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土壤的物质组成-1无机矿物

合集下载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土壤是地球上自然界中最珍贵、最复杂、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

对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土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系统介绍土壤的知识,包括土壤的特点、组成、功能、分类及管理等方面。

一、土壤的特点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披覆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薄而复杂的生物地理体系,有空气、水、小生物、适量生物质、不同粒度的无机物质组成。

土壤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可塑性。

土壤的颜色、硬度、水含量、通透性、肥力等性质受到区域环境、动植物生长状况、耕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各种类型的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大多数土壤的无机物质占70%左右,有机物质占30%左右。

其中,主要的无机物质成分有矿物、气体、固体物质和水分,而有机物质则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遗产等。

1、无机物质无机物质是构成土壤固体相的主要成分,分布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化学物质的残渣之中。

最重要的无机物质是矿物,它们构成了土壤矿物质的基础。

矿物包括岩石、矿物晶体、土粒、几何状物质和沉积物等。

2、有机物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

土壤有机物主要由植物残余物、动物的遗体和微生物形成的死体、根和根系分泌物、活性有机物和短链有机化合物、发酵产物等组成。

三、土壤的功能土壤的生态功能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世界。

以下是土壤的主要功能。

1、储藏功能土壤能储存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非常重要的属性是吸水保水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

这些保水质量对于温度、湿度、水分和养分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

2、供给功能土壤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供给作用。

如土壤水能提供农作物和森林植物的生活和生物过程所需的水分,供给粘土状土壤的维持作用,垂直和水平通透性也是供给基础。

3、修复功能土壤具有生物修复和自然修复的功能。

生物修复依靠于微生物,自然修复则依靠于植物,有益的微生物能够抑制病态微生物,保障植物的修复过程。

4、调节功能土壤的质地、粘度、富含氧气的肥沃度等属性对于土壤水文学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教学课件PPT

素养立意本题考查土壤组成物质分布的综合思维。
解析土壤组成物质中有机质的含量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土壤的表
层,图中②表示有机质。60 cm以下未发育成土壤。 答案(1)B (2)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问题探究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
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问题探究 红壤是在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长江以 南的低山丘陵区,土壤呈酸性,一般氮、磷、钾的供应不足。江南 丘陵地区是我国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红壤呈现红色的原因,并描述其特点。 (2)当地人是如何改造红壤发展农业生产的? 提示(1)红壤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 性较强,土质黏重,易板结。 (2)加石灰中和酸性;种好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逐年深耕,熟化土 壤。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2.不同气候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类型
气候类型 土壤状况 高寒环境 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 湿热环境 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 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 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探究一
被与当地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示土壤为沙棘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沙棘固定了当地沙地,
减少肥力的流失。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 ) (2)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 ( ) (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 ( )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 ) (5)亚马孙雨林中因植被茂密而土壤肥沃。 ( ) (6)农业耕作中休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土壤的肥力。 ( ) 答案(1)× (2)× (3)√ (4)× (5)× (6)√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
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复杂体系。

这些元素包括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等。

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遗体、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等有机化合物形成的。

有机物质含有丰富的碳、氢、氧等元素,这些元素是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促进土壤的微生物活动,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无机物质是土壤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矿物质和水分等。

矿物质主要由各种矿物颗粒和岩石颗粒组成,它们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铁、铝、镁、钾、钠等。

这些元素在土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微生物是土壤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它们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在土壤中起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们还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此外,微生物还可以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

土壤的元素组成及成分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

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微生物等是构成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土壤的生态功能。

因此,保护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土壤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土壤地理---重点知识整理

土壤地理---重点知识整理

土壤地理---重点知识整理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

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些?它们的性质如何?(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

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

1.1土壤矿物质

1.1土壤矿物质

2020/4/19
20
3、粒级分类制
土壤颗粒大小是连续分布的,要确定土壤颗粒 的分级,需要研究土壤颗粒大小和性状间关系,找 到由量变到质变分界点、突变点,就可以作为划分 类别的依据。
通常根据土粒的有效直径把土粒由粗粒到细粒 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受人为因素 的影响,当前土壤粒级分类制有:
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崩积和坡积母质
洪积母质
运积母质是指母质经外力, 如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 作用而迁移到其它地区的物质。
冲积母质 湖积母质 海积母质 风积母质
黄土及黄土性母质
2020/4/19
冰碛母质
18
二、土壤矿物质土粒
(一)土壤颗粒
土壤的固体颗粒简称为土粒。
在自然状况下,这些大小不一的土粒有的单个地存 在于土壤中,称为单粒;有的则相互黏结成为集合 体,称为复粒。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改变了原 来的化学成
结晶质矿物 非晶质矿物
2020/4/19
6
原生矿物
1.种类 有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类和磷化物类。 主要种类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
2.作用 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 通过风化作用供应养分
2020/4/19
7
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2020/4/19
云母
角闪石
辉石
8
次生矿物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据黏粒矿物的结晶 状态可将其分为
粘土矿物意义:
结晶质矿物: 主要为铝硅酸盐。
非晶质矿物:主要为胶膜状态, 以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存在。
(1)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种土壤在发生学上的地位,在 土壤分类学中,次生矿物成为鉴别土类的主要依据。

