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说课材料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临床心理学:狭义的临床心理学注重心理病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对心理病理进行解释并探明解决的途径。
广义的临床心理学注重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心身疾病的发生原因、性质诊断,挖掘潜在的心理病理现象,针对心理问题、障碍及其疾病采取综合性预防与矫治措施。
2、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又名性变态、性倒错、性歪曲、性精神障碍。
它是指性对象或性行为方面的异常,不是以正常异性恋的关系获得性满足,而是以特殊方式获得性心理或性活动的满足,它属于变态心理现象。
3、三级预防制:一级预防重点在于从生理方面维护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二级预防尽量缩短已患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病程;三级预防是以减少心理疾病所致的缺陷为目标,防止各类因疾病引起的能力丧失。
4、多动症:又称为运动过度综合症,多动综合症。
是指与儿童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涣散;与处境不相宜的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并伴有情绪不稳、易激惹,学习困难和攻击行为的一组症状群。
5、反社会型人格:又称无情性人格障碍、悖德性人格障碍。
其特点是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冷酷无情,有明显违反道德规范与法纪的倾向。
特征:⑴肤浅的乐趣与良好的智力;⑵无妄想或不合理思维;⑶无神经症表现;⑷不可信赖;⑸不真诚、不坦率;⑹缺乏羞耻与真正的后悔;⑺虽有行为动机存在,但并不充分,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行为;⑻不吸取教训,由于缺乏道德标准而不辨善恶是非;⑼极端自私自利;⑽冷酷无情;⑾缺乏自知之明;⑿处理人与人关系时不负责任;⒀爱不切实际地幻想;⒁罕有自杀;⒂性生活反常或紊乱;⒃不按计划办事。
6、生理始基:生理始基是指心理生理障碍者病前的生理特点,不同的生理始基使个体具有不同的相应的心理生理障碍的易感性。
7、心理生理障碍: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心身障碍或心身疾病,是一组综合征或躯体疾病,通常限于受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发生生理功能紊乱以及病理形态方面的变化。
8、A型人格特征:突出特征有二点:一是试图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成就;二是经常地持有经过掩饰和文饰的泛化性敌意。
临床心理学复习要点4

临床心理学复习要点4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一、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与水平▪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三、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四、社区心理卫生第一节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与水平▪一、健康与亚健康▪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水平▪三、心理健康的评估原则及标准▪一、健康与亚健康▪(一)健康的概念▪(二)亚健康▪(一)健康的概念▪我国《辞海》对健康的解释: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疾病或虚弱,而且指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
▪1989年,该组织又做了新的补充: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亚健康▪1、概念——指非病非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也是一类此等健康状态。
又称为“第三状态”、“游离状态”、“灰色状态”。
▪2、亚健康的形成原因▪(1)生理心理失衡▪(2)营养不良▪(3)噪音污染▪(4)空气污染▪(5)不良的生活方式▪3、亚健康的表现特征▪临床上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
▪心理上表现:精神不振、心烦意乱、郁郁寡欢、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焦虑、紧张、易受刺激▪生理上表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出汗、腰酸腿痛、皮肤干燥4、摆脱“亚健康”的措施▪(1)调整心态▪(2)均衡营养▪(3)保障睡眠▪(4)劳逸结合▪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水平▪(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功能的等级▪(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表现: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生活效率高。
▪普遍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临床心理学复习题概要说课讲解

临床⼼理学复习题概要说课讲解1.临床⼼理学的涵义:临床⼼理学是运⽤⼼理学的原理、⽅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情绪、⽣理、⼼理、社会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与苦恼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教学和⼼理服务。
