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殊论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影响2

历史特殊论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影响2
历史特殊论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影响2

历史特殊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

姓名张云鹤

学号20101010245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民族学

历史特殊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人类学界出现一个新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博厄斯、克鲁伯、罗维、萨丕尔等人;主要理论建树:历史特殊论,文化相对论,文化区理论,克鲁伯超有集体的文化观,文化形貌等。本文将探索该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并简要阐述我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历史特殊论历史研究法文化相对论文化区理论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

目录(一)历史特殊学派及其理论建树(二)文化相对主义(三)历史特殊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四)我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

一历史特殊学派及其理论建树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人类学界出现一个新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故又称博厄斯学派,其全部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1)主张各个民族,文化集团有其具体的历史,有独一无二的特殊的历史,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研究重点应是特定民族的文化历史,事件特点和规律,而不是研究全人类普遍文化的历史(2)在研究方法上提倡“历史方法”,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与比较方法对立(3)主张文化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并构拟人类文化和文明史。此理论反对进化论,但赞同拉马克学派的生物进化论,而不是达尔文的(即环境与种族的改变是互动的),反对单线平行的进化,认为不同社会的文化特质是他们各自的历史的,环境的结果,必须放在这个背景下,文化特质才能被理解,不同的社会被不同的历史环境所创造出来,对文化现象的最佳解释需要研究社会的历史发展。

在《原始人的心智》一书中,作者用反证法来否定古典进化论的“平行发展”

“独立发明”“心智一体”,更好的阐释了历史特殊论,“平行发展的理论如果有任何意义的话,则需要证明:人类的所有支系中发明创造的历程起码大体上应该遵循同一次序,而不应该发现有重大的间隔。然而我们迄今所知的事实却完全与此相反。”我们发现,在世界的很大一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相当先进,但却从未发现过陶器——文明进步最基本进程的标志之一……这样,实际情况是:美洲西北部相当先进的部族没有陶器,而陶器的有于无看来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与一般的文化原因更紧密。【1】此外作者还举了金属的利用,农业和动物人工驯化的发展,属于不同种族的工业类型的发展等例子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看来,我们不能肯定处于先进文明阶段的所有民族定然经历了发展的每一阶段——据说这一发展可以通过调查世界所有类型的文化而得以了解。”【2】

“人类进化具有广泛统一性的论断是否正确决定于这一假设,即同样的起因定会永远导致同样的文化特征,而所有的变异形态在进化这一宏观的一致类型中是微不足道的。换言之,这一论断的逻辑基础是假定同样的起因永远造成同样的种族现象.”【3】作者对此用母系制度并不一定发生在父系制度前,关于未来生活的

观念并不一定都是从梦境和幻觉中发展而来等例证来表明进化过程始于不同发端而汇聚于同样的成果.

前文写到历史特殊论的研究方法与比较方法对立,博厄斯曾这样说过:“在我看来,妨碍我们研究这些现象并取得进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所研究的这些数据无法进行比较。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种族现象的相似性上,而不顾及个人不同的特点,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后者时,马上会看到种族现象的同一性并非普遍确定的现象,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然而对不同社会群体精神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心智状况正相反。”【4】比如把来世观念当做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心理必然性的观念之

一,博厄斯通过一组最为错综复杂的资料来否定这个论断,又如“图腾制度”,不仅是单一心理问题,还涉及多种多样的其他心理因素,比如一地区他们相信他

们是保护了自己的动物的后代,另外一地区有可能是某一动物或其他事物与社会群体的祖先有过交往,并应允成为他们的保护人,而动物与祖先建立的友谊传给了后代等,对道德标准的研究这些材料都表明不同的习俗入信仰都有向类似的形式汇聚的特定趋势,为了正确解释这些形式上的相似之处,我们还有必要调查他们的历史发展,只有在不同的地区历史发展是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把这些有关的现象相互联系起来。从这一观点看,文化接触的事实具有新的重要意义。这就反对进化论中的独立发明,较倾向于传播论的观点,而不是文化活动链条的某个环节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开始认识到人类文化并不总是一个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而在很多方面,有两种趋向交叉发展,即从简单向复杂和从复杂向简单发展的过程,证明此观点最重要现象之一便是语言的发展,其总趋势是消除较为微细的差别,从复杂形势开始而以简单形式告终。此外现今一些完全不同种族的代表在参与最先进文明形式的建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种与文化之间没有密切联系。

