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六大死因分析
英年早逝

24、叶雯(台湾演员)2006 年 4 月 3 日 晚间,台湾老牌演员叶雯 ( 本名叶淑雯 ) 被人发现在中国台北石门乡山溪村海边投海自杀身亡,享年 63 岁。
27回答者: zhxr63
而就在四年前,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逝世时年仅38岁。优秀企业家和经理人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公众对他们健康状况的关注。
医生给职场中人的建议
东方网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上海中山医院的俞淑华医生,她提醒所有职场中人,事业与健康并非水火,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日常三餐要注意均衡营养,多吃新鲜蔬果;工作环境与室外环境温差不宜过大;有小病必须及时休息并就医,千万不要以工作为借口而拖拉。只有赢得健康才能赢得最后的财富。
9、2000年1月30日刘丹(影视红星)死因:车祸,年仅26岁。
10、2000年7月17日赵丽蓉(著名演员)死因:肝癌
11、2000年9月10日筠子(内地歌星)在家上吊身亡,年仅23岁
12、2002年7月31日陈宝莲(香港艳星)死因:跳楼自杀终年29岁。
13、2002年8月20日沈旭华(央视女主持):坠楼意外身亡
4、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台湾歌星)死因:哮喘病突发猝死,享年42岁。
5、1995年洛桑(内地笑星)死因:车祸
6、1995年5月11日张炬(“唐朝”乐队闻名贝司手)死因:车祸
7、1997年11月12日张雨生(台湾闻名歌星)死因:车祸
8、1999 年 2 月 14 日 上午,谢津 ( 有名歌星 ) 跳楼自杀 ,年仅27岁
5、高文焕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2005年1月26日,肺癌,享年46岁
明星英年早逝
1、1993年10月25日陈百强(香港歌星)死因:服药过量致死 时年35岁。
美好生活、从心开始——剖析民营企业家的早逝现象

引言 近几年来有关民营企业家的健康问题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经常是一石击起千重浪,其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自己的分析判断,特书此文以引之。 第一节:中国企业家生命和健康 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50岁左右的企业家英年早逝者近3000人。 另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过去20年中,中国有1200余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自杀身亡。企业高层管理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比国家法定的37.5小时工作时间多出60%。还有不少高层管理者每天工作12—16小时,睡眠不足6小时。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企业家超负荷工作,体力严重透支,使他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国内企业家进行的《中国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1、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占30.77%; 2、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疾病占23.08%; 3、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 4、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 5、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 6、26.4%的企业家失眠。 7、只有60%的企业家知道如何减压,多数人自己吞下压力,对身体造成巨大负荷。 最近几年,商界频频遭遇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主要有三种情形: 1、自杀,从1993年3月9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方宏跳楼身亡后,几乎每年都有企业家自杀的报道。 2、积劳成疾,2001年青岛啤酒总裁彭作义在游泳时突发心脏病死亡;2004年11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2004年4月,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 3、他杀,典型的有,2003年,山西海鑫钢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海仓被人枪杀;2004年,四川明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葛君明被炸身亡;最悲惨的是2004年5
揭开“老总们”英年早逝的秘密

龙源期刊网 揭开“老总们”英年早逝的秘密作者:亦名来源:《饮食科学》2014年第10期今年35岁的夏明在某外企公司任副总,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和薪酬,由于年轻,他从不把一些偶尔发生的胸闷、乏力当回事。
一周前,早上起床时,他忽然觉得胸口剧痛,摔在地上不省人事,120急救车将他送到医院时,已回天无力……据媒体报道,仅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的19个月时间里,就出现了19名总经理、董事长级别的高管英年早逝,包括百视通COO吴征、德尔惠股份创始人兼原董事长丁明亮、兴民钢圈董事长王嘉民等。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老总们英年早逝。
医学专家解释说,劳累、熬夜、暴饮暴食等极易导致心梗等危险事件发生。
