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文本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说明书

明渠均匀流:指渠道断面形状、尺寸、渠底坡降、糙率都沿水流 方种向水不流变流,态则称任明一渠断均面匀的流水。深一h般0,渠流道速为v人,工流开速挖分,布水都流不流变态,为此 明渠均匀流。
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 C
R
i
1
21
R3i2
n
(米 3/秒)
(Q V L V ) tt
进行试算(三次确定后,可在坐标纸上绘图 Q~f(h),根据 Q 确定 h)
求得 h=1.19
流速校核
V 不淤=0.25m/s<V Q =0.726m/s<V 不冲=0.8m/s (满足要求)
渠深=设计水深+安全高=1.19+0.41=1.6 米 (一般要求安全高大于 0.2 米)
加大流量校核 经计算水深不超堤顶高<1.6 米
进口段
导水墙—也称上游翼墙,有八字形、圆弧形、矩形等进口形式,起导入水 流作用。(浆砌石、砼等材料)
铺盖—即闸前护底(浆砌石、砼材料) 闸底板 (砼、浆砌石等材料)
闸墩 ——闸室分孔和安置闸门用
闸室
闸门——挡水和控制水量和水位用(木、砼、铸铁、钢闸门)
边墩——挡土和支承闸门
工作桥——提升和关闭闸门工作以及栓修闸门用(一般为砼排架结构)
求:b,h
假定:b=1m,设 h=1m
W (b mh)h =2.5 m2
X b 2h 1 =4.8 m
R
W
=0.52,将有关参数代入 C
1
1
R6
或查表得
X
n
15
C
1
R
1 6
=35.82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模板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范文模板一、工程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灌溉系统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工程灌溉设计方案旨在为农田灌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某农田灌溉系统设计2. 项目地点: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3. 项目规模:1000亩4. 设计单位:某某设计院5. 设计要求:满足1000亩农田的灌溉需求,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三、方案内容1. 灌溉水源选择在项目地点周围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因此选择地下水作为灌溉的主要水源。
根据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情况,确定合适的井点位置和水泵设备,并对井点进行排水试验,确保井点的稳定性和水质满足灌溉需求。
2. 灌溉系统布局根据农田的地形和地势,确定灌溉系统的布局方案。
在方案设计中,考虑到农田的土地利用率和水源保护,采取集中式灌溉系统,将主要水源引入集水池,再通过管道将水源输送至各个灌溉区域,实现农田的全面灌溉。
3. 灌溉设备选择在设计中选择适合的灌溉设备,包括水泵、闸门、管道和喷灌头等设备。
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设备,保证灌溉效率和节水效果。
4. 灌溉控制系统设计设计灌溉控制系统,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对灌溉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气象条件,自动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段,实现灌溉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5. 灌溉水质保护针对地下水的水质保护问题,设计水质保护方案,包括水源保护区的设立、灌溉水质监测和管理措施等,确保灌溉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护农田和环境的水资源。
6. 安全与环保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灌溉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设备和材料,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农田安全的影响。
四、项目效益1. 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保障农田的灌溉需求。
2. 降低农田的劳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工程灌溉设计方案模板范文一、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项目总面积为XX公顷,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和小麦。
由于项目区域缺水,需要设计和建设一套完善的灌溉系统,以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二、设计目标1.确保灌溉水源充足,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2.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3.设计并建设期望灌溉系统,避免出现漏水、渗漏、滴漏等问题;4.提高灌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维护和运行成本;5.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径流和土壤侵蚀。
三、土地利用项目区域主要为耕地和水源区。
针对土地利用情况,设计并选择适宜的灌溉系统和灌溉方式,确保灌溉水的充足和用水合理。
四、水资源保障1.根据项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分析年降水量、降水分布、水资源状况等情况,确定灌溉水源;2.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表水、地下水或人工取水等方式获取灌溉水源;3.设计水库、水塘或集雨设施,储存雨水和灌溉水源,以应对旱季和干旱情况。
五、灌溉系统设计1.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包括喷灌、滴灌、渗灌等,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灌溉系统的具体安装方式;2.根据作物的需水情况和土地特点,确定灌溉定额和灌溉面积;3.设计灌溉管道、水泵、喷头、阀门等配套设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4.利用现代化控制技术,设计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现灌溉水平均分配、时间控制、压力稳定等功能。
