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监管案件风险信息台帐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三项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10]111号)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三项制度的通知(银监发[2010]111号)](https://img.taocdn.com/s3/m/7a921ec3f705cc175527097a.png)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 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 (风险)信息报送及登 记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已经中国银监会第102次主席会 议通过。现将三项制度印发给你们,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有关规定与三项制度不 一致的,以三项制度为准。
第十三条 案件涉及金额以立案时公安、司法机关确认的金额为准。
第四章 案件(风险)信息台账
第十四条 银监局在首次接到案件(风险)信息报告后,应当及时向银监会案件稽查部 门报告,并建立台账登记有关内容;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在接到银监局报告后也应当建立 台账。
第十五条 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分为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和案件信息台账。 案件风险信息台账应当包括: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名称、事发时间、涉及金额、基本 情况、事件登记的时间、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等。 案件信息台账应当包括: (一)案件信息: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名称、案发时间、涉及金额、基本情况、案件登 记的时间、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等。 (二)案件调查情况: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金额、案件调查报告及公安、司法机 关的侦查情况等。 (三)案件审结情况: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方案、责任人追究意见及审核意见,采取的 监管措施,案件审结报告等。 (四)后续整改情况:后续整改报告、责任追究及后续评价情况等。
第二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机关各部门及银监会省级派出
机构(以下简称银监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应当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 员合伙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为侵犯对象的,涉嫌触犯刑法,依 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已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事件或银行业金 融机构遭受外部诈骗、盗窃、抢劫等侵害,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 法宝联想:中央法规 2 篇地方法规 1 篇
风险管控台帐

风险管控台帐风险管控台账一、概述风险管控台账是用于记录和管理组织内部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风险管控台账,可以有效识别、评估和监控组织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组织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台账内容1. 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事件描述:记录风险事件的具体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信息。
- 风险类型:将风险事件归类为不同的风险类型,如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 风险影响:评估风险事件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包括财务损失、声誉影响、法律责任等方面。
- 风险概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估。
- 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影响和概率的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的等级,以便后续的优先级排序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控制措施- 控制目标:明确针对每个风险事件所设定的控制目标,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 控制措施描述:具体描述针对每个风险事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控制措施。
- 控制责任人:指定责任人负责执行和监督相应的控制措施。
- 控制进度:记录控制措施的执行进度,包括计划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等。
- 控制效果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3. 风险监控与反馈- 监控指标:设定监控指标来衡量风险的变化和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如风险事件频率、风险事件损失额等。
- 监控方法:明确监控风险的方法和频率,可以采用定期报告、现场检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监控。
- 监控结果:记录监控结果,包括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 反馈与改进:根据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并进行风险管控的改进和优化。
三、台账维护与管理1. 数据收集与录入- 数据来源:明确数据收集的来源,可以包括内部报告、外部调研、员工反馈等。
- 数据录入: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录入到风险管控台账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台账更新与报告- 定期更新: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台账的更新频率,确保台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风险管控台帐

风险管控台帐风险管控台账是一种用于记录和管理风险信息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监控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控台账的标准格式,并提供一个示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用途和功能。
一、风险管控台账的标准格式风险管控台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风险概述:对所记录的风险进行简要描述,包括风险的名称、类型、来源等信息。
2. 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以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风险等级等工具进行评估。
3. 风险控制措施:列出已采取或计划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响应措施。
每个措施应包括具体的行动步骤、责任人和截止日期。
4. 风险监控:记录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监控情况,包括监控方法、监控结果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5. 风险沟通:记录与风险相关的沟通活动,包括会议纪要、报告和沟通记录等。
6. 风险复核:定期对已控制的风险进行复核,以确保控制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示例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一个风险管控台账的标准格式:风险概述:风险名称:供应商延迟交货风险风险类型:运营风险风险来源: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可能性:高影响程度:中风险等级:高风险风险控制措施:1. 预防控制:- 加强供应商评估,确保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稳定性。
- 建立备用供应商,以应对主要供应商延迟交货的情况。
责任人:采购部门截止日期:2022年6月30日2. 应急响应措施:- 建立紧急采购流程,以快速获取替代物料。
- 与供应商建立紧急联系渠道,以及时了解交货情况。
责任人:供应链管理部门截止日期:2022年6月30日风险监控:监控方法:定期与供应商进行交货进度的沟通和确认。
监控结果:供应商交货延迟情况得到及时掌握。
改进措施:与延迟交货的供应商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并考虑是否需要替换供应商。
风险沟通:- 2022年5月15日,召开供应链管理会议,讨论供应商延迟交货风险,并就控制措施进行沟通和确认。
案件处置规程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组织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形成协调有序、边界清晰、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过程的规范和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机关各部门及银监会省级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监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应当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本规程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为侵犯对象的,涉嫌触犯刑法,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已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事件或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外部诈骗、盗窃、抢劫等侵害,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
第四条本规程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包括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本机构案件处置政策和制度,并有效落实和执行。
第六条银监局负责有关案件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指导、督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督促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责任人实施问责,督促、跟踪及评价后续整改情况,对本辖区的案件处置工作负监管责任。
第七条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督导和稽查责任。
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和案件稽查部门按照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原则,指导和督促银监局开展案件处置工作,必要时可以直接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通过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方式,形成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第八条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针对每个案件指定相应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调查实行专案负责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生案件后,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由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的专案组,承担案件的调查工作。
风险管理台帐