2.美国⼼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在1896年创建了第⼀个⼼理诊所,这是世界上第⼀个⼉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床⼼理学产⽣的标志。
3.变态⼼理学:研究⼈的⼼理过程和个性⼼理特征发⽣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格等⽅⾯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理的发⽣、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4.临床⼼理学与变态⼼理学的关系(1)医学⼼理学是研究和解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理学问题。
(2)临床⼼理学和变态⼼理学都是医学⼼理学的分⽀学科。
⼆者区别在于:前者重视临床各科疾病的⼼理学问题,并着重介绍⼼理测验和⼼理治疗的⽅法;后者则重点阐述精神病的⼼理学问题,并较多地从理论和⼼理变态上进⾏分析。
5.健康应包括四个⽅⾯:躯体健康、⼼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6.⼼理健康的概念:1、从⼴义上讲,⼼理健康是指⼀种⾼效⽽满意的、持续的⼼理状态。
2、从狭义上讲,⼼理健康是指⼈的基本⼼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致,即认知、情感、意志、⾏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7.⼼理健康的判别标准:(1)统计学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医学标准8.⼼理健康⽔平的评估标准(1)⼼理活动强度;(2)⼼理活动耐受⼒;(3)周期节律性;(4)意识⽔平;(5)暗⽰性;(6)康复能⼒;(7)⼼理⾃控能⼒;(8)⾃信⼼;(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9.⼼理健康的标准(⼤众标准):(1)了解⾃我、悦纳⾃我;(2)接受他⼈,善与他⼈相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能协调与控制情绪;(5)热爱⽣活,乐于⽣活;(6)⼈格完整和谐;(7)智⼒正常;(8)⼼理⾏为符合年龄特征10.正常⼼理与异常⼼理判别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性原则2、⼼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11.⼼理问题的概念:⼴义的⼼理问题的概念是指⼈们⼼理上出现的问题。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理31、心理生理疾病的狭义定义: 即使不是完全, 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名词解释.素引起的 躯体疾病。
1、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心理生理疾病的广义定义: 是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 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 体疾病和 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32、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 人格类型同心理疾病有特异关系。
即某 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理生理疾病, 患有同一心理生理疾病的病人常2、心身医学: 它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
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的机制33、临床心理评估: 临床心理师利用观察、 会谈和心理测验等方法所和条件。
获得的来访者信息, 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作全面、 系统和深入的客观 3、行为医学 :行为医学是涉及 ( 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 ) 行为科学同生描述,这一过程称为临床心理评估。
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 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34、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 指测量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的个体差异的方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精神病学—法与技术。
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35、投射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让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
4、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的预防,主张采用心36、行为评估: 在特定情境下对个体的思维、 感知和行为进行评估的 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有碍身体健康的生活方法、行为和习过程。
惯。
37、心理诊断: 就是根据临床心理检查和评估的结果, 依据临床诊断 5、心理卫生学: 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根据不分类标准,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性质、程度做出判断,将其心同年龄阶段、 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的特点, 维护和增进他们的 理问题归入某一具体 类别,并给予一个诊断学名称的过程 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 理疾病的发生。
