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乙烷

合集下载

二氯乙烷国标

二氯乙烷国标

二氯乙烷国标
摘要:
1.二氯乙烷国标简介
2.二氯乙烷国标的主要用途
3.二氯乙烷国标的安全措施
4.二氯乙烷国标的储存和运输
5.二氯乙烷国标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正文:
二氯乙烷国标是我国针对二氯乙烷这种化学物质制定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其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有机溶剂,二氯乙烷在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氯乙烷国标的主要用途包括:作为有机溶剂,用于溶解多种高分子材料、树脂、涂料、胶粘剂等;作为医药中间体,用于生产多种药物;作为农药中间体,用于合成一些农药;还可用作制冷剂、气雾剂等。

为了保障二氯乙烷国标的安全使用,我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其次,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操作人员佩戴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吸入有害气体。

此外,还要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在储存和运输方面,二氯乙烷国标要求相关企业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应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存放;储存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
并采取防爆、防泄漏等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门的运输工具,并确保货物的安全固定,防止因晃动或碰撞导致泄漏。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二氯乙烷国标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未来,我国将加大对二氯乙烷替代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还将不断完善二氯乙烷国标的相关法规,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总之,二氯乙烷国标在保障我国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氯乙烷(介绍)

二氯乙烷(介绍)

二氯乙烷- 简介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有两种异构体:1,1-二氯乙烷,两个氯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又称“偕二氯乙烷”,为不对称异构体。

1,2-二氯乙烷,两个氯分处两个碳原子上,又称“邻二氯乙烷”,为对称异构体。

两种异构体的鉴别:首先,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使-Cl转化为-OH。

那么1,1-二氯乙烷将得到CH3-CH(OH)2,同碳二醇,不稳定,脱水形成CH3CHO。

而1,2-二氯乙烷则得到乙二醇。

然后用银氨溶液检验,产生银镜的就是1,1-二氯乙烷;不产生的则是1,2-二氯乙烷(乙醛能把银氨还原为Ag)。

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基本信息1,1-二氯乙烷国标编号:32035CAS:75-34-3中文名称:1,1-二氯乙烷英文名称:1,1-dichloroethane;ethylidene chloride别名:乙叉二氯分子式:C2H4Cl2;CH3CHCl2分子量:98.97熔点:-96.7℃密度:相对密度(水=1)1.17;蒸汽压:-10℃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稳定外观与性状:无色带有醚味的油状液体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安全性1、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725mg/kg(大鼠经口);LC5017300ppm,2小时(小鼠吸入);16000ppm,8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1000ppm,6小时/天,5天/周,3个月,肾损害,尿素氮量增高。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

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4、.环境标准: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5mg/m3应急处置1、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二氯乙烷蒸汽压

二氯乙烷蒸汽压

二氯乙烷蒸汽压摘要:1.二氯乙烷的定义和性质2.二氯乙烷的蒸汽压测定方法3.二氯乙烷蒸汽压的影响因素4.二氯乙烷蒸汽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二氯乙烷蒸汽压的安全措施正文:二氯乙烷(C2H4Cl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H2ClCH2Cl。

它是一种无色、易燃、挥发性的液体,具有醚的气味。

二氯乙烷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尤其是用于生产聚合物、溶剂、涂料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二氯乙烷的蒸汽压。

1.二氯乙烷的定义和性质二氯乙烷是一种卤代烃,由两个氯原子取代了乙烷中的两个氢原子。

它的沸点为83.7°C,熔点为-73.6°C。

二氯乙烷的密度比水大,约为1.324g/cm。

2.二氯乙烷的蒸汽压测定方法蒸汽压测定是评价物质挥发性的重要方法。

二氯乙烷的蒸汽压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实验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压力- 体积法、动态法、静态法等。

计算方法主要是利用经验公式,例如雷利定律、莫根堡公式等。

3.二氯乙烷蒸汽压的影响因素二氯乙烷蒸汽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剂和纯度等。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蒸汽压会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蒸汽压会减小。

此外,溶剂的极性和纯度也会对二氯乙烷的蒸汽压产生影响。

4.二氯乙烷蒸汽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二氯乙烷蒸汽压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产聚合物时,通过调节二氯乙烷的蒸汽压,可以控制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此外,二氯乙烷的蒸汽压还可以用于分离和提纯二氯乙烷。

5.二氯乙烷蒸汽压的安全措施由于二氯乙烷具有易燃、挥发性和有毒的特性,因此在处理二氯乙烷时,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例如,应避免与火源接触,使用时应确保通风良好,并穿戴防护装备。

此外,应妥善储存和运输二氯乙烷,避免泄漏。

综上所述,二氯乙烷蒸汽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影响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安全。

