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 6-9章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

2
§4.3.1 光纤通信原理及构成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4.3.1-1所示,主 所示,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 所示 要由3部分构成:光发送机,光纤传输线及光接收机。 要由 部分构成:光发送机,光纤传输线及光接收机。 部分构成
第 三 章 光 电 信 息 转 换
光发送机
光接收机
发送机
接收机
图4.3.1-1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信号输入 输入 接口 线路 编码 调制 电路 光源 光信号输出
制电 路
第 三 章 光 电 信 息 转 换
图4.3.1-6 数字光发送机的组成框图
1 码 码
线路编码 数字光纤通信 光 示 1 码 光 制 电 示 0
§4.3.1光纤通信原理及构成
目录 章首 节首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14
对来自电端机的信号进行线路编码,主要目的是: 对来自电端机的信号进行线路编码,主要目的是: (1) 限制信号带宽,减小功率谱中的高低频分量。 限制信号带宽,减小功率谱中的高低频分量。 (2) 尽可能减少连“1” 码和“0”码的数目,使“1” 尽可能减少连“ ” 码和“ ”码的数目, ” 码和“ ” 码和“0”码 匀分 , 分 。
所有的光线都将被限制在光纤芯中, 所有的光线都将被限制在光纤芯中,这就是光纤 导光的基本原理。 导光的基本原理。 为实现全反射,对光线的入射角有一个最大值限制, 为实现全反射,对光线的入射角有一个最大值限制, 4.3.1-1 有 成 , , 4.3.1-2
第 三 章 光 电 信 息 转 换
n0 sinθi = n1 cos c = (n − n2 ) ϕ
第 三 章 光 电 信 息 转 换
BLD λ < 1 ∆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1 复用原理介绍
•2、复用示意图
Multiplexor (MUX) Demultiplexor (DEMUX,or DMX)
Sometimes just called a MUX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1 复用原理介绍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2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4、PDH体制电接口和光接口的主要参
数 •对基群2.048Mb/s
•编码传号反转码
•Coded Mark Inversion
•E1
•E2
•E3
•E4
•CMI编码
•输入码字 编码结果
•0
01
•1
00/11交替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发送顺序
•采用指针技术是SDH的创新,结合虚容器(VC:Virtual Container)的概念, 解决了低速信号复接成高速信号时,由 于小的频率误差所造成的载荷相对位置漂移的问题。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3 同步数字系列SDH
•3、SDH复用结构
•SDH高速率等级有: • STM-4, STM-16, STM-64, STM-256 •相应速率为STM-1的4,16,64,256倍。
•时隙=8bit=前7bit(信息)+末位1bit(信令)
•一次群(基群)速率T1=193bit/125 µs=1.544Mb/s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2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PDH-E基群帧结构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

2.2 用射线理论分析光纤的导光原理
分析光纤导光原理有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 射线理论法(简称为射线法,又称几何光 学法) • 波动理论法(又称波动光学法)
1.均匀平面波的一般概念
• 均匀平面波的一般概念
– 平面波是指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无限大平面的 每个点上,电场强度E的幅度相等、相位相同, 磁场强度H的幅度也相等、相位也相同。 – 或者说,这种波的等幅、等相位面是无限大的 平面。
– 纤芯折射率n1沿半径方向保持一定,包层折射 率n2沿半径方向也保持一定,而且纤芯和包层 的折射率在边界处呈阶梯型变化的光纤称为阶 跃型光纤,又称为均匀光纤。
2.1.2 光纤的分类
渐变型光纤
– 如果纤芯折射率n1随着半径加大而逐渐减小, 而包层中折射率n2是均匀的,这种光纤称为渐 变型光纤,又称为非均匀光纤。
式中,P11为全“1”码时的平均光功率;P00为 全“0”码时的平均光功率。一般要求EXT≥10dB 。
3.0.1
(3)调制特性要好
光发送机
除此之外,还要求电路尽量简单、成本低、稳定
性好、光源寿命长等。
3.0.2 光发送机的基本组成
数字光发送机的基本组成包括均衡放大、码
型变换、复用、扰码、时钟提取、光源、光源的
光纤通信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光纤
第三章 光纤收发系统 第四章 SDH通信系统 第五章 光通信系统现代应用
光纤通信 第一章 概述
1.1 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 1.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1.3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 光纤光缆和器件 1.4 光纤通信的特点 1.5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1.1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
二、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波长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0.85um 1.31um 1.55um 频分、波分 新技术 备注 500MB/S 85GB/S 1000GB/S 2000GB/S

