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防治

合集下载

鸡白痢的防治方法

鸡白痢的防治方法

鸡白痢的防治方法
鸡白痢是一种常见的鸡类传染病,主要由副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

下面是防治鸡白痢的方法:
1. 加强清洁环境: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鸡舍、饮水设施和饲料器具,避免饮水污染和病原菌滋生。

2. 隔离病鸡:发现有白痢症状的鸡,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病菌扩散,同时应注意与健康鸡的接触。

3. 规范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障鸡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饮水和饲料。

4. 预防疫苗接种: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可提高鸡的免疫力,减少白痢的发生。

5. 配合使用药物:在兽医的指导下,可以给鸡群使用一些有效的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帮助控制疾病的发展。

6. 加强饲料卫生:选用优质饲料,避免饲料中的病原菌传播,定期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

7. 加强个体免疫力:可以给鸡群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鸡的抵
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些通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具体防治方法应根据病情和兽医的指导来进行。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
鸡白痢相信大家都不怎么陌生,这个鸡病也算是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鸡病之一,也让养殖户感到头疼。

鸡白痢主要侵害2周--3周的鸡,但是以三到七天的雏鸡死亡率最高。

下面一起学习一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案。

一、鸡白痢的临床症状
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精神沉郁,缩头,拱背,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拉稀,粪便白色或呈浆糊状,黏稠,黏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而不易掉下,形成干块,也有的鸡是积成一大块,堵住了肛门排粪;排粪困难,雏鸡肛门括约肌不停地一伸一缩地活动,间或发出低沉痛苦的尖叫声;病鸡怕冷,常挤成一堆,围在外面的小鸡往中间挤,身体蜷缩。

二、鸡白痢的综合防治方案
雏鸡开口药选择敏感的,同时配合保肝护肾的产品一起使用:可以选择:沙星类的,四环素类,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产品,有时会继发肠炎引起鸡拉于肠子样粪便,临床用药时要联合用药。

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轮换使用,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养鸡户朋友也可以提前进行防治,孵化室要用福尔马林熏蒸,种蛋也要熏蒸消毒,但是熏蒸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熏蒸前先把蛋壳表面的粪便污物清洗。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鸡。

因此,消灭带菌
鸡、净化鸡群、建立无白痢病的种鸡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以上就是鸡白痢的防治方法,新手养鸡户和老手都要学会提前预防,关于鸡白痢预防你还想了解更多吗?可继续关注本站!
关于鸡白痢预防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鸡白痢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鸡白痢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克溶于 2 0 0千 克饮 水 , 同时加 入 电解 多 维辅 助 治疗 。 病 情严 重者 用 阿米卡 星 ,按每 千 克体 重肌 肉注射 l O 毫克 , 每天 2次 , 用药 5天 后病 情可得 到控 制 。
在 日常饲 养 过程 中 ,饲养 者通 常 在雏 鸡 开 食 当
天起 向饲料或饮水 中添加抗菌药物 , 如青霉素、 链霉 素、 土霉素 、 氯霉素、 庆大霉素、 氟哌酸等 。这些抗生
毛、 蛋壳等都含有大量鸡 白痢沙门氏菌 , 健康雏鸡因 接 触这 些 病 鸡 排 泄 物 或 污染 的饲 料 、 饮水 、 垫草 、 用 具等而被传染。 管理措施 不合理也 是导致 该病暴发 的重要 原 因。在育雏过程中 , 若育雏 室的温度忽高忽低 , 加上 鸡 舍通 风不 良, 不 良气 体 过 浓 , 雏 鸡饲 养 密 度 过 大 ,
回 兽 医 临 床
鸡 白 痢 的 发 生 原 因 及 防 治 措 施
刘 志 军 朱 胜 陈卢 栋 ( 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兽 医站 江苏靖江 2 1 4 5 3 1 )
鸡 白痢 是 由鸡 白痢 沙 门 氏菌 引起 的 1种 以肠 炎 和黄 白色或 灰 白色 下痢 为 主 要特 征 的急 性 、败 血性 传染 病 。 主要侵 害雏鸡 , 以 白痢 为 主要 特征 , 常 呈 急 性 败血 症经 过 , 引 起雏 鸡 大批 死 亡 , 一 般 雏鸡 患 病后
星期检疫 1 次,经 3 ~ 4次后一般可把带菌鸡全部检 出淘汰, 但有时也需反复多次才能检出。
鸡 舍 及一 切用 具要 经 常清 洗 消 毒 ,保 持 鸡场 环 境 卫 生 。种蛋应 取 自无病鸡 群 , 2/ J ' , l  ̄ - , j 内用 0 . 1 %苯扎 溴铵 喷洒消 毒 , 或用 O . 5 %高 锰 酸钾 浸泡 1 分钟, 或用

