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新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案3
2019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9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019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现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性、生活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研究。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123.教师配乐范读。
3、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操演。
2.各组操演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精品】最新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要求: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拼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拼读所学的声母、韵母和音节。
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进行简单的读写活动。
教学内容1. 声母:b, p, m, f, d, t, n, l2. 韵母:a, o, e, i, u, ü3. 音节:ba, pa, ma, fa, da, ta, na, la教学步骤1. 教学声母: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手指比划字母形状,让学生模仿。
2. 教学韵母: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图片展示相应的口型和舌位。
3. 教学音节:将声母和韵母组合成音节,让学生拼读。
4. 书写练:让学生在四线三格里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二单元:识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和读准本单元的生字。
2.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内容1. 生字:人、大、上、个、中、下、一、二、三2. 生字词:人名、大人、上下、个头、中国、一下、二天、三岁教学步骤1. 教学生字: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如用手指指着生字,让学生跟读。
2. 教学生字词:让学生组词,如用生字组成“人名”、“大人”等词语。
3. 书写练:让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三单元:课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课文:《小池》、《雪地里的小画家》、《秋天的雨》2. 重点词语:小池、雪地里、小画家、秋天的雨教学步骤1. 教学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 理解课文: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小画家是谁?”、“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口语交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教案一.教学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4.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三、教材分简析新人教部编版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27篇课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
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第一单元想象生活 1大青树下的小学2花的学校3不懂就要问◎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语文园地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第二单元美丽的秋天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6秋天的雨7听听,秋的声音◎习作:写日记◎语文园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古诗三首 (部编版)

4古诗三首本课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诗人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表明诗人对枫林的喜爱。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诗人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句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电子教案本教案覆盖三年级上册语文全部内容,包括课文、知识点、研究要点等。
为确保教学质量,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详细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和停顿等语言元素;2. 熟练朗读课文,并理解其意义;3. 研究基本的汉字和词语,并能正确书写;4. 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5.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2. 基本语言元素的掌握;3. 汉字和词语的认读和书写。
难点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2. 互动式教学法;3. 经验分享式教学法;4.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学生自我介绍;2. 教师介绍本学期教学计划;3. 介绍语文研究方法并进行互动讨论;4. 指导学生研究第一篇课文并进行朗读练。
第二课时1. 复第一篇课文并进行阅读理解练;2. 介绍第二篇课文并进行朗读练;3. 研究新的汉字和词语并进行书写练。
第三至第十课时按照课文顺序进行研究和练,持续巩固各项知识点。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研究情况的及时反馈,总结性评价则对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
教学评价方式包括:1. 日常表现评价;2. 作业评价;3. 阶段测试评价;4. 期末考核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除了语文知识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表现评价;2. 考察学生的简报和文章写作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形成优秀的综合素质。
希望本教案能够对各位语文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秋季收获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
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反思第一单元:我眼中的世界
教学目标:
-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天空里的阳光》、《稻穗儿》
2. 讲解和研究活动:天空里的阳光、稻穗儿、我眼中的世界
3. 练和巩固:朗读课文,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4. 扩展活动:观察周围环境,写下自己眼中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天空里的阳光》
1. 激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天空中的变化。
2. 朗读课文《天空里的阳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 提示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4. 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天空,表达观点和感受。
第二课《稻穗儿》
1. 引导学生观察稻田和稻穗,了解稻穗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听读课文《稻穗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进行感悟和表达。
4. 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描述稻穗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我能够确保学生对世界的多样性有所了解,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课文选择了《天空里的阳光》和《稻穗儿》两篇相对简单的文章,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精品】【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2~3课时2.《花的学校》………………………………………………………………………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生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部编人教版】(新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案1)习作:猜猜他是谁
