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冷直线电机基于实践的散热改善
舰用水冷电机创新设计

舰用水冷电机创新设计导言:舰用电机是舰船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舰船的航行性能和维修保障。
传统的舰用电机一般采用空冷方式散热,然而在舰船高速航行及极端环境下,空冷电机的散热效果受到限制。
为此,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设计的舰用水冷电机,旨在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以及可靠性。
一、背景舰船通常在极端环境下航行,如炎热的热带地区或寒冷的北极地区,这些环境对舰船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空冷电机散热方式在这些环境下效果有限,易受温度过高影响,从而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因此,开发一种适应极端环境的舰用电机散热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设计理念基于上述背景,我们提出了舰用水冷电机的创新设计理念。
水冷电机是利用流动的冷却液(通常是水)将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外部空气中。
相较于空冷电机,水冷电机不仅能够更高效地散热,还可以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设计方案1.散热器设计水冷电机的核心是散热器,我们采用了高导热材料制作散热器,确保散热器能够高效地传导热量。
同时,散热器的结构设计合理,增大散热面积,提高热量释放效率。
此外,散热器采用可拆卸式设计,便于维护和更换。
2.冷却系统设计水冷电机的冷却系统由水泵、水管和冷却液组成。
我们选用高效、低噪音的水泵以及耐高温、抗腐蚀的水管材料,确保冷却液能够快速流动。
同时,冷却液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我们采用具有良好热导率并具备良好化学稳定性的冷却液。
3.安全措施设计水冷电机设计中考虑到了各种安全措施。
例如,冷却系统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冷却液的温度和流量,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可以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水冷电机还设置了防漏装置,防止冷却液泄漏导致其他设备损坏。
四、优势与应用舰用水冷电机具有以下优势:1.散热效果好:水冷电机能够更高效地散热,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2.适应极端环境:水冷电机能够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如高温或低温环境,在这些环境下具备更好的工作性能;3.安全可靠:水冷电机设计考虑到了各种安全措施,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4.可广泛应用:舰用水冷电机不仅适用于舰船动力系统,还可应用于其它领域,如航空、能源等。
基于SolidWorks的电机控制器水冷散热器热分析

耗。
IGBT导通损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1)设计要求,电机控制器所要求的峰值输考虑到电流要增加一点裕度,故设定I CP=500CE(sat)=1.5 V。
由于占空比不断在变化,取经验值=600 W。
(2)开关损耗。
开关损耗是指由IGBT在控制极收到控制信号时,对电路进行开关操作所产生的能量损耗。
由于每一次开关操作都会产生损耗,所以随着IGBT开关的频率提高,开关损耗会越来越大。
得到开关损耗最精确的方法是测量在开关过程中图1 IGBT导通电流与压降关系曲线=500 A,从上图可得:E (on)=42 mJ,E (off =15 kHz,P sw_I=1 755 W。
1.2 续流二极管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1)导通损耗。
二极管的导通损耗与IGBT类似,计算公式如下。
F(sat)×I cp ×D F (4)为续流二极管压降,D F 为二极管占空比因子,极管导通损耗。
FF900R12IE4型号的续流二极管压降与电流关系如图3所示。
图2 IGBT开通和关断损耗与电流关系曲线图4 续流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与电流关系图3 续流二极管压降与电流关系曲线由图可得E rec =58 mJ。
故P sw_F=870 W。
1.3 IGBT控制单元总损耗IGBT控制单元的总损耗为IGBT芯片和续流二极管的导通损耗与开关损耗之和,故总损耗P t 可由下公式(6)求得。