通信第6章 光纤通信

通信第6章 光纤通信

6.4 光纤通信新技术
图6-7 华为光网络解决方案 OXC—光交叉连接设备 Metro6000系列—城域DWDM设备 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
Metro3000/1000系列—城域多业务传输设备 IManager T2000—传输系列网管平台
6.4 光纤通信新技术
3.全光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1)光交叉连接(OXC) 2)光分插复用(OADM) 3)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4.全光网的特点 1)全光网通过波长选择器来实现路由选择,即以波长来选择路由, 对传输码率、数据格式以及调制方式具有透明性的优点。 2)全光网不仅可以与现有的通信网络兼容,而且还可以支持未来 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网络的升级。
6.4 光纤通信新技术
3)全光网络具备可扩展性,即新节点的加入并不会影响原来网络 结构和原有各节点设备。 4)全光网还具备可重构性,可以根据通信容量的需求,实现恢复、 建立、拆除光波长连接,即动态地改变网络结构,可为突发业务 提供临时连接,从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5)由于全光网比现有的网络多了一个光网络层,而光网络层中的 许多光波器件是无源器件,因而可靠性高,而维护费用降低。
6.3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6.3.3 中继器 6.3.4 光接收机 1.光接收灵敏度 2.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6.3.5 备用系统与.4.1 波分复用技术(WDM)
图6-6 双纤单向传输示意图
6.4 光纤通信新技术
6.4.2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6.4.3 全光网络 1.全光网的基本概念 2.全光网的基本结构
6.2 光纤传输原理与特性
6.2.3 光纤信号的衰减 1.固有损耗 1)材料的吸收损耗 2)散射损耗 2.附加损耗 1) 弯曲 2) 挤压 3) 对接

《光纤通信》原荣 第三版 第6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光纤通信》原荣 第三版 第6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6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6-1 EDFA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方式答:现在我们具体说明泵浦光是如何将能量转移给信号的。

若掺铒离子的能级图用三能级表示,如图6.3.2(a)所示,其中能级E1代表基态,能量最低,能级E2代表中间能级,能级E3代表激发态,能量最高。

若泵浦光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E3与E1之差,掺杂离子吸收泵浦光后,从基态E1升至激活态E3。

但是激活态是不稳定的,激发到激活态能级E3的铒离子很快返回到能级E2。

若信号光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E2和E1之差,则当处于能级E2的铒离子返回基态E1时就产生信号光子,这就是受激发射,使信号光放大获得增益。

图6.3.2(b)表示EDFA的吸收和增益光谱。

为了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应尽可能使基态铒离子激发到能级E3。

从以上分析可知,能级E2和E1之差必须是相当于需要放大信号光的光子能量,而泵浦光的光子能量也必须保证使铒离子从基态E1跃迁到激活态E3。

图6.3.2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EDFA可作为光发射机功率增强放大器、接收机前置放大器,或者取代光-电-光中继器作为在线光中继器使用。

在光纤系统中可延长中继距离,特别适用于长途越洋通信。

在公用电话网和CA TV分配网中,使用EDFA补偿分配损耗,可做到信号无损耗的分配。

另外,EDFA可在多信道系统中应用,因为EDFA的带宽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一样都很宽(1~5 THz),使用光放大器可同时放大多个信道,只要多信道复合信号带宽比放大器带宽小就行。

