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七上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题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测试卷一、(13分)(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湘潭江声实验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给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王戎评李》)1.(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尝与诸小儿游( )(4)诸小儿竞走取之( )2.(4分)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对孩子们都很满意,也看出家庭氛围融洽。
B.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
C.乙文中的王戎是因为吃过路边的李子所以知道是苦的。
D.甲、乙文两个主人公都小小年纪但机智过人。
4.(3分)从“王戎评李”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案】1.大体不如比作曾经跑2.(1)谢太傅在寒冷下雪的日子里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2)李树长在道路旁边却有很多果实,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李子。
3.C 4.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要像王戎一样善于观察事物的客观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占便宜。
【解析】1.考查文言词语。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差:大体。
(2)句意: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未若:不如比作。
(3)句意: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尝:曾经。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6.【乙】文“,”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
【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2)(用现代汉语回答)。
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②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③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④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⑤,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蹴踖⑥。
(选自《小时了了》)【注释】①诣(yì):到。
②仆:谦称。
③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⑤了了:聪明;明白通晓。
⑥踧踖(cù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为若柳絮因.风起因.往晓之 B.公大笑乐.不亦乐.乎C.时.李元礼有盛名年与时.驰 D.人以其语语之学而时习之.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乙】文画线句子的断句为“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C.【甲】文中“俄而雪骤”的“骤’是急的意思;【乙】文“人以其语语之”这句话中的两个“语”字意思相同。
D.【甲】的“白雪纷纷何所似”和【乙】文的“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都是倒装句。
3.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语言简练,只用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便写出了谢家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说明孔文举(即孔融)担忧李元礼不给面子,不得不把上一代的关系说出来。
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 河的情怀。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译文: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译文:
(1 •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
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 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
•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的意思。(2分) •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 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4分)
• • 4.[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八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甲】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乙】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___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___,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非亭午夜分(从午夜到天亮的时间)(2)虽乘奔御风(即使乘着风驰骋)3)良多趣味(很多有趣的景致)(4)属引凄异(令人感到凄凉悲哀)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其间千二百里悬泉瀑布,飞漱其间)C.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每至晴初霜旦,___,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每当天气晴朗,霜刚降临的时候,林木寒冷,山涧幽静,常常可以听到高傲的___长声啸叫,令人感到凄凉悲哀。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早发白帝城》中的猿声是为了衬托人类离别的悲伤,而《三峡》中的猿声则是为了描绘大自然的神秘和壮美。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与___书(节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___作响,好鸟相鸣,___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湖心亭看雪___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段文字,完成各题。
文段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取材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文段二: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①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②。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③,悟衷散赏④。
(取材于吴均《与施从事书》)【注】①企水;口渴思饮。
②春罗被径:春草覆盖着小路。
③荡累颐物:消除疲劳,怡养性情。
④悟衷散赏:心有所悟,自由欣赏。
1.请为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B.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C.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D.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2.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3.“山水”在中国文人笔下颇有意蕴,两段文字通过描绘山水美景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文段二中哪两句礼赞了山水的作用?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①谢病②,还觅薜萝③。
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⑤争霞,孤峰限日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⑦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
山谷所资,於斯已办⑨。
仁智之乐⑩,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③还觅(mì)薛(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惟吾德馨馨:德行美好
(2)可爱者甚蕃蕃:多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靠近玩弄
(4)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绿色的青苔爬上了台阶,使台阶变成绿的;青青的绿草映入眼帘。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所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10.【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3分)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11.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
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分)
我更看中它的精神价值。
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正直,是君子的象征,所以
我欣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