二氯乙烷的化学式

二氯乙烷的化学式

二氯乙烷的化学式
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2H4Cl2,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强
的溶解能力。

它的主要用途包括溶剂、颜料和杀虫剂等。

以下是二氯乙烷的更详细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1.化学性质:二氯乙烷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并能与氢氧化钠、氨等发生酸碱反应。

此外,它还能产生毒性气体,如氯化氢和二氯乙烯等。

2.物理性质:二氯乙烷的分子量为98.96,密度为1.235 g/mL(25 ℃),沸点为83-84 ℃,熔点为-35 ℃。

它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化合物,在
高温下易产生爆炸性的气体混合物。

3.应用领域:由于二氯乙烷的良好溶解性,它被广泛用作有机化合物的溶剂。

它还可以用作颜料、助剂和塑化剂的原料,以及离子交换树脂
的溶剂。

此外,在工业上,它还是制造杀虫剂、医药和农药等化合物
的重要原材料。

4.毒性:二氯乙烷存在着较大的危害性和毒性,它是一种亚急性毒性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容易引起人体内脏器官的损伤。

我们需要小心使用
该化合物,并严格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总之,二氯乙烷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有机化合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
的危害性。

在使用该化合物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以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氯乙烷(介绍)

二氯乙烷(介绍)

二氯乙烷- 简介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有两种异构体:1,1-二氯乙烷,两个氯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又称“偕二氯乙烷”,为不对称异构体。

1,2-二氯乙烷,两个氯分处两个碳原子上,又称“邻二氯乙烷”,为对称异构体。

两种异构体的鉴别:首先,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使-Cl转化为-OH。

那么1,1-二氯乙烷将得到CH3-CH(OH)2,同碳二醇,不稳定,脱水形成CH3CHO。

而1,2-二氯乙烷则得到乙二醇。

然后用银氨溶液检验,产生银镜的就是1,1-二氯乙烷;不产生的则是1,2-二氯乙烷(乙醛能把银氨还原为Ag)。

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基本信息1,1-二氯乙烷国标编号:32035CAS:75-34-3中文名称:1,1-二氯乙烷英文名称:1,1-dichloroethane;ethylidene chloride别名:乙叉二氯分子式:C2H4Cl2;CH3CHCl2分子量:98.97熔点:-96.7℃密度:相对密度(水=1)1.17;蒸汽压:-10℃溶解性: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稳定外观与性状:无色带有醚味的油状液体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安全性1、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725mg/kg(大鼠经口);LC5017300ppm,2小时(小鼠吸入);16000ppm,8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豚鼠吸入1000ppm,6小时/天,5天/周,3个月,肾损害,尿素氮量增高。

2、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3、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

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4、.环境标准: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25mg/m3应急处置1、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二氯乙烷部分重叠式结构

二氯乙烷部分重叠式结构

二氯乙烷部分重叠式结构
摘要:
一、二氯乙烷的基本信息
1.二氯乙烷的定义
2.二氯乙烷的化学式
二、二氯乙烷的结构式
1.重叠式结构的概念
2.二氯乙烷部分重叠式结构的表示方法
三、二氯乙烷的性质与用途
1.二氯乙烷的物理性质
2.二氯乙烷的化学性质
3.二氯乙烷的用途
四、二氯乙烷的生产方法
1.乙烷氯化法
2.乙烯加成法
五、二氯乙烷的安全措施及环保问题
1.二氯乙烷的毒性
2.二氯乙烷的防护措施
3.二氯乙烷的储存方法
4.二氯乙烷的环保问题
正文:
二氯乙烷,又称乙烷二氯化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
C2H4Cl2。

它是一种无色、易燃、有毒的液体,不溶于水,但溶于许多有机溶剂。

二氯乙烷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如生产聚合物、橡胶、塑料等。

二氯乙烷的部分重叠式结构表示为Cl-C-Cl,即氯原子与碳原子部分重叠。

这种结构使得二氯乙烷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热稳定性。

二氯乙烷具有较高的毒性,长时间暴露或误食可能引起急性中毒。

因此,在使用二氯乙烷时,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此外,应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气体。

二氯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烷氯化法和乙烯加成法。

乙烷氯化法是在高温、高压下,将乙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乙烯加成法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乙烯与氯气加成生成二氯乙烷。

由于二氯乙烷具有毒性且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因此,其储存、运输和处理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环境安全。

二氯乙烷制备方法

二氯乙烷制备方法

二氯乙烷制备方法二氯乙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溶剂、冷冻制剂、燃料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制备二氯乙烷的常见方法。

1.直接氯化法直接氯化法是制备二氯乙烷最传统的方法之一、其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H2Cl+Cl2→CH2ClCH2Cl+HCl该法采用氯气直接与乙基氯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反应一般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一般在100-150℃。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易得等优点,但产率较低,且反应物乙基氯难以分离和纯化。

