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盐类的水解教学案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
](https://img.taocdn.com/s3/m/aefe0c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a.png)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精选3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盐类的水解是指盐在水中溶解时,部分离子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碱。
2. 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
3. 了解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盐类的定义和制备方法。
2.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当盐溶于水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盐类的水解是什么意思?3. 学习-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 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和计算,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计算方法。
4. 拓展让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为什么海水是咸的?- 为什么某些农作物只能在碱性土壤中生长?5. 实践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盐溶于水时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其中的水解反应。
6. 应用让学生思考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7. 总结通过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案二教学目标:1. 掌握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
2. 理解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
3.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的水解反应。
教学重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和表达形式的掌握。
2. 盐类水解反应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的理解。
2. 盐类水解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入盐类水解反应的概念。
二、讲授1. 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盐类溶解与水解的区别。
2. 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推导盐类水解反应的定义。
3. 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介绍盐类水解反应的表达形式和常见的水解反应。
4. 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通过实例和实验解释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原理。
三、练习1. 让学生练习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精选3篇)教案一: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
2.掌握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3.通过实验观察盐类的水解过程,并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
教学难点: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试管,移液管,酚酞指示剂。
实验器材:烧杯,三角废旧瓷片,酒精灯,玻璃棒。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酸碱和盐类的知识,并了解到盐类有时候也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2.重复步骤1,使用Na2SO4、CuSO4、BaCl2替代NaCl,观察颜色的变化。
Step 3 实验结果解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盐类的水解规律。
Step 4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和产物,并把实验结果归纳到盐类的水解规律中。
Step 5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盐类是可以水解的,这些水解反应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Step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的水解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规律。
教案二: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了解盐类的种类和水解的基本反应方程式。
2.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判断盐溶液中酸、碱或中性的特点。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NaCl,Na2SO4,CuSO4,BaCl2,酚酞指示剂,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滴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盐,以及酸碱与盐的关系。
Step 2 实验观察:1.将NaCl溶解于一定量的水中,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观察颜色的变化。
盐类的水解优质教案

盐类的水解优质教案【篇一:《盐类的水解》教案】盐类水解的规律一、教材分析“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
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三、教学目标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3.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4.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由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揭示原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5.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6.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过程[引入]问题情境酸、碱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分别显示什么性?为什么?[过渡] 盐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呢?1、盐的分类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生成的盐:①强酸强碱盐,nacl、k2so4②强酸弱碱盐,fecl3、nh4cl③强碱弱酸盐,ch3coona、k2co3④弱酸弱碱盐,ch3coona、(nh4)2co32、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79活动与探究实验演示3、探究原因: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na+、cl-都不能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溶液呈中性。
化学-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认识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2、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3、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建立思维模型,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二、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1、“盐类的水解”是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三节内容。