心肌梗死属于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冠状动脉在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后,受到劳累、寒冷、兴奋等因素影响,直接导致了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或者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病急,通常伴有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最快五分钟内就可使患者死亡。
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特点的麝香保心丸,在突发心梗发作时,患者只需在舌下含服4~6粒麝香保心丸,最快30秒就能起效。
同时,还可以迅速缓解心慌、胸闷、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而坚持长期服用则能起到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稳定易损斑块、促进血管新生,实现“药物搭桥”的作用。
麝香保心丸的“药物搭桥”作用是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刺激而增殖游走开始的。
微血管在受到相关刺激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周期缩短。
同时,内皮细胞开始增殖,在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的作用下出现游走及粘附,与周细胞合成新的基底膜并形成管腔,从而组成新毛细血管的基本结构,增加心肌血管的密度,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促进血管新生的疗效。
责任编辑/邹佳璇。
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六大死因分析

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六大死因近日,一篇名为《中国知名企业高管19个月19人离世》的文章在企业家圈子中引起热议。
史玉柱、求伯君等纷纷发微博呼吁企业家们要珍惜生命。
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以财富、地位为导向的价值观,他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事业的成功不应以牺牲健康为前提。
没有人愿意再看到悲剧重演,如何杜绝悲剧的再次发生就成了最严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整理了67位知名企业高管的死亡案例,并对死因做了分析。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希望通过这些血的教训能帮助企业高管们找到健康的风险隐患,及时改善,安享健康幸福长寿人生。
67名英年早逝的企业高管中,自杀的人数最多,达到了26人。
由此可见,企业家心理问题是威胁企业家健康的最大杀手。
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了2 1人死亡,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猝死,根本来不及抢救。
有很多是因为运动不当酿成悲剧,其实如果能够得到科学专业的指导,悲剧可以避免,但对健康的盲目自信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禁令人惋惜。
还有11人死于癌症,平均死亡年龄才4 7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恶性肿瘤,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有一两年甚至数月。
剩余9人死于其他疾病,主要为慢性病并发症和急性消化道出血等。
死亡原因一:自杀代表人物:湖南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魏东于1995年创建从事投资的涌金公司,2002年控股知名医药公司“九芝堂”,2005年控股成都证券,并展开增资扩股,后来改名为国金证券,并于2007年完成国金证券借壳上市。
同时,涌金集团还是千金药业第二大股东,旗下拥有云南信托、涌金投资等多家金融机构。
可以说,魏东创立的涌金系造就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传奇。
他的个人财富通过短短14年时间的努力,达到了70亿元人民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无数人羡慕与崇拜的商界模范,竟于2008年4月29日在北京的家中,从17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在震惊之余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反思。
14年的辛苦创业积累下亿万财富,一朝撒手人寰,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哀思与痛苦,再多的财富也如过眼烟云,黯淡无光。
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六大死因分析

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六大死因近日,一篇名为《中国知名企业高管19个月19人离世》的文章在企业家圈子中引起热议。
史玉柱、求伯君等纷纷发微博呼吁企业家们要珍惜生命。
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以财富、地位为导向的价值观,他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事业的成功不应以牺牲健康为前提。
没有人愿意再看到悲剧重演,如何杜绝悲剧的再次发生就成了最严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整理了67位知名企业高管的死亡案例,并对死因做了分析。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希望通过这些血的教训能帮助企业高管们找到健康的风险隐患,及时改善,安享健康幸福长寿人生。
67名英年早逝的企业高管中,自杀的人数最多,达到了26人。
由此可见,企业家心理问题是威胁企业家健康的最大杀手。
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了21人死亡,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猝死,根本来不及抢救。