EDFA具有相当大的带宽(∆λ = 20~40 nm,或∆f = 2.66~5.32 THz),这就意味着可用来放大短至皮秒级的光脉冲而无畸变。

从光波系统的应用观点出发,EDFA的潜在应用在于它们可放大ps级的脉冲而不发生畸变的能力。

6-2 EDFA有几种泵浦方式?哪种方式转换效率高?哪种噪声系数小答:使用0.98 μm和1.48 μm的半导体激光泵浦最有效。

《现代光纤通信》课件第9章

《现代光纤通信》课件第9章

第9章 光纤通信新技术
9.2 光孤子通信技术
1. 光孤子通信的概念 孤子波是在1834年首次被观察到的。孤子波现象在水波、 电磁波等中都有可能存在,人们对这种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研 究,在理论上给予了证明。1973年人们把孤子现象应用于通 信领域,1980年才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纤中的孤子现象,光孤 子通信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研究和发展,并逐渐实用化。光孤 子通信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全光通信技术,是实现超大容 量超长距离传输的重要技术之一。
从光匹配器输出的已调光波进入单模光纤传输,光纤的 损耗、色散和偏振状态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已调信号光波。 因此,在接收端光波首先进入光匹配器,它的主要作用是使 信号光波的空间分布和偏振方向与本振光波匹配,以便得到 最大的混频效率。
第9章 光纤通信新技术
已调信号光波和本振光波混频后,由光电二极管进行检 测,输出的中频信号在中频放大器中得到放大,然后再通过 适当的处理,即根据发射端调制形式进行解调,就可以获得 基带信号。
第9章 光纤通信新技术 2) 外调制器 超高速大容量的光通信,一般情况下都采用外调制技术。 这是因为外调制可以显著提高调制速度,可高达几十吉赫兹 每秒。另一个原因是外调制可避免光源直接调制时所产生的 啁啾。目前使用较多的是LiNbO 3光调制器。 3) 光放大器 目前使用较多的光放大器是EDFA,泵浦光源采用1.48 μm InGaAsP激光器,因为EDFA具有增益大、与光纤匹配好、 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等优点。近年来,随着光纤喇曼放大器 的发展,在光孤子通信系统也逐渐获得应用。
图99-1-2中发射机是由光载波激光器、调制器和光匹配 器组成。光载波调制器后,输出的已调光波进入光匹配器。 光匹配器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发射效率,使已 调光波的空间分布和光纤中HE 11模之间有最好的匹配; 二是保证已调光波的偏振状态和单模光纤的本征偏振状态相 匹配。

《光纤通信第六章》课件

《光纤通信第六章》课件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1
光的传播特性
2
详细阐述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特性,
包括色散、衰减等。
3
全内反射原理
解释光纤的工作原理,包括入射角大于 临界角时光的全内反射现象。
光纤组成和结构
介绍光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包括 纤芯、包层、包层折射率等。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
发展初期
回顾光纤通信的起源和最早的实 践。
2
数据中心
介绍光纤通信在数据中心中的关键作用,如高速数据传输。
3
光纤内窥镜。
总结和展望
1 技术进步
总结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更高带宽和更低的成本。
2 未来应用
展望光纤通信在未来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如智能城市和物联网。
3 贡献和机遇
强调光纤通信为社会带来的巨大贡献,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革命
探讨光纤通信在互联网革命中的 重要角色。
现代应用
介绍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网络中 的广泛应用。
光纤传输技术
单模光纤
解释单模光纤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多模光纤
介绍多模光纤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波分复用技术
探讨光纤通信中的波分复用技术及其优势。
光纤通信的应用
1
电信领域
探索光纤通信在电信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如电话、宽带等。
《光纤通信第六章》PPT 课件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传输技术、应用以及总 结展望,让您全面了解光纤通信的魅力与应用前景。
引言
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形式。它通过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具有高速、大容量和低损耗的特点。 本节将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优势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信息与通信第六部分光缆线路工程检测与竣工验收