二文化相对主义

从上述可以看出博厄斯如此强调历史特殊论是与他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分不开的,文化相对论是该学派最具特色的文化观之一,认为种族,文化,语言并没有相互联系在一起,兴盛于二战前后,特点是:反本文化中心主义,允许“异己文化”,反思本文化,寻求进一步对话;其原则是:一旦理解了文化的内部逻辑,文化便超越了任何对它的智力和道德价值的外部评价;其内容是:(1)坚决主张研究每一民族,每一种族的文化发展史(2)由于每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的独特之处都不会相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各民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3)没有普遍的绝对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文化。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人提出文化相对主义的思维,有学者认为18世纪德国哲学之父黑格尔所提出的尊重所有文化共同体的独特价值,是近代之后文化相对主义论调的渊源。文化相对主义是作启蒙时代产生的文化普遍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自20世纪以来,人类学界出现了对文化和社会理论的重新思考,不在热衷于对全人类的历史观察,转向从社会和文化的内部分析构造理论,承认非西方文化的客观合理,否定文化的高低比较方法,在这新一轮文化思潮中,又以美国历史特殊学派的文化相对主义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该学派还提出“文化区”研究的理论,克鲁伯是此理论的重要发展者,他认为文化区研究的重点不在地理区域,而在文化内容,其终极目的是为了了解各个文化的发展过程或文化历史;文化区域虽与自然环境相关,但不是决定因素;每个文化区都有文化高峰,即文化特征最丰富的地方并向四周释放;强调文化特征的相似性,基本上不涉及传播的过程和轨迹;此外文化区无绝对边界。克鲁伯作为该学派的第二代学者发展了历史特殊论,提出超有机体的文化观,这与博厄斯主张个人研究应是文化人类学的重要课题相对立,文化完全可以不受个人影响而独立发展,以妇女服饰的周期变化,绘制周期曲线图来应证此观点,此外他还提出了文化形貌(基本形貌和次级形貌)。该学派其他重要人物还有罗

维,萨丕尔等。作为文化相对主义的信奉者,罗维探讨了物质文化与社会组织观念文化的评价问题,他认为前者前者容易评判优劣,比如铁斧比石斧耐用,锋利,

可以做出客观评价,但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范围内,评判标准就复杂的多。【5】

三历史特殊学派与文化相对主义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以上该学派的历史特殊论,文化超有机体论,文化区理论,历史研究法以及对不同群体文化的考察研究结果都为文化相对主义思潮奠定了学术理论基础,文化相对主义的提出很快荡涤了充斥美国学术界的“种族优越论”的气氛,并因此赢得了大批的追随者,以致使该学派成员众多,人才济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人类学界一统天下,而本尼迪克特在她的《文化模式》中,对这种观点进

行了集中的阐述,被后世公认为人类学文化相对主义的典范之作。随着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不断完善,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在西方,横向看,以人类学层面为基准,依次表现为:以反对“人类中心论”为特征的“生态伦理主义”,以反对“白人优越论”为特征的“种族平等主义”,以反对“西方中心论”为特征的“民族平等主义”层面和以“反现代主义传统”为特征的后现代反叛及其“价值多元主义”,在东方其主要表现是面对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对东方文化的歧视,出现了各种自我文化保护,包括文化复兴意识,文化保守主义等,本世纪后期又出现了文化讨论中的“文化不可通约论”和现代化的不同模式的文化论证。文化相对主义在当前的国际政治领域也有所表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6】

可谓文化相对主义使历史特殊学派在文化人类学界大放异彩,但同时也招致各种批判。

曾有学者提出文化相对主义最可贵之处就是反“本文化中心主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赞同“他文化中心主义”,但文化相对主义的特质,恰恰也蕴藏了重重危机:(1)过度强调文化间的差异性,容易导致极端种族主义(2)伦理道德上与普遍人性的矛盾之处(3)过度强调文化为独立的实体,并不符合全球化浪

潮的背景。坚持人性普同的学者经常用“人性”来抨击文化相对主义的论调,他们始终相信人类应该有一种独立于“场景脉络”的“人性”存在:跨时空的文化多样性可以说是相对于另一种相对永恒的根本现实的表象,这一现实就是基于人性的一系列健康或病态状态。【7】文化相对主义在二战以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一时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都极力避免与“相对主义”一词沾边而受牵连,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格尔茨提出一种基于“深描”的解释范式,他认为人类学家并

不是要追求人类最低公分母,而是应当在复杂多样的文化现象当中“寻求系统的解释”,把目前不同研究领域党中关于文化与人性的理解整合起来。人类学家最应当做的工作就是“批判现存常识”,以推动的学科前进。【8】

四我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

从上可以看出,文化相对主义的提出对历史特殊学派,整个文化人类学界,甚至国际政治,全球化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我的角度来看,很感谢文化相对主义让我在思考问题有了更广阔的视角,更重要的是性格上的转变,不再那么顽固地去和别人争执“有的没的”事情,在对待和我们相当不同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时,有了一颗更宽容,平静的心态,但同时也绝不会把绝对性美德附加到他们头上。诚然,文化相对主义有种种优点:(1)反对文化霸权,承认文化差异,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谐发展(2)用这种相对的心态更利于解决国际问题,避免冲突,战争(3)反种族主义,民族歧视,宗教偏见等,尊重其他文化。(4)提倡平等、尊重个体,追求合理民主,否定绝对中心主义与自由主义.但它并不是万能主义(1)我非常讨厌在讨论问题时一句“文化相对主义”完事,我觉得这显得那些人好痴呆,不去思考,也没有正确错误的标准,这是无限的“相对主义”,如果对“杀婴”“活祭”“性虐”这些习俗还是持这种包容的态度,我觉得人就失去道德伦理了,没有同情心,更有甚者会使一些极端民族打着“保护本文化”的旗号而放肆乱为,就像希特勒打着“民族主义”旗号大肆屠杀犹太人那样,不仅不利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而是消灭其他文化,过分保护本文化,使得这些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2)另外文化相对主义的非价值判断有可能影响人类文化的认知及发展,甚至将导致人类文化的价值虚无,我是赞同一些原始民部落的生计方式正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这是他们通过与环境的调适而发展出来的一套生计模式,但这不意味着现代工业技术不是先进的,我认为在物质这方面是存在先后之分的,至于信仰,精神等方面我们可以以相对,理解,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但我更希望可以符合一种普遍人性道德。比如像食人俗,割礼,溺婴等这类有悖于普世性价值的习俗,我持反对态度,我认为这就是损害文明的表现,是落后的,