土壤地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土壤地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化学催化聚合学说动植物残体的中间分解产物如氨基酸酚类蛋白质土壤腐殖质本质素等2两种有机质转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有机质的转化是土壤形成中最重要的过程矿质化过程是腐殖化过程的前提腐殖化过程是矿质化过程的部分结果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一节 绪论
一、 土壤的基本概念(掌握)
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位置:地球陆地表面
存环境质量的作用
二、 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掌握)
(一)土壤圈概念和研究意义 ● 概念:由瑞典学者马特松(S.Matson 1938 年)首先提出。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犹如地球的地模,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 (二)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位
2.土壤污染 ▲ 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当其含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引起的土壤理
化性质恶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人畜健康受到危害的现象。 ▲ 污染物类型:①工业三废;②城市污水和垃圾;③化肥和化学农药;④放射性物质。 ▲ 土壤污染的后果:①降低农副产品的品质;②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④降低土壤维护和改善人类生
粒级分析也叫机械组成分析或土壤颗粒分析。
2. 划分:砾石、粗砂粒、细砂粒、粉砂粒、黏粒。
4
(二)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
1.概念:是指不同粒级(组)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
2.分类:根据土壤机械组成的相似与否,把土壤质地划分为 3 大类别,12 个类型(美国制):
土壤质地类型表
类别
类 型(12 个)
三 、土壤有机质 1.概念:是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中间分解产 物、腐殖质。其中以腐殖质为主。 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土壤分为: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

专题11土壤及其成分-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提分宝典(解析版)

专题11 土壤及其成分【知识点梳理】1、土壤的组成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1)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2)土壤中非生物成分的测量【拓展1】土壤中的水分实验步骤: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水。

现象:试管壁上有水。

结论:土壤中有水。

【思考】测量土壤中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

思路:先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V。

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再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出其质量M1。

将水分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就可以知道水分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了。

公式:(M-M1)/ρV【拓展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要求:选择干燥的土壤——干燥的土壤含较多的空气,实验效果明显。

而潮湿的土壤中有许多空间已经被水分占据,空气含量会变少。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

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记作V1。

②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

记录所加的水的体积,记作V2。

③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

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15%-35%。

【讨论】测量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其它方法:第1种方法: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然后用量筒向金属容器中加水,这时的注水量相当于空气的体积大小,然后洗净金属容器,再向容器中注水,测出容器的体积,它相当于土壤的体积,这样便可求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第2种方法:用金属容器在土壤中挖取一块土壤,放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这时液面上升的量就是土壤中非空气部分的体积,再通过测量金属容器的容积,就可以测量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了。

【拓展3】土壤中的有机物实验步骤: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

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壤物质来源于这些圈层,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着,固体部分包括有机物(来源于生物圈)和无机矿物(来源于岩石圈) ,气体,液体部分即土壤溶液(水圈的组成部分) 。

同时,土壤携带了其形成时的环境信息。

既包括大气中的气体,还包括土壤生物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最终进入大气圈)土壤是地壳表层长期演化形成的,是生命的温床,是复杂的生物物理化学体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刻离不开土壤这一宝贵资源,但是由于工业文明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持土壤使之可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 1.土壤的形成土壤是岩石圈顶部经过漫长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物理风化的本质是将地表整块岩石物理分解成大量小碎屑的过程;化学风化则改变了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面貌,其中地表(地下)水和大气中氧、二氧化碳的作用最为重要,使造岩矿物分解,形成以粘土矿物为主的松散物质,即通常所说的风化壳。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意义更为关键。

生物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生物降解作用实现的。

生物腐烂形成腐殖质,增加了 N、P、K 和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使风化壳最终形成土壤。

2. 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关系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对大气和水化学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

土壤质量的变化对植物和微生物从而对动物、人类产生明显影响。

任何外来物质的加入以及人为的改造,都将引发土壤内部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甚至微生物环境的改变。

诸如,无机肥料施放过多,会造成土壤颗粒电荷的丧失,从而造成土地板结,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大大改变,致使微生物数量减少,影响了微观生态环境。