六、灌溉系统建设1.结合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进行灌溉系统的建设和安装;2.根据现场环境,进行管道敷设、水泵安装、喷头设置等工作;3.进行灌溉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进行灌溉系统的培训,培养操作人员对系统的熟练掌握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七、灌溉效果评估1.根据灌溉设计方案和建设情况,进行灌溉效果的评估和监测;2.根据实际灌溉情况,调整灌溉定额和灌溉系统的运行方式,确保灌溉效果和作物的正常生长;3.根据评估结果,对灌溉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八、环保措施1.在灌溉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土地侵蚀和水资源浪费;2.进行土地固化和水源保护工程,减少径流和土壤侵蚀;3.推广和应用生态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2)

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2)一、基本资料(一)概况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 1.2×1380m,总库容2.3×138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引取水库水发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 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表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三)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
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广东水列亀力职业技术学洗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班级:14水利2炎駁名:陈志炭学号:140321206tj录31灌区基本概况 (5)1.1自然概况 (5)1.2社会经济概况 (5)2灌区总体规划布置 (7)2」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原则 (9)2.2卷体规划设计指标 (9)2.3灌区总体现划布置 (10)3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2)3」可供水资源量分析 (12)3.2灌漩用水量分析 (13)3.3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15)4典型工程设计 (15)4.1典型工程范囲的选择与布置 (16)4.2灌漩黑道设计流量推算 (15)4.3干渠的纵横断面设计 (15)结语16刖sM灌区灌溉工程位于我国北方山前平原上,种植旱作。
主要问题是干旱,涝次之,盐渍化更次之,设计重点是灌溉系统。
本灌区属于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灌区西北部有两水库可满足灌溉需要。
经调查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岁月。
解放后,虽得到相关处理, 但干旱仍是困扰这一地区粮食作物丰产的主要问题。
因此为保证该地区的粮食丰产增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本灌区工程建设。
按照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水源的分配方案是:地下水主要供各地国有工业、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铁路以西高地的农田灌溉用水。
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及零星菜地的灌溉,除特殊情况外,不用来灌溉大田。
农业生产这一方面需要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另一方面也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因此兴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于作物的保利增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是跟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
1灌区基本概况1.1自然概况1.1.1地理位置及范围M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
灌区范围西起铁路,东至精深公路,南临c河, 北连F 河。
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

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引言:农田灌溉与排水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农田产量、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农田灌溉与排水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一、灌溉与排水的重要性1. 提高农田产量灌溉是农田正常生产的基础,通过合理的灌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分,促进植物正常生长,从而提高农田产量。
2. 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灌溉不仅提供了作物所需的水分,还可以有效地冲洗土壤中的盐分,防止土壤盐碱化,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3. 防止干旱和水浸通过合理的灌溉与排水,可以有效应对干旱和水浸等自然灾害,保护农田免受灾害的侵袭,确保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二、农田灌溉与排水的挑战1.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降雨不均、干旱频发等现象,给农田灌溉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制定灌溉方案,提高农田抗旱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人口增长的压力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农田灌溉与排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农田灌溉与排水的有效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1. 综合利用水资源在制定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建设水库、修建水渠等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与排水的需求。