应被摒弃的。列维斯特劳斯曾这样反思:“每个社会都在既存人类诸种的可能性范围之内做了他自己的某种选择,而这些各种不同的选择之间无从加以比较,所有这些选择全部真实有效,但这样的立场引出一个新问题;前述的第一个例子里面,我们有坠入蒙昧主义的危险,采取的方式是对一切在异国异事完全视若无睹,但采取第二个立场,我们又有接受一种大折中主义的危险,使我们对一个文化中的任何习俗都无法加以谴责,连残酷,不义和贫穷这些任何习俗都无法加以谴责。”

【9】(3)有些人把文化相对主义绝对化,固步自封,不利于文化交流。(4)有些人片面地认为,那些原始部落就应该保留那些文化,给他们以绝对赞美,但也

许那些土著民也想享受现代生活,与现代文明接轨,渴望进步,我们有什么权利去打着“文化相对主义”的旗号号召去保护那些被扭曲尊重的即将消逝的传统习

俗,列维曾这样描写一个土著向导“他把这种工作视为消息的交换......我送给他的素描,他都小心的保护起来或许他是想用这些资料来改进他自己群体的物质装备和知识水平。”【10】

总之,对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解我也是采取相对的态度,有好也有片面的地方,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文化之上,将知识至于道德与文化之上,要放低姿态,但要“有原则”地去接受,理解!决不能把一切美德加到他们头上,要以一种普世价值观去思考不同的文化现象,我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多样性,文化相对主义才会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1】[美] 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项龙王星译北京: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1989第七章进化的观点(p99--p100)

【2】[美] 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项龙王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第七章进化的观点(p100)

【3】[美] 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项龙王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第七章进化的观点(p100)

【4】[美] 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项龙王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第七章进化的观点(p103)

【5】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第三章

历史特殊论学派(89)

【6】杨雪晶《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相对主义及其反思》思想战线2005年第1期第

31卷文化相对主义略述(p33)

【7】杨雪晶《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相对主义及其反思》思想战线2005年第1期第31卷文化相对主义批判(p33)

【8】杨雪晶《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化相对主义及其反思》思想战线2005年第1期第

31卷反反相对主义(p34)

【9】[法]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王志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九部分归返三十八一小杯朗姆酒(p480)

【10】[法]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王志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9 第七部分二十九男人、女人与酋长(p380)

关中历史文化

1.“关中”一名的由来和区域变迁? 古时,三秦大地关隘忒多,雄踞于古代陕西中部的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和东函谷关被称为秦地四大关塞。这些历史名关连接着漫漫交通要道,汇聚于古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都长安,通往古代中国的四面八方,这四关之中的地域,因群山环抱,四面关隘,而得名关中。 雄踞于关中西北、六盘山下的萧关,其故址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30里处,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为抗御匈奴南进,就已设关。 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80里的谷涧间。远在春秋时已设置“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秦、汉、隋、唐,是京都咸阳、长安南部的雄关要塞即南大门。故关址周匝约3里,板筑土城墙,略呈方形,东西各开以砖石砌券洞门,西门额凿有“三秦要塞”,东门为“武关”二字。关东沿山盘曲,崖悬虚深,狭窄幽长,山环水绕,险阻天成。 武关道是古代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江南的交通要道。由于它在军事上的特殊作用而备受重视 散关也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位于秦岭北侧今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散关汧水、渭水萦流其间,山川之汇,扼南北交通要冲,“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荆襄,西控秦陇”,为秦、蜀往来的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散关道也称故道或陈仓道,古代中国统一王朝,无论京都定都长安还是开封、北京等地,散关道都是京师连接川、藏、云、贵大西南各省的交通纽带。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30里处的王垛村。据史籍载,周武王伐殷,出函谷大会诸侯于孟津,即设专门管理函谷关塞的职官。函谷关因关在峡谷,深险如函而得名。它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要道。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建关最晚却为四关之首。东汉以前并未设置关城,东汉末,曹操为防御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 秦汉以后,由于四方关隘均设官吏把守管理,凡行人车马过关,都要检验过所凭证,使关中久治平安,稳如泰山,多次避免关外的烽火战乱。被史家称为“金城千里”“四塞之国”。由于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渭、泾、沣、涝、矞(加三点水,请拼字)、滈、浐和灞等八水纵横关中,在中国最早的被史家称为“天府之国”,比“成都平原”获此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从西周起,关中就成了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光地下就埋葬有70多位帝王,先后有13个王朝争着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 由于历史的变迁,关中的范围逐渐缩小,不仅萧关和函谷关早已划出今陕西境外,就连武关也不在关中之内,这样,今日之关中,实际仅指潼关和大散关之间的地域了。当然,也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现代之关中,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和变革。 2关中地理环境的特点?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为区分关东及关西地区,关东地区位于嘉峪关以东地区,关西即嘉峪关以西,故称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00公里。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市及杨凌区。东西长300公里,平均海拔

