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智慧国2025(iN2025)

合集下载

新加坡“智慧国家2025”重要部署

新加坡“智慧国家2025”重要部署

新加坡“智慧国家2025”重要部署
 3月13日《联合早报》报道,根据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最新发表的2017年全球智慧城市表现指数报告,新加坡在全球20大智慧城市当中排名第一,超越了英国伦敦、美国纽约、韩国首尔。

 “智慧国家2025”重要部署-路灯组网
 2014年新加坡将“智能城市2015”升级为“智慧国家2025”,计划举全国之力,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智慧城市,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智慧国,这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

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实施方面,新加坡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让人眼前一亮。

其中,利用路灯智能化升级组网,搭建城市共享基础设施的做法,迈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一步。

 在新加坡大力发展“智慧国家2025”的背景下,新加坡陆路交通部(LTA)提出对公共照明进行“智能化+LED”升级改造的方案,计划将全国110,000套现有的高压钠灯改造成含智能控制系统的LED智能路灯。

改造后,可以直接降低能耗和维护费用,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按需照明。

 该项目是新加坡实施“智慧国家2025”的重要部署,政府部门将依托全岛的路灯网络来部署未来的智慧城市应用,包括计划安装近60万个各种智慧城。

新加坡智慧城市(两篇)

新加坡智慧城市(两篇)

引言概述:新加坡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为城市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创新。

本文将继续探讨新加坡智慧城市的发展,并详细介绍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五个重要方面。

正文内容:1.数字化基础设施a.智能交通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建立了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智能交通管理、智能支付和智能停车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b.物联网技术:新加坡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不断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可以互相连接和通信,使城市运转更加高效和智能。

c.数字身份认证: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和安全,在新加坡智慧城市中采用了数字身份认证技术。

这使得公民可以更安全地进行在线交易和使用数字服务。

d.智能能源管理:新加坡智慧城市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能源的优化使用和监控,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同时减少了碳排放。

2.智慧建筑与绿色环境a.智能建筑设计:新加坡智慧城市致力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建设,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控制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并提升建筑的舒适性和效率。

b.智慧城市园区:新加坡智慧城市将绿色环境与科技相结合,创建了智慧城市园区,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优化城市园区的绿化和环境质量。

c.智慧垃圾管理:新加坡智慧城市引入了智能垃圾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垃圾收集和处理过程,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d.智能水务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实施了智能水务系统,通过监测和控制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3.智慧安全与治理a.智能安防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建立了智能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智能感知和智能预警等技术,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和治安管理。

b.智慧消防系统:新加坡智慧城市引入了智能消防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监测火灾风险,实现早期预警和快速响应,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c.智慧互联网管理:新加坡智慧城市采用智慧互联网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监控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提供更安全的在线服务和保护措施。

2019咨询继续教育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方向100分

2019咨询继续教育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新形势、新方向100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以下选项中,()不是大数据“4V”特点。

A.Vague(模糊)
B.Volume(大量)
C.Velocity(高速)
D.Value(价值)
2.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可穿戴设备。

A.智能手表
B.智能眼镜
C.医疗诊断贴纸
D.智能冰箱
2.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以下选项中,()属于智慧城市产业。

A.物联网
B.平台运营
C.在线教育
D.智慧医疗
E.云服务外包
2.以下选项中,()属于模式设计部分。

A.建设主体
B.治理结构
C.保障措施
D.盈利方式
E.持续运营机制
3.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新加坡出台了《新加坡:智慧国2025》。

Y.对
N.错
2.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建设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格局更加优化、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生活和谐宜人、体制机
制不断完善的新型城镇。

Y.对
N.错。

“新加坡智慧国”计划棋到中场

“新加坡智慧国”计划棋到中场

“新加坡智慧国”计划棋到中场作者:孙琎放眼亚洲电信和信息化市场,新加坡属于可为中国提供借鉴意义的主要市场之一。

中国当下的电信行业重组,启动了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而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已经开局两年。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相关负责人近期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新加坡家庭宽带普及率从两年前的55%提高到了82.5%,距离2015年制定的90%的计划已经不远。