五黑鸡鸡白痢的防治措施

五黑鸡鸡白痢的防治措施

五黑鸡鸡白痢的防治措施
有关五黑鸡的知识,鸡白痢是危害养鸡业的常见传染病,主要侵害2周龄以内的雏鸡,那么五黑鸡鸡白痢的症状有哪些,五黑鸡鸡白痢的防治措施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五黑鸡鸡白痢的防治措施
1、主要症状
当五黑鸡患有鸡白痢时,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两翅下垂,绒毛松乱,缩身怕冷、不断哀叫、挤成一堆。

下痢“糊屁股”,拉白色浆糊状的稀粪。

2、剖检病变
雏小鸡常突然死亡而未发生病变。

日龄较大时,肝、脾和肾肿大、充血,有时肝脏出现灰白色坏死灶,盲肠膨大,内有干酪样物。

3、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可用土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氟派酸及磺胺类等。

药物只能控制鸡白痢导致的死亡,但治愈率比较低。

说明:以上操作必须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和火鸡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

最初命名为“雏鸡致死性败血症”,后改名为“鸡白痢”,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各地常有流行。

患病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发生卵巢炎。

患病小鸡表现衰弱,下白痢,发病急,死亡快。

病理变化特征是肝脏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白至灰黄色坏死性结节。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雏鸡和火鸡,2-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中鸡偶然亦可爆发高死亡率的疫情,成鸡主要是呈隐性或慢性感染。

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为典型的经卵垂直传播疾病,亦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环境卫生恶劣、虫鼠大量孳生等因素对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雏鸡,出壳后数天陆续发病,沉郁,松毛畏冷,废食,下白痢,肛门常被白色糊状粪便堵塞,喘气,2-3周龄内达到死亡高峰,死亡率常可达40%-70%;中鸡,偶有发生急性败血型鸡白痢,病鸡高度沉郁,废食,迅速衰竭死亡;成鸡,呈慢性经过,鸡群陆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冠髯苍白、“垂腹”、下痢的病鸡,病鸡逐渐衰弱死亡。

(2)病理变化:1周龄以内的病死雏鸡主要可见其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

1周龄以上的病雏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柱状“肠芯”;另外,病鸡还可能会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等。

中鸡的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但其肝脏肿大更为明显,土黄色,质地脆弱易碎,肝脏被膜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腹腔积聚血凝块。

成鸡可见卵巢炎(卵子变形、变色、变性),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亦可能见有中鸡白痢的病理变化。

3、诊断。

明显发病的雏鸡与中鸡,依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可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对于隐形或慢性感染种鸡,采用鸡白痢平板凝集试验可作出快速诊断。

4、防治。

综合采取下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鸡白痢的防治

鸡白痢的防治

鸡白痢的防治什么是鸡白痢?鸡白痢是一种由流行性耐药性强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禽类粪便传播。

这种疾病常见于家禽,尤其是家养鸡,因此对于农村地区的鸡农来说,鸡白痢的防治尤为重要。

鸡白痢的症状鸡白痢的症状主要包括:•粪便带有黏液和脓液•粪便呈现白色或灰白色•鸡出现倦怠无精神•鸡的进食量减少•鸡的腹部发胀•鸡体温升高鸡白痢的防治措施1. 清洁卫生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十分重要,接触鸡屎的人员也需要保持清洁。

