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采风总结
贵州少数民族艺术采风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贵州少数民族艺术采风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在我国广袤的疆域内,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资源。
为了深入挖掘和传承贵州少数民族的艺术精华,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10月12日至10月27日,前往贵州苗寨和云南丽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艺术采风实习。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贵州苗寨、云南丽江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通过对当地民族艺术形式的观察、体验和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了少数民族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1. 贵州苗寨:我们参观了贵州苗寨的鼓楼、银饰、刺绣等具有苗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鼓楼是侗寨最显著的标志,雄伟壮丽;银饰和刺绣则展现了苗族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此外,我们还欣赏了苗族的歌舞表演,感受到了苗族民众的热情和奔放。
2. 云南丽江: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在这里,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四方街、木府等景点,了解了纳西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字、绘画和舞蹈形式,展示了纳西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艺术采风实习,我们不仅领略了贵州少数民族艺术的魅力,还加深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反思:1.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贵州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是其民族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应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2.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贵州少数民族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
我们应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让世界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民族艺术。
3. 艺术创作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本次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必须不断积累和实践,深入了解和掌握艺术规律,才能在艺术创作中游刃有余。
四、总结总之,这次贵州少数民族艺术采风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加深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采风报告结语

采风报告结语
在这次的采风中,我得以走出熟悉的环境,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也领略到了许多新奇的事物。
首先,这次的采风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在沿着山路漫步时,我不仅看到了壮丽的山景,还听到了悠扬的鸟叫声和流水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深邃和生机。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的可怕和破坏力,这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其次,这次的采风还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采风过程中,我发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习俗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他们尊重自然、依赖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另外,这次的采风也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一些当地的社会问题和民生情况。
我看到了一些困境和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贫困问题、环境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也提醒我们,仅有走进生活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我们也需要做出一些贡献。
最后,我要感谢这次采风给我带来的体验和感悟,也感谢组织者和当地居民的热情接待和帮助。
这次采风让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和世界,我希望这些经验和感悟能够成为我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8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

8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2019年4月19日,我们扬州大学服装1001班的全体同学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乘上了K11列次火车,开始了为期九天的贵州采风之行。
次日下午,我们到达了此次采风之行的第一站—镇远。
二十多小时的火车,让大家都已疲惫不堪,但镇远这座自然之美的历史古城,以它清新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瞬间缓减了大家的倦怠。
镇远是中国文化古城之一,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
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儛洋河畔诗意盎然。
无论是青砖黛瓦,高封火墙,还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都让人心神畅然,流连忘返。
21日早餐后,我们出发前往凯里。
途中,我们参观了革家文化的代表—麻塘革寨。
关于革家人的种种传说,虽无法考证,却令人神往。
进寨的喝酒仪式让我们看到了革家人的热情好客,淳朴安逸的生活状态也让人印象深刻。
革家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古朴的民族。
革家女子的服饰比较奇特,少女戴红缨帽,结了婚的妇女头戴花冠帕,上穿蜡染绣花衣,并罩以铠甲式披肩,下着百褶裙,腰系丝带,流苏围腰巾,颈配银饰项圈,小腿扎刺绣绑腿。
值得一提的是,革家蜡染古朴大方,花纹精致多样。
入住凯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小七孔景区。
景区内各个景点景色优美,趣味盎然。
小七孔景区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为道光十五年建,故得名“小七孔景区”。
景区内的水上森林让我难以忘怀。
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2019年4月23日,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台江姊妹节。
这一天,苗家的兄弟姊妹们身着各式精美服装游行在长街上,令人目不暇接。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从工艺技法上看,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各种手法相互穿插,或挑中带绣,或染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使得纹样百出,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用色上看,他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贵州采风报告

贵州采风报告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进行了一次难忘的采风之旅。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贵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美味的特色美食。
首先,我被贵州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
这里有壮丽的山川、清澈的河流和奇特的地貌。
我游览了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荔波小七孔等著名景点,每一处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黄果树瀑布,那磅礴的水势和壮观的景色让我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镇远古镇,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古老的建筑、青石板街道,仿佛让我穿越到了过去。
而荔波小七孔的溶洞景观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奇特的地下溶洞景观,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奇幻。
其次,贵州的民族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俗。
我参观了黔东南的苗族风情,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服饰、舞蹈、歌曲都展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贵阳的花溪牛年文化广场,我欣赏到了精彩的侗族歌舞表演,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让我陶醉其中。
此外,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酸汤鱼、黔味鸡、酸汤粉等,每一道菜肴都让我回味无穷。
最后,我要说的是贵州的特色美食。
贵州的酸汤鱼、黔味鸡、酸汤粉等美食让我流连忘返。
这些美食不仅口味独特,而且健康营养。
在品尝这些美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用心制作每一道美食,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这次贵州之行让我收获满满。
我不仅领略了贵州的壮美风光,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贵州,我一定会再来的!。
贵州采风调研报告