浅谈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

浅谈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大危害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于19 世纪与20 世纪之交。由于历史虚无主义在理论上是荒谬的,思想上是错误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所以即使在西方也未成气候。它真正发挥作用还是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催化腐蚀,后来又在中国大陆有所泛滥,虽然也已被人们识破,但造成很大危害。西方敌对势力为什么向苏联、向中国大量输出历史虚无主义呢?这就像鸦片,西方人知道它有毒,在自己的国家禁止吸食,但却向中国向东方各国大量倾销。其目的,一是赚钱,二是麻醉腐蚀被它倾销国家的人民,以便进一步侵略和奴役这些国家。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鸦片,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决不允许它泛滥成灾。 一、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里?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潮。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

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这说明能否正确对待历史是关乎国家治乱兴亡的大问题,是关乎民族兴衰的大问题,是关乎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至少有两点:第一,搞乱人们的思想,瓦解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企图动摇中华民族做人立国的根基。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特别是近代一百多年的奋斗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不信邪、不畏强、不屈不挠,自力更生、顽强斗争、强不凌弱、富不侮贫、大不欺小,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传承不息的历史基因。历史虚无主义则虚无这一历史主流,而从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信息,鼓吹妥协投降,称颂外敌侵略,抹杀爱国主义,比如宣扬琦善、李鸿章妥协投降是明智的、负责任的,而爱国抵抗的林则徐等英雄则是盲目蛮干;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国王把国家权力当作儿戏,为所欲为,最终只能导致自己的灭亡。 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当政的时候昏庸无道,不管理国家,整天在后宫和美人嬉戏。周幽王特别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什么都满足她,可是褒姒却总是不高兴,很少露出笑容。周幽王想了很多办法来逗褒姒,想让她笑一笑,可是,他越是想让褒姒笑,褒姒越是沉着脸,故意不笑。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真是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到外面游玩,他们到了骊山烽火台。周幽王向褒姒解释烽火台的用处,告诉她这是传报战争消息的建筑。那时候,从边疆到国都,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高土台,派士兵日夜驻守,当敌人侵犯边境的时候,烽火台上的驻兵立刻点燃烽火,向相邻的烽火台报警,这样一路传递下去,边境发生的情况很快就能传到京城。而一旦国都受到威胁,骊山的烽火台也点燃烽火,向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传递消息,诸侯国就会立刻派兵来援助。

褒姒听了周幽王的话后,不相信在这样一个高土堆上点把火,就能召来千里之外的救兵。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周幽王立即下令,让士兵点燃烽火。烽火在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上点燃,各地的诸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以为国都受到进攻,纷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 可是当各路诸侯匆忙赶到骊山脚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下时,却看见周幽王正和妃子在高台上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什么敌人,才知道自己被国王愚弄了。诸侯们不敢发脾气,只能悻悻地率领军队返回。褒姒看到平时气度不凡的诸侯们,被戏耍后都是一脸的狼狈相,觉得很好玩,忍不住微微一笑。周幽王一见宠爱的妃子终于笑了,心里痛快极了。 等诸侯王都退走了以后,周幽王又让士兵再点燃烽火,诸侯们又急匆匆地带着军队赶来了。周幽王和褒姒一见诸侯们又上当了,在烽火台上一起哈哈大笑。就这样,周幽王反复点烽火,戏弄诸侯。最后,当烽火再点燃时,已经没有一位诸侯再上当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想立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他废掉了皇后和太子。皇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王,听到自己的女儿被废,非常生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9730464.html,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程诚 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8期 摘要: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作为一种影响力较广的错误思潮,逐步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高校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1)历史虚无主义的概念界定 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2)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所谓“告别革命”论,既是这种思潮的集中表现,又是它不加隐讳的真实目的。一些人拼命渲染革命的“弊病”,在反对所谓“激进主义”、推崇保守主义的名义下,否定革命,颂扬改良。在他们看来,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 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他们有的是通过赤裸裸的谩骂来丑化和否定革命历史和革命领袖,相对地说,这比较容易被人们识破,因而他们更多地是在学术的幌子下,贩卖他们的私货。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否认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削弱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努力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思想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潜真实的、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内向求善型思维、实事求是、实践理性精神,就是在当今社会需要继承、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把中国传统文化统称为“落后文化”,认为这些“落后文化”不适应当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几点看法 历史虚无主义的起源 虚无主义发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资本的全球化进程,后发展国家和民族也逐渐被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迁,社会的内部结构和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开始受到各种思潮的挑战。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借助史学研究和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否定近代中国革命的意义,否定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等等,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梁柱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中,归结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伟大成就;二是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否定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是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特点:否认历史事实,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观点错误,影响面大,甚至将矛头指向历史对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如何看待历史虚无主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从1840年被列强侵略以来,太平天国的农民,洋务运动的官僚,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派只赶走了皇帝,但共和国壳子好歹是有了;大革命失败了,共产党给国民党打工没发工钱不说还被国民党倒打一耙跑到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了,这一百余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后,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官方的语言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逻辑是:造反历来都是你行你上,你不行,就得死。但是,仅仅不怕死是不行的,天兵天将怕死?六君子怕死?义和团怕死?黄花岗烈士怕死?他们都不怕死,那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农村和农民,一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基础;一个是中国革命的生力军。共产党放弃了俄国城市中心论而转向农村发展并迅速坐大,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城市工人阶级并不发达,于是转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战争,并且取得了成功。因此,这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地主阶级洋务派没摘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摘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摘到,反倒是大山沟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摘到手了。但革命成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果子那么简单,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还包括:

