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综述之大气污染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简述

大气污染简述

简介:气体污染物在大气中平均停留时间少至几分钟,多至几十年、百余年。

大气污染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级(原生)污染物,即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的;二级(次生)污染物,是由一级污染物在大气中进行热或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后者往往危害性更大。

工具/原料POPs二噁英方法/步骤1、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大气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种生活污染源人们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如炉灶、锅炉等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煤烟和 SO2 等,具有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等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2、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 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 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矿物和金属粉尘。

3、交通运输污染源由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移动源)排放的尾气。

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排放气己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4、有毒微量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噁英、甲醛)主要危害:有致癌作用;有环境激素(也叫环境荷尔蒙)的作用。

重金属(如:铅、镉)主要危害:重金属微粒随呼吸进入人体,铅能伤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孩子的学习能力,镉会影响骨骼发育,对孩子极为不利;重金属微粒可被植物叶面直接吸收,也可在降落到土壤之后,被植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降落到河流中的重金属微粒随水流移动,或沉积于池塘、湖泊,或流入海洋,被水中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聚积,最终随着水产品进入人体。

大气污染物有哪些?1、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数十种之多,量多危害也较大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以下五种。

颗粒物质颗粒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而以人为来源为主。

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称为一次颗粒物质;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微粒,称为二次颗粒物质。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来自动物排出的有毒气体 山火所释出的烟 人为的空气污染 很多资源被消耗 过度畜牧时所引起的沙尘 在耕种时所产生的化学残 余物 燃烧稻草,不断砍伐树林 一般工业活动 汽车尾气的排放 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污染 油漆或其他挥发性溶剂 气溶胶 二手烟 烧金纸
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 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 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 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当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 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 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2014年1月14日,2013《中国气候公报》正式公布2013 年的霾天创52年来最,PM2.5被确认为致癌物。2015年11 月 ,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2013-2017)实施的投融资需求及影响》究报告指出: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实施的直接投 资共1.84万亿元, 中央财政投入规模 相比实际需求落差 较大,中国大气污 染治理仍然存在投 资总量严重不足等 问题。
PM2.5,指环境空气 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小于等于 2.5 μm 的颗 粒物,直径不到人的头 发丝粗细的1/20。这个 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 越严重。可吸入颗粒物 又称为PM10,指空气 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微 米以下的颗粒物。PM2 .5在大气成分中含量很 少,但对空气质量和能 见度等有重要影响
雾霾前后的北京
仰望天空的市民
浓烟滚滚的烟囱
行驶缓慢的汽车
依稀可见的高楼

大气污染治理简介介绍

大气污染治理简介介绍

04
大气污染治理实践案例
大气污染治理实践案例
•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保护人类健康 和生态环境。大气污染主要由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 动和家庭燃烧等产生,长期的大气污染可能导致酸雨、光化 学烟雾、雾霾等气污染治理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大气污染概述 •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 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 • 大气污染治理实践案例 • 大气污染治理的未来展望
01
大气污染概述
大气污染的定义
•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大气环境 的承载能力,导致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生产 和生态健康。
02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 大气污染治理是指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大气中的污染 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的过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技术、移动源污染治理技术、 固定源污染治理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03
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
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与法规
•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 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的来源
•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排放、农业活动(如秸秆燃烧)、生活垃圾处理等。其中,工业排放和交通 尾气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
大气污染的影响
• 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大气污 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 管疾病等。其次,大气污染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影 响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此外,大气污染还会导致 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关于大气污染

关于大气污染

关于大气污染概述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环境中,大气组分和颗粒物质的浓度和总量超过了有害的程度,危害健康、损害环境和制约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环境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大气污染的种类1.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直径远小于人体毛孔的直径,能够深入人体呼吸道,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2.VOCs:挥发性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毒害性,使覆盖在地面的植物叶片与生物染色体受到损害,对生物种群存在严重的危害。

3.NOx:氮氧化物,它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酸雨的形成,同时也会对大气的光学性质和气象过程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点源污染源,即污染物排放量比较稳定的来源;二是非点源污染源,即污染物排放量比较不稳定的来源。

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等活动,都可以大量地排放有害物质到大气中。

例如,化工、炼钢、电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属于工业排放,排放的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等。

