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
初唐诗文10首

初唐诗文10首以下是十首初唐时期的诗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滕王阁诗》-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易水送别》-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风》- 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赐萧瑀》- 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些诗文涵盖了初唐时期的多个重要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体现了初唐诗文的风貌和特色。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下面将详细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形成(618年-712年)唐朝初期,文人们开始借鉴古代文学的经验,形成了初唐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初唐诗歌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同时融入了汉乐府和魏晋乐府的元素。
代表作家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他们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为特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第二阶段:盛唐诗歌的繁荣(712年-755年)盛唐时期,唐朝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诗人们致力于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个性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王之涣、杜牧、杜甫、王维等。
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第三阶段:中唐诗歌的变革(755年-820年)中唐时期,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元稹、杨炯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阶段:晚唐诗歌的衰落(820年-907年)晚唐时期,唐朝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文化艺术逐渐衰落。
代表作家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他们的作品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表达了对时局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
总结:唐诗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歌形成于唐朝初期,以古乐府为基础,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盛唐诗歌繁荣于唐朝的鼎盛时期,以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为特点;中唐诗歌变革于唐朝社会动荡的时期,以抒发个人情感、揭示社会现实为特点;晚唐诗歌衰落于唐朝逐渐衰落的时期,以忧国忧民、抒发个人情感为特点。
这些不同阶段的唐诗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共同构成了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

隋唐五代十国文学隋唐五代十国文学(1)初唐诗歌①王勃王勃,初唐诗人,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著有诗文集《王子安集》,最著名的作品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中)和《滕王阁序》(小学、初中、高中)。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②陈子昂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 首和《登幽州台歌》(初中),被后人称为“诗骨”。
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小学、高中)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2)盛唐诗歌①山水田园诗人a.王维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王右丞集》,世称“诗佛”。
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初中)《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初中)《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初中)《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初唐三家诗

初唐三家诗一王绩五律《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无功,王通(文中子,人称“门多将相文中子”)之弟,善饮,作有《五斗先生传》,又作《醉乡记》。
王无功写《野望》时心是无着落的。
“徙倚欲何依”,“欲何依”三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亦即寂寞心。
真正寂寞——外表虽无聊而内心忙迫,王氏此诗便在此情绪中写出。
王氏此诗是凄凉的。
平常人写凄凉多用暗淡颜色,不用鲜明颜色。
“树树”两句,“牧童”两句,“相顾”两句,生机旺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内外一如,写物即写其心,寂寞、悲哀、凄凉、跳动的心。
若但曰“树树秋色,山山落晖,便死板了。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生的色彩。
若但曰“牧童驱犊,猎马带禽”,也死板了。
此二句是“事”,既曰“事”,自有生、有人。
无功写此二句时,真与牧童、猎人同情。
“牧童驱犊返”,多么自在;“猎马带禽归”,多么英俊!无功的确感到其自在、英俊(有英气)。
(自得与自在不同,自在是静的,自得是动的。
自得,非取自别人,是收获而能与自己调和,成为自己的东西。
君子在礼乐庙堂中固可自得,即是绑赴法场,仍是自得。
此近于佛家所谓性不灭。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真是生的色彩。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诗中二句是生的色彩、力的表现,它遮天盖地而来,而又真自在。
全首只此二句好。
王维诗《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不能将心、物融合,故生的色彩表现不浓厚。
王维四句不如无功“猎马带禽归”一句。
王氏首尾四句不见佳,然诗实自此出,此诗之成为好诗不只在中间两联。
二沈佺期七律《古意》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字云卿。
以人品论,沈云卿不及王无功,王为隐士,狷洁自好;沈品不高,中宗时的韦后执政,沈尚为作《迴波词》。
初唐诗歌精选

初唐诗歌精选(共23首)一、魏徵诗(共1首)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二、虞世南诗(共1首)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王绩诗(共1首)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四、上官仪诗(共1首)入朝洛堤步月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五、骆宾王诗(共2首)在狱咏蝉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六、卢照邻诗(共1首)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初唐诗歌

《旧唐书·文苑·杨炯传》: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
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 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 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以为然”
➢ “初唐四杰” 的诗歌创作成就。 题材与主题的拓展 气势与风格的改变 表现形式的创新和完善
主题与题材的拓展
在诗歌内容方面,“初唐四杰”突破了宫廷诗的 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 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 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 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 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其四 乐羊为魏将, 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 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 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 况以奉君终。
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其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气势与风格的改变
杨炯《王勃集序》:“(勃)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 构纤微,竟为雕刻。糅之以金玉龙风,乱之以朱紫青黄。影带 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 用光志业。……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 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
➢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诗歌主张的具体实践。 “感遇者,感于所遇也。”(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感遇诗》非一时一地所作,随遇兴感,陆续写成。 《感遇诗》三十八首全是五言古诗体,内容可分三类: 1、借古讽今,继承左思的《咏史》。 2、感伤身世,继承阮籍的《咏怀》。 3、感慨时事,继承陶渊明的《饮酒》。
初唐诗