贵州采风调研报告一、选题背景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素有“百族千年、人文荟萃”的美誉。
近年来,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风景和人文魅力。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并探索其发展潜力,为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标与方法2.1 调研目标1. 了解贵州省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2. 调查贵州省的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3. 探索贵州省的特色旅游项目和经济发展模式。
2.2 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阅读相关书籍、报纸和网络资料,了解贵州省的概况和旅游资源;2. 实地考察:前往贵阳、黔东南、黔南等地,亲身感受贵州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3. 采访调查:与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3.1 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被誉为“中国的云南”。
贵州的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其中,喀斯特地貌是贵州的一大特色,主要包括喀斯特溶洞、地下河、天坑等。
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山脉、峡谷、湖泊和瀑布,如黄果树瀑布、龙宫、镇远古镇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2 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数十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例如,苗族的“花山节”和东乡族的“黄果树皮节”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这些节日、歌舞、手工艺品等文化元素都表现了贵州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3.3 特色旅游项目和经济发展模式在贵州的旅游业中,以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为主力,如贵阳的清镇古镇、遵义的红军长征纪念馆等。
此外,贵州的农村旅游也具有较大潜力,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贵州还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而可持续的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1. 强化贵州旅游品牌形象:将贵州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卖点,提高品牌知名度;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3. 挖掘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贵州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开发更多的旅游线路和项目,丰富游客的选择;4. 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加强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游客的再次光顾率;5.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贵州的旅游资源和特色项目,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采风活动总结(精选5篇)

采风活动总结(精选5篇)采风篇1为了享受自然风光的美好以及增进协会成员之间的友谊,本协会举行了”享受青春,放飞梦想”春游采风活动.本活动在会长耐心指导、协会干部积极策划与出力和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于4月16日在烟厂附近的景区里顺利举行。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果下:一.协会各部门分工明确,准备工作充分活动前一周,协会召开会议,对活动进行明确分工。
活动准备期间,会长多次询问与指导活动准备的有关状况;会长助理对活动进行了详尽的安排;策划部成员对活动流程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办公室成员连同各系的会员负责人对协会会员进行了真挚的活动邀请;外联部成员进行了奖品和活动道具——“风筝”的采购,并组织活动的摄影工作。
协会各部门在各尽其职的基础上又相互配合与帮助,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埋下伏笔。
二.会员的积极报名与参与协会会员对此次活动非常热情。
虽然这周学校活动比较多,有“红歌会”、“院团校培训”等重要活动。
然而,在收到活动通知后,协会会员的报名仍然非常火热。
会员都积极为活动出谋划策,以至于让活动本身变得更加完善。
部分已报名参加活动的会员在临时有重要事情而无法参与时,都主动向协会干部请假。
会员纷纷为此次活动提供人力和物力,给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下铺垫。
三.活动流程安排妥当,协会干部随机应变本次活动在踏青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个放风筝比赛的流程,提升了活动本身的乐趣以及会员参加的积极性。
活动原计划在南津渡举行,并且若下雨,则逾期。
在活动前晚与当日,天降小雨,不利于远赴山景采风。
并且,当日很多活动参加者临时有事,无法完整参加计划好的活动。
会长当机立断,让活动照常进行,并且“舍远求近”,把活动地点由南津渡改为烟厂,会员带伞出行。
这样不仅缩短活动时间,更是增加了活动的情趣,最大化地让活动报名者参与了活动。
当天,大家举伞而去,在蒙蒙细雨中谈古论今,颇有诗情画意。
到达目的地之后,天气转晴,大家感受自然的气息,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结束时,各成员结伴,踏歌而归,岂不快哉。
采风感悟报告总结

采风感悟报告总结前言采风是指在旅游、摄影等目的下收集素材和经验,以便寻找灵感创造艺术作品。
在采风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对景色和人文产生深刻的感悟,还会与其他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体验。
在此次采风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和收获,以下是我个人的总结和体会。
感悟与收获1. 探索自然美景在此次采风活动中,我去了一些景点,并在那里拍摄了很多美丽的风景照片。
我发现自然的美景是无法言语的,无论是高山、深谷、奔流的河水还是广袤的平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拍摄过程中,我也更加重视细节的把握和构图的技巧,学习如何用不同的角度和镜头来表现同一场景。
这让我认识到了拍摄技术和审美的重要性。
2. 发掘历史文化除了自然风光,我也去了一些历史文化景点,例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
在这些地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底蕴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采风中,我了解到了很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文化。
并且,我也发现相机不仅仅是记录瞬间的工具,还能用来记录历史和文化。
3. 与人交流在采风活动中,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我们交流经验、分享拍摄技巧和心得,并一起探索自然和文化的魅力。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都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让我更加认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也更加尊重和包容其他人的差异。
4. 享受孤独在采风的路途中,有时候我会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没有亲友和同伴在身边。
这个时候,我会思考人生、未来和自己的价值。
在这些孤独的时刻,我感觉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思考的深度。
这也让我认识到了独处的重要性,独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成长。
结语通过这次采风活动,我发现自然的美、文化的多样性、与人交流和独处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我宝贵的感悟和收获,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也更加热爱摄影和探索。
我希望在之后的生活中,能继续学习、探索和成长。
黔南风景采风总结汇报

