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灌溉系统规划设计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灌溉与管理课程设计

灌溉与管理课程设计

灌溉与管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灌溉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灌溉系统的原理、灌溉方法的选择、灌溉计划的制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灌溉操作,培养灌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灌溉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3)学习灌溉方法的选择和应用;(4)掌握灌溉计划的制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灌溉操作;(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灌溉计划;(3)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灌溉工作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灌溉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3.灌溉方法的选择和应用;4.灌溉计划的制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灌溉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介绍灌溉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灌溉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灌溉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讲解灌溉系统的组成,包括水源、输水管道、滴灌设备等,以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3.灌溉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介绍各种灌溉方法,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4.灌溉计划的制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解如何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制定灌溉计划,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灌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讨论法:学生就灌溉方法的选择、灌溉计划的制定等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灌溉案例,让学生了解灌溉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

灌溉排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能够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灌溉和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掌握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了解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灌溉和排水问题;(2)具备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基本设计和实施能力;(3)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灌溉和排水相关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水利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尊重和重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灌溉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灌溉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1)排水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排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3)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3.我国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问题;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灌溉和排水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的教学资源安排如下:1.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灌溉和排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灌溉和排水相关知识,拓宽视野;3.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灌溉和排水工程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用于进行灌溉和排水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用课件

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用课件
有坝取水 有河流地区
抽水取水
水库取水
无坝取水
有坝取水 抽水取水
(1)无坝取水:灌区附近的河流水源丰富,河道枯水期
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可在河岸上选择适宜
的地点作为取水口,修建取水建筑物,从河流侧面引水。
优点:工程简单、投资省、施工易、工期短、收效快;
缺点:不能控制河道水位,常受河水涨落、泥沙运动以及
无坝取水口 布置平面图
①河槽主流在凹岸; ②弯道处横向环流使其表层为清流; ③避开凹岸水流顶冲取水口。
横向环流:
引水角,即引水渠轴线与河道水流所形成的夹角,应为锐 角,通常采用30~45 °。 若灌区位置及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把渠首布置在凹岸而必 须放在凸岸时,可把渠首放在凸岸中点的偏上游处。
无 进水闸:控制入渠流量 坝 渠 首 冲沙闸:冲走淤积在进水闸前的泥沙 的 组 成 导流堤:平时导流引水、防沙,枯水期截断水流
灌溉设计保证率的选定,将影响工程建筑物的规模、灌溉 面积、工程建设的投资。其选取太高或过低都是不太经济 的,应选定一个经济效益最优的保证率作为设计标准。
一般灌溉工程是根据当地水文条件和作物种植状况选 用灌溉设计保证率。
2、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是指农作物生长期间遇到连续干旱时,灌溉设施 能确保用水要求的天数。其反映了灌溉工程的抗旱能力。 抗旱天数的两种统计方法: ①连续无雨日数,即雨量小于2mm或3mm的天数; ②连续无透雨日数,即两次透雨的间隔天数。 确定抗旱天数时应进行经济比较: 抗旱天数过高,抗旱能力强,但工程规模大,投资多; 抗早天数过低,工程规模小,投资少,农作物易受旱灾。 合适的抗旱天数,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作物种类及经 济状况来确定。
二、灌溉取水方式 1、河流水源的取水: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 随时间变化大,难以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故必须修建用 以调节水源状况的的综合取水建筑物,即取水枢纽。取水 枢纽位于灌溉渠道的首部,故又称渠首工程。

灌溉课程设计

灌溉课程设计

灌溉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灌溉对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灌溉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我国灌溉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4.能够运用灌溉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能够分析灌溉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灌溉对农业和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灌溉的定义和作用:介绍灌溉的概念,解释灌溉对农业的重要性。

2.灌溉的基本原理:讲解灌溉的原理,包括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

3.灌溉方法:介绍常见的灌溉方法,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4.我国灌溉发展现状和挑战:讲解我国灌溉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强调合理灌溉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条件进行灌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灌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灌溉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灌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溉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灌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灌溉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灌溉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灌溉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喷灌机、滴灌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溉过程。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灌溉信息,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

灌溉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灌溉原理,理解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灌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 使学生掌握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灌溉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共同完成灌溉系统的设计;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进行灌溉资源调查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课程设计,旨在巩固和拓展学生在灌溉领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灌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灌溉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灌溉方式分类及特点-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 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2. 我国农业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要灌溉技术与设备- 灌溉水资源现状与分布- 现代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3. 灌溉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 灌溉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灌溉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 灌溉系统设计流程及案例分析4. 灌溉资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灌溉水资源调查方法- 利用GIS、遥感技术进行灌溉资源分析- 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5.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项目分组与任务分配- 团队协作技巧与方法- 沟通表达与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灌溉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第二周:我国农业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周:灌溉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第四周:灌溉资源调查与分析方法第五周: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完成灌溉系统设计项目教材章节关联:《农业水利工程》第三章:灌溉与排水《现代灌溉技术》第二章:灌溉系统的设计《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第四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规划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灌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灌溉技术课程设计

灌溉技术课程设计

灌溉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灌溉方式的优缺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农田水分需求的特点,并解释灌溉制度制定的基本依据。

3.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常用的灌溉设备和材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灌溉原理,设计简单的灌溉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灌溉工具,掌握基本的灌溉操作技能。