临床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

临床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基础(强调“顿悟”)1、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2、人类的犯罪行为就是由与本能有关的力量所促进的,这种力量源自无意识;3、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可以将无意识的力量提高至意识水平展开掌控;4、个体自我介绍的减少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反之,可以并使个体更容易受无意识利郎的掌控。
基本观点: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本能驱力、现实管制和社会规则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由于不可能将满足用户所有的须要,本我的目标就可以并使个体产生很大的恐惧,它植根于潜意识之中,为了遏制这些情绪上的不快,个体发展了意识之外的防御机制(本我使用的防御机制须要消耗更多的力量,而弗洛伊德指出人的能量就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此消彼长。
那么自我、逊于我所须要的能量就增加了,也就能够增加情绪上的不快)。
快速眼动睡眠易产生梦,梦有视觉图像的参与。
梦的形成:(1)生活经历的再次重现或日常生活的残迹(2)躯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3)对被压抑的本能愿望。
梦的分析的步骤:(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2)询问来访者的目的和要求梦的分析的方法:(1)寓意法分析(2)M18x推理小说分析法(3)性格提示法(4)综合分析法(5)析字分析法梦的作用:(1)身体健康状态的预警促进作用;(2)对思维、感情、意志行为的调节作用;(3)性格提示作用。
催眠术的层次:浅催眠:肌肉放松、嗜睡、眼睛睁不开、观念运动中度睡眠:感知觉变化、记忆缺失、痛觉丧失深度睡眠:全身完全麻木、梦游等催眠术的精髓:表明(整个催眠术就是化解“就是”的反应女性主义)催眠的方法:凝视法、抚摩法(离体触摸)、深呼吸法、旋眼睛(转动眼睛进入催眠)、耀眼睛法、其他方法(四眼相对、注视鼻梁法、紧张--放松交替法)关键:集中注意、放松、疲劳最基本的:言语诱导完结催眠术的方法:告之完结催眠术、倒计时催眠适应症:神经衰弱、各种神经症、神经性障碍、心理性疾病、心身疾病、胃病、月经不调、各种不良行为等。
临床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临床心理学主要知识点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科学,旨在了解和改善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
在临床心理学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进行阐述。
1.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学的基础工作,旨在对个体的心理特点、功能和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面谈、心理问卷和观察等。
通过心理评估,可以帮助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2. 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在临床心理学中,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广泛使用的精神障碍诊断分类系统有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这些系统基于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不同的精神疾病进行了定义、分类和诊断标准的规定,为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指导。
3. 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帮助个体改善心理问题和病症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人的需要和问题的性质,旨在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4. 应激与适应应激与适应是临床心理学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困境时,需要找到适应良好的方式来应对。
在临床实践中,心理专业人员通过评估个体的应对机制和适应状态,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5. 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是临床心理学在社区和群体层面的工作。
通过向大众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和培训等活动,旨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健康素养,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总结: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复杂而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心理评估、诊断与分类、心理治疗、应激与适应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主要知识点,将有助于心理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同时,对个人而言,了解临床心理学的知识也能增加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知,促进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提升。