2. 燃煤排放:机构和居民用户使用煤炭取暖、供电、制冷等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氮等污染物质,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大气气溶胶也会不断增加。

3. 生物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例如畜牧业、饲料、肥料等处理均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质,例如甲烷、氨、硝酸盐等等。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长期处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可能会受到长期累积的有害物质的损害,包括可能患有肝癌、肺癌、脑部疾病、肝脏疾病等多种恶性疾病。

这是因为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会被人体吸入到肺部,从而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身体的内在损害。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应对大气污染的方法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数以改善大气污染问题: 1. 加强环评工作,严格控制排放和治理能力的核实; 2. 加强燃煤污染治理,督促企业改造减排; 3. 加强交通运输监管,控制货车和重型车辆的污染排放; 4. 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和行政处罚力度,对非法排放者进行严格的打击和惩罚。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综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治理大气污染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综述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一、大气污染治理的意义大气污染治理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和健康状况,还会对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通过治理大气污染,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二、大气污染治理技术1. 燃煤污染治理技术燃煤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燃烧控制技术和烟气脱硫除尘技术等。

低氮燃烧技术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燃烧控制技术可有效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排放物生成,而烟气脱硫除尘技术则可以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去除。

2. 机动车尾气治理技术机动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采用尾气净化装置、燃烧优化技术和替代燃料等。

尾气净化装置可以去除尾气中的污染物,燃烧优化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质量,替代燃料则可以减少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

3. 工业废气治理技术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工业废气排放的污染物,可以采用废气收集和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和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等。

废气收集和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气收集,并通过处理设备进行治理,废气净化技术则可以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废气排放控制技术可以控制废气的排放量。

4. VOCs治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减少VOCs的排放,可以采用VOCs的回收利用技术、VOCs的吸附和催化氧化技术等。

VOCs的回收利用技术可以将VOCs收集并进行再利用,VOCs的吸附和催化氧化技术则可以将VOCs转化为无害物质。

5. 新能源推广技术大气污染治理也需要借助新能源的推广和应用。

家畜环境卫生学空气污染

家畜环境卫生学空气污染
保证烟道内通气良好,以防CO和SO2中毒。
二.生物性污染物
(一)空气中的微生物: 舍外空气由于大气稀释、空气流动和日光照射等
影响,病原微生物存在较少。
在畜舍内,特别是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环境 管理差的畜舍中,由于灰尘,微生物的来源较多,紫 外线的杀伤力较弱,微生物的数量就远比大气和其它 场所多,并可能存在来自畜体的某些病原微生物。
A 15 B. 20 C. 26 D.36
11、(
)工厂的生产过程中,均可排放氟化物。
A.炼钢厂 B. 磷肥厂 C. 电解铝厂 D. 玻璃厂 E. 石油化工厂
12、大气温热因素有

A.气温 B.气湿 C.气压 D. 气流 E.太阳辐射
13、空气中污染最多的氮氧化合物是

A.NO B.NO2 C.N2O 3 D.N2O 5 E.N2O 14、减少畜舍有害气体应从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
B. 长期吸入低浓度H2S,会产生植物神经紊乱,引 起多发性神经炎;
C. 与组织中氧化型细胞色素酶的 Fe3+ 结合,使酶失 去活性,细胞氧化过程受阻,造成组织缺氧,使 机体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
高浓度的H2S 会直接抑制呼吸中躯,引起窒息死 亡。H2S 在畜舍中的卫生标准 < 6.6 ppm.
3. CO2 它是衡量空气新鲜程度和受污染程度的一个间接
来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 c. 畜群的“全进全出”制。 d. 畜禽出舍后及进舍前,对畜舍、畜栏、用具要进行
全面、彻底的消毒,以彻底消灭传染病传播的可能。 e. 定期向畜舍空气中喷雾消毒液,以减少空气中微生
物的含量。 f. 必要时可在畜舍内安装紫外线灯以消毒空气。
3. 尽量减少灰尘的产生,防止灰尘传染 – a. 场内植树绿化; – b. 精饲料粉碎场所,堆放和粉碎干草的场所都应 远 – 离畜舍; – c. 分发干草和饲喂干粉料时,动作要轻,打扫畜 舍 – 地面时,事先应洒水; – d. 尽量减少家畜的骚动,以免产生过多的灰尘。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治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与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一、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来源可以归纳为两种主要类型:自然源和人为源。