有很多是因为运动不当酿成悲剧,其实如果能够得到科学专业的指导,悲剧可以避免,但对健康的盲目自信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禁令人惋惜。
还有11人死于癌症,平均死亡年龄才47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恶性肿瘤,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有一两年甚至数月。
剩余9人死于其他疾病,主要为慢性病并发症和急性消化道出血等。
死亡原因一:自杀代表人物:湖南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魏东于1995年创建从事投资的涌金公司,2002年控股知名医药公司“九芝堂”,2005年控股成都证券,并展开增资扩股,后来改名为国金证券,并于2007年完成国金证券借壳上市。
同时,涌金集团还是千金药业第二大股东,旗下拥有云南信托、涌金投资等多家金融机构。
可以说,魏东创立的涌金系造就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传奇。
他的个人财富通过短短14年时间的努力,达到了70亿元人民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无数人羡慕与崇拜的商界模范,竟于2008年4月29日在北京的家中,从17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在震惊之余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反思。
14年的辛苦创业积累下亿万财富,一朝撒手人寰,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哀思与痛苦,再多的财富也如过眼烟云,黯淡无光。
9位亿万富豪自杀背后的原因

9位亿万富豪自杀背后的原因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先后有9位亿万富豪相继自杀。
在告别这个世界的...2002年,他以1.2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第58位,有“河南...株洲隆力奇温馨:不要上网太久,上网太久对身体不好。
有评论说这显示部分富豪在财富、意志乃至生命方面的脆弱。
在生活中不要让钱成为我们的全部。
5月23日凌晨,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从自己的寓所坠楼而亡……金利斌、高庆昌、卢立强、魏东、裘祖贻、乔金岭……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先后有9位亿万富豪相继自杀。
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这些曾经声名显赫的商界精英想了些什么?他们曾经创造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财富令人艳羡,却因为一些至今不为外界所知的原因,采取了“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人生。
(山东商报 )1.魏东九芝堂集团董事、涌金系掌门人。
2008年4月29日,魏东在其位于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居所坠楼身亡,年仅41岁。
生于1967年的魏东,生前是中国商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魏东祖籍湖南湘西,拥有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1994年,魏东在北京成立北京涌金财经顾问公司。
次年,北京涌金以2亿元注册资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镇成立上海涌金实业公司,涌金系的财富之旅就此起航。
魏东为何在涌金系鼎盛时期突然自杀?外界盛传多种说法:有人表示魏东在自杀前身患严重的抑郁症,心理压力巨大;坊间也有传闻说魏东生前被卷入“王益案”,并曾被有关部门“约谈”。
2.高庆昌万昌科技董事长。
2011年5月23日,上市仅3天的万昌科技,就传出董事长高庆昌跳楼身亡的消息。
现年68岁的高庆昌是山东淄博市的知名人物,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
这位带领万昌科技登陆深证中小板的企业家,其发家地也在万昌科技股份的所在地淄博市临淄区。
有关高的死因,其家属对外表示,高庆昌患抑郁症,长期服药。
3.卢立强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5月20日,浙江台州知名商人、珠光集团浙江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强,被人发现沉尸在台州灵湖。
六种事故致因原理

六种事故致因原理(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mWOod)和伍兹(HHWoods)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如下三种分布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
1 .泊松分布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是由工厂里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以及一些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
2 .偏倚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
3 .非均等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
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
进而的研究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ACeidemPrOneneSS)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阳向。
事散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阳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发倾向者解雇。