论述类文本《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历史虚无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全盘西化论”。今天,历史虚无主义者则常以“重评”“反思”“还原”为名,进行假设和歪曲历史文化的反理性思考,以期达到扰乱人们思想信仰,消解人们政治认同,动摇国家和民族根基的目的。尤其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主体高知、形式多样、受众广泛等新特点,其渗透性和危害性更为突出。 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大做文章,而且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政治诉求,对我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恣意抹杀。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原生文明,同时也是不曾灭绝,不断出新的文明系统。各族先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深厚、绵长、稳定且凝结有共同精神、心理状态、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史虚无主义者却用孤立、片面等非科学的态度解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忽视,歪曲、贬损、否定、抹杀乃至颠覆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肆意制造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全国引导人们走向文化虚无主义,进而动摇中华民族存在的思想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其对传统文化的消解和误读必然会导致价值规范的无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脉,对整个社会的价值确立、行为约束曾经和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者质疑和颠覆传统历史文化的客观性、科学性,对堪称本民族标志性的史实、人物、事件进行歪曲宣传。譬如,虚无历史事实,诋毁英雄人物,从源头上否定中国文化,歪曲我们的文化归属和文化尊严,其后果必然会造成历史文化传承的断裂,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特质的消融、民族自尊心的淡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消解,对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规范产生认知障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形成认同,造成主流价值合理性的丧失。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用以西化和分化我国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腐蚀性、渗透性和隐蔽性的手段,消解传统文化、倾覆文化信仰、破坏文化认同,导致人们精神世界空虚、自我认知偏差、幸福感丧失,长此以往,对外来文化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就会减弱,国家文化安全也会面临很大威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充分重视和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助推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体中华儿女为实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错误思潮,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民族历史,曲解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否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意图将中国“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完全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囯蔓延,对我囯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我们只有合理分析对待历史,坚定不移的维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实质、蔓延背景和影响危害,坚决批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才能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从而保障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近年来正在中国重新蔓延,历史虚无主义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必须先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更好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意图将中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蔓延会逐渐消解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消融掉我们所具有的客观理性的历史信仰。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深入理性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兴起的特点、根源和危害,坚决批判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在我国的蔓延传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我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虚无主义起源于西方,同样历史虚无主义的也源于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错误思潮,是为了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为将我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附庸而产生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常以“重写历史”的名义,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歪曲国史、诋毁党史。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诋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人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瓦解我国人民的坚定理想信念,消融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信仰。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所帶来的优越性,进而从根本上质疑和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合理性,合法性。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正逐步消除和侵蚀历史学的科学性,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会出现误导现实运动的严重后果。 第五,历史虚无主义违背了历史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没有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没有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就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简单的否定,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奉节县历史文化简析

奉节县历史文化简析 2017-06-03 作者:平 地处长江三峡西首的奉节,是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三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方古老的土地,远至洪荒的岁月,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儿繁衍生息,人类的文明史刚刚揭开第一页的时候,我们的先辈也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在奉节县提出以"旅游富县"战略的日子里,认真深入发掘奉节县的历史文化资源,继承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色彩,并充分让它为一方人民造福,这不仅将对地方经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 奉节县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处东经109°31 ″,北纬31°02,一年平均温度在16,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升,常年日照1639。1小时,四季分明,很适合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 从200多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可以知道,那时候这里森林茂密,水源充足,生活着熊猫、剑齿象等各种动物。近几十年,考古学家在奉节县的周边地区发现了"巫山人"和"建始人"的化石,说明这一地区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2001年,考古学家又在奉节县的天坑地缝周边地区发现距今10多万年前"奉节人"的化石。这充分表明,这一地区古人类的活动始终未有中断。石器时代,奉节县境内,就有老官庙文化遗址、鱼复浦遗址、观武镇遗址、千秋坊遗址、三塘遗址、擂鼓台遗址、关庙沱遗址、新浦遗址等30余处。前些年,考古工作者在鱼复浦的台地上发现大量石制品、烧石、烧土和动物化石。让考古工作者十分兴奋的是,在一些排列很整齐的红烧土堆旁,发现一块不同凡响的陶片。它从陶质、火候等各个方面都显得很原始。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俞伟超先生看到很激动,认为它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称它为"三峡第一陶"。从烧土堆周围密集分布的鱼骨、兽骨、小石器来看,当时的原始人以狩猎、捕鱼为生,过着一种群居的生活,好象吃饭都是集体在一起。据推论,鱼复浦遗址时代应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即北方所谓的"细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左右。 有史以来,奉节县的发展变化脉络各种史册记载得十分清晰。据《禹贡》记载,奉节县地跨九州中的荆、梁二州,到西周初年,这里是巴国的属国夔子国的的领地,名鱼邑。春秋战国时期,瞿塘峡成了楚、秦、巴、蜀四国争夺的要地。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楚灭夔子国,夔并为楚庸国的鱼邑。周匡王二年,(公元前611年),庸叛楚,楚联巴、秦共同灭亡庸国。庸国一分为三,鱼邑重归于巴国。到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并吞巴国。周郝王元年(公元前314