此外,新加坡有7200个公共无线宽带热点,在2009年前均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接入。

而近期新加坡相关网络建设的招标也基本结束。

未来新加坡消费者将可以使用高达1Gbps的高速网络,比现有最高网速要快10倍。

新加坡2006年颁布“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其目标是:利用资讯通信为经济和社会创造的增值居全球之首,资讯通信业实现的增值增长至原来的两倍,达260亿新元,资讯通信业出口额增长至原来的三倍,达600亿新元,新增工作岗位8万个,至少90%的家庭使用宽带,以及电脑在拥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中的渗透率达100%。

其中,新加坡有重点针对中小企业的补助计划。

新加坡拥有14.3万本土中小企业,几乎占新加坡企业总数的90%,雇用员工人数占新加坡劳动力的53%。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经济效益,由政府几个部门共同出资,利用资讯通信技术发展业务。

这个项目将协助中小企业扩大业务至全球市场。

IDA提供资助减少中小企业的部分成本,如人力、设备、专业服务费等。

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得到现金补助,而且其12个月内,每月宽带上网费减免50%,每月网站或网页托管、维护费用减免50%。

网站或者网页开发费用享受八折优惠。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透露,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新加坡全球第一批启动“国家网格”计划。

网格计算基于“按使用付费”模式,从跨国集团公司到中小型公司企业均可以节省成本,因为他们不必提前对IT服务器或软件进行大量投资并支付后续维护成本。

他们也可以只购买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减少闲置的计算资源。

城市新加坡迈向“智慧国”

城市新加坡迈向“智慧国”


● ● ● ● ● ●

● ● ● ●

● ● ● ● ● ●

● ●
目前 ,约 有 8% 的新 加 坡 人 住 在政 府 那 时起 , 息 通信 ( 加 坡 人也称 资讯 通信 ) 世 纪信 息 通 信技 术计 划 ) 5 信 新 ,内容 有 促进 电 信
招商 不 力 ,政 府 投 资搞 合 资 企业 纷 纷 失 败 , 改善 了新加 坡 的 经济结 构 。
投 入 巨资的造 船业 也 不得 不半 途而 废 。 16 98
“ 沼 泽 岛 屿 蜕 变 成 生 气 勃 勃 之 都 ” 事情 都 wok ( 得通 )。 把 r 行 ”
商务周刊 J Y 2 , 00 5 UL 02 1 3
是 吴 庆 瑞 等 那 一 代 精 英 的 政 治 理 想 , 1 8 94 年 吴 庆 瑞 退 休 时 ,这 一 宏 图 已经 实现 ,新 加坡 短短 几 十 年 问 从 破 败 的 农 耕 渔 业 时 代 变 成 作 为 先 进 工 业 基 地 和 金 融 中 心 的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l 9 9 0年 代 的 新 加 坡 以 制 造 业 、 金 融 业 和 商 业 服务 业 为 其 经济 支柱 ,跨 入 发 达 国家 行 列 ,并 以 超 过 3 5 美元 的人 .万 均 GDP和 充 满 活 力 的 增 长 ,跻 身 “ 洲 亚
久秉承 。
从工业国到智慧 国
在 本 轮 席卷 全球 的金 融 风暴 肆 虐之 时 , 新加坡 依 然生 机勃 勃且 给 人安 全感 ,5月 1 9
日瑞 士 洛 桑 国 际管 理 学 院 公布 的 2 1 度 00年 《 界 竞争 力年 度报 告 》 显示 ,新加 坡 是 当 世

新加坡倾力打造“智慧国”

新加坡倾力打造“智慧国”