临床心理学复习要点5

临床心理学复习要点5第五章智力障碍⏹一认知过程障碍⏹二智力与智力障碍概述⏹三常见智力障碍心理特点⏹四智力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第一节认知过程障碍⏹一感知觉障碍⏹二记忆障碍⏹三思维障碍⏹四情感障碍⏹五意志障碍感知觉障碍⏹有关周围神经和(或)中枢神经病变造成的生理性障碍外,还有因心理因素所引起的障碍。
我们这里仅介绍的是心理性感知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sense disorder)主要指感觉强度上的变化,如感觉过敏、减弱、消失和异常感觉。
⏹可见于正常人,如情绪紧张时或除了由于处于催眠状态下可发生感觉迟钝。
⏹(二)错觉(illusion)是对事物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病理性错觉可分为:视性错觉、听性错觉、触错觉、味错觉、嗅错觉等。
⏹(三)幻觉(hallucination)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却感到它的存在,如无人在场时却听到有人在讲话,或者看到某人在窗外。
⏹病理性幻觉是常见的知觉障碍,病人信以为实,不听他人劝告。
⏹幻觉按照不同的感受器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触以及内脏和本体感觉器的幻觉等。
二记忆障碍⏹记忆障碍——对于有意识记的材料经过极大努力仍不能保持,或病理性的记忆增强,成为记忆障碍(memory disorder)⏹记忆障碍在精神疾患尤其是脑器质性疾患病人中较为常见,是一种心理异常现象。
因此,记忆障碍成为精神病学和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记忆障碍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
⏹(一)记忆增强和记忆减退⏹作为变态的记忆增强——是指人处在病理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对过去曾经遗忘了很久的以前的经验或根本记不起来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而且记得很清楚。
⏹如:系统妄想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记忆减退——指病人的记忆能力普遍降低的表现,即病人的识记、保持、记忆或再认这几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人或比本人患病之前有程度不同的减退。
临床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临床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在临床心理学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来了解和应对不同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临床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以适当的格式进行阐述。
一、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心理特点、问题和需求。
在进行心理评估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了解和应用不同的评估工具:心理评估包括访谈、测验、观察等方法。
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不同种类的评估工具,例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情绪量表等,以便能够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
2. 分析和解读评估结果:评估的结果是我们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和解读不同评估工具的结果,从中获取有关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二、心理障碍与治疗了解和诊断心理障碍是临床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下是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心理障碍相关知识时需要掌握的要点:1. 熟悉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与分类:心理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我们需要了解每种障碍的典型症状,并能够将其准确地分类。
2. 掌握不同心理障碍的常见治疗方法: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我们需要学习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以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三、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临床心理学中紧急且重要的工作之一。
以下是我们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1. 急性危机的评估与干预: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们需要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这包括提供支持、聆听、安抚等方法,以协助患者度过危机。
2. 慢性危机的管理与处理:有些个体会经历长期的心理危机,这需要我们制定长期的干预计划,关注他们的持续需求,并提供恰当的支持和治疗。
四、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适用于不同的个体和问题。