+P sw_I+P sat_F +P sw_F (6)估算出的总损耗P t =3 365 W。
2 散热器的设计1 散热器材料的选择散热器材料的选择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不仅要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加工工艺性,还应具有抗腐蚀性与优良的热传导性,更要考虑表2 平直肋片尺寸参考值散热功率与基板厚度之间的计算公式如下[4]。
t =7×log P 总-6 (7)其中t 为基板的厚度,单位为mm;P 总为IGBT控制单元的热损耗,单位为kW。
计算可得基板的厚度为18.6 mm,这里计算的基板厚度还包括了IGBT控制单元中PCB板与其焊层,以及铝基板的图5 平直肋片式意图图6 肋片的尺寸符号参数值T/mm 2~44~66~88~10≥10t/mm 1.0 1.5 2.0 2.0 2.5h/mm≥6≥8≥8≥10≥10图7 散热器模型图8 散热器流动示意图3 散热器热仿真分析本文选用SolidWorks中的Flow Simulation模块流体分析工具进图9 模型设置3.3 网格的划分在Flow Simulation中,网格的划分有2种形式,分别为自动的网格划分和手工的网格划分。
关于水冷电机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

关于水冷电机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分析摘要:以电动汽车电机采用的特殊结构为切入点,结合定子机壳内周向螺旋水槽的结构,对其水冷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与计算了其散热能力以及流阻损失影响因素,最终得出了对电机水槽结构设计的有益之处。
关键词:水冷电机;散热结构;优化设计作为新时期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汽车的电机驱动系统对于其各功能的运行意义重大,需要其电机具备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点,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的持续运行会加剧电机温升,降低系统可靠性,因此,合理设计电机冷却结构,对于降低电机温升,保证电机可靠性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定子机壳内周向矩形水槽的结构,对其水冷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1 电机水冷套内流体流动及传热相关计算 1.1 流体运动基本方程借助于连续性方程和纳斯一斯托克斯方程表示不可压缩流体的运动,具体可用式(1)表示圆管中流体的雷诺数如下[1-2]:vdu e =R (1)式中,v 为流体动力粘度,且μρ=v ,d 为 圆管直径,u 则为平均流速,对非圆形截面的管道,对应的尺寸为管道当量直径为e d ,其满足以下关系:SA4d e =(2) 其中,S 为道润湿周长,A 为管道截面面积。
管道内总阻力损失f h 具备以下关系:g2ud h 21⋅⋅=L f λ (3)其中,L 为管道长度,λ为沿程阻力系数,u 为水流平均速度,d 为圆管直径,则局部阻力损失2h f 可表示如下:guf 2h 22⋅=ς (4)其中沿程阻力系数用ς表示,其由道的结构形状决定。
1.2 电机水冷套传热基本方程用冷却公式表示电机冷却水道表面的对流换热情况如下:()f w h T T hA -=Φ (5)其中,A 为散热面积,h 为流换热系数,f T 为流体温度,w T 为固体壁面温度,h Φ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对流换热量。
结合图斯-贝尔特公式及管内紊流换热规律,对对流换热系数进行计算得:4.08.0re 023.0u P R N = (6)其中,Re 为流体雷诺数,Nu 为努塞尔数,流体普朗特殊则用Pr 表示。
新型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原理和应用

新型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原理和应用隋着汽车技术的进步,汽车的用电量越来越高。
20年前,中级轿车的发电机输出功率一般只有500瓦左右,现在一般中级轿车发电机都在1000瓦左右。
发电机功率的增加是随着车上用电设备增加而增加的。
现在汽车上的发电机都是风冷式发电机,由皮带轮后的风扇吹风进入机壳进行冷却。
在现有风冷式发电机构造的限制下,功率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发电机体积的加大。
同时,为增大冷却程度加大风扇尺寸又会使噪声增大。
针对现有发电机与用电量增大出现的矛盾,有人提出了水冷式交流发电机的解决方案。
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利用水来代替风扇进行冷却。
交流发电机主要的发热部位是定子,水冷式交流发电机重点冷却部分就是定子及线圈绕组。