风险管理台帐风险管理台帐是一种用于记录和跟踪组织内部风险管理活动的工具。
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用于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风险,以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地应对潜在的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台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风险识别和评估:记录和描述已识别的风险事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优先级。
这一部分还可以包括对风险的分类和归类,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例如,可以记录某个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如技术问题、供应链中断或市场需求下降等。
对于每个风险事件,可以对其概率进行评估,例如高、中、低,并对其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如严重、中等、轻微。
最后,可以计算出每个风险事件的优先级,以确定应对的紧迫性。
2. 风险控制措施:记录和描述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影响。
这包括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并监测其执行情况。
例如,对于某个技术问题的风险事件,可以记录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修复漏洞、更新软件或加强网络安全措施等。
对于每个措施,可以记录责任人、实施日期和执行情况,并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
3. 风险监控和报告:记录和描述对风险事件的监控和跟踪情况,包括风险的演变和变化趋势。
这一部分还可以包括生成和分享风险报告,以便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了解风险的状态和进展。
例如,可以记录定期对风险事件的监控情况,如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生成风险报告,向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风险的概述和详细信息。
4. 风险沟通和培训:记录和描述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沟通和培训活动,以提高组织内部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可以记录组织内部开展的风险管理培训活动,如培训课程的主题、参与人员和培训日期等。
可以记录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沟通活动,如会议记录、电子邮件通知或内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等。
风险管理台帐的编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准则:1. 简洁明了:确保台帐中的信息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查阅。
风险管理台帐

风险管理台帐引言概述:风险管理台帐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记录了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监控和控制。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台帐,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风险状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一、风险识别与分类1.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台帐的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如SWOT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等。
在识别风险时,需要考虑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因素,并将其分类为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1.2 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后,企业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
评估风险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事件树分析、风险矩阵等。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3 风险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将其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控制。
常见的风险分类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分类,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风险评估与监控2.1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台帐需要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以了解其变化情况。
评估风险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法。
评估结果应及时更新到风险管理台帐中,以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台帐还需要对风险进行监控,以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的变化。
监控风险可以通过制定风险指标、建立风险监控系统等方法。
监控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2.3 风险报告:风险管理台帐应定期生成风险报告,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汇报风险的状况和变化情况。
风险报告应包括风险的概述、评估结果、监控情况以及建议的控制措施等内容,以便决策者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
三、风险控制与应对3.1 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策略可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管理,规范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程序,提高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质量和时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以下简称案件风险信息)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以下简称案件信息)。
案件信息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统计制度》所规定的两类案件的信息。
案件风险信息是指已被发现,可能演化为案件,但尚未确认案件事实的风险事件的有关信息,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非正常原因无故离岗或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客户反映非自身原因账户资金发生异常;收到重大案件举报线索;媒体披露或在社会某一范围内传播的案件线索;大额授信企业负责人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可能涉及案件但尚未确认的情况;其他由于人为侵害可能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资产)风险或损失的情况。
第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应当坚持及时、真实的原则。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省级派出机构(以下称银监局)负责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信息和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工作。
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负责本系统案件信息和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工作。
第五条银监局应当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和风险事件,指定专人全程负责案件(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工作。
第二章案件风险信息报送流程第六条案件风险事件发生后,银监局、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应当立即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报送案件风险信息。
案件风险信息的报送时点是案件风险事件发生后24小时以内。
对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应当在按照该制度要求的方式报送的同时,抄送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
对不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应当以《案件风险信息快报》形式(见附件一),报送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
风险管理台帐

风险管理台帐一、引言风险管理台帐是一个记录和跟踪组织内部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
它提供了一个集中管理和监控风险的框架,以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理台帐的标准格式,包括其组成部分、内容要求以及数据编写等。
二、风险管理台帐的组成部分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台帐的第一个部分是风险识别。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记录所有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和潜在影响等进行分类,并为每个风险指定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2. 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台帐的第二部分是风险评估。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数值模型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定性评估则是基于专业判断和经验,对风险进行主观评估。
3. 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台帐的第三部分是风险控制措施。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记录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轻或消除风险的潜在影响。
每个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其实施日期、责任人、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等信息。
4. 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台帐的第四部分是风险监控。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记录对已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监控结果。
监控可以包括定期检查、内部审计和外部评估等方式,以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 风险溢出风险管理台帐的最后一个部分是风险溢出。
在这一部分中,需要记录未能通过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控制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控制,以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业务连续性。
三、风险管理台帐的内容要求1. 简洁明了风险管理台帐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避免冗长的描述和复杂的术语。
每个部分应有清晰的标题和适当的分段,以提高阅读体验和理解。
2. 全面详细风险管理台帐应包含所有相关的风险信息,包括风险的来源、性质、潜在影响、评估结果、控制措施和监控结果等。
这样可以确保对风险管理活动的全面了解,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 及时更新风险管理台帐应定期更新,以反映组织内部风险管理活动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