频发倾向理论是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美国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ialAceidentPreVemion)一书中,阐述了根据当时的工业安全实践总结出来的工业安全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死亡漩涡”知多少(职场经验)

企业“死亡漩涡”知多少(职场经验)中国企业普遍短寿, 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 但是从2004年底以来众多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也快速步入了短寿行列, 其中德隆、健力宝等是主要的代表。
其实企业死亡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据统计日本90%以上新成立的企业也是在3年以内死亡的。
这个数字甚至可以映射到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
同样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 中国企业的死亡线路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着重大的区别, 其中价值贬值是关键。
死亡漩涡第一阶段:没有价值的价格战中国企业以酷爱价格战出名, 而价格战的根源基本上是以“模仿战略”及“成本战略”为前提的。
中国只要有赚钱的产品, 不出三个月就会出现模仿者, 模仿者的任务就是获取短期的利润, 对于产业的发展不承担任何责任。
笔者曾经接触一个叫“防磁贴”的产品, 这种产品在日本及韩国非常流行, 据说是用隐形飞机外表的材料制成。
这种东西应当是高科技产品, 在市场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没等产品正式推广, 假冒产品抢先上市, 甚至被演义成一种迷信产品, 在磁片上印上菩萨、佛爷等各种形象, 宣称可以防磁保平安, 由于成本低廉, 价格战成为了首选的入市武器, 而真正防磁贴的生产企业, 由于无力进行如此庞大的消费者市场教育, 加之缺乏成本优势, 在模仿者的进攻下被迫退出市场。
而模仿品在没有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托市的情况下, 也很快的销声匿迹。
与模仿战略相同, 低成本是造就另一个价格战的根源, 中国企业追逐成本优势到达了疯狂、偏执的程度, 中国众多企业的低成本来源于拖欠工资、不提供劳动保障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等不正当的手段, 沉迷于其中的企业除了赚钱, 根本就没有任何创造价值的能力与欲望, 从本质上分析, 这种低成本的发展方式, 更多的鼓励两眼向内、封闭式的剥削方式。
与此相反驰名企业更加注重, 两眼向外以客户价值增长为根本的扩张方式。
罗技鼠标作为世界第一品牌, 在中国有3800名员工, 其中有300人在罗技本部搞产品设计, 罗技鼠标出口大约是40美金, 其中本部8美金、供应商13美金、经销商15美金, 剩余4美金归中国地区的3500名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六大死因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知名企业高管19个月19人离世》的文章在企业家圈子中引起热议。
史玉柱、求伯君等纷纷发微博呼吁企业家们要珍惜生命。
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以财富、地位为导向的价值观,他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事业的成功不应以牺牲健康为前提。
没有人愿意再看到悲剧重演,如何杜绝悲剧的再次发生就成了最严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整理了67位知名企业高管的死亡案例,并对死因做了分析。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希望通过这些血的教训能帮助企业高管们找到健康的风险隐患,及时改善,安享健康幸福长寿人生。
67名英年早逝的企业高管中,自杀的人数最多,达到了26人。
由此可见,企业家心理问题是威胁企业家健康的最大杀手。
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造成了21人死亡,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猝死,根本来不及抢救。
有很多是因为运动不当酿成悲剧,其实如果能够得到科学专业的指导,悲剧可以避免,但对健康的盲目自信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不禁令人惋惜。
还有11人死于癌症,平均死亡年龄才47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恶性肿瘤,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有一两年甚至数月。
剩余9人死于其他疾病,主要为慢性病并发症和急性消化道出血等。
死亡原因一:自杀
代表人物:湖南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
魏东于1995年创建从事投资的涌金公司,2002年控股知名医药公司“九芝堂”,2005年控股成都证券,并展开增资扩股,后来改名为国金证券,并于2007年完成国金证券借壳上市。
同时,涌金集团还是千金药业第二大股东,旗下拥有云南信托、涌金投资等多家金融机构。
可以说,魏东创立的涌金系造就了中国民
营企业的传奇。
他的个人财富通过短短14年时间的努力,达到了70亿元人民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无数人羡慕与崇拜的商界模范,竟于2008年4月29日在北京的家中,从17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在震惊之余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反思。
14年的辛苦创业积累下亿万财富,一朝撒手人寰,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哀思与痛苦,再多的财富也如过眼烟云,黯淡无光。
死亡原因二:心脏病
代表人物:原凤凰网总编辑、现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