2.光氯化法光氯化法是利用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下,使乙基氯分子发生光解而生成二氯乙烷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H2Cl + hv → CH2ClCH2Cl + HCl光氯化法具有选择性好、产率高的优点,但该方法需要较高的能量输入。

3.红磷催化法红磷催化法是利用红磷作为催化剂,使乙基氯和氯气反应生成二氯乙烷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H2Cl+Cl2+P→CH2ClCH2Cl+PCl3红磷催化法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一般在150-180℃。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率快、产率高的优点,但需要使用催化剂,而且催化剂的回收和处理较麻烦。

4.还原氯化法还原氯化法是利用金属锌或铝作为还原剂,将乙炔或氯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二氯乙烷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如下:2CH3CH≡CH+4Cl2→2CH2ClCH2Cl+2HCl还原氯化法具有原料易得、产率高的优点,但需要较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并且反应条件较为严格。

5.氯化氢加氯法氯化氢加氯法是利用氯化氢和氢氯酸作为反应物,与乙炔反应生成二氯乙烷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如下:CH≡CH+2HCl→CH2ClCH2Cl氯化氢加氯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的优点,但需要更高纯度的氯化氢和氢氯酸,并且反应物乙炔较易燃,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安全。

综上所述,制备二氯乙烷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操作。

然而,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遵循相关的实验操作规范。

二氯乙烷部分重叠式结构

二氯乙烷部分重叠式结构

二氯乙烷部分重叠式结构
一、二氯乙烷的基本结构与特性
二氯乙烷(C2H4Cl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的分子式表示为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

它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呈现出类似镜像的重复结构。

这使得二氯乙烷成为了一种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化合物。

二、二氯乙烷的部分重叠式结构
由于二氯乙烷分子中的氯原子和碳原子之间的键长不同,导致分子在空间中呈现出部分重叠式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二氯乙烷的键角和键长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部分重叠式结构对二氯乙烷性质的影响
1.键角变化:部分重叠式结构导致二氯乙烷分子中的键角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氯乙烷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2.键长变化:部分重叠式结构使得二氯乙烷分子中的碳氯键长发生变化,这进一步影响了分子的化学性质。

例如,在反应中,部分重叠式结构可能导致反应活性位点的暴露或遮蔽,从而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

四、应用与前景
1.作为溶剂:二氯乙烷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用作多种物质的溶剂,如油脂、树脂等。

2.作为反应介质:部分重叠式结构使得二氯乙烷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可
应用于聚合反应、氯化反应等领域。

3.环保领域:二氯乙烷可用作污水处理剂,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4.医药领域:部分重叠式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药物,如抗菌、抗病毒药物等。

总之,二氯乙烷的部分重叠式结构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这种结构有助于优化二氯乙烷的用途和提高其使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氯乙烷-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品名
二氯乙烷有二种异构体:
1,2-二氯乙烷; 均二氯乙烷; 对称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 sym-dichloroethane; Ethylene dichloride; Ethylene chloride; EDC; CAS:107-06-2
1,1-二氯乙烷; 偏二氯乙烷; 亚乙基二氯; 1,1-Dichloroethane; Ethylidene Chloride; Ethylidene dichloride; CAS:75-34-3
理化性质
1,2-二氯乙烷为无色液体,有令人愉快气味,味甜。

分子式C2-H4-Cl2。

分子量98.96。

相对密度1.2569(20/4℃)。

熔点-35.5 ℃。

沸点83.5。

闪点13.33℃(闭杯)。

自燃点412.78℃。

蒸气密度3.3。

蒸气压8.00kPa(20℃)。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6.2 ~15.9% 。

几乎不溶于水(8/100025℃)。

与乙醇氯仿、乙醚混溶。

遇热、明火、氧化剂易燃、易爆,燃烧产生氯化氢和光气。

不能与强氧化剂、强碱和活性金属如铝、粉末状的镁、钠或钾共存。

1,1-二氯乙烷为无色油状液体。

气味似氯仿,有甜味。

分子式C2-H4-Cl2。

分子量98.96。

相对密度1.174(20/4℃)。

凝固点-97.4 ℃。

沸点57.3 ℃。

闪点-5.56℃(开杯)。

自燃点457.78℃。

蒸气密度3.44。

蒸气压29.9kPa(25℃)。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燃烧限5.6~11.4% 。

溶于约200份水,与乙醇混溶。

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加热分解生成光气。

能与氧化剂发生剧烈反应,遇强碱能生成乙醛。

接触机会
作为塑料油和脂肪溶剂; 用于制造薰蒸剂和杀虫剂,1,2-二氯乙烷用于制造氯乙烯中间体,从铜矿中萃取铜,1,1-二氯乙烷作为热敏物质萃取剂,清洁剂、脱脂剂,橡胶凝结剂。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
均二氯乙烷:常州石油化工厂、浙江衢县有机化工厂、江苏丹阳化肥厂、北京化工二厂
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也可经皮肤吸收。