2. 优化灌溉技术灌溉技术的优化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的关键。
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引入智能化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农田灌溉与排水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提高农田灌溉与排水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4. 加强农民培训农民是农田灌溉与排水的主要执行者,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对农田灌溉与排水的认识和技术水平,对于实施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农田灌溉与排水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保障农田生产的关键。
M灌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M灌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国家对农田灌溉的规划设计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为了保证灌溉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需要进行规划设计。
首先,农田灌溉规划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水源供应、地形和土壤条件、灌溉设施和技术、农作物需水等。
根据实际情况,灌溉水可以来自地下水、河流、湖泊等,需要评估水源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水质;地形和土壤条件会影响水的流动性和渗透性,需要进行地形测量、土壤采样和分析;灌溉设施和技术包括灌溉渠道、水泵、灌溉系统等,需要根据地理环境进行设计;农作物需水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水分需求进行测定。
其次,农田灌溉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灌溉设施的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需要进行经济评估和成本效益分析;生态因素包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生态保护措施研究;社会因素包括农民的参与和需求、农田灌溉的社会效益,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和评估。
农田灌溉规划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灌溉水平衡模型、灌溉排水试验、水分平衡分析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传统灌溉、滴灌、喷灌、微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
同时,还需要考虑农民的参与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灌溉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农田灌溉的可持续性。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田面积的减少,农田灌溉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如水源的不足、水质的恶化、土地的污染等。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引入新技术和措施,如节水灌溉技术、土壤保护和改良措施,以及加强管理和监控等。
总之,农田灌溉规划设计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和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灌溉水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布置一、任务1、供水、引水、配水要求:对水源供水状况进行调节对水位、水量有控制,调节能力控制流速,使渠道达到防冲,防淤二、系统分类1、组成:1)水源和引水部分:水源:水库、湖泊、河流、井、泵建筑物:要求有调节、控制能力(闸、坝、抽水站)2)输水配水系统:把渠道分为五个等级: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其中,总干渠、干渠、支渠输水;斗渠、农渠配水。
3)田间渠道系统:农渠、毛渠、灌水畦[qí]通常是:干、支、斗、农、毛。
大的有总干渠,较小的有灌水畦4)排水泄水系统:干、支、斗、农、毛沟2、分类:从结构上分:明渠、暗渠按建筑材料分:土渠、砖石砌渠、砼渠、水泥管按开挖方式分:挖方渠道、填方渠道三、渠道系统布置1、布置原则:总的来说,要求投资少、效益大、渠线尽可能小,输水速度快、沿线地质无严重渗漏或坍塌现象2、平原布置为例,说明其布局原则,见教材3、布置:田间渠道系统一般为沟、路、渠相邻或相间布置。
第二节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渠道设计流量是渠道所控制灌溉范围内农作物的灌溉净流量和渠道损失流量之和,即:Q设=Q净+Q损一、渠道净流量1、Q 净 = q 次大 A (立方米/秒)q 次大 :灌区次大灌水率 (米3/秒/万亩), A :灌溉面积(万亩)2 、Q 净= m1A1 + m2A2 +…/ 86400t (立方米/秒)或: 式中:M 综—综合灌溉定额(米3/亩), T —作物允许灌水延续天数。
二、渠道损失流量四、渠道的加大流量和渠道的最小流量1、加大流量:当灌溉区的灌溉面积扩大或出现特大干旱或上游渠道出现失事情况Q 加大=Q 设(1~1.3)2、渠道最小流量:当灌溉区某一种作物需灌溉或某一支渠需灌溉 Q 最小=0.4Q 设渠道一般都应考虑设计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第三节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一、渠道横断面的设计100净损Q L Q ⨯⨯=σ (米3/秒)L :渠道长度σ:每公里长渠道渗水损失占所通过净流量的百分比,根据土壤性质确定mQ D净=σ (σ、D 、m 值见教材) 2、通过测定损失直接确定渠道设计流量 设净=Q Q η三、渠道设计流量损净设=Q Q Q + (大型) 或:η净设=Q Q (中小型)t86400⋅⋅A M Q 综净=Tii i 64.8m q ⋅α=(一) 断面形状1、按几何形状和材料分为:梯形(大多数土渠)、矩形(砼渠、石渠)、半圆形(砼渠)2、按开挖宽深比:窄深式:挖方省、占地少、渗漏小、但渠床不稳,施工不便宽浅式:渠床稳定,施工容易,水流稳定但占地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1:黑体3号加粗段前距17 磅段后16.5磅多倍行距 2.4标题2:黑体小3号加粗段前距0.5 行段后13磅1.5倍行距标题3:宋体, 4号, 加粗段前距0.5 行段后13磅1.5 倍行距,正文宋体, 五号,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 单倍行距,M灌区灌溉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计算说明书X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三月1灌区的概况M灌区位于太行山前河北平原,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控制面积80km,约12万亩灌区地形平坦,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