到6 0 0 亿新元
创 造 8 万 个新 的就
新加 坡 资讯 通 信 发 展 管理
局是隶属于新加坡新闻

为 了 尽 快 实现 电子 经 济 府 和 电子 社 会 的 目标



电子 政 年2
业 机 会 : 至 少 9 0 %的 家庭 使 用 宽
通信及
2 0 0 1



确 保 有育龄 儿 童 的 家庭 1 0 0 %
以下 几 个方面
客户区
担任各

会效 益 方 面 成为全 球 第
产业 增 加值 翻 两 番





信息
'
,
种职务


首席信息 官 (C l o )
(IS M )

达 到 2 6 0 fZ 新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
信息 系统经 理


技术经

信息通 信 出 口额翻 三 番


理 体制
项 目经理 及 信息技术顾 问
先后 出台了
用计算机
法》 和
《电子
交易 法》 及 相 关指
南 台

《滥
用计算机法》 19 9 3 年出

19 9 8
年进行 了修订


制订 该
法的 目的

是 应 付 日益 严 重 的

计算机犯 罪及 其严重 后 果
加重处罚
: 二
对其
是 予 以补充以适应

电子 商 务 发 展 的 需 要
法案列明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世界各国已经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看,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已从强调“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始阶段逐步进入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早拥有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国家之一。

文章解读了新加坡出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几项规划(Master Plan1、Master Plan2、Master Plan3、IN2015),同时梳理了近年来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新加坡教育信息化正经历由“技术联通”到“智慧联通”的转型。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与性质新加坡教育体系上下衔接、内外互通,有助于培养优秀的精英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资本。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幼儿园、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

1.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新加坡政府通过教育部对全国教育进行管理。

教育部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整个国家的课程,包括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进度、教科书的选择和考试测评等。

此外还有10个教育机构直接隶属于新加坡教育部,它们分别是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研究东南亚地区社会政治安全和经济的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组织非正式学习的新加坡科学馆、负责如小学毕业考试等国家考试的新加坡考试与评价局和教育部直属的5所理工大学。

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以在新加坡培育一个充满活力和富有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为战略目标。

在教育和学习领域,其目标和职责是通过对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新加坡公民创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满足多元需求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体验。

2.新加坡教育相关政策调整新加坡的学童6岁入学,小学学制6年,分为4年基础阶段课程和2年分流阶段课程。

根据新加坡2000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的规定6~15岁之间的儿童必须在小学完成6年的义务教育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就读由社区组织、宗教团体、公民或企业集团创立的私立学校所有学生都要在六年级末参加小学离校考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他们将被分配到不同教育类别的班级进行学习,包括特殊班、快捷班、普通学术班和普通技术班。

新加坡高校智慧教育发展路径研究及启示——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

新加坡高校智慧教育发展路径研究及启示——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例

[收稿时间]2019-10-12[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8—2020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智慧教育模式下学习空间建设规范研究(项目编号:交教研1802-267)。

[作者简介]吴金栋(1978-),男,天津人,硕士,副研究员,中国民航大学招标采购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摘要]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受到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智慧教育主要是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变革为特征,以教学大数据系统建设为核心,从明确培养定位、改革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智慧教育改革。

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智慧教育实施的成功经验和目前我国智慧教育推进中面临的难点,能够从重在顶层设计、实在协调组织、难在条件建设和久在保障创新四个方面得到启示,为行业院校智慧教育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改革;南洋理工大学[中图分类号]G420;G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10-0001-05University Education随着“互联网+”模式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智慧教育正在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方面。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1]中提出了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和学科建设等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任务。

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教育的开展,从课堂教育、实践环节到课外环节,都在进行智慧化的探索。

