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误吞异物急救法,家长们转起来!

合集下载

幼儿噎到急救方法

幼儿噎到急救方法

幼儿噎到急救方法
吃饭噎着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食物未充分咀嚼进入食道引起的食道异物,常表现为异物感、吞咽困难,多数经拍背或饮水可自行缓解;另一种是因为食物意外进入气管引起的气道异物,常表现为窒息或者呼吸困难、呛咳,甚至心跳骤停,后果不堪设想。

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拨打急救电话的同时请按以下方法急救。

步骤一:翻身扣背
施救者一只手固定住婴儿头部,让其面部朝下,保持头低脚高。

用另一只手掌根部连续叩击婴儿肩胛骨连线中点处5次。

步骤二:按压胸部
然后,让婴儿翻身,面部朝上,保持头低脚高,检查有无异物排出;如未发现异物,立即用中指和食指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5次。

反复交替操作上述两个步骤,直到异物排出。

特别提示:
1、进行急救的同时,让周围的人拨打急救电话;
2、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注意看护宝宝,避免异物入嘴;
3、宝宝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

幼儿异物急救正确方法

幼儿异物急救正确方法

幼儿异物急救正确方法
气管异物(呼吸道梗阻):
当幼儿发生气管异物,表现为突然剧烈咳嗽、喘息、面部发紫、无法正常呼吸等情况时,应迅速执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1.对于1岁以内婴儿:
-抱起婴儿,使其脸朝下,放在手臂上,头低于躯干。

-用手掌托住婴儿下巴,使其头部轻微下垂。

-另一只手的手掌拍击婴儿背部肩胛骨之间的区域,五次拍击后观察是否咳出异物。

2.对于1岁以上幼儿及儿童:
-站在或跪在幼儿背后。

-用一只手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幼儿腹部正中线与肋骨下缘交界处。

-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施力冲击,连续五次尝试看能否排出异物。

食道异物或误吞异物:
-如果幼儿误吞异物后尚能正常呼吸,但表现出不适或吞咽困难,避免自行催吐,因为某些物体可能在呕吐过程中进一步卡住。

-观察幼儿是否有持续咳嗽、拒绝进食、口唇发紫等症状,若有则应立即送往医院。

-若异物卡在喉咙附近,可视情况尝试轻柔刺激咽喉部以诱发呕吐反射,但务必谨慎操作,一般情况下还是建议尽快就医。

总结:
无论是哪种情况,一旦发生异物梗阻或疑似异物吞咽,现场急救的同时,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地区拨打120)请求医疗援助,并遵医嘱行动。

切记,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不宜擅自使用金属工具或其他尖锐物品尝试取出异物,以免加重伤害。

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当误食异物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气管与食道哽咽,若胡乱催吐或挖其喉咙,反而容易让阻塞更为严重,应想办法诱使幼儿咳嗽,并利用急救方法,以压力将堵塞的异物排出。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儿异物卡住喉部如何急救1、倒提法适用:1岁以下婴幼儿。

急救步骤:(1)曲膝跪坐地上。

(2)抱起宝宝,將宝宝的脸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

(3)以单手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减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4)重复上述动作,以压力帮助宝宝咳出堵塞氣管的异物,一直做到东西吐出出来为止。

注意:勿将婴儿双脚抓起倒吊从背部拍打,这样的错误方式,不仅无法将气管异物排出,还会增加婴儿颈椎受伤的危险。

若是液体异物哽塞,应先畅通其呼吸道,再吹两口气,若气无法吹入,則怀疑有异物堵住呼吸道,再进行急救法。

2、哈姆立克(Heimlich)法急救步骤:(1)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

(2)双臂用力收紧,瞬間按压孩子胸部。

(3)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注意:小于1岁以下之婴幼儿,异物哽塞在气管時不可进行哈姆立克急救法,以免伤及腹腔內器官。

二、异物卡喉紧急救注意事项(一)、应用于成人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二)、应用于婴幼儿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

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三)、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

儿童呼吸道异物紧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儿童呼吸道异物紧急处理和预防措施

儿童呼吸道异物紧急处理和预防措施儿童是家庭的宝贝,但他们的好奇心和不谨慎往往使他们成为呼吸道异物的受害者。

这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情况,需要及时的紧急处理和正确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处理儿童呼吸道异物的紧急情况,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紧急处理1. 辨别异物的症状当儿童误吸异物后,他们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突然不能呼吸、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胸闷、面色苍白、喉咙发红或发紫等。