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目标:[^&~*@]1.弄清习作要求,按要求作文。
2.学习写人习作的基本方法。
3.写作的时候,注意格式要规范。
教学准备:相关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猜人物游戏)[%&~#*]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猜猜他们是谁?出示两张图,他们是谁?你是怎么认出他们的?[%#&~*] 看来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他们极具特点的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图上主人公的特点一目了然,如果是一段文字呢?你能不能从中捕捉主人公的外貌特征从而猜出他是谁?试试看。
出示文字,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猜出来的?示例:他悄悄地走了过来,全身灰色,脸上还有一条长长的伤疤,贼溜溜的眼睛,缺了一块的左耳,还有大嘴巴里面缺了一块的牙齿。
他戴着一顶有黄色补丁的帽子和一条黄色围巾,他是青青草原最聪明却又是最倒霉的一只狼。
[~^@*#]3.过渡:你看,描写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多重要啊!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形象勾勒出来,让我们一猜就准。
二、初次创作1.我们呢?朝夕相处了两年多,一定也有同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不能也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一位同学的形象,也让大家来猜一猜。
2.读一读课本上的例子,想一想,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提示:外貌、爱好、典型事例……3.自己选择一个想要写的人,想一想,他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注意:写的时候,要开头空两格。
一定要抓住他(她)的特征,描写他(她)的与众不同之处。
不可以写出他(她)的名字。
4.根据上面所说的,自己列一个写作提纲。
三、自由习作1.学生自由习作。
2.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一、小组交流1.在小组内交流,互相猜一猜写的是谁。
2.成员进行点评,看看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所写人物特点是否突出,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哪些地方可以修改、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不会叫的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预测故事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表演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3.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发现自己潜力、做好自己的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预测故事的能力。
2.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发现自己潜力、做好自己的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准备:
绘本图片、生字卡片、各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你知道你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吗?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讲的就是一条不会叫的狗去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里,它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二、介绍绘本
(1)仔细观察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介绍故事题目、作者、翻译者、出版社。
小朋友,看了这个漂亮的封面,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讲故事,适时提问
1.出示书的第一页图片[&#*^~]
提问:小朋友,这上面画的是什么?(一只公鸡在唱歌,喇叭里钻出了一只小狗。
)
2.分享故事
(1)老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
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
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这是一只孤零零的小狗,不知道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
[*#%&~]
它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毛病,是别人让它明白,不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师提问:是谁让它明白“不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呢?那些人会对它说些什么?它会怎么办呢?(学生猜一猜)
(2)谁猜得对呢?我们继续往下听。
那个国家里的其它人对小狗说:“你怎么不叫?”
“我不会……我是外来的……”[@~#*^]
“这算什么回答啊。
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
“干吗要叫?”
“狗会叫,因为它们是狗。
……它们白天叫得多,但晚上也叫。
”
……
小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批评。
它不会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
“如果你们是这只不会叫的狗,你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小狗和公鸡的图片,让学生想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并且说一说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10—17段,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本身的发展有什么异同。
(4)出示小狗和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小狗和狐狸的表情,猜一猜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生猜想,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评价。
(5)小狗向公鸡学习了打鸣,结果让狐狸笑破了肚皮。
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观察图,说一说)
生想象故事发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6)生自学故事第25—37段,和同桌交流你的看法。
[@~#&^] (师:学杜鹃鸟叫的小狗被猎人盯上了,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狗跑啊,跑啊……
问:你认为小狗能跑过猎人的子弹吗?后来的故事会发生什么呢?。
3.你来猜猜看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觉得三个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
4.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
5.小结:这只不会叫的狗去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它又怎么能学到真正的狗叫声呢?这只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我们想到了很多种可能。
这大概就是作
者的本意吧,让我们读故事,也让我们学着写故事。
四、运用拓展[%&#^~]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还有一本故事书,想不想再一起来听读呢?(师根据自己学生的阅读情况选定书籍,师生共读。
)[#&%^~]
五、推荐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系列作品。
[@#%^&]
板书设计:
14 不会叫的狗
不会叫的狗:学公鸡打鸣
学杜鹃咕咕叫
……
(我来猜结局)
放下斧头锯,护住“祖母绿”
一、选词填空。
镶襄键健形型
xiāng()阳xiāng()嵌
jiàn()步关jiàn ()
大()xíng xíng()状
二、按要求写词语。
松涛阵阵(ABCC)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健步如飞(ⅩⅩ如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仿写句子。
伊春林海莽莽,松涛阵阵,地处小兴安岭腹地,犹如镶嵌在我国东北的一块“祖母绿”。
1.修辞_______
2.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伊春,像甄长龙一样的护林员有1.23万人。
数据显示,伊春林木总蓄积已由2010年的2.56亿立方米提高到2.9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3.9%提高到84.4%。
1.本段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这段文字说明了伊春林海的现状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襄镶健键型形
二、林海莽莽波涛阵阵大雪纷纷美丽如画残阳如雪江山如画
三、1.比喻 2.公园里鲜花盛开,花香阵阵,犹如一块美丽的锦缎。
四、1.列数字。
2.说明了伊春林海在护林员的保护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