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伟大的悲剧》

合集下载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4.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5.激起探索未知世界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6.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法学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

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

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

美洲有游历。

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28年,结识高尔基。

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篇一《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尤其是男生对探险类的话题较感兴趣,但由于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人公国籍等方面都与学生差异较大,所以悲剧一词尚易理解,伟大二字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因此,在确定本节的课的重难点后,我将以下两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头戏:一、理解本课的主旨主要是理解伟大二字,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斯科特一行人的颂扬之情。

为此,在学生能够指出悲剧悲在何处之后,我便将重心放在了解读伟大二字上面。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能体现出伟大的句子。

为了便于学生找准,我设计了如下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伟大,表现了他们的精神(品质)。

并自己给出了一句示范。

有了这样一个抓手,学生就能较为轻松准确地找出这类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其次,对学生找出的能体现伟大二字的句子进行品味。

让学生找出句子后大声地读出来,然后学生品析、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在学生理解句子后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找读品味情感朗读这四步,使学生对作者的颂扬之情有了深刻的理解。

由此,学生对伟大二字的理解便轻而易举了,而老师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拓展延伸部分:假如你是凯旋而归的阿蒙森,请给斯科特写一封信。

阿蒙森是斯科特的对手,由他之口表达出的对斯科特的敬佩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由于前面已对伟大一词作过深入解读,学生此时争先恐后地想要借阿蒙森之口表达对斯科特的敬意。

信的内容虽然都是表达敬佩之情,但每位同学的抒情点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感人至深。

听完学生的回答后,老师也作了一个示范,朗读了一封自己创作的给斯科特的信,并满怀敬意地朗读出来,至此,将本节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从一张张动情的小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对探险事业有了自己的理解。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对于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一、课堂语言不够优美。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1:《伟大的悲剧》是新课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从内容上讲,本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故事。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当时作为教师的我没有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他们想知道的,或者说让他们提出疑问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去解决。

解决问题时,我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朗读、评议,在读与说中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认为课文悲剧的故事中蕴含着伟大不矛盾。

因为斯科特他们探险虽然牺牲了,虽然他们有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后面体现着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他们“伟大”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让学生知道这种精神将成为“永恒”,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

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2: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本课时是在学生自主质疑的前提下师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的,因此学生对课文知识以及相关内容掌握较到位,特别是对“悲”和“伟大”的理解,收到了教师上课前所预期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说思想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师生的对话。

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善于采撷集体智慧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伟大的悲剧课堂反思(3篇)

伟大的悲剧课堂反思(3篇)

伟大的悲剧课堂反思(1)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个要点没有时间进行探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但缺乏系统一些。

下课后,我在阅读美国两位学者霍尔特和凯斯尔卡的《学习的样式:有话学生学习的策略》一书,读到《角色扮演》这一章,我忽然想到,要解决人物感情问题其实未必很困难,只要设计角色,让学生以斯科特或者威尔逊或者奥茨的身份给家人或者谁写信,学生进入角色之后,理解人物的感情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老师只需要点拨一下就可以,不需要唠唠叨叨地说半天。

(2)课文上得比较散乱,因为对学生估计不足,比如我以为“你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被激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激发学生,我以后要问一下学生。

也因此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导致课堂连贯性不好。

还好最后一个问题“你去不去南极,愿意你是什么。

”居然激活了学生,不过虽然激活了学生,但是我不知道激活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我不去询问学生,这些问题解决之道恐怕就失灵时不灵。

伟大的悲剧课堂反思(2)伟大的悲剧是指那些通过描述人类生活的悲剧性质,唤起较高的情感,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领悟的作品。

悲剧课堂是一种借助悲剧文学作品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活动。

在悲剧课堂中,通过深入研究悲剧作品,理解其中的人生真理,加深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提高情感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

本文将对伟大的悲剧课堂进行反思,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一、伟大的悲剧课堂的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伟大的悲剧作品以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揭示而充满魅力。

通过引导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进入悲剧作品的世界,思考人生的真谛,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成为一个人生的探索和思想的启蒙。

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人生哲理,领悟到人类命运的辽阔和伟大,提高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2.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悲剧作品往往富含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唤起人们内心中深刻的情感共鸣。

伟大的悲剧反思范文

伟大的悲剧反思范文

伟大的悲剧反思范文《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茨威格。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伟大的悲剧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伟大的悲剧反思范文篇1一、导入方面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