如果你观察到以上症状,应当立即采取紧急处理。

2. 利用“拍背法”帮助儿童排除异物当儿童出现异物卡住气道引起呼吸困难时,家长或成年人应尽快采取紧急措施。

如果儿童仍能够发出声音或产生咳嗽反应,可鼓励他们咳嗽出异物。

如果儿童不能咳嗽,家长可以尝试背部拍击法来帮助排除异物。

拍背法的步骤如下:(1) 让儿童俯卧在成人腿上,头向下,嘴朝向地面。

(2) 轻轻拍击儿童背部,使用的力度要适中而有力,直到异物得以排出。

3. 执行胸部按压法如果拍背法失败,儿童出现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家长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步骤如下:(1) 确保儿童躺平在坚实的表面上。

(2) 准备好适当大小的CPR面罩。

(3) 盖住儿童的口鼻,并进行人工呼吸。

(4) 如果儿童仍没有正常呼吸,进行心肺复苏。

4. 及时就医无论儿童是否成功排除异物,都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生会进一步确认儿童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二、预防措施除了紧急处理外,采取预防措施是最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儿童误吸呼吸道异物的措施:1. 儿童活动时的监督家长或监护人应始终保持对儿童的监督,特别是在他们进行食物进食或与小玩具等物品互动时。

避免让他们单独玩耍,以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

2. 食物切割和煮熟在给儿童准备食物时,应将食物切割成小块,以避免儿童误吸。

此外,确保食物煮熟透,避免生食食物,以减少吞咽困难和异物风险。

3. 检查儿童周围的环境定期检查儿童周围的环境,例如卧室、玩具箱和游乐区域等,以确保没有小而危险的物品散落在地面上。

幼儿异物入体的急救处理

幼儿异物入体的急救处理

幼儿异物入体的急救处理(一)鼻腔异物幼儿在玩耍中,经常会无意识地将纸团、小珠子、豆粒、小的果核等物品塞进鼻孔,造成鼻腔异物。

处理方法:若异物入鼻未能及时发现,会有一侧鼻堵的现象,时间长了鼻涕有臭味,并带有血丝。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要送医院检查。

若当即发现幼儿将异物塞进鼻孔,可立即压住另一侧鼻孔,擤鼻,若不能排出异物,要去医院处理。

千万不要用镊子试图将异物夹出,尤其是光滑圆润的东西,若没有夹住,很容易捅进深处,一旦落入气管,非常危险。

(二)外耳道异物孩子在玩耍时也会将一些小物件塞进耳朵,或昆虫钻进外耳道,形成外耳道异物。

处理方法:1.昆虫入耳处理方法昆虫一旦入耳,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照射,诱昆虫爬出;或用甘油、食用油、酒精等滴入外耳道,将昆虫淹死,再夹取出来。

若看不出异物,就不要盲目操作,应去医院处理。

2.植物性异物处理方法(1)植物种子、豆子等异物会遇湿膨胀,堵塞外耳道,幼儿听力减弱时才被发现;(2)或引起外耳道发炎,幼儿感到疼痛时才被发现。

若遇以上情况,应送医院治疗。

(三)咽部异物咽部异物常常是由于进食不当而引起。

如被骨头渣、鱼刺、枣核等扎在嗓子上。

处理时不能采用硬吞饭团等将异物咽下的方法。

硬吞食物可能会将异物推向深处,更不容易取出,若不小心扎破大血管,十分危险。

发生异物梗喉,要去医院处理。

(四)气管异物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豆子、巧克力豆等。

一旦异物入气管,要及时急救,方法是:救护者从幼儿背后,搂住他的腰,头朝下,用右手大拇指的背部顶住上腹部(心口窝处),左手叠于右手之上,向上、向后用力推压,使横膈肌压挤肺,产生气流,将气管异物冲出。

若病儿已昏迷,可采用仰卧体位,在其上腹部进行冲击性推压。

经上述方法,若不能迅速排出异物,速送医院急救。

幼儿气管异物处理方法

幼儿气管异物处理方法

幼儿气管异物处理方法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但他们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常常会出现误吞异物的情况。

一旦幼儿误吞异物,若不及时处理,
可能会导致气管堵塞,危及生命。

因此,家长和保育人员有责任了
解幼儿气管异物处理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施救。

首先,当发现幼儿误吞异物时,家长或保育人员应保持镇定,
切忌慌乱。

迅速将幼儿抱起,用力拍击其背部,帮助其排出异物。

同时,可以让幼儿做俯身姿势,促使异物自行排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其次,若幼儿出现气道堵塞,表现为无法呼吸、咳嗽声无力等
症状,家长或保育人员应迅速采取紧急救助措施。