应每天定时清理换草,饮水器、喂食器等设备也需要经常清洗,以避免细菌滋生。

2. 合理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营养不仅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更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

饲料要避免过量或者不全面的喂养,同时也应注意饮水卫生。

3.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病害最有效,也是最经济、最实用、最安全的一种方法。

应根据强度和年龄因素准确地选择适宜种类和规格的疫苗,并且在鸡苗的不同阶段进行定期的接种。

4. 使用药物在鸡白痢发病期间,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药物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如不恰当使用药物,反而会加重鸡白痢症状。

鸡白痢的预防与控制1. 消杀病源鸡舍和鸡场要保持清洁,粪便应及时清理。

粪便是鸡白痢的主要病源,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病死鸡不要扔在鸡舍内,应及时清理埋掉,以避免引起感染。

2. 进行检疫在购买新苗鸡或者在鸡场进出鸡只时,应先进行检疫。

发现疑似带菌鸡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防止感染其他禽鸟。

3. 提高鸡的免疫力鸡的种类、环境和饲养方式都会影响其免疫力。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饲养、定期疫苗接种、注重个体鸡的健康等措施来提高鸡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总结鸡白痢是一种对鸡的生产和养殖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防治和控制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从清洁卫生、合理饮食、疫苗接种、使用药物等方面入手,预防和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同时,注重提高鸡的免疫力和尽早发现症状也是鸡白痢防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鸡白痢病的防治

鸡白痢病的防治

动物生产 512020.10鸡白痢病的防治夏 伟(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岫岩 114300)鸡白痢病是雏鸡主要的一种传染病,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3~20日龄内的雏鸡极易感染,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高。

特别是种鸡场,必须采取严格的检疫手段,彻底淘汰带菌鸡,建立无白痢病鸡群。

1 鸡白痢病流行特点鸡白痢病主要感染3~20日龄的雏鸡,肉用雏鸡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高于蛋用雏鸡。

成鸡也感染白痢病,不过成鸡表现慢性过程,不表现症状,成为隐性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既可垂直传播,又可水平传播。

其传播途径为种蛋垂直传播,也可鸡群经消化道水平传播。

鸡舍卫生差、通风不好、温度差异大、潮湿等,均可暴发此病,饲料不新鲜且营养缺乏,也可发病。

2 主要症状发病雏鸡表现食欲减退或不食、聚堆、呆立垂翅、呼吸急促,常见肛门伸缩、排出粥状便、后呈水样便,粘污肛门附近羽毛,干后堵住肛门,使排便困难。

雏鸡患病后,多在两周内大批死亡。

成鸡一般不表现症状,成为隐性带菌鸡,母鸡产蛋量减少。

3 雏鸡白痢病防控3.1 净化鸡群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法对全群逐只采血净化。

雏鸡于2~3日龄进行净化,隔半月进行净化1次,连续净化4次。

以后每月净化1次,连续净化两个月。

净化到无菌鸡时,可改为半年净化1次或1年净化1次。

出现阳性鸡立即淘汰,同时做好无害化处理。

3.2 做好消毒工作孵化的种蛋,必须来自检疫净化合格的种鸡群,种蛋孵化前必须进行熏蒸消毒后,再进行孵化。

孵化用具、地面、墙面都要进行彻底消毒。

经检疫净化合格鸡群及鸡舍,要定期进行带鸡消毒。

在一些经常发生白痢病的鸡场,配合一些药物进行预防,可有效控制鸡白痢病的发生。

的配合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为3%~5%较适宜。

5 小丑鱼配合饲料的维生素需求维生素是维持机体生理、生长和繁殖必需的物质,起到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虽然很少,但不可或缺,缺乏会引起缺乏症。