2、在高中第一册中学习了离子反应,学习了盐的定义,对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有感性的认识,掌握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前两节内容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即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加深认识。
三、学情分析1、起点能力:化学平衡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离子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
盐的水解并非新知识,而是勒夏特列原理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综合应用。
2、能力分析:进入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决平衡问题的模型认知能力。
四、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宏观辨识: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认识盐的类型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微观探析: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碳酸钠的类型与溶液的酸碱性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盐溶液与酸碱性的关系,从而总结规律,形成模型。
五、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与创新1、立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培养学生知识的结构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学习任务为导线,整节课的设计注重能力培养,提高思维品质,渗透了核心素养。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教案苏教版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教材基础—自热身]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 +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c (OH -)―→溶液呈碱性、酸性或中性3.特点 4.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5.表示方法——水解离子方程式(1)一般来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应该用“”表示。
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和“↑”表示水解产物。
如:CuCl 2、NH 4NO 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u 2++2H 2OCu(OH)2+2H +、NH +4+H 2ONH 3·H 2O +H +。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水解离子方程式要分步表示。
如Na 2CO 3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 2-3+H 2OHCO -3+OH -、HCO -3+H 2OH 2CO 3+OH -。
(3)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简化成一步完成,如FeCl 3溶液中:Fe 3++3H 2O Fe(OH)3+3H +。
(4)能完全水解的离子组是由于水解相互促进的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如NaHCO 3与AlCl 3混合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 3++3HCO -3===Al(OH)3↓+3CO 2↑。
[知能深化—扫盲点]提能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1)“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如酸性:HCN<CH 3COOH ,则相同条件下碱性:NaCN>CH3COONa。
(2)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
如NaHSO4在水溶液中:NaHSO4===Na++H++SO2-4。
(3)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①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
(完整版)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八盐类的水解教学案

课时3盐类的水解[2018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2. 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考点层次B T共研、理解、整合)1 •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T C(H +)丰C(OH「)T溶液呈碱性或酸性3. 特点口『逆If 水解反应是口【逆反应吸热一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点微阴一水解反用秤度很概嗣 4. 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1) 一般要求如NHCI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Nf + HONH ・H2g 屮。
(2) 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 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如Na t CG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 + HO HCO + OH 。
② 多元弱碱盐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写完。
如FeCb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Fe 3 十+ 3HO Fe(OH )3 + 3H*。
③ 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 ===”、等。
如N Q S 溶液与 AICI 3溶液混合反应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2AI 3*+ 3S 2「+ 6H 2O===2AI(OH)B J +3H 2S f 。
VS一般盐类水、水解产, 解禅歴很小物很少教材 1. (SJ 选修4・P 853改编)现有浓度为 0.1 mol •L "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 NS 2CO ②NaHCO ③ NaAIQ④ CHCOONa ⑤ NaOH这五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 . ⑤③①②④B.①④②③⑤C.④②①③⑤答案 C D.②④①③⑤2. (SJ 选修4 •P 866改编)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HCO + fO CQ f + OHB . S 2「+ 2H 2O HS + 2OHC . Fe ++ 3fO Fe(OH )3 J + 3H +D .CO 「+ H 2OHCO + OH答案 D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c NH"(1)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c C|-—>1(X )(2016 •课标全国川,13C )(2)0.1 mol/L CH 3COON 溶液 pH>7,证明乙酸是弱酸(V )(2016 •上海,6B )⑶ 饱和 NaClO 溶液 pH 约为 11: CIO 「+ H 2O HCIO + OH (V )(2015 •北京理综,11B 改编)⑷25 C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 pH= 7( X )(2015 •重庆理综,3B )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 RJ 选修4 P 79 “活动与探究”与 P 81 “问题解决”及其拓展,对盐 溶液的酸碱性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考查。