以下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心理治疗相关知识点:1.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心理学复习知识要点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基础(强调“顿悟”)1、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2、人类的行为是由与本能相关的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力量来自无意识;3、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可以将无意识的力量提升到意识水平进行控制;4、个体自我了解的增加可以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反之,会使个体更容易受到无意识利郎的控制。
基本观点: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本能驱力、现实限制和社会规则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由于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本我的目标就会使个体产生极大的焦虑,它植根于潜意识之中,为了抑制这些情绪上的不快,个体发展了意识之外的防御机制(本我采用的防御机制需要消耗更多的力量,而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能量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此消彼长。
那么自我、超我所需的能量就减少了,也就能减少情绪上的不快)。
快速眼动睡眠易产生梦,梦有视觉图像的参与。
梦的形成:(1)生活经历的再次重现或日常生活的残迹(2)躯体内外各种刺激的影响;(3)对被压抑的本能愿望。
梦的分析的步骤:(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2)询问来访者的目的和要求梦的分析的方法:(1)象征法分析(2)联想推理分析法(3)性格提示法(4)综合分析法(5)析字分析法梦的作用:(1)身体健康状态的预警作用;(2)对思维、感情、意志行为的调节作用;(3)性格提示作用。
催眠的层次:浅催眠:肌肉放松、嗜睡、眼睛睁不开、观念运动中度睡眠:感知觉变化、记忆缺失、痛觉丧失深度睡眠:全身完全麻木、梦游等催眠的精髓:暗示(整个催眠是解决“是”的反应倾向)催眠的方法:凝视法、抚摩法(离体触摸)、深呼吸法、旋眼睛(转动眼睛进入催眠)、耀眼睛法、其他方法(四眼相对、注视鼻梁法、紧张--放松交替法)关键:集中注意、放松、疲劳最基本的:言语诱导结束催眠的方法:告之结束催眠、倒计时催眠适应症:神经衰弱、各种神经症、神经性障碍、心理性疾病、心身疾病、胃病、月经不调、各种不良行为等。
(心血管疾病不适宜催眠)若催眠过程中途因刺激过强,被催眠者清醒后应再度导入。
催眠的步骤:(1)谈话,了解基本情况;(2)催眠感受性的测试;(3)催眠浅的暗示;(4)导入(5)加深(6)治疗(7)唤醒(8)解释与指导催眠与睡眠:呼吸变慢,处于催眠状态,催眠是生理作用呼吸更深,打鼾,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是精神作用认知领悟疗法一、理论1、病症的根源在于儿童期受到的精神创伤,这些精神创伤引起的恐惧在脑内留下痕迹,在成年期遇到挫折时,就会再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以致用儿童的态度去对待成人看来不值得恐惧的事物。
2、症状表现:带有幼稚性,具有不成熟的儿童式的心理表现二、治疗原理1、在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时间引导病人分析、讨论症状的性质,说明其幼稚性与成人的身份不相称的;2、工作重心在意识层次,向病人指出其症状是幼年行为的表现,是在用儿童的方式解决和处理成人遇到的问题,并要求病人对此达到领悟;3、解决两方面的具体问题:(1)一般性问题:实际年龄、生理年龄、智力年龄、情绪年龄中情绪年龄与其他几者发展不符,显得稍有滞后。
(2)解决病人的具体问题三、领悟的本质1、治疗的目的是要消除病人症状,而消除症状需要病人对治疗者的解释进行领悟。
2、病人的领悟是在治疗者引导下达到的,因此疗效的取得不在于解释幼年的精神创伤,而在于病人对治疗师的信任,这就是领悟的本质。
3、作业:(1)治疗之后的体会(2)暗中调查其他成年人是怎么对待自己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4、强调:一定要下定决心不做儿童心理的奴隶,这样症状才会有好转的可能性。
5、适应症:强迫症、恐怖症、某些类型的性变态四、治疗步骤:(1)直接面谈方式。
时间60—90分钟,疗程不固定,间隔时间不固定,每次会谈后都要求病人对治疗师解释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病情的体会提出问题;(2)初次会谈。
让病人和家属叙述创伤发展的历史,症状的具体躯体表现并进行精神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心理治疗,如时间允许,则简单向病人解释病态是儿童的心理表现;(3)以后的会谈。
可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会议起来的有关经验,但不要深挖过去;(4)引导病人冰河他们仪器分析病态的性质;(5)当病人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识和体会之后再进一步的解释疾病的根源在于过去,甚至在幼年期。
认知疗法1、20世纪60年代初由AT.贝克创立。
2、不同的形式:埃丽斯的理性情绪疗法;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拉扎鲁斯的多模式疗法3、适应症:重性抑郁症、广泛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物质滥用、进食障碍、配偶问题、住院抑郁患者4、理论假设:人的情感和行为受其对事情的认知的影响,这种情感取决于人们自身构筑的情景。
歪曲的或功能障碍的认知是影响患者情绪和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现实评价和矫正这种认知能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持久的改善。
5、基本目标:改变思维的偏差和歪曲,从而使个体的心理功能更有效。