黔南风景采风总结汇报黔南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被誉为“醉美黔南、绿色黔南”。
这里山水秀丽,风光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丰富多样,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在这次的采风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黔南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收获颇丰。
在这篇汇报中,我将为大家总结我对黔南风景的采风体会和感悟。
首先,黔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人们的精心保护和开发利用,形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黔南的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森林茂密,四季分明。
特别是黔南的丹霞地貌,其独特的红色、橙色和金色的岩石组成了诸多奇特的地貌景观,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采风活动中,我深入探索了黎平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亲眼目睹了那些石林、石柱、石墙等奇特的地貌景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拍摄中,我用各种不同的角度,捕捉到了这些地貌的独特魅力,呈现给观众们。
其次,在黔南的小镇和村落中,我领略到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人文历史。
黔南地区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各自保持着独特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在采风中,我特意走访了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深入了解了苗族和侗族的传统手工艺和民族音乐。
我参观了苗族的花山节庆典,欣赏了苗族花龙舞的精彩演出,也品尝了侗族的酸汤鱼和苗族的酸辣鱼等美食。
这些都是黔南地方文化的独特代表,通过采风记录下来,使我能够更好地展示给大家。
最后,黔南还有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采风过程中,我深入探访了黔南地区的古镇和古村落,如儿童湾、大木盘、大罗镇等。
这些地方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和古老的街道,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
我在片中展示了这些古镇古村的风貌与特色,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通过这次在黔南的采风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了黔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是浓厚的人文历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采风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了采风的辛苦和挑战,但是通过努力和毅力,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摄影技术,也更加了解了黔南的风格和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采风总结
说到贵州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国酒茅台,黄果树瀑布,红军革命根据地遵义,这些都是贵州省代表名词。
我一直就对东南地区的少数名族有着很大的兴趣,这次贵州之旅便可以好好的感受这爽爽的贵州了。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贵阳。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
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
2013年6月23日,我们背上行囊,坐上火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令人神往的贵州之旅。
虽然早些在网上浏览过那儿的照片,可是我们依旧满怀期待的想去目睹她的风采。
从柳州到贵阳的火车上,有点累,因为是凌晨的火车。
还好车程不是很久,第二天9点多就到打了贵阳,就这样我们来到了这个色彩斑斓的贵州,马上开始我们在贵州的一周采风之旅。
下一站我们的目的地是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从远古的九黎蚩尤,到600年前的千户苗寨,大跨度、远距离、长时期的迁徙生活,讲述了一个民族不屈与抗争的发展史。
为生存,我们的先祖,在迁徙中流亡,在流亡中迁徙。
600多年前,他们翻过雷公山,避入了山高谷深、交通闭塞、荒芜瘴疠、人迹罕至的西江。
如今,西江苗寨已发展壮大,全村有1200多户5400多人,人称“千户苗寨”,为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故乡于我们而言,就是现在一个个的千户苗寨们。
从贵阳到达凯里已是下午2点,我们下车匆匆吃了午饭,马上有回到大巴,赶往目的地苗寨。