首先,让幼儿坐下,用力拍击其背部。

若拍击无效,可以采用抱腹法,即将幼儿抱起,用力向上拍击其背部。

若仍无法排出异物,应迅速进行人工呼
吸和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最后,为了预防幼儿误吞异物,家长和保育人员应加强对幼儿
的监护和教育。

在幼儿进食时,应避免给他们食用过大、过硬的食物,以免发生误吞异物的情况。

此外,家长和保育人员还应定期进
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处理幼儿误吞异物的情况。

总之,幼儿误吞异物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家长和保育人员应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施救。

同时,加强预防意识,减少幼儿误吞异物的发生,是保障幼儿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

希望每位家长和保育人员都能够牢记幼儿气管异物处理方法,为幼儿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异物卡喉急救——奥本海姆法

异物卡喉急救——奥本海姆法

异物卡喉的急救
如果突然发现宝宝面色不好,呼吸困难,第一时间不是送往医院,而是立即急救让异物排出。

第一步:用手指抠催吐。

把手指伸到宝宝的喉咙深处,按压舌根来催吐。

(图一)
第二步:大人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跷起二郎腿,让宝宝俯卧趴在腿上,头低一点,膝盖顶着宝宝的胃,用空心拳从下往上快速叩击宝宝背部两侧,一分钟100次左右。

注意避开脊
柱和腰两侧的肾区。

图二:用空心拳从下往上快速叩击宝宝背部
如果宝宝在3岁以上,能独立站稳,还可以采取站姿。

让宝宝上身略向前倾,大人用双臂从身后将宝宝拦腰抱住,同时右手握拳,左手则按压在右拳上,两个大拇指顶住胃,猛烈而迅
速地往上顶。

(图三)
图三:将宝宝拦腰抱住,猛烈而迅速地往上顶
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直接倒提拎住他的双腿,用空心拳拍后背。

(图四)
图四:直接倒提拎住他的双腿,用空心拳拍后背家里如果有2个人,一个人紧急处理,另一个人拨打120。

一般卡得不深的气管异物在家里拍拍背就咳出来了。

如果3分钟还不见效,估计是卡得比较深,要赶紧上医院。

幼儿误吞异物急救措施

幼儿误吞异物急救措施

幼儿误吞异物急救措施当幼儿不慎误吞异物时,家长和照顾者必须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避免发生进一步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幼儿误吞异物急救措施:手指抠吐法、拍背法、站立催吐法、倒立法。

一、手指抠吐法1.家长坐下,将幼儿的腹部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2.用一根手指或棉签刺激幼儿的舌根或扁桃体,使其产生呕吐反射。

3.幼儿出现呕吐时,家长用手掌从下向上按压幼儿的腹部,帮助异物排出。

注意事项:1.抠吐前,确保幼儿头部低于胸部,以防止异物进入气管。

2.抠吐时,避开颈部两侧的动脉,以免造成出血或休克。

3.如果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或面色改变,应立即停止抠吐,并寻求专业帮助。

二、拍背法1.家长坐下,将幼儿的腹部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2.家长用手掌从下向上按压幼儿的背部,同时用手拍打幼儿的背部,以促进异物排出。

注意事项:1.拍背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2.如果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或面色改变,应立即停止拍背,并寻求专业帮助。

三、站立催吐法1.家长站在幼儿身后,双手环绕幼儿的腰腹部。

2.用适当的力度挤压幼儿的腹部,促进异物排出。

3.幼儿出现呕吐时,家长用手掌从下向上按压幼儿的腹部,帮助异物排出。

注意事项:1.催吐前,确保幼儿头部低于胸部,以防止异物进入气管。

2.催吐时,避开颈部两侧的动脉,以免造成出血或休克。

3.如果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或面色改变,应立即停止催吐,并寻求专业帮助。

四、倒立法1.将幼儿倒置过来,头朝下,脚朝上。

2.用适当的力度拍打幼儿的背部,以促进异物排出。

注意事项:1.倒立法实施前,需要确保幼儿能够承受倒置的压力,避免造成伤害。

2.如果幼儿出现呼吸困难或面色改变,应立即停止倒立法,并寻求专业帮助。

3.不要倒置时间过长,以免幼儿头部充血。

五、总结:在幼儿误吞异物后,家长和照顾者应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本文介绍了手指抠吐法、拍背法、站立催吐法、倒立法四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在实施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避开颈部的动脉,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误吞异物急救法,家长们转起来!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6个月的爱到处爬,7、8月开始蹒跚学步,对于新事物总是感到好奇,总喜欢抓起身边的东西往嘴里塞,这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但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诱因!
那些纽扣、硬币、别针等小物品吞食入口,后果会非常严重。