鸡白痢及其防治

鸡白痢及其防治
也不 同。胚 胎感 染 后种 蛋孵 化 通 常在 孵 化 后期 或 出 雏 器 中可见 到 已死 亡 的胚 胎 或 即将垂 死 的弱 雏 。胚 胎 感 染 出壳 后 的雏 鸡 ,通 常 在 出壳 后 表 现 瘦 弱 、 嗜 睡、 腹部 膨大 、 欲丧 失 , 大 部分 经 l2天死亡 。雏 食 绝 ~
眼盲 。
4 病 理 变 化
胚 胎感 染 主要 病 理变 化 是 肝脏 肿 胀 、 血 , 时 充 有 有条纹状 出血 。 囊扩 张 , 胆 充斥 胆 汁 。 卵黄 吸收不 良 , 内容物 有轻 微 的变 化 。
雏鸡 白痢可见病死鸡呈败血症经过 , 病鸡瘦小 ,
羽 毛污秽 , 肠 周 围污 染粪 便 、 水 、 直 脱 眼睛 下 陷 、 脚趾 干涸 。卵黄 吸收不 全 , 卵黄 囊 的内容 物变 成淡 黄色并 呈奶 油样 或 干 酪样 粘 稠物 ; 心包 增 厚 , 脏上 常可 见 心 灰 白色 坏死 小 点或 小 结节 ; 肝脏 肿 大 , 可见 点状 出 并
本病 的病原体是鸡 白痢 沙门氏菌 ,属肠杆菌科
成员 。 病各 种 日龄 的鸡都 可发生 。 本 雏鸡 发病 表现 急 性 败血 症 经 过 , 以发 热 , 排灰 白色 粥样或 粘 性 液状 粪
便为特点 , 成年鸡发病 以损害生殖系统为主要特点。 病 原 菌 为两 端 稍 圆的 细长 杆菌 , 兰 氏染 色 阴性 , 革 不
白色 似石 灰 浆状 的 稀粪 ,并 粘 附于直 肠 周 围的羽 毛
不强 , 污染 的鸡蛋 , 煮沸 5 分钟可将本菌 杀死 ,0 7℃ 经过 2 分钟也能够使之死亡 , O 一般消毒药都能迅速 将其 杀死 。
2 流 行 病 学
鸡是该病的天然宿主,火鸡被证实也是重要宿 主。火鸡和病鸡接触而被传染 , 可长期带菌。此菌对 鸡的适应性很高 , 对火鸡的适应性较低。除了鸡和火 鸡外 , 、 鸭 珠鸡 、 雉鸡 、 鹌鹑 、 金丝雀、 鹅 、 雏 鹭鸶等有 时也可 被感 染 。有 些 哺乳 动 物也感染 本病 , 人也 偶有 感染本病的报道 。鸡对本病的易感性最强 , 但不 同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鸡白痢的防治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的一种
传染病。

有的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经过,有的则以慢性感染为主。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国,在我国传染相当严重,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疾病之一。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控制本病,可见其重视程度和本病的危害程度。

一、流行病学
病是鸡的一种卵传性疾病,种鸡场如被本菌所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在孵化过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

同时该病在同群鸡中又可以互相感染传播,给养鸡业造成很大损失。

12月至次年4月为流行期,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鸡的年龄有关,雏鸡群在4日龄就开始死亡,2~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近年来发现鸡白痢对青年鸡的危害越来越大,常造成大批死亡。

成年鸡感染后呈慢发型隐性型经过,且感染常局限于卵巢、输卵管和睾丸。

成年蛋鸡群在流行期间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和死亡增加。

月死亡率是正常死亡率的2~3倍。

产蛋可下降5~30%。

如在开产早期发病,在产蛋率上升到70%左右即开始下降,一般降到60.--65%,有的甚至可以降到50%,大部分停产鸡不再恢复产蛋。

与此同时,种鸡孵化率也出现大幅度下降,从发病前的88.31%下降到64.93%。

本病既有垂直传播,也有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最
普遍的方式。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但以褐羽产褐壳蛋的鸡种易感性最高,白羽产白壳蛋的鸡种抵抗力稍强,但不注意本病的防治同样造成较大损失。

