在班级里,他的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愿意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
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理解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因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
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
学校和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四、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根据张阳内因和外因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实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协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
所以,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个行列。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
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理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他的虚荣心较强。
教师要尊重他的人格,向他实行道德品质教育,协助他分清自尊心与虚荣心不同,谦虚和自卑不同的心理品质的界限。
使他得到人格尊重的同时,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上进心,逐步克服消极情绪,培养有意识地调节控制情绪的水平,坚持下去就可形成稳定的情绪。
2.鼓励、支持、协助他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
鉴于张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协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
在一次的谈话中他说:“我将来中考时,第一次考不上,就重读一年,第二年再考。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3.用爱心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