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2℃左右,无霜期220天。
春季常有旱风,冬季多西北风,灌区内表层土壤以中粘壤土、砂壤土为主,灌区东部有一小部分盐碱土,灌区潜水不透水层埋深为20m,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
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
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春玉米0.1。
在古河床以南,九里牌以北零星分布盐碱地约1.0万亩,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养殖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下泄流量可满足灌区灌溉要求。
灌区的工作制度采用干支续灌,斗农渠轮灌。
灌区设有干渠一条,支渠5条,并设有2条直接从干渠上分水的斗渠。
其中每支渠控制若干斗渠,1支有6斗,2支有5斗,3支有6斗,4支有5斗,5支有6斗,干渠的渠首引流量为4.34 /s。
灌区排水为由中间向两侧排水,排水承泄区为C河,F河,末级农渠与末级排水农沟呈相邻布置。
排水沟分干支斗农四级,渠系建筑物有干渠进水闸,支渠分水闸,斗渠分水闸(1.2干斗处),节制闸,退水闸,桥涵,公路桥等,当地形较陡时,要布置跌水,建筑物的规划布置要尽量紧凑,减少工程量,减少投资。
渠道的纵断面纵坡比降可根据平原区经验值取值,干渠1:4000,支渠1:3000,斗渠1:2000,农渠1:1000,根据《《GB5029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参照平原区的灌溉排水经验数据确定断面设计要素,进行水利计算,具体见附图。
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M灌区位于太行山前河北平原,灌区范围西起京广铁路,东起京港澳高速公路,南临C河,北至F河,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魏县等县市部分土地。
总控制面积80km2,约12万亩。
M灌区地形图见附图1.1.2地形地貌灌区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一般在1/1000~1/2000之间。
京广铁路一带的灌区高程约为58m,灌区东部一带高程约为50m,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已干涸,地面上仅残留些沙丘。
灌区地貌较简单,没有特殊地形。
1.1.3水文M灌区属海河流域南系(在永定河以南),C河及F河皆为海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太行山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河北平原。
二河出山口处修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沙河沿岸加固了提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
经二库调节后,在一般情况下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1.1.4气象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2℃左右,无霜期220天。
春季常有旱风,尤以5、6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
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
多年平均降水量517.2mm,多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
干燥度为2.62,相对湿度一般在50%~85%。
1.1.5水文地质灌区地质构成主要由新生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厚度在200~300m。
灌区潜水不透水层埋深为20m,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西南-东北方向。
灌区东西两部分水文地质条件略有不同,以古河床-九里牌-四十里铺一线为界,西部地下水埋深在5~8m之间,矿化度小于1g/L;东部埋深在15m左右,矿化度在1~3g/L之间。
地下水补给来源包括汛期降雨、地下水侧向径流、旱季灌溉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潜水蒸发。
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1.1.6土壤灌区内表层土壤以中粘壤土、砂壤土为主,中粘壤土占52.32%,砂壤土占37.63%。
土壤肥力中等,灌区东部有一小部分盐碱土,表土全盐量在0.2%~0.5%。
灌区0~100cm平均容重1.45t/m3,孔隙率为43.5%(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1.2社会经济条件1.2.1工农业生产情况灌区内人口密度较大,劳动力充足,灌区总人口约8.0万,劳动力1.9万,建筑业熟练工人较多。
灌区内村镇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有纺织、粮食加工、油脂、陶瓷、日用工业品等轻工业,铁路沿线及西部山区有机械制造、水泥、化肥和煤炭等重工业。
灌区附近山区盛产石料,沙河河滩盛产砂料及卵石。
灌区交通发展,有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穿过。
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
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
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秋粮0.1。
该地区解放前洪、涝、旱、碱灾害频繁。
解放后海河全流域进行规划治理,农田水利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随着X、Y二水库建设、沙河堤防加固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洪、涝、旱灾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近30年统计资料分析,旱灾以春旱为主,秋旱次之,成灾率在50%~70%左右。