6、基本原理:(1)以认知期间患者曾发展的系统形式和问题为基础;(2)要求有正确的治疗联盟;(3)重点在于合作和积极参与;(4)认知疗法是确定目标、关注问题;(5)首要的重点是现在;(6)具有教育意义,目的在于教会患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而且强调复发;(7)治疗有时间限制,绝大多数较为坦率的焦虑症患者和抑郁症患者需要4—14次治疗;(8)具有结构性;(9)认知疗法教会患者识别、评价自己功能不良的想法和信念,并对此作出反应;(10)用不同的技法改变思维、情绪和行为。
7、步骤:情景—-理解自动化想法---影响情绪行为---找两方面的证据(正反两面)---改变想法---情绪如何影响行为8、认知概念化(1)自动思维:个体思想中涌现的现实的词或想象,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并可能被认为是认知中最表浅的认知;一些自动思维:非此即彼、灾难化、贴标签、最大化\最小化、精神过滤、度人之心、以偏概全、个性化、“应该”或“必须”概述、消极管状视力(只看到事物的一面)(2)信念:核心信念是信念的最根本的环节,它们是整体的、牢固的和被全面概括的。
患者核心信念的种类:无能的核心概念、不可爱的核心概念(3)中间概念:处于核心信念和自动思维的之间,包括态度、规则和假设。
核心信念---中心信念---自动思维(情感、行为生理反应)9、认知会谈的基本要素(1)当前概要(包括心境评定和药物依赖检查)(2)连接前面的会谈(3)日程设置(4)家庭作业复习(5)布置新的家庭指定作业(6)本次会谈的概括(7)针对本次会谈进行反馈第一次会谈的目标:(1)建立信任和情感协调(2)使患者社会化并进入认知治疗(3)教育患者认知其障碍、认知行为模式和治疗过程(4)使患者的困难正常化并注入希望(5)诱发(必要时矫正)患者对治疗的希望(6)收集患者的困难级其他情况(7)应用这些资料建立一个目标清单第一次会谈的结构:(1)设置日程(2)惊醒心理检查,包括客观量表的评估(3)简单复习目前的问题,获得一个当前概要(4)确定问题,安排目标(5)教育患者了解认知模式(6)诱发患者对治疗的期望(7)教患者了解有关他的障碍(8)结束会谈概要和安排家庭作业(9)引出反馈第二次会谈的典型日程:(1)目前状态和心境(医疗状况)检查(2)与以前会谈的联系(3)日程设置(4)家庭作业复习(5)日程问题讨论,布置新的家庭作业及阶段总结6、最后概要和反馈认知疗法的主要特征:(1)时间限制:3—4个月 15—22次会谈(2)结构:每次会谈持续一小时(3)会谈流程:每次会谈制定主题,以充分利用会谈时间(4)问题取向:治疗师和病人界定目前问题和解决方向(5)不回溯成长历史,处理的问题是当前的,所以不回溯病人成长史(6)学习理论模式:不适用心理动力的假设架构去解释病人的行为,强调行为的原因是不适应学习的结果(7)科学的方法:采取实验的方法,治疗包括收集资料,形成假设,实验和评估结果(8)家庭作业:病人被派做资料收集,验证假设和认知技术的练习(9)协同合作:治疗师和病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10)苏格拉底式问话:询问一系列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在让病人能认知其内在想法,觉察不同的解决方案(11)主动指导:促发对问题的定义和解决(12)开放:治疗的历程绝不黑箱化,它是清楚且开放的行为主义治疗1、定义:行为主义\条件反射疗法,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们的异常或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行为的特征:(1)人们所说所讲(2)可观察、测量、记录(3)有一种或几种测量尺度(4)对环境产生影响(5)受自然规律的支配(6)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3、行为主义治疗强调:病人的症状即异常行为或生理功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
因此可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即通过学习来消除异常行为或生理功能,建立健康的行为来代替它们4、行为主义疗法的主要特点:(1)治疗目标:改变人的行为(2)理论基础:行为原理(3)更强调对当前的行为、环境及事件,而不过分追究过去具体而言有8个特点:(1)领域:个人行为(2)方法:针对个人的行为而采用的,并非对症状的类别,强调的是一系列不适应行为(3)对象:行为过度或行为不足(4)行为治疗程序的精确描述,行为矫正技术(5)通常由日常生活中的人来实施(6)行为治疗强调行为改变的测量(7)强调推广行为持续为原因(8)拒绝对行为潜在动力进行假设5、基本理论:操作性条件的治疗原则与教育有关,所注重的是反应所引起来的结果。
行为治疗的方程式:SRRC。
刺激(S)导致行为反应(R),当这一过程一再重复(R),反应的结果就会得到强化(C)。
6、基本原则:(1)进度适当:根据年龄、配合学习的能力,从易到难(2)奖罚适当:新行为是否得到维持,取决于该新行为在形成时有无得到适当的奖赏和惩罚(3)训练目标适当:治疗师通过对临床问题的观察、诊断。
选准核心问题作为靶症状,并围绕其建立新行为模式(4)激励并维持动机:利用患者的求助愿望,建立主动合作的工作关系7、常用技术行为评估: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定义目标行为,准确观察并客观精确地描述构成行为过度或行为不足的具体内容分类:直接评估简介评估步骤:(1)定义目标行为(不同的人看到同一行为后,并且都同意这一行为正在发生---观察者信度)(2)确定记录的细节部署(确定好观察者、观察时间和地点)(3)选择记录方法(连续记录、成果记录、时间间隔记录、时间样本记录)(4)选择记录的工具(纸和笔)常用技术之一:行为功能分析(以分析为基础靶行为)程序:界定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出现的前提(即问题行为出现的具体情景)---行为后果(即患者希望达到的)---寻找替代行为(必须是适宜的行为,能引发患者成就感和愉悦感)---动机变量---潜在强化物---以前的干预方法:(1)间接法:如访谈、问卷调查(2)直接观察法(3)实验法常用技术之二:放松训练(1)渐进性放松(2)自主放松(沉重感、温暖感、缓慢的呼吸等)常用技术之三: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主要是诱导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缓慢地暴露出引起焦虑和恐怖的情景,直面这种情景,从最弱的刺激层次做起,逐渐增加强度,最后达到消除焦虑和恐怖反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