这类小东西极易掉进孩子的气管,导致堵塞乃至窒息,以致引起小儿脑缺氧,脑细胞破坏直至死亡,最容易发生在0-6岁的孩子身上了!因此,父母要当心孩子误食异物。

不信你看,这是西安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近三年多取出的部分异物,纽扣电池、枣核、玩具配件、钉子、塑料棒、缝衣针、玻璃弹珠.......
真是小岳岳都惊呆了!
被孩子误吞,其中最多的就是硬币了,
所以,家中有孩子的家庭,
一定要注意硬币等小东西的收纳,
万不可随手摆在孩子可以拿到的地方。

3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误吞,好奇心强,已有较完善的吞咽能力,如果孩子身边有散落的细小物件,孩子放入口中,很可能被误吞下去。

纽扣、硬币、大头针、游戏币、水钻、螺丝钉、
药片、玩具小零件等,这些都是易误吞的危险分子。

所以家长要经常叮嘱教育孩子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内,经常检查玩具是否有零部件松散,一定看好孩子!
据医生介绍,儿童吞入异物的情况一般分为三大类:气道异物、食道异物和胃肠道异物。

其中,气道异物卡在喉管或支气管处最危险。

气道异物病例的高发群体为2~5岁的儿童,占就诊群体的90%以上。

儿童在吞入异物后大多都不会表达,不过家长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判断: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脸色发暗发紫等症状。

孩子误食异物,我们可以首先迅速开展家庭急救。

误食异物,预防与急救不可或缺!
孩子误食异物,预防为主
①给孩子添加辅食时,要将食物切碎,并注意要其安静进食,勿乱动。

②不要让孩子食用果冻、花生、瓜子、汤圆、荔枝等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有核的水果先去核再喂食。

③在孩子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否有纽扣、大头针、曲别针、纽扣电池、气球、豆粒、糖丸、硬币等小物品,有的话要清理干净。

④孩子的玩具要定时检查,看看细小的零部件如螺钉、小珠子等有无松动情况。

⑤家中常备药品应放置在小孩无法拿到的地方。

瓶装药品要标签鲜明,不要与食物放在一起。

⑥家中不要用空的饮料瓶存放有毒及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以防儿童误服。

孩子误吞了异物怎么办呢?
吞下了尖的物品
如吞入的异物是有棱角或较尖锐的物体,如钉子、大头针、小叉子等,则有可能刺伤口腔、食管及胃黏膜,或卡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位。

所以一旦发现,家长须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

吞下了圆的物品
孩子吞入的是光滑、无棱刺的物体,孩子多仍较安静,无哭闹、呕吐等其他痛苦表现,异物可较顺利地直达胃中,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此时应适当多给孩子吃些粗长纤维的蔬菜,如韭菜、芹菜、菠菜,以起到包裹异物并尽早排便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1~2天内异物即可随大便一起排出。

如果是扣子、硬币等物,在孩子排便后,家长应用小棍拨开大便检查,以发现有无异物。

如3天后异物仍未见排出,则须去医院就诊。

吞下了口香糖
口香糖所含的口胶多不被消化,人的肠胃内壁很光滑,并且分泌有大量黏液,口香糖不可能被粘住,吞进肚子后消化不了便会自动排出。

多吃点粗纤维类食物,如茴香、韭菜等刺激肠蠕动。

孩子误食异物后的家庭急救措施
万一孩子被异物卡喉怎么办?吞咽?猛拍?喂水?…
这些常用的方法有可能会让情况更糟!
正确做法是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
要拨打急救电话120,争取紧急救助。

温馨小提示
买玩具看看是不是有小零件。

每次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看看适合几岁孩子。

一些玩偶如玩具熊等,
有些熊的鼻子、眼睛用的是扣子状的,
要用手揪揪,看看结实不结实,
如果不结实就重新缝,或是收起来。

对孩子来说,给他一个安全的环境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