1. 自然源自然源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会大量喷发硫酸、盐酸、氢氟酸等灰尘,形成灰霾。

森林火灾会释放二氧化碳和其他引起气候变化的气体。

2. 人为源人为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1)工业排放:不断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和无序的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排放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机物的排放等。

(2)交通运输:汽车尾气、火车车头的柴油机排放、民用和商用飞机的排放能量对大气的影响是越来越重要的。

(3)生活排放:家庭用燃料、煤气、液化石油气、城市垃圾焚烧等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4)农业排放:农药、化肥和畜禽等排放的氨和甲烷,会引起环境和我们生活的气氛污染。

二、大气污染的治理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

1. 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清洁能源是可再生和环境友好的能源。

推广电动汽车、开发生物质能源、增加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2. 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监管政府加强对工业和交通领域的监管,可以促进企业技术更新和扩大性能,以减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有害排放,并推进新能源车的使用。

3. 讲卫生和环保开始发生废纸、纸张、塑料袋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废物经过合理处理、减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的数量。

4. 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方案革新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完善监测体系、强势企业引导机制,加强社会宣传教育。

总之,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治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紧抓住人类活动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推进人类、社会和环保工作的协同。

国内大气污染现状综述

国内大气污染现状综述

国内大气污染现状综述作为一名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居民,我深深感受到大气污染问题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这篇综述中,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描述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现状。

一、空气质量状况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发布的数据,全国范围内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比例仅为70%左右。

其中,一线城市和部分发达的二线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而一些工业城市和北方城市空气质量则普遍较差。

以PM2.5为例,我国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虽然较之前有所下降,但依然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标准。

二、污染源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燃烧污染以及农业面源污染。

其中,工业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以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为代表的高污染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

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三、季节性污染特征我国大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北方地区冬季雾霾严重,主要原因是冬季取暖需求增加,燃煤量大幅上升。

同时,气候干燥、风力较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夏季则以臭氧污染为主,高温、紫外线强烈,容易导致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层污染。

四、区域性污染问题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尤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的城市之间相互影响,形成大范围污染传输。

例如,京津冀地区的雾霾问题,就涉及到周边多个省份的污染排放。

五、政策与措施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主要包括:1. 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例如,提高火电效率,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2. 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进行淘汰和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 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提高排放标准。

推广新能源汽车,限行老旧车辆。

4. 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环卫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学综述之大气污染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2013级本科11班朱梦婷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逐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变态畸形不可持续发展,以GDP为衡量政绩的“最佳”标准。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正全力追赶美国。

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便是环境污染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前言:最近几年,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雾霾事件,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性,纷纷举起环保的旗积,向雾霾宣战。

而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也日益增多,并且逐渐意识到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治理污染的重要性。

污染问题不仅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严重侵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环境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若不及时处理,久则危矣。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其中,尤以大气污染最为突出。

1、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在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

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

目前,全国只有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的投资用于污染治理和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严重不成正比。

虽然我们在大气污染的治理设备和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较之大阿奇污染控制的需求方面,则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人力、资金的投入远不如发达国家。

煤烟型污染占重要地位,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3.9%,在工业燃煤的设备中又以中小型为主。

预测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废气排放量增长0.55%2、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2.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

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2、工厂、家庭燃烧含硫的燃料例如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

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2.3、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焚烧农作物的秸杆、森林火灾中的浓烟2.4、焚烧生活垃圾、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产生的烟气、吸烟、做饭时厨房里的烟气2.5、垃圾腐烂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居室装修材料(如油漆等)缓慢释放出来的有毒气体2.6、风沙、扬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有毒农药、使用涂改液等化学试剂2.7、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2.8、交通运输3、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大气污染产生的后果与危害3.1、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具有这样的特性: 让阳光通过,但强烈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使气温上升,起到了温室的作用。

全球气候止在发生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急剧变化。

由于二氧化碳与其它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寿命很长,可以预期, 由温室效应加强的全球变暖将持续几个世纪。

据有关报道, 20世纪非极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北半球春夏海冰面积减少了大约10-15%3.2、平流层臭氧层变薄距地面20 km ~30 km 的平流层中存在一个臭氧层,它能强烈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免遭伤害。