二、临床症状
雏鸡感染后潜伏期4~5天,带菌孵出的雏鸡出壳后不久就表现虚弱、昏睡进而死亡。

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几天后才出现症状,2—3周龄发病和死亡达到高峰。

最急性者无特殊症状而突然死亡。

一般表现精神不振、缩头闭目、两翼下垂、挤作一团。

病雏鸡腹泻,排出白色浆糊状粪便。

肛门周围的绒毛常被粪便污染并和粪便粘着在一起,干结后封住肛门。

病雏由于排粪困难和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所以排粪时常发出叫声。

肺脏有病变的雏鸡会出现呼吸困难,有时表现哮喘。

病程4~7天。

3周龄以上的发病鸡一般很少死亡。

但是近年来青年鸡大批发病,死亡也不少见,成年鸡白痢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可明显影响产蛋量,产蛋高峰不高,维持时间亦短,死淘率增高。

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发细。

病鸡时有下痢。

经过鸡生长发育长期带菌,成年后产带菌蛋,若留作种蛋可使本病代代相传。

成年鸡一般无明显症状。

母鸡的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

极少数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产蛋停止,排白色粪便。

有的病鸡因卵黄落入腹腔引起腹膜炎,使腹膜增厚而呈“垂腹”现象。

三、病理变化
出壳后不久突然死亡的病雏无明显病变,肝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

病程稍长者卵黄吸收不良,呈淡黄色油脂状或干酪样。

在肝、心、脾、肺、盲肠、直肠和肌胃的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

肝、脾肿大、胆囊膨大。

肾脏充血或贫血,输卵管充满尿酸盐。

肺充血、出血。

成年鸡常见病变为卵子变形、变色及质地改变,腹膜炎伴发急性心包炎。

卵子从正常的深黄色或淡黄色变成灰、红色、褐色、淡绿色甚至铅黑色。

其中内容物呈干酪样或油脂状。

卵子形态不规则,有的呈囊状但仍附在卵巢上,有的以长蒂和卵巢相连。

有的卵子自输卵管逆行堕入腹腔引起广泛的腹膜炎及腹腔器粘连,有的则阻塞在输卵管内,成年公鸡的病变常限于睾丸和输精管,睾丸极度萎缩,同时出现小脓肿。

输精管管腔增大,充满浓稠均质状渗出物。

四、防治措施
1 鸡白痢的预防要从种鸡做起
留种蛋前对种鸡进行白痢检疫,淘汰阳性种鸡。

取干净的种蛋入孵。

从种蛋收集、孵化到育雏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严格消毒。

育雏期一定保持适当的温度,特别注意温度不能过低。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饲料和饮水不被污染。

2 注射沙门氏菌疫苗,活免前2月龄时胸部皮下注射1ml灭活苗5-10周龄肌肉注射1ml,免疫期可持续9~12个月。

免疫前8天或免疫后至少三周不能使用抗菌素。

注射器及针沸水煮沸灭菌15
分钟,不要用消毒剂,用前摇匀。

3 雏鸡白痢的防治,饲养者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便在饲料水中添加抗菌药物,在雏鸡l~5日龄时在饲料中拌入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连拌5日;
4 成鸡采用庆大霉素粉拌料,每只鸡5万单位,或用复方庆大霉素肌肉注射,连用5天,对严重病鸡加倍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物,痢特灵(0.04%拌料)、氯霉素(0.1%拌料)、庆大霉素(2000~3000iu/只饮水)、氟派酸(0.01~0.02%拌料)。

此外还有兽用新霉素防止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

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说几乎无效。

5 近些年来微生物制剂开始在畜牧业中应用,常用的有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等。

用这类药物的同时以及前后4~5天应该禁用抗菌药物。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通过免疫监测,依抗体水平来确定免疫时间。

作者简介:任吉祥(1973 05-),男,助理兽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畜牧生产与疫病防治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