浅析历史虚无主义

不让历史湮没在历史虚无主义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年思想影响很大的一股思潮。它与思想、学术、理论、观念等等相混杂,但本质上是一股政治思潮,核心指向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各种方式侵蚀青年的思想。文章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和如何科学地认识历史几个方面,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关键词:事实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诉求 一、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在中国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它完全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用假设否定事实,用支流否定主流,用主观分析否定客观规律,用个别现象否定本质趋向,甚至编造历史肢解历史,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丑化领袖和先进人物,美化反面人物,以达到所谓“重构历史”、“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目的。本质上是历史唯心主义中的糟粕。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变现形式及危害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综合整理,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式:一是歪曲。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编造“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邱少云、黄继光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等谣言。在一些人的笔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历史,就是“一部以东方的野蛮与落后,来对抗西方的先进与文明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章节题库(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圣才出品

第三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一、概念题 1.曾格案件[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200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曾格案件是指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 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1787

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3.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 答: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776年1月发表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后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13篇《危机》鼓舞士气,由此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斯·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4.塞缪尔·亚当斯 答:塞缪尔·亚当斯是波士顿和整个殖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他于1772年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家庭,哈佛毕业生,是殖民地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亚当斯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来自于他奠定了这场伟大的独立运动的理论基础,亚当斯依据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

心得体会:当下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最新)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倾向,其特征主要为:一是否定历史的价值,尤其对本国的历史缺乏应有的敬意,一味抹杀,以为一无是处;二是借口历史认知存在相对性,随意歪曲历史真相,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陷入了相对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人在“去宏大叙事”、“重写近代史”等名义下,热衷于做翻案文章,不仅任意颠覆几代学者潜心研究而获致的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历史认知,而且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真相。例如,先是歌颂晚清的改良运动,而贬抑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继则拔高清政府,连改良运动也骂倒了。由是以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尤其是不遗余力地抹黑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限于学术界。在所谓崇尚自由、思想多元、追捧创意与彰显个性的名义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现代媒体尤其是网络,蔓延到社会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青年中形成了一种消极的社会心理倾向。历史虚无主义消解社会共有的信念与目标,不容掉以轻心。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无论其发展过程曾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历史作为多样化的统一,即这个民族的共同创造与共同的记忆,包括得失在内,在整体的意义上,便都构成了它的生命本源,奠定了它进一步走向未来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钱穆在他的名著《国史大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国民对本国历史应当具备的基本信念和准则:“任何一国之国民”,都必须了解本国的历史,并心存“温情与敬意”,而不容“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他还进一步强调以下的观点: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因之可以将现实中的“种种罪恶与弱点”,都推诿于古人。他认为,这是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①这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见解。人们尽可以探讨不同历史阶段上前人行事之是非得失,却没有理由简单地全盘否定和抹杀属于民族共同体的那一时代的历史。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极少数人一味抹黑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诬之为“罪恶连连”的暗夜,不仅歪曲历史,而且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浅薄狂妄”和“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心得体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最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蔓延,对高校师生的思想也产生了影响。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采用抽样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多学科、多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主要观点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本文拟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建议。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 根据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思想的基本现状概括如下: 1.高校师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知晓度有限,但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蔓延已有一段时间,高校师生对于它有所了解认知, 但程度是有限的。在调查中,自认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人数比为15.7 %,远低于“不大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比60.7 %, 自认为对历史虚无

主义思潮“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教师人数只占总受访教师数的五分之一。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缺乏认知,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没有对高校师生产生影响。在调查中,只有2.3 %的教师、4.5 %的学生自认为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55 %的师生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影响。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调查中,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贡献等重要问题上,不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人数基本上都达到50 %,说明一半受访师生对中国近代国史、国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近代以来中国逐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有正确的认识。可是在上述大多数问题上,认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比例高于自评的受影响比例,同时还有相当比例的师生选择了“不确定” 这说明:其一,一些师生在不自觉中受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引导,他们对此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其实际思想状况与他们的自我评价不耦合;其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蔓延,致使一部分师生接受它的观点,或者对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其三,高校师生普遍缺乏辨别、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标尺,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引导。