发电机的前端盖和后端盖用铝材制造,开有水道槽。
定子及线圈绕组用合成树脂固定密封,定子与转子之间有铝质围板与水道隔离。
水道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系统连通。
这样,当发动机运转时,冷却水在发动机水泵的带动下循环流动,通过发电机壳体,可以有效地冷却定子线圈绕组、定子铁芯,同时也冷却转子、内藏式调节器和轴承等其它发热零部件。
水冷式交流发电机与风冷式交流发电机相比,内部构造复杂了,防漏密封要求提高了,成本也会增加。
同时因联接水管的问题,安装布置也受到诸多限制,自由度减少了。
但是,水冷式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及低噪声性能,是风冷式交流发电机无法比拟的。
首先,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具有良好的低速充电特性。
我们知道,在交流发电机的电流特性曲线上有一个“拐点”,即超过所谓“0安培速度”之后才会有电流产生,电流上升到一定程度才能充电。
在哪个转速以上才出现“拐点”和达到可充电电流与励磁电流的大小相关。
由于水冷式交流发电机大幅度抑制了定子、转子及调节器的温升,可以相应提高励磁电流,励磁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也越高,因此当水冷式交流发电机低速转动时也会有良好的充电表现,这种低速充电性能对城市用车的正常使用相当重要。
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结构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结构设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它利用了直线电机的优势和斯特林制冷循环的原理,实现了高效、环保的制冷效果。
本文将对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结构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直线电机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直线运动的电机,其结构与传统的旋转电机有所不同。
它由定子和推子组成,推子在定子的引导下直线运动。
相比于旋转电机,直线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无噪音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斯特林制冷机是一种基于气体的制冷循环原理的制冷设备。
它利用气体的压缩与膨胀来实现制冷效果。
该制冷循环具有高效、稳定、无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制药、电子设备等领域。
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借助直线电机的驱动力,实现了斯特林制冷机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控制策略,使得直线电机能够精确地驱动斯特林制冷机的各个部件,从而实现高效的制冷效果。
本文主要围绕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结构设计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以便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深入探讨直线电机的选型和设计要点,包括推子的材料选择、定子结构设计等方面。
最后总结本文的内容,并展望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论述,读者可以对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结构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将为推动制冷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一定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叙述和分析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结构设计:第二章将重点介绍直线电机驱动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首先,将简要介绍斯特林制冷机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的驱动方式。
然后,重点讲解直线电机作为一种全新驱动方式的优势和特点。
同时,将详细介绍直线电机在斯特林制冷机中的应用,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水冷散热技术浅析