当然,土壤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缓冲少量外来物和轻微的人为干扰。

但大规模、长期的人为影响终将使体系失衡,引发大的破坏和损失。

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它们的相对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英
分布广、性质稳定,极难分解, SiO2
云母
分布较广,可风化为水云母和高岭石,土壤K重要来源 黑云母:富含盐基、易风化 白云母 :抗风化能力强
角闪石和辉石 易风化成次生矿物,释放盐基物质,黑色
方解石 分布广,CaCO3,石灰岩和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易 风化,土壤碳酸盐的主要来源
铁矿 • 赤铁矿:Fe2O3,分布广,暗红色,较稳定 • 磁铁矿: Fe3O4,较稳定 • 褐铁矿:2Fe2O3.3H2O,是含铁矿物在地表经氧化
被土壤颗粒→稳定很强的土壤结构
针铁矿(goethite):FeOOH 赤铁矿(hematite):Fe2O3 三水铝石(gibbsite):Al(OH)3
主要以胶膜或粘粒形式存在。包被土壤颗粒→稳
定很强的土壤结构。
三水铝石、赤铁矿:含水的铝(Al)铁(Fe)氧化物, 在热带亚热带土壤中含量高,交换量低,对磷酸 根有固结作用。 针铁矿:在湿热或渍水土壤中较多,交换量较 多。 水铝英石:无定形含水硅、铝三氧化物,火山 灰发育的土壤中多,吸附阳、阴离子能力均强。
铝氧八面体层
硅氧四面体层
2:1型:
膨胀型—蒙脱石(montmorillonite)、 蛭石 (vermiculite)
非膨胀型—水云母(hydromica) 混合型—绿泥石(chlorite)
1.4 nm过渡矿物(1.4 nm intergrade mineral)
chlorite
表2-2 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特性比较
3)、我国土壤粘粒矿物的分布规律
风化和成土作用与粘土矿物组成关系 (1)气候因素影响: (2)母质因素影响: (3)地形因素影响:
粘土矿物在特定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
• 比较稳定 • 明显的地带性 • 受母质的强烈影响 • 对土壤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总之,由北向南,土壤中的2:1型粘土 矿物减少,1:1型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增 多,其中针铁矿逐渐减少,赤铁矿增多, 三水铝石由无到有。
> 97%
表 几种主要的土壤原生矿物的元素组成
稳定 性
极稳定
易风化
矿物
石英 磁铁矿 钛铁矿 白云母 正长石 钠长石 钙长石 磷灰石 黑云母
辉石
角闪石 橄榄石
常量元素
Si Fe Fe,Ti K,Al,Si K,Al,Si Na,Al,Si Ca,Al,Si Ca,P,F K,Mg,Fe,Al,Si
Ca,Mg,Al,Si
1)、国际制:0.02mm 2)、卡庆斯基制:
# 1~0.01mm的土粒为物理性砂粒 # < 0.01 mm的土粒为物理性粘粒
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性质差异 1) 矿物组成 2) 元素含量 3) 比表面 4) 物理性质:吸湿性、胀缩性、可塑性 5) 化学性质:阳离子交换量
砂粒
粉粒
粘粒
图2-6 土粒矿物组成示意图
岩石循环
二、岩石风化
1、物理风化:岩石在物理因素作用下,逐渐 崩解破碎,仅只有大小形状发生改变,而不 改变矿物成份和化学成分的过程。其结果形 成母质或土壤中的粗粒部分。其主要因素为 温度、流水、冰冻和风蚀等。
2、化学风化:岩石在化学作用下的破坏过程。 使岩石改变其组成和性质而产生新的矿物。 其主要因素为水、氧和二氧化碳等。
理岩
岩浆岩的变质如: 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正片麻 岩
沉积岩的变质如: 粘土岩→板岩→千枚岩→片岩
• 再如: – 硅质砂岩→石英岩(极坚硬、极难风化) – 页岩→板岩(坚硬难风化) – 页岩→千枚岩(云母多) – 页岩、隐晶质的酸性岩浆岩→片岩 – 石灰岩→大理岩(质硬、色白)
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改变了化学成分与性 质,而形成的新矿物。如Si、Fe、Al、Mn的氧化物 和水化氧化物,还有碳酸盐、硫酸盐和黄铁矿等。
1、常见的原生矿物
长石
易风化为高岭石、SiO2、盐基物质 正长石:钾长石,土壤K重要来源,肉红色 斜长石:Na、Ca长石混合,灰白色
表2-7 各粒径土粒的化学组成(重量%)
粒径范 围(mm)
1-0.2
SiO2 96.3
Al2O3 Fe2O3 CaO 1.6 1.2 0.4
MgO 0.5
K2O 0.8
P2O5 0.05
0.2-0.04 94.0 2.0 1.2 0.5 0.1 1.5 0.1
0.040.01
89.4
5.1
1.5
0.8
和水化后的产物,黄褐色。 • 黄铁矿:FeS2,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土壤中
S的主要来源,极易风化成褐铁矿。
磷灰石 • 岩浆岩中副矿物,土壤P素重要来源
土壤原生矿物作用 • 构成土壤的骨架 • 通过风化作用提供养分
2、次生矿物
简单的盐类—方解石、石膏、芒硝、食盐 分三类: 次生层状硅酸盐—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
0.3
2.3 0.2
0.010.002
74.2 13.2
5.1
1.6
0.3
4.2 0.1
< 0.002 53.2 21.5 13.2 1.6 1.0 4.9 0.4