毒理学简介
1,2-二氯乙烷:
人经口LDLo: 286 mg/kg;人(男性)经口LDLo: 714 mg/kg。

大鼠经口LD50: 670 mg/kg;吸入LC50: 1000 ppm/7H。

小鼠经口LD50: 413 mg/kg;吸入LCLo: 5 gm/m3/2H。

兔经皮LD50: 2800 mg/kg。

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吸入4050mg/m^3,使猫、兔和脉鼠发生深度麻醉,比吸入同样浓度的四氯化碳或氯仿的麻醉作用深而长,但恢复较快; 对肝功能损害较四氯化碳轻。

吸收后,部分以原形从呼吸道排出,少量以二氧化碳形式呼出,部分代谢产物随尿排出。

1,1-二氯乙烷:
大鼠经口LD50: 725 mg/kg;吸入LC50: 13000 ppm/4H。

具有麻醉作用,但较氯仿为弱,吸入一定浓度可致肾损害。

本品的急性毒性较1,2-二氯乙烷为低,吸入毒性更低。

临床表现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眼、鼻、咽喉刺激症状。

急性中毒时先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兴奋、烦躁、易激动。

呼出气有芳香气味。

随之很快发生步态蹒跚、嗜睡、意识模糊或朦胧。

较轻者继神经系统症状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痛。

部分患者可有肝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或短时间蛋白尿、血尿。

重者可出现澹亡、
昏迷。

脱离接触10小时内测定呼出气中1,2-二氯乙烷含量可作为接触指标。

口服液体中毒时,除消化道刺激症状和中枢神经症状外,肝、肾损害可较明显。

皮肤被液体大面积污染时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与吸入中毒时相似。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

1,2-二氯乙烷及1,1-二氯乙烷遇热分解可产生光气,可引起急性光气中毒。

处理
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污染的眼和皮肤,也可用肥皂及清水冲洗皮肤,误服者给洗胃、导泻。

对症、支持治疗。

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

口服者尤需注意防治肝、肾损害。

忌用吗啡和肾上腺素药物。

恢复期忌饮洒或剧烈运动。

皮炎:对症处理。

标准
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1,2-二氯乙烷:
中国MAC 15mg/m^3;
美国ACGIH 1,2-二氯乙烷TLV-TWA 40mg/m^3
1,1-二氯乙烷:
美国ACGIH TLV-TWA 405 mg/m3 (100 ppm)
美国MSHA STANDARD-air: TWA 200 ppm (320 mg/m3)
美国OSHA PEL(所有行业): 8H TW A 100 ppm (400 mg/m3)
美国NIOSH-IDLH: +3000 ppm [R16]
埃及JAN 1993;
澳大利亚: TW A 200 ppm (810 mg/m3), STEL 250 ppm (1010 mg/m3) JAN 1993;
奥地利: TWA 100 ppm (400 mg/m3) JAN 1993;
比利时: TWA 200 ppm (810 mg/m3), STEL 250 ppm (1010 mg/m3) JAN 1993;
丹麦: TW A 100 ppm (400 mg/m3) JAN 1993;
芬兰: TW A 100 ppm (400 mg/m3), STEL 250 ppm (1000 mg/m3) JAN 1993;
法国: TW A 200 ppm (810 mg/m3) JAN 1993;
德国: TW A 100 ppm (400 mg/m3) JAN 1993;
日本: TW A 100 ppm (400 mg/m3) JAN 1993;
荷兰: TW A 200 ppm (820 mg/m3) JAN 1993;
菲律宾: TWA 100 ppm (400 mg/m3) JAN 1993;
俄罗斯: TWA 100 ppm JAN 1993;
瑞士: TW A 100 ppm (400 mg/m3), STEL 200 ppm (800 mg/m3) JAN 1993;
泰国: TW A 50 ppm, STEL 100 ppm JAN 1993;
土耳其: TWA 100 ppm (400 mg/m3) JAN 1993;
英国: TW A 200 ppm (810 mg/m3), STEL 400 ppm JAN 1993;
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约旦,韩国参照美国ACGIH TLV;
新西兰,新加坡,越南参照美国ACGIH TLV
中国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1506-89 危规: 对称二氯乙烷:GB3.2 类32035。

原铁规:一级易燃液体,61054。

UN NO.1184。

IMDG CODE 3.2 类。

副危险6.1 类。

偏二氯乙烷:GB3.2 类32035。

原铁规:一级易燃液体,61045。

版权信息:本文来自职业卫生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