水冷散热技术浅析摘要:随着计算机性能不断增加,从而不断升级应用软件,人们对CPU的更高速越来越迫切的追求,导致CPU和显卡等的发热量不断增加,现在IQ-7980XE1000W在负荷使用高峰期发热量已超过300瓦。
其发热量在桌面型计算机上虽然可以使用风扇加热沉来降温,但噪音太大,无法让人接受,普通家庭或企业无法接受其能耗。
但是,如果对水冷散热技术使用,则上述烦人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所谓散热,就是想办法带走热源的热量,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
所谓主动散热一般是对压缩机、半导体制冷片等技术采用,其优点是温度可控,甚至可达到零度以下,其缺点是水露易结,且功耗较大。
所谓被动散热是相对主动散热而言的,主要有风冷、液冷等技术。
其中液冷技术又可分为浸没和部分覆盖两种方式。
浸没方式主要用在数据中心,功耗低,能效高是其优点。
缺点是不够方便安装,对机房环境也有较高的要求,普通用户无法使用。
而部分覆盖技术,也就是本文要讨论的水冷技术,它的要求相对较低,普通寻常用户均可使用,其优点是低噪音、低能耗,其缺点是会使机箱的体积一定程度的增大。
关键词:水冷散热;计算机;应用1水冷电脑的发展及现状1966年IBM公司研发出了大型计算机。
为了给这款计算机降温,IBM进行了专门的水冷系统研发,开始出现了水冷技术在电子产品上的研发和应用。
2008年,超级计算机问世,其散热的解决办法是将水冷管道内置进服务器,水冷管道的机箱由此诞生。
21世纪初,台式电脑的芯片散热量越来越高,开始有厂家将水冷技术应用到台式电脑上,但一般是采用开放式结构,水冷系统也还不够精密。
最近几年,电脑游戏的普及和发展,催生了CPU和显卡性能的迅速提升,电脑发热问题,迅速成为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至此,常规风冷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挑剔的用户对噪音也忍无可忍,于是市场上开始出现水冷台式电脑,并且初具规模。
2水冷散热的基本原理2.1水的比热容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之所以适合生物生存,就是因为地表覆盖了大量的水。
水冷电机的趋势

水冷电机的趋势水冷电机是一种利用水冷系统对电机进行散热的设备。
它通过将冷却水循环流动在电机周围,从而有效地降低电机的温度,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增强,水冷电机的趋势正在逐渐形成。
下面将从节能、环保、高效、可靠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水冷电机具有较高的能效特性。
相比于传统的风冷电机,水冷电机的热传导效果更好,可将热量更快速地从电机中传递出去。
通过使用外接冷却系统,水冷电机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可以持续保持较低的温度,进而降低电机的功耗和能耗。
这对于节约能源和降低电机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冷电机对环境更友好。
水冷电机的冷却系统采用闭路循环方式,即冷却水在电机周围循环使用,与环境中的空气不直接接触,减少了热量的释放。
而风冷电机则会将热量通过空气直接排出。
由于水冷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好,不需要通过大量的风扇运转来散热,因此水冷电机系统的噪音相对较低,对于一些对噪音敏感或有噪音要求较低的环境来说,更加适用。
第三,水冷电机在高效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与风冷电机相比,水冷电机可以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散热面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而水冷电机所需的冷却水量相对较少,流体的热容量相比空气较大,从而可以更快地吸收和散发热量。
此外,水冷系统可以通过调节水的流量和温度来实现对电机温度的精确控制,保持电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第四,水冷电机的可靠性较高。
由于水冷电机能够更好地控制电机的温度,避免电机过热或过冷引起的损坏,因此水冷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
此外,水冷电机的冷却系统一般采用封闭式结构,可以防止灰尘和其他杂质进入电机内部,减少因灰尘引起的故障和损坏。
最后,水冷电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电机负载和功率要求的不断增加,对散热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冷电机可以满足工业领域中对高功率电机的冷却需求,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能源等行业的大型机械设备中。
