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说课稿青岛版(2014秋)
青岛版四上数学《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青岛版四上数学《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课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混合运算信息窗2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综合运用这两方面的知己就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因此,例题直接提出“先计算,再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通过独立思考确定运算顺序,并按顺序进行计算,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再通过交流是怎样算的,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习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说出算理。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
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五、说教学过程1、基本训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没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今天老师把你们带进了数学迷宫,考考你的眼力,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的全对,我们就能胜利地走出迷宫。
课件出示:(1)210-50+36 (2)720÷80×20(3)390-12×2 (4)900÷3+57(5)600÷(420—410)(6)300-120+25×4开火车口答。
引导学生观察并小结:这6题的运算顺序:第(1)、(2)题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属于同级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混合运算》 青岛版

《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9—91页,例题及“自主练习”第2、4、7题。
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以小组讨论“当一道算式里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展开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84÷6+8×2 (2)(84÷6+8)×2(3)84÷(6+8)×2 (4)84÷(6+8×2)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学校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呢,你们知道有哪几个小组在活动吗?(生答:航模组、合唱组和美术组)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小组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整理成:合唱组:84人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提问: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件,要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吗?怎么求?小结:要求合唱组是美术组的几倍,要先求出航模组的人数,再用航模组的人数乘2。
听到刚才的思路,请你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
2、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分步做的学生说出算式,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解题思路:要求合唱组是美术组的几倍,需要知道什么?合唱组人数知不知道,美术组呢?那这一题需要先求什么?怎么求?3、谈话:刚才,我们是把美术组的人数求出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建议 青岛版 素材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建议信息窗2——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买食品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红领巾志愿者购置文具和食品礼物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是: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和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信息窗借助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引入新知的探索。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明确带小括号、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知道括号可以改变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教学时,可延续志愿者的话题,为学生创设购置食品的情境,呈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对于新知的探究。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合作探索〞有两个红点标示的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学习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式题;第二个红点问题是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教材呈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两种不同的解答方式: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计算,意在让学生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时,先让学生对问题需要的信息进展梳理,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要先让学生明白列式思路:要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然后说说运算顺序:先算出20包饼干花多少钱,然后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花多少钱,最后算出还剩下多少钱,或者先算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再算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和综合两种解答方法,在对思路充分理解的根底上沟通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的联系。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综合算式:200-58-4×20或者200-〔58+4×20〕。
教师要结合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两种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体会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习题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习题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首先,介绍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然后讲解其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以例题为例,讲解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讲解是否清晰、练习是否充分等。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学习兴趣等。
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原创】《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 1200 = 6
2.先比一比每组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60÷4 + 2×3
= 15+ 6
= 21
60÷(4+2)×3
= 60÷6×3
= 10×3
= 30
(60÷4 + 2)×3
= (15+2)×3
= 17×3
= 51
60÷(4 + 2×3)
= 60÷(4+6)
= 60÷10
教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件。
教学过程
反馈旧知
填空:
我能说出一般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 ( )法,后算( )法。
新知探究
(一)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出示复习题。
(二)问题:小括号在算式里起什么作用? 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什么?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我能快速找出与课本89页红球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关牛奶的信息和饼干的信息)。
通过读题发现:求剩下的钱数需要用( )减去( )。
第一种方案(分步解答):
(1)先求花掉的钱数(也就是1箱牛奶和20包饼干的价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求还剩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案(列综合算计算并解答):
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运算时,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设置情境入手,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所以教材中创设的也都是买东西的情境。学生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经验,对本节课的算理不难理解。关键在让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出现了错误,而这个错误恰好是本节课教学的契机。学生所列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本题的算理有悖,在学生感到困惑时,我及时引出小括号,然后让学生通过两个算式的对比,初步感受到小括号的作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说课稿.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乘、加(减)的混合运算》说课稿四数教师荣一、教学内容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学法、学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我想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愿望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引导学生 " 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
将设计以下的教学环节:(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首先用图片出示 P30 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分组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之。
为了新授课教学需要,应该筛选所需问题。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谈话:同学们,四(1)中队不仅关心福利院儿童的学习,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不,周六他们相约来到了超市(课件出示情境图)。
2.梳理信息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问题1: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问题2: 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志愿者为福利院儿童购买食品的情境,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问题导入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结合起来读一下吗?预设生: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独立试做谈话: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索方法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思路是什么?预设生: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混合运算(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混合运算年级:四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混合运算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1. 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正确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整数和小数的运算知识。
2. 提问: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二、新课讲解1. 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3. 强调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三、课堂练习1. 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巩固提高1.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 强调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混合运算应用于生活实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重点关注的细节: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详细补充和说明: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设计:
⏹7.2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综合运用这两方面的知识就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运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难点是运用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
1.通过反思、探究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含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学习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忆,思考“法则”
1.先口算,再比较。
30+24÷6 100-60÷5
(30+24)÷6 (100-60)÷5
90÷5+4 5×10-4
90÷(5+4) 5×(10-4)
这几组算式,其中每组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为什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2.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
问:计算时为什么不先算“加”?
师:遵守“法则”很重要,那如果要先算加法怎么办?
师:看来“法则”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算式中有了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问: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二)探究,掌握“法则”
1.初步练习,掌握方法
2.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三)变式,熟练“法则”
师:现在我们就来抓住关键来练习,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练习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1)(37+29×3)÷4 (2)58×(20-78÷13)
a.乘→加→除 a.乘→除→减
b.除→加→乘 b.除→减→乘
c.加→除→乘 c.乘→减→除
出示练习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
(1)(75+49)÷(75-44)
(2)6×58-(174+89)
出示练习4: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
a.(300-120+25)×4
b.300-(120+25)×4
c.300-(120+25×4)
师依次出示如下的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式。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
(2)按照先加,再乘,最后减的运算顺序运算的算式是( )。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
(预设:学生在做到第(3)题时,由于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
老师故意问几个没选a的同学:就剩(3)了,你们为什么不选? ) a式最后求的是积,不是和。
这题没有合适的算式可选!
师:同学们,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四)冲突,再思“法则”
(五)反思,超越“法则”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交流。
师:同学们学得很轻松,收获也不少。
不过小括号的产生和使用过程可不那么轻松,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示书后关于小括号使用和变迁的数学文化史知识。
)
师:同学们,小括号的使用在运算史上可谓是一个突破,因为它改变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使运算法则更加完善。
(六)作业,应用“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