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_邹诗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2日/第007版 历史学 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 邹诗鹏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中国的传统文化原本很难滋生这种思潮,但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却空前遭遇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这需要我们在社会转型中充分把握自身文化传统,深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实现自身文化传统的哲学自觉与价值重建。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具体表现是,不承认历史及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与连续性,把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看成是彻底的断裂,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漠视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传承及其教化意义。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否定历史传统,也否定自身的当代史及其现代化传统,或者用现代化史观代替革命史观,否定中国革命,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否定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与此相反,历史虚无主义完全认同物化逻辑,并以追逐商业利益为本,迎合种种后现代时尚及大众文化趣味,进而表现为种种消极、颓废以及享乐主义的精神生活方式与文化形式。因此,其种种成因值得我们反思并深入分析。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从大的背景来看,它是19世纪以来流行于整个西方世界的“世纪病”的症结。它在近代的兴起与启蒙运动有一定关联,废黜了上帝之后,工业化以及资本主义时代随之而来,加剧了历史与时代之间的断裂。当实证主义展开一种线性化的历史进步意识并以断裂的观念看待古今问题时,就开始形成历史虚无主义,前所未有的世俗化运动则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直接的社会背景。 自近代兴起开始,历史虚无主义就受到哲学人类学、历史主义以及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批判。但是,这些思潮的演进反过来又受到了虚无主义的侵蚀,表明这一时代精神受到了虚无主义的强力宰制。比如,在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中形成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吸纳了实证主义历史观的同时,生成了一种关于历史进步的总体性,以此对抗历史虚无主义。但是,受现代科学主义以及实证主义的影响,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了批判的历史哲学,而后者则放弃并拒绝承认历史的总体性,并在历史方法论的追求中,接受了历史怀疑论与不可知论,最终滑向了历史虚无主义,现代精神文化的历史相对主义的盛行直接支撑了历史虚无主义。即使是以遏止虚无主义为己任的现代哲学解释学传统,在演进过程中反过来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负面影响。 其次,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不只是观念自身的运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掌控。资本主义特别是在其激进的早期阶段,持某种单一的历史进步观,把现代与历史断裂开来,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资本主义制度则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并通过工商业固定下来,进而通过合理化的方式将作为现代性产业的工商业与作为传统产业的农业之间断裂开来,由此确定现代与传统的断裂关系。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把人抛入各种机械性以及科层化的现代组织体系中,抛入物欲化以及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中,进而在存在方式上割断了现代人与历史传统的联系,切断了传统对现代的规制与约束,从而加剧了现代人的虚无与荒诞感。 资本主义在后来的演进过程中融入了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与文化机制。不过,这仅对既定的资本主义体系有约束力。而在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

革命烽火燃武当 红色思想育新人

革命烽火燃武当红色思想育新人 巍巍武当山,绵延八百里,面临烟波浩渺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背靠莽莽的原始森林神农架。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翻开武当山的历史长卷,其实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多少年来,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赞歌,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这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她集旅游区、林区、老区于一体。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她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茁壮成长的摇篮。近年来,武当山特区草店小学精心谋划,充分利用武当山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挖掘老区教育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课程改革是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变革。以往的课程体系是由国家制订,地方执行的方式实现的,结果造成了学生学了几年,却对自己的家乡历史文化、光荣传统、风土人情茫然不知,以至于出现革命传统教育空洞说教的尴尬局面。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到来,为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搭建了一条有效途径。尤其是实行了三级课程体系,更加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草店小学是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学校,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创设了优越条件。为了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对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转战鄂西北的斗争事迹进行搜集整理。武当山曾是红色政权的活动地,当年在武当山紫霄宫,贺龙在武当山道长的帮助下成功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捕,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后来的鄂西北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紫霄宫前还长眠着几位无名红军烈士。为了让学生对这一事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学校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搜集了红三军在武当山活动的大量资料,编写了《烽火武当山》,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传阅。 二是对武当山地区中原突围部队的史料进行搜集汇编。当年中原解放区被数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评价历史虚无主义 王申慧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看似是以“求真”和“求是”为目的而对相关历史进行的“价值中立”式的学术研究,实质则是一种鲜明地反映评价者“特定政治需要和目的”的价值评价。就评价是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反映来说,其存在着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真假”问题。但是,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主要不是针对评价的“真假”的问题,而是当我们面对不同评价主体对同一历史的不同评价时,何种评价才具有“合理性”的问题。这种“合理性”是指判断何种评价标准符合“公论”与“公道”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历史终结论;阶级斗争决定论 从理论渊源上观之,历史虚无主义源于虚无主义,其与虚无主义是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提出“价值重估”的口号就是希望借此建立一种新的价值用以消解传统的超感性的崇高价值体系,而这种“价值重估”必然会导致对过去历史的价值的否定性评价。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所谓“告别革命”的论文发表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兴趣盎然”,不断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重评历史”“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等为名歪曲、编造、篡改一些历史事实。更具有迷惑性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精心挑选”了一些“真实的”历史细节,并在其基础上依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利益、需要评价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大肆宣扬自己得出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对于前者,我们应该从科学认知的角度,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上进行批判。但对于后者,仅仅从史实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方面进行批判还不够,因为历史虚无主义声称自己赖以评价的历史材料也是客观的和真实的。对此,除了要从“史观”的角度对其展开批判外,还应该从评价论的视域出发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根源。 一、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它是为作为“产婆”的生产力服务的“助产婆”。在唯物史观的逻辑体系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隶属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动力”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终极动力”,即原动力;另一类是“直接动力”,即对原动力发生反作用的动力。他们所谓的“终极动力”或“原动力”是指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动力”是指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他们把“直接动力”的作用,比喻为“杠杆”或“助产婆”的作用,而把“终极动力”比喻为“产婆”。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 ;马克思和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今日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研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都有表现,并且随着商业及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探求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由表至里对其深刻进行分析。 让我们先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虚者,模糊歪曲也;无者,抹杀消除也。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一是无视或否认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把事实同虚构混为一谈,把历史同文学混为一谈;二是承认历史有其内在的客观内容与规律,但歪曲或否定唯物史观所认识的历史事实与规律,用他们所发现或领会的“理”来勾勒历史事变之间的关联或历史发展演变的轴线,为了使历史符合他们所想象出来的、具有先验性质的“理”,甚至不惜割弃或歪曲某些最重要的事实。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来历史虚无主义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球和中国范围内均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究其根源,它是西方文化传统之现代流变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物化逻辑又不断加剧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势头。而这种虚无主义分为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资本主义在发展前期,把人与人的关系还原为物与物的关系,把现代与传统断裂开来,“一切固定的古老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这使得对历史的虚无成为可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矛盾不断展现,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这些思潮都备受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的折磨,否定了所有传统、权威以及其他特定的有效价值,相应地,把历史看成一种虚空或一无所有。 而第二种表现在中国近代表现的尤为突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继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历史诉求。在近代中国主要存在三条道路。第一种,即通过局部改良,建立依附于美英资本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种,是通过改良主义,在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种则是为中国共产党所主张,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种主张在历史观上的表现就是唯物史观,而第一第二种主张的历史观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即否认或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后深刻的客观原因和必然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共产党的方案符合中国实际。上述第一种主张终被中国人民所唾弃,而第二种主张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总体看来,正在当代西方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世纪之交的所谓千禧年转折,这场本来可能全面激起历史意识复兴的历史转折,对于西方社会而言,在浓厚的后现代消费主义氛围中,不过就是一个空洞的能指符号。而同一时刻的中国文化,则在未能充分质疑此一转折的西方本质的同时,就已经滑入了这一“节日”在现时代所特有的享乐主义氛围。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剧,新自由主义继续推行,与此同时,