信息与通信第六部分光缆线路工程检测与竣工验收

2024/1/3
7
㈡光缆线路电性能测试 ⒈测量项目 ⑴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测量 。 ⑵接地装置地线电阻测量。 ⒉直埋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测量一般要求 直埋光缆在随工检查中,应测试光缆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埋设的后单盘直埋光缆,其金属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的竣工验收指 标应不低于10MΩ·Km;其中暂允许10%的单盘光缆不低于2 MΩ·Km,直埋光缆中继段连通后应测出对地绝缘电阻的数值。 ⒊接地装置地线电阻测量一般要求 中继站接地线电阻测量;埋式接头防雷地线电阻测量。中继站接地线测 量,应在引至中继站内的地线上测量;埋式防雷地线应以标石内地线 引线上测量;对于直接接地的地线,应在接头时在引接线上测量、记 录。
2024/1/3
3
⒉测量内容 ⑴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 ①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量,应在完成光缆端后,采用OTDR在 ODF架上测量光纤线路外线口的衰减值。 ②采用OTDR测试,应采取双方向测量取其平均值的方式。 ③测试数据应包括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dB)、衰减系数(dB/km)和 光纤线路传输长度(km)。测试结果及时记入中继段测试记录。 ⑵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检查。 ①中继段光纤后向散射曲线(即光纤轴向衰减系数均匀性)检查,应在 光纤成端、沟坎加固等路面动土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 ②光纤后向散射曲线应均匀平滑,光纤波形及接头“台阶”无异常。 ③光纤后向散射曲线检查可与光纤线路衰减测试同时进行。 ④OTDR打印光纤后向散射曲线应清晰无误,并应收录于中继段测试 记录。
(2)一级长途干线测量用稳定光源和主要技术指标:
①.光源:LD激光光源。②.适用光纤:单模。③.波长:1310±2Onm或 1550±3Onm。④.输出光功率:≥-6dBm。⑤.输出稳定度(开机15分钟 后):长时间稳定性:≤0.3dB。短时间稳定性:≤0.03dB(恒定温度,15分 钟)。≤0.05dB(温度变化±1℃,1小时)。⑥.光纤接头:FC-PC型。⑦.使 用环境温度:-5℃~+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入电路由图6-3-3所示电路组成
6.4光接收机
1光接收机的组成 光接收机的作用是把接收来的光信号转 变为原来的电信号,它的性能的优劣直 接影响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光纤通信系统有模拟和数字两大类,光 接收机也相应的有两大类,即模拟接收 机和数字接收机。

直接检测数字光纤通信接收机一般由三 个部分组成,即光接收机的前端、线性 通道和数据恢复。如图所示:
主放大器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① 将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放大到判决电路所 需要的信号电平。 ② 它还是一个增益可调节的放大器,当光电检 测器输出的信号出现起伏时,通过光接收机的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对主放大器的增益进行调整, 以使主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幅度在一定范围不受 输入信号的影响,一般主放大器的峰-峰值输 出是几伏数量级。对于APD的光接收机还通过 控制APD的偏压来控制雪崩倍增管的雪崩增益。

6.3

光发射机
1对光发射机性能的要求
光发射机的作用是把电端机送来的 电信号变为光信号送入光纤中传输。 包括以下方面: (1)光源特性 (2)调制特性 (3)输出特性
2光发射机的组成

目前使用的光发射机大多数是直接调制 的光发射机,它的原理如图6-3-1所示。
3输入电路

图6-5-2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数字脉冲 传输过程的变换特点

2光接收机的噪声源 光接收机的噪声是与信息无关的随机 变化量,噪声源从引入过程来分,可分 为两类,即与信号光电检测器有关的噪 声和与光电接收机电路有关的噪声。 与信号光电检测器有关的噪声包括: 量子噪声、雪崩倍增噪声、暗电流及漏 电流噪声和背景噪声等等。 与光接收机电路有关的噪声包括:放 大器噪声、负载电阻热噪声等。