水冷电机散热原理

水冷电机散热原理
水冷电机散热原理的详细解析如下:
水冷电机散热原理是一种利用水的吸热、传热和排热能力来降低电机温度的方法。
在水冷电机中,水被用作冷却介质,通过水的流动,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带走,以保持电机的工作温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具体而言,水冷电机散热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热量传导:水冷电机的内部有产生热量的部件,例如电机转子、定子和电线等。
这些部件会将产生的热量传导到水冷电机的壳体上。
2. 管道连接:水冷电机中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用于将冷却水引入和排出。
这些管道会与电机壳体相连接,确保冷却水可以流动到电机的热区。
3. 冷却水流动:冷却水从进水管进入电机壳体,并通过管道分布到电机的热区,例如电机的热源部件。
在经过热源部件时,冷却水会吸收部分热量。
4. 热量吸收:冷却水在经过热源部件时,由于温度差,会吸收部分热量。
这部分热量通过水分子的振动和碰撞,将部分热能转化为水分子的动能。
5. 热量带走:随着冷却水流动,吸收的热量将从热源部件带走,
并带到出水管。
在此过程中,冷却水的温度会升高,形成热量梯度。
6. 热量排出:冷却水从出水管排出电机壳体,将带走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同时,冷却水的温度也会逐渐降低。
通过这样的循环过程,水冷电机能够降低电机温度,避免过热,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此外,水冷电机还具有散热均匀、热量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许多需要散热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课题 名称 : 控机 床 用大 推力 直线 电机 及驱 动装 置 数
课题 编号 :01 Z 4 0 0 1 2 0 X0 01 - 4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一5 一
摘 要: 电机 温升是 电机 的 关键性 能 参数 , 响 温升 的 关键 因素 主要 是 发 热和散 热 , 冷 电机 的散 热 尤为 重要 , 文 基 于 实践数 据 , 影 水 本 从 电机 的散 热 方面进 行 分析 , 寻找 影 响散 热的原 因 , 并提 出改进 方案 以改善 水 冷直 线 电机 的散 热 效果 。 关键 词 : 永磁 直 线 电机 ; 温升 ; 水冷 ; 热性 ; 导 异型 管
高新 技 术
CaWeoiUPu 圈回团冒 阉■ h ho—dIt 嵋 U■■■●■ iN Tngar .●■ 誓 ■ nC cls一o Z en N s U Z2 d I U c
浅议 水冷直线 电机基于实践 的散热改善
史 桂 英 赫 玉 丽 于 洪杰
( 尔滨泰 富 实业 有 限公 司 , 哈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0 ) 5 0 0
存 在 问题 。 根 据 热 传 递 路 表2 线 分 析 温 升 高 原 负 载 绕 组热 敏 电阻 绕 组热 敏电 阻 热敏 电阻末 态 铁芯 末 态 外 壳 末态 因 , 图 3所 示 , 如 现 ( g 卡始 值 ( Q ) 末态 值 ( 对 应 温度 ( ) 温 度 ( ) 温度 ( ) k) J J K KQ) ℃ ℃ ℃ 忽 略发 热 状 况 来 分 30 5 0 45 9 7 1 14 1 3 10 2 2 5 2 8 析 其原 因 : 原 因 1电机 绕 . 组 一 级 铁 芯 : 组 初 绕 与 铁 芯 之 间有 槽 绝 缘 ,如 果 槽 绝 缘 薄 达 不 到绝 缘要 求 , 但 槽 绝 缘 越 厚 就 会 冷 越 硬 ,会 导 致 槽 绝 缘 与 铁 芯 之 间有 微 小 空 隙 ,空 气 是 无 限 大 热 阻 会 直 接 减 少 电机 绕 组 传 递 给 铁 芯 的 热 量 。所 以 散 热 蔗 环 氧 树 脂 的 流 动 性 图3 和导 热 性很 重 要 。 同 时初级 铁 芯 的叠压 紧致 度 也会 影 响热 量传 盈 配合 ,铁芯 轭部 的圆底 斜 口槽 改为 圆底 直 递。 口槽 ; 4 )冷却 管 与 初 级 铁 芯 之 间涂 高 导 热 材 原 因 2 级铁 芯一 却管 : 级铁 芯 与冷 . 初 冷 初 却管 均 为金属 材 料 , 身 导热 性非 常好 , 二 料 : 本 但 者之 间不 可能 完 全接 触 ,非接 触 处就 会有 空 5冷却 管采 用 内外 表 面非 光 滑的 冷却 岐 ) 即异 型管 。 气 , 热 量传 递影 响非 常 大 , 以要采 取措 施 管 , 对 所 结论 保证 初级 铁芯 与冷 却管 完全 接触 。 原因 3 . 