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

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长文短教文本较长,教学用1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仍然很大。

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

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

可是这篇课文长达89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

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

伟大的悲剧反思范文篇21、注重教学的整合通过“追随探险者——悲剧”“ 畅谈探险者——伟大”“ 感悟探险者——伟大的悲剧”“ 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 悲中大爱——伟大的英雄”的环节设计,逐层深入,步步升华,将感知、研读、探究、迁移、拓展、升华,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教学流程。

伟大的悲剧教研活动反思(3篇)

伟大的悲剧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改革的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于近期举办了一场以“伟大的悲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们的共同研讨,挖掘悲剧作品中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著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悲剧作品的教育内涵,为教师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

2. 教学案例分享: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在悲剧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困惑,共同探讨如何将悲剧作品融入课堂教学。

3. 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体验悲剧人物的情感,感受悲剧作品的艺术魅力。

4. 教学设计研讨:教师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研讨,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反思:教师们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三、活动反思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悲剧作品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讲座和案例分享环节,专家们和同行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同时,教师们在教学设计研讨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深入体验悲剧人物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此外,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本次教研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同时,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研讨,确保了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部分教师对悲剧作品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度挖掘。

改进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悲剧作品的教育价值的认识,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作品内涵。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教学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课后反思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伟大的悲剧)教学反思
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
采纳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

采纳的方法表达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举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商量。

〞“他的答复你中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旧敢说敢言。

如:“斯科特关怀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

〞“是什么促使他去关怀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感情呢?〞“爱。

忠诚。

〞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根底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放开性,提供应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时机,提供了公平协作的气氛,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法做得较好。

在商量“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

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例如:学生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及。

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

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竭力追求的。

“第—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
4、本课堂在生成教学中,教师打算可以更充分。

如:
学生提出了标点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极好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标点或批判看问题的好时机。

但因一方面平常在教学中标点知识储藏不扎实,一方面我的惰性思维使我很少疑心教科书,所以一个好问题没有当场给予好答复,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伟大的悲剧反思(2篇)

伟大的悲剧反思(2篇)

伟大的悲剧反思一、导入方面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学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

这一点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们身上的精神伟大。

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长文短教文本较长,教学用___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难度仍然很大。

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

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

可是这篇课文长达89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

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

伟大的悲剧反思(2)伟大的悲剧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反思,它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弱点以及命运的无常。

在文学作品中,伟大的悲剧常常以真实生活中的痛苦、矛盾和困境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展示,揭示出人类的弱点和脆弱性,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反思:《伟大的悲剧》
语文教学反思:《伟大的悲剧》
拖着疲惫的身躯,若有所思的离开教室,一路低头不语,愁容不展。

到了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心里不免有一些遗憾。

《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品评文章动人细节,勾划文中描写环境艰难的句子,看一看勇士们是如何与环境进行搏斗的,他们最终的命运走向又是如何?结合这些提示勾画批注文章,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同时也说一说这群人伟大在何处?又有什么样的悲剧呢?本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我是比较满意的,这样既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进行品读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可是由于我的大意,原来以为这是第二遍教这篇文章比较熟悉了,跟着环节走不就行了嘛,这可是轻车熟路啊。

没想到就是由于自己的骄傲或者有点侥幸,在真正上课的时候我没有能够紧跟学生的思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调控作用,及时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内容,而是任由学生自己发言,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判断学生的思考是对还是错,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极其简单的点评。

比如说当学生找出作为失败者的斯科特一行还要给阿蒙森作证,而这正是自己所一直热烈追求的事业时,学生点出这里体现斯科特等人的诚信和悲哀,我只是进行了肯定,却没有抓住这一点继续开掘深挖,让学生勾连出这里的其他语句细致深刻的品味。

比如猎猎作响的挪威国旗的作用;比如"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怎么理解;比如说他们这天晚上夜不成眠等等,我没有顺势带领学生找出这些细节深入文本,深刻理解。

下课之后,后悔不迭。

如果昨天晚上我的备课能再深入一点,如果上课时我能更敏锐的捕捉到这个细节,这堂课一定就会更好了。

可是我都没有做好,只是一个一个的请学生发言,将一个一个孤立的发言拼凑成了我的学生为主体的品读环节,真是可笑。

虽说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可是我仍然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失,无法谅解由于自己的侥幸骄傲而造成的如此人为遗憾,以此为戒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