3. 学生能够分析灌溉用水效率,提出提高灌溉效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农业技术的兴趣,增强对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重要性的认识。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助与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农业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灌溉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为初中年级,已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灌溉基本原理:讲解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分析植物需水量与气候、土壤、作物种类等因素的关系。

参考教材第二章内容,介绍不同灌溉方法的原理,如滴灌、喷灌、浸灌等。

2. 灌溉设备与材料:学习教材第四章,介绍常用灌溉设备(如水泵、水管、喷头等)的功能、结构及使用方法,以及各类灌溉材料的特性。

3. 灌溉制度的制定:分析教材第三章内容,使学生了解灌溉制度制定的基本依据,如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状况等,学会制定合适的灌溉计划。

4. 灌溉效率与节水技术:学习教材第五章,探讨提高灌溉效率的方法,如改进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灌溉基本原理及方法第二课时:灌溉设备与材料认识第三课时:灌溉制度的制定与实践第四课时:灌溉效率与节水技术探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灌溉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农业区灌溉初中教案

农业区灌溉初中教案

农业区灌溉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灌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灌溉的类型和方式。

3. 让学生了解灌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农业区灌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灌溉的类型和方式。

教学难点:1. 灌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农业区灌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灌溉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灌溉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灌溉的定义: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方式给农田提供所需水分的农业活动。

2. 讲解灌溉的作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三、讲解灌溉的类型和方式(10分钟)1. 讲解地面灌溉:利用水渠、水井等设施,将水直接灌溉到农田。

2. 讲解喷灌:利用喷灌设备,将水以喷雾形式灌溉到农田。

3. 讲解滴灌:利用滴灌设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的根部。

4. 讲解其他灌溉方式:如流动灌溉、中心灌溉等。

四、讲解灌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灌溉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2. 讲解灌溉对农业区域的影响:促进农业区域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 讲解灌溉对环境的影响:合理灌溉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

五、互动环节(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了解,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灌溉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灌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灌溉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方式,让学生了解灌溉在农业中的重要性。

通过互动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不同灌溉方式的优势和不足,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总结和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理解灌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增强对灌溉的认识。

农田灌溉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农田灌溉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农田灌溉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农田灌溉的基本概念、意义和类型。

- 掌握农田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 熟悉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设备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农田灌溉方案。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灌溉事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对象初中农业科学课程学生四、教学时长2课时五、教学重点1. 农田灌溉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农田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六、教学难点1. 农田灌溉制度设计的计算方法。

2. 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农田灌溉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节水灌溉技术等。

-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

- 设计课堂练习题。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 收集关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资料。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田灌溉的重要性。

2. 讲解农田灌溉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解释农田灌溉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 分析农田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讲解农田灌溉制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介绍农田灌溉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 讲解农田灌溉制度设计的计算方法,如需水量计算、灌溉定额计算等。

4. 课堂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农田灌溉方案。

第二课时1. 讲解节水灌溉技术- 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和特点。

- 分析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

2. 讲解灌溉设备的基本知识- 介绍灌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 讲解灌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某渠系仅由两级渠道组成。

上级渠道长3 km ,自渠尾分出
两条下级渠道,皆长1.5 km ,下级渠道净流量Q 下净=0.3m 3/s 。

渠道沿线土壤透水性较强(A=3.4,m=0.5),地下水埋深为
5.5m ,要求:(1)计算上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系水利用系数。

解: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0.3 m 3/s, A=3.4,m=0.5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18.0L/(S ·km) 且不受地下水顶托影响。

11000
S Q L 由 得:
118 1.51000
Q =⨯ =0.027 m 3/s
所以下级渠道的毛流量Q g = Q n +Q 1
Q g = 0.3+0.027
=0.327 m 3/s
所以上级渠道的净流量为:
g 220.3270.654n Q Q =⨯=⨯=m 3/s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0.654 m 3/s, A=3.4,m=0.5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27L/(S ·km)
12731000
Q =⨯ =0.081 m 3/s
故上级渠道的毛流量Q g = Q n +Q 1
Q g = 0.654+0.081
=0.735m 3/s
n c g Q Q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0.65488.98%0.735
== 2) 某干渠下有3条支渠皆实行续灌,干渠OA 段长2.5km ,AB
段长2.0km ,BC 段长1.5km 。

支一毛流量为3.0 m 3/s ,支二毛流量为2.5 m 3/s ,支三毛流量为2.0 m 3/s.干渠沿线土壤透
水性中等(A=1.9,m=0.4)。

要求:计算干渠各段的设计(毛)流量?
解:
一支渠: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2.0 m 3/s,
A=1.9,m=0.4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28.0L/(S ·km) 11000
S Q L =由得: 128 1.51000Q =⨯
=0.042 m 3/s
故BC 段的毛流量为:Q g = Q n +Q 1
=2.0+0.042
=2.042 m 3/s
二支渠: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4.542 m 3/s,
A=1.9,m=0.4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47.0L/(S ·km) 11000
S Q L =由得: 14721000Q =⨯
=0.094 m 3/s
故AB 段的毛流量为:Q g = Q n +Q 1
=4.542+0.094
=4.636 m 3/s
三支渠:
由渠道输水损失表查得:当渠道净流量Q n =7.636 m 3/s,
A=1.9,m=0.4时,每千米长输水损失流量S=64.0L/(S ·km) 11000
S Q L =由得: 164 2.51000Q =⨯
=0.16 m 3/s
故BC 段的毛流量为:Q g = Q n +Q 1
=7.636+0.16
=7.796m 3/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