均衡滤波器是使经过均衡器以后的波形 成为有利于判决的波形。
4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电路由判决电路和时钟恢复电 路组成,如果需要与电端机接口,还需 要解码、解扰和编码电路 判决电路和时钟恢复电路的任务是把线 性通道输出的升余弦波形恢复成数字信 号。

5辅助电路
光接收机除上面介绍的若干部分外,还 有一些辅助电路,如: (1)钳位电路。 (2)温度补偿电路。 (3)告警电路。


均衡滤波器的作用是均衡波形有利判决。 均衡滤波器是必不可少的。 ① 没有均衡滤波器将出现这些现象 将会使前、后码元的波形重叠,产生码间干扰, 严重时造成判决电路误判,产生误码。 ② 有均衡滤波器的波形 均衡滤波器是使经过均衡器以后的波形成为有 利于判决的波形。例如,成为升余弦频谱脉冲。

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效率: 与光源的类型(LED或LD)及光纤的类型 (多模光纤或模光纤)有关。 LD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较高,可以达 到30~50%,而LED与单模光纤的耦合 效率较低,可能小于1%。

光源与光纤的耦合方法,
一般采用下面两种:
直接耦合和透镜耦合
光源与光纤的透镜耦合如图所示
为了实现更多路信号的复用,可采用数字复接的方法将几 个低次群复接成一个高次群,如将4个32路的基群复接成 一个二次群,四个二次群复接成一个三次群等等。 目前,有一些的数字通信设备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 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其复接结构采用 异步方式,即各支路的数字信号流标称速率值相同,它们 的主时钟是彼此独立的,但通过加进一些额外的比特使各 支路信号与复接设备同步,并复用成高速信号。 PDH系列可很好地适应传统电信网的点对点通信,但难 以适应动态联网要求,也难以支持新业务的开发及现代的 网络管理。
第六章:光端机
6.1光源与光纤的耦合 6.2光调制 6.3光发射机 6.4光接收机 6.5光接收机噪声分析 6.6光接收机的误码率和接收灵敏度 6.7光中继器
6.1光源与光纤的耦合
从光源发射出来的光功率尽可能多地 送入光纤中传输,这就是光源与光纤的 耦合问题。 衡量光源与光纤耦合的质量可以用耦合 效率η,它定义为 η=PF/PS (6-1-1) 式中: PF—耦合进入光纤的光功率 PS—光源发射的功率。
1光接收机的误码率
光接收机的误码率BER定义为: BER=错误接收的码元数/传输的码元总数 那么光接收机的误码是如何产生的? 如图6-6-1所示:

若I>ID,采样值为“1”,若I<ID,采样 值则为“0”。 如果传输的信码为“1”,可是I<ID ,则 发生错误。 同样传输的信码为“0”,可是I>ID ,则 同样发生错误,这两个错误都将引起误 码。

6集成光接收机 光接收机的组成部件,除了光电二极 管外,都是标准的电子元器件,采用标 准集成电路(IC)工艺技术,很容易集成 在同一芯片上,做成集成光接收机。 在高比特工作时,这种集成光接收机 具有很多优点。90年代末用Si和GaAs集 成电路工艺已制成带宽超过2GHz的集成 光接收机,现在带宽超过10GHz的集成 光接收机也已用于光波实验系统。


2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光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用满足给定的误 码率指标条件下而可靠工作所需要的最 小平均光功率Pmin来表示。 最小平均光功率Pmin,在国际单位制中, 它的单位是瓦(W)。 工程上,光接收机的灵敏率常用光功率 相对值来表示,单位是分贝毫瓦(dBm)。
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是在保证系统的误码率指标要求下,光 接收机最低输入光功率Pmin和最大允许光 功率Pmax的变化范围。这个范围用D来表 示,一般在工程上用二者(用dBm描述)之 差来表示。 一台质量好的光接收机应有较宽的动态 范围。