野望
• • •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诗人登上高处,看到的是秋 天的世界,旧时代的衰飒世 界。在第三联中,安详的乡 村人物开始了象征性的“返 归”,与宁谧的景象十分和 谐。但诗人甚至连这一切都 要逃避,第七句有力地表现 了诗人与眼前景象的疏远, 表现了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 无处可“归”的孤独感。 • ——宇文所安《初唐诗》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 • • • • • •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宋之问简介
• • • • • 姓名:宋之问,字延清 别名:宋少连 籍贯:汾州西河(今属山西) 职业:官员,兼职诗人 成就:善写五律,对仗精工, 声韵谐美,与沈佺期齐名, 并称“沈宋”。对唐代律诗 定型有较大贡献。 • 文集:《宋之问集》
文章四友
• 文章四友:文章四友指崔融、李 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四人 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大部分内容 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其他 一些作品中,也透露了诗歌变革 的消息,他们的诗作对诗歌体制 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 宗后期起,四人即以诗文为友, 称“文章四友”。四人中,以杜 审言成就最高。
文章四友之杜审言
沈宋
• 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宋 之问的合称。二人是是武后 时期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沈宋的主要贡献是完成了五 律的定型。二人在沈约、谢 朓永明体的基础上,回忌声 病,约句准篇,形成完整的 律诗,沈、宋之称,也成为 律诗定型的标志。
沈佺期简介
• • • • • 姓名:沈佺期,字云卿 籍贯:相州内黄(今属河南) 职业:官员,兼职诗人 劣迹:与张氏兄弟交往 成就:长于律诗,格律精严, 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其 诗对律诗定型作用很大。
初唐诗歌分类

初唐诗歌分类
初唐诗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宫廷诗: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和宫廷情感,多以歌颂、赞美为主,代表诗人有上官婉儿等。
2. 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代表诗人有陈子昂等。
3. 山水诗:以山水风光为描写对象,强调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代表诗人有王维等。
4. 送别诗:主要描写离别之情,多以感伤、怀念为主题,代表诗人有王勃等。
5. 咏史诗: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代表诗人有杜牧等。
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会有交叉或重叠。
同时,初唐诗歌也经历了由宫廷诗向山水诗、边塞诗等多元方向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一.知识链接
[四唐]指初唐﹑盛唐﹑中唐﹑晩唐。
原为旧时对唐诗的分期。
从高祖武德元年至武后长安四年,共八十六年,是为初唐,有两大创作取向:以上官仪等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
从中宗神龙元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共六十五年,是为盛唐。
杜甫卒于大历五年,故以这一年来结束盛唐。
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
盛唐诗人主要分为“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两派。
“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七绝圣手”)、高适、岑参为佳。
除上述两大诗派外,在盛唐还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两大诗人。
从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共六十四年,是为中唐。
就气势的恢弘和大师的成就而言,中唐似不及盛唐;然而若就个性的显露、种类的繁多、流派的纷呈而论,中唐则有过于盛唐,出现了白居易、李贺等举足轻重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前后左右,出现了一大批各有追求、各具特色的诗人,形成了一幅英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审美画面,主要有以元稹和白居易(“元白”)为代表的“浅切派”、以韩愈和孟郊(“韩孟”)为代表的“险怪派”、以刘长卿和韦应物为代表的“隐逸派”等三支。
按时序,中唐前期的主要作家为大历诗人群体(元结、顾况、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李益,大历十才子等)。
在唐德宗贞元、穆宗、宪宗元和年间唐诗出现第二次高潮。
除了“元白”,其它诗人如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在艺术上各有创造,自成一家。
其中韩孟一派诗人的影响较大。
中唐的兴盛不仅在诗歌,散文也很辉煌。
以后七十一年,为晚唐。
晚唐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当推杜牧和李商隐,人称“小李杜”。
另外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佳作。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第一,批评龙朔诗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提出诗歌创作应有“骨气”,走“刚健”一路。
第二,继承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
第三,注意南北文风的取长补短,自鸣开一代风气的志向。
第四,注意诗文的社会作用。
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
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命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其二)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赏析:
[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梅柳渡江春”一句,描写了怎样的节候特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分)2.诗歌中的写了哪些有关“物候新”的景象?(4分)
3.诗歌中,由首联的早春“游望”到尾联的“归思欲沾巾”,反映出作者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1 江南早春,以动写静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3 宦游江南,因思乡而对南方早春的盎然生机倍觉惊异;并由友人的诗作而触发思乡之痛,一发不可收拾。
)
三.《滕王阁》赏析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位于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始建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吴黄武历年(公元223年),并被世人誉为“千古名胜,天下绝景”。
岳阳楼矗立于岳阳古城西隅,相传这里曾是三国时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军楼。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由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邵竦刻字。
一时“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为岳阳楼“四绝”。
滕王阁是唐永微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首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作者对滕王阁的观感?(2分)
2.颔联“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刻画了滕王阁怎样的特征?传达了怎样的情绪?(4分)
3.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拓展训练]下列两首诗歌均为登高眺远之作。
阅读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两首诗作的主题的理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空间,时间 2 居高、临远;无人登临的落寞、孤寂 3 虚实相生或衬托,表达了对繁华易尽而时间永恒的感慨)
(拓展:《黄鹤楼》由世事茫茫之慨而生乡思难禁之愁;《登岳阳楼》由老病独自登高的苍凉,而徒生国仇家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