管一 却循 环 水 : 冷却 冷 冷却 循环 水 改进后 同样 采用 运 行法 测额 定 负 载时 的 是主 要 的冷却 手段 , 水 流量 相 同的情 况 下 , 电机 温升 , 在 温升值 为 8. 。与 改进 前 电机 的 1K 6 5. 9 7K 说 3 冷却水 与 冷却 管 的接触 面 积是 影 响冷 却效 果 温升 值 18 K降低 了 7. , 明以 上 针对 的直接 原 因 ,所 以要改 善 冷却 效果 就 要增 加 散 热 问题 的分析 和改 进措 施都 是有 效 的。 参 考 文 献 循 环 水与 冷却 管 的接触 面积 。 原因 4 . 铁芯 一 壳 , 初级 外 电机 绕组 一 外壳 : [ 史 志 东, 于散 热的 直流 电机 【 . 1- 7 1 】 易 P 2 0 0— 】0 电机 整体用 环 氧树 脂进 行 灌封 ,所 以初 级 铁 21中 国 专 利 :0 92 2 . 4 . . 2 0 .0 1 9 2 3 董 一种铜 铝 复合 散 热结 构 电机 . 1 J 武 P 芯、 电机绕组 与 外壳 之 间将 有 环氧 树脂 填充 , [] 明海 , 2 又体现 了环 氧树 脂 的流 动性 和 导热 性 的重要 汉登 奇机 电技 术有 限公 司.武汉 登奇 机 电技 性。 术 有 限 公 司 ,00—0— 7 中 国 专 利 : 2 1 1 2. 2 09 2 2 71 7. 0 . 0 4. 1 4措 施 针对 以上试 验数 据 和原 因分 析采 取 了如 [】 3苏楠 , 变频 电机 自带散 热 风机 的供 电 结构 . 下措 施 : 『1 0 0 1 — 0 中国专并 :0 92 3 .1 9 . P. 1 — 0 2 . 2 1 2 0 .0 1 5 s 9 1铁 芯 冲片 之 间取 消胶 粘 , ) 改用 铆 接 方
考虑 绕组 的发 热 问题 ,而散 热 问题 相对 比较 复杂 , 论计 算很 难 准确 评估 , 要 试验 来 摸 理 需 索和 验证 ,本 文所 研 究 的水 冷直 线 电机 散 热 就是 以实 际产 品 试制 为基 础 ,以试 验数 据 为 依 据 进行 的 ,通过 试 验 和分 析来 探 寻原 因并 提 出改进 方案 , 而改 善 电机 的散 热效果 。 从 2电机 初始 情 况 本 文研 究 的 电机初 级 初始 结 构是 初级 铁 芯 槽 型为 矩形 开 口槽 ,铁 芯 冲 片之 间用 胶 粘 接 压 紧 ,在铁 芯轭 部 均匀 分 布多 个 圆底 斜 口 槽 , 内安 装冷 却 管 , 槽 初级 绕组 采 用分 数槽 环 形 散绕 组形 式 , 有 外壳 , 用 环氧 树脂 进 电机 并 行灌 封 , 冷却 结构 如 图 1 示 。 其 所 运行 法 测额 定 负载 时 的 电机 温 升 为 18 K 5. 。 9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TU8 22 3 文献 标识 码 : A
l引 言 冷 却 水 温 差 仅 为 电机 温 升 是电 机 的关 键性 能 指标 ,影 响 3C o,分析 认 为冷 却 温升 的关 键 因素 主要 是 发 热和 散热 ,电机 的 循 环水 没 有 起 到 应 主要 热 源是绕 组 ,在 电机 的电磁 设 计 时就 会 有 的作 用 ,该 环 节
表 1
负 载 绕组热 敏 电阻 绕 组热 敏电阻 热敏 电阻末态 铁 芯末 态温度 外壳 末态 ( g 初始 值 ( Q) 末 态值 ( Q) 对应温 度 ( ) k ) K K ℃ ( ) ℃ 温度 ( ) ℃
21 O 0 57 . 3 1 09 8 10 2 7 9 43
挎却管 铁芯
=三
、
— —_ !1 —— — —— — —— —— — — ——— —— ~一一
图 1
3情 况 分析 电机温 升太 高 ,已严 重 超 过 F级 绝缘 标 准。 电机 的 热源 为 电机绕 组 , 热量 传递 路线 如 图 2所示 ,热 量 传递 第 一路 由绕组 传 递给 铁 芯再 由铁 芯 分两 路 导 出 ,一 路 传递 给 冷却 管 通过 冷却 循 环水 将热 量 带走 ,另一 路 由铁 芯 通过 环氧 树 脂传 递 给外 壳上 下 板 ,通过 外 壳 上 下 板与 外 界空 气进 行 热交 换 ;第 二路 由绕 组 通 过环 氧树 脂 传递 给 外壳 侧 板 , 由外 壳 侧 板 跟 外界 空气 进 行热 交换 。 为分 析各 环节 热 传递 情 况需 监测 各 环 节 温 度 , 验 结果 如 表 1表 2 示 : 试 、 所 本试 验是 自冷方 式故 不 考虑 冷却 管 和 冷 却 循 环水 的原 因 , 试 验数 据 分析 , 机 的 依据 样 绕 组 热敏 电 阻末 态对 应温 度 10 , 2% 即绕 组 实 际温度 不 小 于 10 样 机 的铁芯 末态 温 度 为 2 %, 7 q, 壳 末 态温 度仅 为 4℃ , 明样 机 的绕 9C外 3 说 组 与初 级铁 芯 之 间 ,初 级 铁芯 与 电机 外壳 之 间, 绕组 与 电机 外壳 之 间 的热 传 递不 好 。 本 试验 主要 分 析水 冷 却情 况 ,依 据试 验 数据 分 析 ,样机 的绕 组 热 敏 电阻末 态 对应 温 度 10 ,即 绕组 实 际 温 度 不小 于 10 , 2% 2 %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