一路上,去西江路途的高坡上,跃入眼帘的,是形如牛角的山寨。
偌大的村寨背靠群山,吊脚楼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宁静而适意;清澈见底的白水河蜿蜒穿寨而过;寨前寨后,稻田依依。
西江,委实一派温馨而美好的田园风光,一座宁静而朴素的古村落,一幅美丽而动人的水墨画。
它,当是慰藉疲惫心灵的家园。
此时正是困意浓浓的午后,大家慢慢安静下来,慢慢的我进入了梦乡......梦里我看见壮观的村落,美丽的梯田,还有那好客的苗族姑娘穿着多彩的服装,跳着苗族舞蹈在欢迎我们,越看越美,越看越激动,我也跳了起来。
正高兴着,突然停住了,睁眼一看,原来不是舞蹈停了,是到千户苗寨了,呵呵.....美丽的苗族我们来了。
说西江千户苗寨平常,那它就是一个苗族村寨而已,极为平常;说西江千户苗寨不平常,那是因为它代表了所有苗族村寨的历史和文化,确实不平常。
游历千山万水的余秋雨说,西江千户苗寨,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
西江做客,喝过十二道隆重的拦门酒后,
在苗家的大堂屋里吃长桌饭,你会被苗族姑
娘的歌声所激动,苗族姑娘边唱着边走来给
你灌上一杯她们自家酿制的米酒,“不管你
喜不喜欢,喜欢喝一杯,不喜欢就和三杯”
还没听清楚唱的歌词米酒已经进了你的嘴
里。
慢慢回味着歌词,米酒。
来这旅游的人可能会一杯一杯的喝,然后酩酊大醉。
西江归来去兮,朋友会把他们西江之行酒醉之态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可是,他们会回应朋友云:西江米酒碗作杯,苗姑情歌后面催。
醉卧西江君莫笑,古来谁推美人杯。
西江之美,经过余秋雨品题之后,已是世人皆知了,那是在2007年7月,余秋雨到黔东南开展了文化之旅。
到了西江之后,你便可以看到规模庞大的吊脚楼建筑群,西江的吊脚楼群规模庞大,极具气势。
西江苗寨依山傍水而建,远看苗寨,吊脚楼层层叠叠,呈金字塔形。
近看才发觉它的实用性、科学性、吊脚楼立于平地,吊脚半边楼建于倾斜度较大的上坡上,就坡面开成上下两级屋基,下级竖叫长柱,上级竖叫短柱,“吊脚楼”因此得名。
吊脚楼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
第二层为生活中心、正中堂屋为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摆上长桌,设宴款待,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
第三层一般用来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其中一些房间做客房或者卧室,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而建,有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
在寨子里,我看见一个小孩子,才刚会走,爷爷在边上一拍节拍,小脚丫就有了节奏,好玩死了,你看这个就是了不得的传承,一种无形的支撑。
当地苗人有句俗话:小孩子会走路就会跳舞,小孩子会喝水就会喝酒,小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
你想知道人长大以后,怎么样才能没有烦恼吗,按照心理学的理论通俗地说,小时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这我才恍然,理解了,为什么我在长条宴席上,在田埂边,在山路上,在手工作坊里,见到只有微笑与和蔼,知道了没有锁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知道了为什么人人都是那样的好客了!汉人的文化是记录在纸上的,可是苗人的文化表现在葬礼上,在银饰里,在刺绣中,在芦笙里,在长条桌宴席的菜肴里,在笑声中,在歌声中,在醉意中,在这漫山写不完的,美的回忆中......
黔东南被称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这的确是一个美妙的家园:铿锵的芦笙,雄浑的芒筒,清澈的苗歌,欢快的鼓舞,闪耀的银饰,绚丽的绣裙,秀美的山水,古朴的风俗…这一切,都是诗歌的源泉,而苗族青年男女对歌的神韵和古老祭仪的神秘,更有可能给诗歌丰富的养分。
后两天的行程是在雷山县,早上吃过早餐开始从西江出发,一路上弯曲的山路蜿蜒着,不过车程不是很长,中午时分就到了雷山县,今天最期盼的是2千多米高的雷公山了,弯弯的山道从山脚蜿蜒伸向山顶,道两旁茂密的野草、灌木丛带着雨珠。
偶尔有车从对面开来,得花好长时间才错得过去。
颠簸了半天,汽车终于在山顶上一座房屋前停住。
这是我们就要开始雷公山之旅了,爬上这看着可望不可及的雷公山了。
路途中一行人就被眼前的一大片新绿吸引住了。
只见满坡满岭的藤蔓密密麻麻布满了附近的几个山头,长长的藤蔓相互牵扯着,编织成一顶顶巨型华盖,大有遮天蔽日之势。
藤蔓上碧绿的叶子被雨冲洗得越发油润,叶子的缝隙处,一对对像牛的犄角一样的双钩,长势喜人。
爬了一半路程,实在是累呀,但是不能半途而废,坚持!看着一路有下来的,我几度想要和他们一起返回山下,但是咬咬牙还是向上爬。
看见了,看见了,不远处就是山顶了。
和同伴欣喜的望着山顶,又爬了半个小时,天呀,我们终于到了.....此时看着山下,多的都说不出来了,一览众山小就是这个感觉了,犹如在仙境般。
虽然下了山感觉快要虚脱,累的半死,但是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身在其中的感觉和照片中所领略是大有不同的啊!
实践结束后,回到柳州的那一幕,我们都不大习惯柳州闷闷的空气了。
对苗寨那个美丽的地方还是恋恋不舍,它那里的美是品味不完的,你每天所见的都是相同的景色但是因为有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国度的人们与这里的古朴发生碰撞。
你会觉得自己忽而在现在忽而又回到了大自然里。
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