吴征2002年至2005年工作于中央电视台,2006年至2007年出任凤凰卫视中文台总编室主任,2007年任凤凰新媒体总编辑,负责凤凰新媒体的内容建设;2009年加盟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旗下百视通公司,出任COO。
这位被寄予厚望的新COO,在执掌百视通仅一年多后,就在游泳时因心脏病突发死于上海长征医院,年仅39岁。
百视通全体员工及业界其他好友无不表示震惊与悲痛,对于意欲在IPTV领域迅速扩张的百视通公司来说,无疑是一次沉痛的打击。
高管的健康问题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发展隐患,特别对于新兴公司来说,核心高管的早逝甚至可能让企业从此一蹶不振,走入低谷。
死亡原因三:脑溢血
代表人物:江苏丰立集团董事长吴岳明
吴岳明高中毕业后开始经商。
1989年,吴岳明从一个回收站开始了新的创业,通过废旧钢铁的回收积累了第一桶金。
1993年10月,他出资500万元收购了南沙化工设备厂和香山锁厂后进行企业重组,次年成立了丰立集团的前身张家港市丰立贸易有限公司。
经过不断发展,丰立集团已跃身国民营企业500强和江苏省民营企业50强,吴岳明也以39亿人民币的身价跻身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70位。
然而,就在丰立集团准备向海外扩张的时候,董事长吴岳明却意外的因脑溢血死在了张家港市华芳金陵大酒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如日中天的丰立集团未来充满了变数。
死亡原因四:肝癌
代表人物:杭州道远化纤集团董事长裘德道
裘德道教育程度只有小学三年级,1981年靠当水泥匠辛苦积攒的5000元起家,开始涉足化纤行业。
经过十余年拼搏,在1998年收购了萧山二轻局下属的一家倒闭涤纶丝厂,后改组为萧山道远化纤有限公司。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道远集团发展为集化纤、纺织、能源、地产、化工生产经营为一体,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大型民营集团企业。
然而好景不长,在2008年底裘德道被查出肝区有阴影,后确诊为肝癌。
2009年春节在上海进行了肝移植手术,但持续有排异反应,仅仅过了一年多于2010年12月24日死在了医院病床上。
在其病重期间,道远集团出现了巨额的亏损,死后留下的道远集团已经是一个满目疮痍,巨亏20亿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裘德道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最终以悲剧收场,道远集团何去何从成为迷局。
死亡原因五:胰腺癌
代表人物:康华集团董事长王金城
王金城出生贫困,15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开始跟父亲一起贩卖咸鱼,成了鱼贩。
改革开放后,又跑到海南做起了菜贩子。
1985年王金城在厚街创办了兴业铝合金厂。
以此为起点,王金城的资产开始呈现几何级急剧膨胀。
经过20多年艰苦拼搏,王金城成为东莞民营企业家领军人物,当时公认的“东莞首富”,身价超过300亿。
然而,在财富暴增的同时,其健康状况却是每况愈下。
他在2006年2月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之后病情急转直下,即使在美国最好的肿瘤中心做治疗也没能延续他的生命,在经历一年时间的痛苦折磨后,王金城在自己创办的当时中国最大民营医院康华医院与世长辞,享年50岁。
我们不禁会想,如果王金城能再活30年,那将会是怎样的景象,他的企业是否会发展得像沃尔玛、微软等商业帝国一样,但他走得太早了,一个中国的商业奇迹因他的离去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无尽的遗憾。
死亡原因六:慢性病并发症
代表人物:汤臣集团董事长汤君年
汤君年22岁就只身从香港到台湾创办了“汤臣窗帘布公司”,靠着一台摩托车穿梭在台北市迪化街的各大布庄。
很快汤臣窗帘便拥有3000多家经销商、一年
5亿元生产量。
随后,汤君年步入台湾地产界并取得骄人业绩,接着又开始在香港、大陆投资房地产,事业发展顺风顺水。
然而,事业成功的背后是对健康的持续透支。
汤君年从创业之初就以勤奋过人而著称,高强度的工作和对健康的忽视使他很早便成为了糖尿病的患者。
由于糖尿病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并没有引起汤君年足够的重视,病情不断恶化。
终于在2004年10月14日凌晨,汤君年在香港养和医院因糖尿病并发症突然病逝,享年56岁。
至此,汤臣集团从巅峰开始步入低谷,再无像汤臣一品这种世界级项目问世。
其实,在我们对企业高管的死因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与其说他们是死于各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不如说死于健康的无知。
上述的六大死因归结为一点就是健康无知,是无知害死了他们,是无知酿成了悲剧。
比如百视通的吴征、致远协创的黄骁俭、爱立信的杨迈等人,都是因为运动不当而突发心脏病猝死。
如果他们都能得到专业的运动指导,并且有足够好的健康意识,这些悲剧就可以避免。
还有因癌症而去世的德尔惠董事长丁明亮、中芯国际江上舟、杭州道远的裘德道等等,他们往往是癌症到了晚期才被发现,但为时已晚,再多的金钱财富也不能帮助他们延续生命。
如果他们能固化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或者延缓癌症的发生呢,如果他们能及时对身体做全面检查,是不是就可以及早发现癌症隐患呢,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过早的走完了一生。
还有许许多多因为抑郁症、事业压力而自杀的企业高管们,他们的自杀不是忽发奇想,肯定是心理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能及早发现这些心理问题并给予良好的心理辅导,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高管之殇,也是中国民营经济之殇。
中国的企业家们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成就百年企业光有先进的模式、雄厚的资本、巨大的市场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健康的高管团队,毕竟一切都要人去完成,健康才是前提。
对健康的忽视就是悲剧的开始,谁都不愿悲剧重演,那么从现在开始重视自己和团队的健康,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