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性质差异 1) 矿物组成 2) 元素含量 3) 比表面 4) 物理性质:吸湿性、胀缩性、可塑性 5) 化学性质:阳离子交换量
侵入岩
侵入地壳冷凝而成的岩石 深成侵入、浅成侵入 (<8 km) 花岗岩、闪长岩
有冷凝、结晶顺序 无层次,无化石
2、沉积岩:先成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原有的 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胶结而成。分为碎屑岩 类、粘土岩类、化学岩类和生物化学岩类。地球表面 75%以上的岩石都是沉积岩类。
各种先成岩经风化、搬运重新沉积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面积最广
Mg,Fe,Ca,Al,Si Mg,Fe,Si
微量元素
Zn,Co,Ni,Cr,V Co,Ni,Ct,V F,Rb,Sr,Ga,V,Ba Rb,Ba,Sr,Cu,Ga Cu,Ga Sr,Cu,Ga,Mn 稀土元素,Pb,Sr Rb,Ba,Ni,Co,Se,Li,Mn,V,Zn,C u,Ga Ni,Co,Mn,Se,Li,V,Zn,Pb,Cu,G a Ni,Co,Mn,Se,Li,V,Zn,Cu,Ga Ni,Co,Mn, Li, Zn,Cu,Mo
五、土壤质地
1、概念
1)、土壤颗粒组成或土壤机械组成:指土壤中颗粒 大小和数量的构成状况。
2)、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土粒大小和数量构 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2、土壤颗粒分级
1)、国际制:0.02mm 2)、卡庆斯基制:1~0.01mm的土粒为物理性砂粒
< 0.01 mm的土粒为物理性粘粒
2、土壤颗粒分级
第一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骨架), 占土壤固相物质重量的95%-98%。土壤的理化性状 与它密切相关,对土壤肥力有深刻影响。而其来源 是成土岩石的风化。
成土岩石 成土母质 成土矿物
一、成土岩石
1、岩浆岩:又称火山岩,由岩浆冷凝而成。分侵入 岩和喷出岩。如花岗岩、玄武岩。
火山作用与火成岩
是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硅酸盐熔融
成分主要是硅酸盐: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 辉石、橄榄石
基性岩浆: SiO2<55%,富含Fe、Mg ,少 Na 酸性岩浆: SiO2>65%,富含K、Na, 少 Fe、Mg
类型: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面冷凝而成的岩石 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砂粒和粉粒主要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中以石英最多,其次 是各种原生硅酸盐矿物(长石、云母);粘粒粒级中,原生矿物 很少,基本上是次生矿物(主要是各种层状硅酸盐和铁、硅、铝 氧化物)。
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性质差异 1) 矿物组成 2) 元素含量 3) 比表面 4) 物理性质:吸湿性、胀缩性、可塑性 5) 化பைடு நூலகம்性质:阳离子交换量
分类
碎屑岩类:组成物质主要为碎屑物质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类:组成主要为粘土矿物 页岩 泥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 石灰岩 白云岩
3、变质岩类:先成岩类在高温高压下使岩石内部发 生剧烈变化面成。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 片岩和大理岩。
变质作用与风化作用(外力)不同 变质作用不经过溶融过程(与岩浆岩不同) 常见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
Oxygen Silicon Aluminium
(2)主要类型
1:1型:高岭石(kaolinite)、埃洛石 (halloysite)
1:1型 (高岭石)结构
铝氧片
硅氧片
1:1型 (高岭石)结构
铝氧八面体层 硅氧四面体层
层间氢键 O OH
2:1型 粘土矿物(云母)的结构
O
Si
硅氧四面体层
Al
项目
蒙脱石类 水云母类 高岭石类
形状
不规则片状 不规则片状 六角形片状
外表面

中等
较小
内表面
很大
中等
较小
比表面(m2/g)
700-800
100-120
5-20
粘结性,可塑性

中等

胀缩性

中等

阳离子交换量
60-100
15-40
3-15
(cmol/kg)
2)、含水铁、铝氧化物: 主要以胶膜或粘粒形式存在。包
2、沉积岩:先成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原有的 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胶结而成。分为碎屑 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类和生物化学岩类。
3、变质岩类:先成岩类在高温高压下使岩石内部发 生剧烈变化面成。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 片岩和大理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