一台性能优良的光接收机,应具有无失真地检 测和恢复微弱信号的能力,这首先要求其前端 应有低噪声,高灵敏度和足够的带宽。 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前端的设计有三种不同 的方案: (1)低阻抗前端 (2)高阻抗前端。 (3)跨(互)阻抗前端。
3线性能道

光接收机的线性通道由一个 高增益的主放大器和一个均衡滤 波器组成,还应包括峰值检测和 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用来 控制放大器增益。
第七章光纤通信系统
* 7.2光纤通信的线路码型
* 7.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 7.3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 7.4光纤损耗和色散对系统的限制
* 7.5光纤局域网
* 7.6光同步传输网
* 7.7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 7.8光纤通信系统工程
7.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1IM-DD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目前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强度调制-直接 检测(IM-DD)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通常有两种中继方法: 一种是传统方法,采用光-电-光转换方式, 亦称光电光混合中继器; 另一种采用光放大器对光信号进行直接 放大的中继器。


光-电-光中继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中继 器作为一种系统的基本单元,除了没有接口码 型转换和控制部分外,在原理、组成元件与主 要特性方面与光接收机与光发射机相同。

1光源的直接调制
直接调制就是将调制信号直接作用在光源上, 把要传送的信息转变为电源信号注入到LD或 LED,获得相应的光信号。这种方法调制的是 光源的发光强度调制(IM)。 直接调制具有简单、经济、容易实现等优点, 是光纤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的调制方式。 从调制信号的形式来说,光源的直接调制又可 分为模拟信号调制和数字信号调制

3噪声的评价方法 噪声是一种随机性的起伏量,是电 信号中不需要的成分,它干扰实际系统 中信号的传输和处理,影响和限制了系 统的性能。 (1)噪声的大小可以用均方值来表示 (2)信噪比(SNR) SNR=平均信号功率/噪声功率
6.6光接收机的误码率和接收灵敏度

光接收机的误码率和灵敏度是描述 光接收机准确检测光信号能力的性能指 标。
一个理想的微透镜耦合结构应用下列四 个特征: 足够大的数值孔径收集激光辐射 焦距完全匹配于激光器和光纤的模式 无球差 端面应增透镀覆以消除反射。

6.2 光调制
要实现光纤通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将电信号加载到光源的发射光束上, 即需要进行光调制。 根据调制与光源的关系,光调制可分为: 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 源自6.7光中继器
在光纤通信线路上,光纤的吸收和散射导 致光信号衰减,光纤的色散将使光脉冲信号畸 变。 导致信息传输质量降低,误码率增高,限 制了通信距离。为了满足长距离通信的需要, 必须在光纤传输线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加入一个 中继器,以补偿光信号的衰减和对畸变信号进 行整形,然后继续向终端传送。
PDH系列的缺点有: (1) PDH有两种系列,即以2.048Mb/s为基群及以 1.544Mb/s为基群的体系,相互间难以互通和兼容。 (2)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光接口,不同厂家的设备在 光路上不能互通,必须转换成标准电接口才能互通, 限制了联网应用。
(3) PDH高次群信号中的低次群信号位置没有指示,因 此要从中取出/插入一个低次群信号(俗称上/下电路)很 不方便,必须逐级分接、复接才能实现,需要设备多, 上下业务费用高。 (4) PDH各等级的帧结构中预留的插入比特(开销)很少, 使网络无法适应不断演变的管理要求,更难以支持新一 代的网络。 为此,CCITT根据世界各国间通信联网的需要,制定 了同步数字系列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的 建议。在用光纤来构成基于SDH的传输网时,也称为 同步光网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是一 种新一代的理想传输体制。
2PCM端机 通信中传送的许多信号(如话音、图像 信号等)都是模拟信号。PCM端机的任 务,就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A/D变换),完成PCM编码,并且按照 时分复用的方式把多路信号复接、合群, 从而输出高比特率的数字信号。 PCM编码包括取样、量化、编码三个步 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