烽火古道滏口陉

烽火古道滏口陉 孟祥书 滏口陉,位于鼓山最南端南,是太行古八陉之一的第四陉。北依鼓山,南靠神麇山;西过彭城、和村断带盆地至太行山的天井关和东阳关;向东出滏阳河则是一望无际的冀南平原。滏阳河象一把利剑横劈两山形成一狭窄的峡谷,陉口宽不足200米,长约300米,因紧临泉水沸腾的滏阳河源而得名。这里两山相峙,山岭高耸,陉口狭窄,扼守太行山东出冀南平原之咽喉要道,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连通古晋冀之天然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 在我国两千多年古代军事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像滏口陉这样承载这么多频繁而 厚重的战争烽火,无数英雄的胆识、智慧、计谋在这里交汇撞击,无数将士铁蹄战马来来往往穿行在滏口古道上,无数的尸骨又横陈在鼓山脚下、滏水两岸。一幕幕了惊天动地的战争场景,成就了无数或慷慨悲壮或笑傲天下的英雄。 一 第一个登场的是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盛的秦国和经过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主角是赵国大将廉颇秦国大将白起。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为抵抗秦国的威胁,赵国经再三权衡,遂遣名将廉颇前往潞安(今长治)御秦。廉颇统率浩浩荡荡四十五万大军过滏口陉至太行山山前,通往潞安的路有两条,一是过天井关(武安西40千米天井峧)到达潞安。二是过东阳关(涉县正西50千米)到达潞安。一向谨慎的廉颇为了大军的安全分兵两一路二十万人走天井关,另一路走东阳关,三天后顺利到达了潞安。安营扎寨没有选择别的地方,选择了长平。起初交战,赵军在总体实力上不如秦,但熟知战术的廉颇,秦兵也未捞到太多的便宜。廉颇针对敌强我弱的现实,采取了以逸待劳的战略战术。赵军先占据有利地形,通过严密防守再伺机还击,交战虽各有伤亡,也很难一时分出胜负,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战争持续近三年,各自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后秦派多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使反间计,散布廉颇不主动出击是保存实力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多疑的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取代廉颇任大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了急于求胜,下令赵军全线突击,赵军虽然勇猛,而且杀伤秦军过半。但秦军帅将白起留下大部分将士迎战赵军,派一小股精锐士兵悄悄出太行山的天井关,占领把持了滏口陉。在战争的最紧要关头,赵军的后方粮道被熟知战略地形的秦军拦腰截断,一无粮草又无救兵的赵国,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秦军一举歼灭,无一生还,赵括被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四十五万鲜活的生命,连个墓地也没有留下,只换来了几个耳熟能详的成语:不遗余力、义不帝秦、纸上谈兵、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等。从此赵国一蹶不振,逐渐被秦国消灭。总结赵军之所以战败的原因细细分析有三条,一是秦国商鞅变法是一次全面深入的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使的秦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只在军事领域。这也就导致了赵国在政治上,特别是经济上的改革显得薄弱。而战争是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全方位较量。二是秦国的改革彻底到位,而赵国则半途而废。商鞅被杀身亡,秦变法仍在执行;而赵武灵王被困死沙丘后,改革就此终止。三是在战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