但是,工业生产中释放的氯氟烃气体强烈地破坏臭氧层,使之减少变薄,甚至出现南极臭氧空洞。

科学研究表明, 如果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1%, 地面受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3%。

根据1998年联合国环境署臭氧层耗损环境影响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由于臭氧层破坏, 导致全球范围地面紫外线照射加强, 其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春季增加了7%,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秋季增加34%, 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全年平均增加了6%,南极地区春季增加了130% , 北极地区春季增加了22%。

据统计, 口前全世界因紫外线辐射而引起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 伤亡人数十分惊人。

此外, 紫外线辐射增加还引起了农作物产量下降, 水生动物死亡等不良后果。

3.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低浓度长期作用下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肺功能下降、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改变,诱发和促进了人体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产生,表现为发病、临床到死亡等一系列健康效应。

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细颗粒物PM2.5等,能够经呼吸进入支气管、肺部并产生沉积,长期作用是支气管炎症,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直接原因;甚至穿过肺泡而进入血液,是心血管疾病、肺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3.4、产生酸雨工业生产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使降水中酸性成分增加,形成酸雨。

酸雨可使湖泊酸化,造成鱼类死亡; 酸雨还可遏制森林生长,甚至导致森林死亡。

我国已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4、大气污染的防治参照《大气十条》:一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三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四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五是严格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提高准入门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

六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以奖代补政策。

调整完善价格、税收等方面的政策,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七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国家定期公布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建立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八是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

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国务院与各省级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九是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制定完善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十是明确各方责任,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5、大气污染案例讨论案例1时至1952年,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英国首都伦敦仍用煤发电,距市中心不远有许多工厂,居民家庭用煤取暖,蒸汽机车拖着列车穿梭于伦敦和各大城市之间,对卡车和小汽车尾气污染也不加控制。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气温在-3℃~4℃之间,连续几日无风,空气静止,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能见度极低,大气呈逆温状态。

当时正是冬季,城市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断增高,烟尘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

SO2的最高浓度达到1.34 mg/m3,为平时的6倍。

数千市民出现胸闷、咳嗽、咽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的死亡人数骤增,死亡总数为4703人,与1947年~1951年同期相比要多死亡2851人。

之后的第二周内,死亡人数为3138人,仍较平时成倍增加。

在此后两个月内,还陆续有8000人死亡。

对当时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后表明,这次事件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高于以前的估计,达12000人。

案例2洛杉矶市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该地区开发石油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地的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激增,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该城市先后于1943、1946、1954、1955年发生光化学型烟雾事件,起初的调查认为,SO2污染可能是洛杉矶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采取措施控制石油精炼等工业的SO2排放量后,大气中的烟雾发生并未减少。

后来发现烟雾是由大气中NOX和VOCs在阳光作用下形成的,而汽车尾气是上述两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当时洛杉矶有3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万L汽油。

案例31.北美死湖事件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t。

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t由加拿大飘到美国。

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番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

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

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

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

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

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总结:中国大气污染的治理虽然任重而道远,但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需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加强对交通工具的治理。

参考文献:[1] 毕安平,朱鹤健. 基于PSR模型的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研究--以朱溪河流域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8)[2] 彭靓宇,徐鹤.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环境绩效评估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3(01)[3] 曾荣艳,刘新平. 基于PSR模型下的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阿勒泰市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3)[4] 赵文昌,程金平,陈颖,王文华. Degradation of Selected Indoor Air Pollutants:Comparison Study of Photocatalytic,Ozone-Assisted Photocatalytic and Amine Adsorption Processes[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2014(01)[5] 刘泽常,张猛,郝长瑞,杜亚鲁. 济南市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1)[6] 樊守彬,田刚,秦建平,李钢. 道路降尘与扬尘PM10排放的关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1)[7] 高媛媛,许新宜,王红瑞,高雄,殷小琳.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模型构建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03)[8] 王倩,陈长虹,王红丽,周敏,楼晟荣,乔利平,黄成,李莉,苏雷燕,牟莹莹,陈宜然,陈明华. 上海市秋季大气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贡献及来源研究[J]. 环境科学. 2013(02)[9] 王庆松. 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 山东大学2013[10] 伏晴艳. 上海市空气污染排放清单及大气中高浓度细颗粒物的形成机制[D]. 复旦大学 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