盐类的水解 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教案标题:盐类的水解教案目标:1. 理解盐类的水解反应原理;2. 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方程式;3. 能够预测盐类水解产物的酸碱性质;4. 进一步理解盐类的酸碱中性和盐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课件、实验演示材料、盐类水解反应的实验步骤和材料;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提问学生关于酸碱性质和中性的回顾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盐类的概念和水解反应的概念,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盐类的水解反应原理和方程式,重点强调酸碱中性和盐类水解产物的酸碱性质。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类型盐类的水解反应,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Step 3: 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盐类水解反应的实验演示,如氯化铵的水解反应。
2. 教师解释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盐类水解反应的实际情况。
Step 4: 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盐类的水解反应方程式和产物的酸碱性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盐类水解反应的理解,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答案。
Step 5: 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盐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的使用、肥料的制作等。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盐类的应用和相关的化学反应。
Step 6: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类的水解反应原理和应用。
2. 学生进行笔记总结,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Step 7: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实验报告撰写。
2. 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学生参与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2.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来评估学生对盐类水解反应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

高中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主题:盐类的水解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盐的水解规律,掌握盐的水解产物及其鉴别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水解规律。
2. 盐的水解产物及其鉴别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盐的水解产物鉴别方法。
2. 盐的水解产物形成的原理。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通过猜谜游戏引入盐的水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盐的水解规律:(1) 碳酸盐类:碳酸盐类在水中水解产生碳酸氢盐和氢氧化物。
(2) 硫酸盐类:硫酸盐类在水中水解产生硫酸根离子和氢氧化物。
(3) 氯化物:氯化物在水中水解产生氯离子和氢氧化物。
2. 盐的水解产物及其鉴别方法:(1) 碳酸盐类鉴别方法:加入酚酞试剂变成粉红色。
(2) 硫酸盐类鉴别方法:加入硝酸银试剂产生白色沉淀。
(3) 氯化物鉴别方法:加入硫酸氢氨试液变成白色沉淀。
三、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盐类水解产物的鉴别实验,加深学生对盐类水解产物的认识。
四、讨论让学生讨论盐的水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扩展学生的知识。
五、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盐类的水解规律、产物及鉴别方法。
五、布置作业1. 自习课本中关于盐类水解的知识。
2. 完成与盐类水解相关的习题。
六、课后反思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盐类水解的教学范本,希朹对老师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3 盐类的水解[2018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2.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 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 (考点层次B→共研、理解、整合)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c (H +)≠c (OH -)→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3.特点4.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1)一般要求如NH 4Cl 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NH +4+H 2O NH 3·H 2O +H +。
(2)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如Na 2CO 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CO 2-3+H 2O HCO -3+OH -。
②多元弱碱盐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写完。
如FeCl 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 Fe 3++3H 2O Fe(OH)3+3H +。
③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
如Na 2S 溶液与AlCl 3溶液混合反应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2Al 3++3S 2-+6H 2O===2Al(OH)3↓+3H 2S↑。
教材 VS高考1.(SJ 选修4·P 853改编)现有浓度为0.1 mol·L -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 2CO 3 ②NaHCO 3 ③NaAlO 2④CH 3COONa ⑤NaOH这五种溶液的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⑤③①②④ B .①④②③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②④①③⑤答案 C2.(SJ 选修4·P 866改编)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CO -3+H 2O CO 2↑+OH -B .S 2-+2H 2O H 2S +2OH -C .Fe 3++3H 2O Fe(OH)3↓+3H +D .CO 2-3+H 2O HCO -3+OH -答案 D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c NH +4c Cl ->1(×)(2016·课标全国Ⅲ,13C)(2)0.1 mol/L CH 3COONa 溶液pH>7,证明乙酸是弱酸(√)(2016·上海,6B)(3)饱和NaClO 溶液pH 约为11:ClO -+H 2O HClO +OH -(√)(2015·北京理综,11B 改编)(4)25 ℃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的pH=7(×)(2015·重庆理综,3B) 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RJ选修4 P79“活动与探究”与P81“问题解决”及其拓展,对盐溶液的酸碱性及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了考查。