涝灾多发生在七、八月,成灾率在40%~60%左右。
在古河床以南,九里牌以北零星分布盐碱地约1.0万亩,表土(0~20cm)全盐量0.2%~0.5%,作物减产10%左右。
1.3水利工程现状与存在问题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养殖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兴利调节按灌溉、发电要求计算,故水库下泄流量可满足M灌区灌溉要求。
水库水质良好,水温适中,泥沙含量极低,含盐量小于0.001%。
Y水库发电放水洞最低水位(干渠渠首设计水位)68.0m。
灌区西部铁路附近,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可开采模数在25.0万m3/km2.a,可作为辅助水源。
1.4水资源分析M灌区灌溉面积包括磁县、临漳、成安、魏县等县市部分土地,总控制面积80km2,约12万亩。
灌区主要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棉花、油料、谷物等旱作物,该灌区土地垦殖率为0.8,作物复种指数1.50。
作物种植比:小麦0.50,夏玉米0.50,棉花0.20,花生油料0.20,秋粮0.1。
根据华北地区历年降雨情况和该灌区作物种植情况,以及相关灌区的灌溉资料,该灌区平均灌水定额可拟采用50m3/亩,根据水量平衡可进行灌区水量估算。
灌区用水量可由下式进行估算。
1-1式中:Q-----灌区用水量,m3/s;m------灌区平均灌溉定额,m3/亩;F------灌区灌溉面积,由灌区控制面积乘以灌区土地恳殖率而定,Km2。
灌区控制面积为80Km2,土地恳殖率0.8,平均灌水率q=0.35m3/s.Km2。
灌区大概用水量为:Q=50*0.8*80*1500=480万m3该灌区可由上游的Y水库进行供水,Y水库年可供水量为600万m3,Y水库满足该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
1.5灌区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5.1灌区开发的必要性M灌区地处于华北地区,该地区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降雨量集中在7,8月份,降雨集中,其他月份降雨量较小,不能保证灌区内作物的用水要求。
灌区内经常发生干旱,渍害等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气候灾害,并且由于灌区内排水不畅,地下水位的升高、降低易造成土壤盐碱化,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品质下降。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设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农田水利水利建设,根据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水流建设部分和M灌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保证该地区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必需对该地区进行灌区规划,开发。
1.5.2灌区开发的可行性M灌区地处华北平原,该地区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总的趋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较小,灌区内无特殊地形地貌,且Y水库正好位于西部高地,易于修建各级水渠,可进行灌区开发。
根据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灌溉水源的分配方案是:X水库提供郜河以西以北地区的灌溉水源;Y水库提供M灌区的灌溉水源。
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修建引水枢纽,引取上游水库发电尾水进行灌溉。
根据计算书1.4部分灌区水资源分析,Y水库的水量满足M灌区灌溉用水要求,另外。
该地区西部铁路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作为饮用水源,可满足该灌区生活用水。
地下水主要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以及铁路以西高地的农田灌溉用水。
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水及设施农业用水。
除特殊情况下,不作为大田作物灌溉水源。
2规划设计原则与依据2.1规划原则灌区总体规划要按农田基本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要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为目标,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土地,水利资源,扩大耕地,灌溉、水电、航运和渔、林、牧业,进行综合开发,一水多用。
另外,进行灌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灌区内行政边界情况,尽量以行政单位进行灌区运行管理。
2.2设计依据与规范根据河北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部分的发展规划和M灌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灌区规划设计。
进行灌区规划设计时除需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外,还应参照国家规范,严格控制各项数据满足国家规范,如《《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3灌排系统总体规划灌区总体规划是在通过简单水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旱、涝、渍害、土壤盐碱综合治理和土壤有效利用的原则,对灌区水源工程、灌排沟渠、渠系建筑物、承泄区等进行合理整体规划布置,绘制灌区总体规划布置图。
3.1规划布置原则灌区规划应按照农田基本建设的基本要求进行,要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为目标,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土地整治与其他规划相结合,实行农、林、水、沟、路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土地,水利资源,扩大耕地,进行综合利用。
另外,进行灌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灌区内行政边界情况,尽量以行政单位进行灌区运行管理。
3.2 干渠取水口位置、形式选择M灌区灌溉用水由Y水库提供,Y水库的大坝左侧有出水洞,其高程为68.00m,满足灌区灌溉水位要求,不需要设置泵站提高扬程,可以直接在Y水库大坝左侧设置进水闸取水,所以取Y水库的左侧大坝作为取水口,即渠首位置。
3.3 灌溉渠道规划布置3.3.1灌溉渠道规划布置原则①、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