但什么是智慧教育,怎样才能真正使其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避免表面智慧、实质不智慧和硬件智慧、软件不智慧等情况发生,是智慧教育研究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笔者有幸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学,而南洋理工大学在智慧教育改革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在智慧教育方面走过的路、取得的经验都应是国内高校在当前推进智慧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资源条件建设过程中应当汲取的有益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5 IDA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Sensor Networks for Home (TR40)Vendors’ Briefing9 Oct 2015RESTRICTED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2AgendaDesired outcomes -interoperable system of systemsIoT Technical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Smart Nation (Interoperability)Six aspects of interface for interoperability Functional ModelInterface viewRecommended interface standards (TR40) Recommended interface standards (TR-IS)Application of TR40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3Desired outcomes –interoperable system of systemsStandard-based System of systemsAgencies CitizensResearchers IndustriesDevelopers Sharing Sensing Data and InformationSmart Meters Flood SensorsCCTVs CarsParticipatory SensingSharing Networks and Instrumentations...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Technical References forsensor networksT e c h n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F o u n d a t i o n a l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Internet of ThingsSensor networksInternet of ThingsApplicationsBoundary of domainIoT Technical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Smart Nation(Interoperability)Technical References forInternet of Things (Domain-specific)TR40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5Six aspects of interface for interoperabilityMessagingService MethodCommunicationData FormatInformationKnowledge“Knowledge ” refers to correlated information which communicates better insight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data.“Information ” refers to contextualised, categorised, calculated and condensed data with relevance and purpose.“Service Method ” refers to the software methods (functions) for data exchange and sensor control.“Data Format ” refers to the structures and formats of serialised data for exchange between components.“Messaging ” refers to the handshaking mechanisms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Communication ” is concerned about the underly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tween two or more components.Conceptually, a standard interface can be considered in six aspects as shown below.Technical InteroperabilitySyntactic Interoperability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TR40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6Functional ModelAn abstract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main functionality groups and theirinteractions. The framework defines the common semantics of the main functionalities and is used to develop functional views. It mirrors the typical service interaction flow.Application LayerService Support and Application SupportLayerNetwork LayerDevice LayerM a n a g e m e n t C a p a b i l i t i e sSecurity Capabilities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7Interface viewMessaging Service Method Data Format 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Knowledge Legend: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8Recommended interface standards (TR40)MessagingService MethodCommunicationData Format Information Knowledge •RESTful (HTTP/HTTPS, CoAP, etc.) •Pub-sub (MQTT, XMPP, DDS)•XML, JSON•Open APIs (SensorThings API)•WSN (IEEE 802.11, IEEE 802.15.4, Bluetooth, Cellular)•Wired (Coaxial, Fibre, PLC, Wired Ethernet)Note: The interface standards listed are not exhaustive.TR = Technical ReferenceL1C, L2C, L3CTechnical InteroperabilitySyntactic Interoperability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9Recommended interface standards (TR-IS)MessagingService MethodCommunicationData Format Information Knowledge •RESTful (HTTP/HTTPS, CoAP, etc.) •Pub-sub (MQTT, XMPP, DDS)•XML, JSON•Open APIs (SensorThings API)•WSN (IEEE 802.11, IEEE 802.15.4, Bluetooth, Cellular)•Wired (Coaxial, Fibre, PLC, Wired Ethernet) #: IP-basedNote: The interface standards listed are not exhaustive.TR = Technical ReferenceL1C, L2CW3C XlinkOGC O&M, W3C RDFL3CCoRE Link FormatTechnical InteroperabilitySyntactic Interoperability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RESTRICTED© 2015 IDA Singapore.All Rights Reserved.10Messaging Service Methods Data Formats Network CommsMQTT “Open”JSON 802.15.4XMPP UPnP JSON LTEKEY :Sensor devicesHome sensor network gatewayAccess gatewayMQTT“Open”JSON 802.11Backhaul + SNIPMQTT/HTTPSOGC SWE XMLEthernetHospital systemConsumer & mobiledevicesMQTT/HTTPS “Open”JSON Carrier EthernetApplication of TR40© 2015 IDA Singapore. All Rights Reserved.Thank youRESTRIC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