[拓展性题组]题组一水解实质及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1.基础知识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2)能水解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不可能呈中性(×)(3)Na2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2-3+2H2O H2CO3+2OH-(×)(4)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5)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2-3水解程度减小,pH减小(×)(6)常温下,pH=11的CH3COONa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2.在盐类发生水解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B.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C.溶液的pH发生了较大改变D.水解后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解析盐类水解是盐电离出的某些离子结合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A错误,B正确;但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故pH改变不大,C错误;醋酸铵水解后,溶液仍呈中性,D错误。
答案 B3.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1)NaHS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4Cl溶于D2O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NaHCO3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易溶于水的正盐M n R m溶液,若pH>7,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pH<7,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5)pH大于7是由于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pH小于7是由于弱碱阳离子水解呈酸性。
答案(1)HS-+H2O H2S+OH-(2)Fe3++3H2O△,Fe(OH)3(胶体)+3H+(3)NH+4+D2O NH3·HDO+D+(4)Al3++3HCO-3===Al(OH)3↓+3CO2↑(5)R n-+H2O HR(n-1)-+OH-M m++m H2O M(OH)m+m H+【练后归纳】①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需先判断盐的类型,因此需熟练记忆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弱酸、弱碱。
②盐溶液呈中性,无法判断该盐是否水解。
例如:Na Cl溶液呈中性,是因为NaCl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又如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是因为CH3COO-和NH+4的水解程度相当,即水解过程中H+和OH-消耗量相等,所以CH3COONH4水解仍呈中性。
题组二水解规律及其应用4.室温下0.1 mol/L的NH4CN溶液的pH等于9.32,据此,在室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溶液能使甲基橙试剂变黄色B.室温下,NH3·H2O是比HCN更弱的电解质C.上述溶液中CN-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D.室温下,0.1 mol/L NaCN溶液中,CN-的水解程度小于上述溶液中CN-的水解程度解析室温下,溶液呈碱性,则溶液能使甲基橙试剂变黄色,故A正确;HCN和NH3·H2O均是弱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说明CN-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由越弱越水解知NH3·H2O是比HCN强的电解质,故B错误,故C正确;CN-、NH+4相互促进水解,所以0.1 mol/L NaCN溶液中,CN-的水解程度小于同浓度下NH4CN溶液中CN-的水解程度,故D正确。
答案 B5.(2017·大连重点中学联考)25 ℃时,浓度均为0.1 mol·L-1的溶液,其pH如下表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H23B.①和②中溶质均未水解C.离子的总浓度:①>③D.④中:c(HCO-3)+2c(CO2-3)+c(H2CO3)=0.1 mol·L-1解析相同浓度时,pH:NaHCO3>NaF则水解程度:HCO-3>F-,根据“越弱越水解”知,酸性:H2CO3<HF,A项错误;①中溶质NaCl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②中溶质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B项错误;根据电荷守恒知,①、③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均为2[c(Na+)+c(H+)],NaCl对水的电离无影响,而NaF促进水的电离,①显中性,③显碱性,故①中c(H+)大于③中c(H+),故离子的总浓度:①>③,C项正确;根据物料守恒知,④中:c(HCO-3)+c(CO2-3)+c(H2CO3)=0.1 mol·L-1,D项错误。
答案 C【练后归纳】盐类水解的规律及拓展应用1.“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
如酸性:HCN<CH3COOH,则相同条件下碱性NaCN>CH3COONa。
2.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
如NaHSO4在水溶液中:NaHSO4===Na++H++SO2-4。
3.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1)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
如NaHCO3溶液中:HCO-3 H++CO2-3(次要),HCO-3+H2O H2CO3+O H-(主要)。
(2)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
如NaHSO3溶液中:HSO-3 H++SO2-3(主要),HSO-3+H2O H2SO3+OH-(次要)。
4.相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正盐>相应酸式盐,如CO2-3>HCO-3。
5.相互促进水解的盐>单独水解的盐>水解相互抑制的盐。
如NH+4的水解:(NH4)2CO3>(NH4)2SO4>(NH4)2Fe(SO4)2。
拓展同浓度的Na2CO3、NaHCO3①Na2CO3溶液中c(CO2-3)>c(HCO-3)②NaHCO3溶液中c(CO2-3)<c(H2CO3)③将二者混合,混合液中c(CO2-3)<c(HCO-3)考点二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1.内因决定形成盐的酸或碱的强弱。
对应的酸或碱越弱就越易发生水解。
如酸性:CH3COOH>H2CO3――→相同浓度的Na2CO3、CH3COO Na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pH(Na2CO3)>pH(CH3COONa)。
2.外因 (1)温度、浓度①外加酸碱提醒:①稀溶液中,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但由于溶液体积的增大是主要的,故水解产生的H +或OH -的浓度是减小的,则溶液酸性(或碱性)越弱。
②向CH 3COONa 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并不会与CH 3COONa 溶液水解产生的OH -反应,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原因是:体系中c (CH 3COOH)增大是主要因素,会使平衡CH 3COO -+H 2O CH 3COOH +OH -左移。
教材 VS高考1.(RJ 选修4·P 57“科学探究”改编)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 .明矾溶液加热B .CH 3COONa 溶液加热C .氨水中加入少量NH 4ClD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Cl 固体 答案 B2.(RJ 选修4·P 57“思考与交流”改编)将浓度为0.1 mol·L -1Na 2CO 3溶液加水稀释,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水解平衡正向移动B .各微粒浓度均变小(除H 2O 外)C .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多D.c Na + c CO 3比值增大 答案 B3.(溯源题)[2015·天津理综,10(3)]FeCl 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 3++H 2O Fe(OH)2++H +K 1 Fe(OH)2++H 2O Fe(OH)+2+H +K 2 Fe(OH)+2+H 2O Fe(OH)3+H +K 3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x Fe 3++y H 2O Fe x (OH) 3x -y +y+y H + (1)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