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版】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_专题卷:板块3_专题9_文学类文本阅读(一)_含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
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
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
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山东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山东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
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
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
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
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
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
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
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
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
《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
《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
“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
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
”算是敲定此事。
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
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
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
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
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
【语文】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模拟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
“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
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
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第2节 散文阅读 二轮任务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散文阅读的答题中,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
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找不到切入点,句段作用分析不透。
2.散文语言:语言之妙赏析不透,语言特色界定不准。
3.散文特定信息归纳概括:概括不准,要点不全。
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意蕴解读不全,内蕴理解肤浅。
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上述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了解二者的区别,因此遇到散文阅读题我不会紧张“√”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2.我知道对散文思路结构的考查侧重于整体的谋篇布局,行文线索是考查的重点3.对于分析句段作用的题目,我会从它的内容特点、位置特点及表达特点三个角度去思考4.遇到概括主旨类的题目,我会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对比较含蓄的文章,我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进而提炼中心主旨5.对词语的赏析,我会分析用词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对句子的赏析,我会从语言、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及结构等切入,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6.我知道散文中的人物不像小说人物那样丰满、立体,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小说中是基本一致的7.我知道散文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它是作者抒情讲道理的主要载体8.我知道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除了赏析散文的语言本身的美之外,还可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9.我知道散文的意蕴不等同于散文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10.分析主旨意蕴,我会立足于文本,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作品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掌握解读钥匙。
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学生卷)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试题简析一、(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江山图(节选)孙甘露叶桃离开上海去了南京。
那时候陈千里还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父亲叶启年做的事情,自己却又加入进去。
后来他才知道,叶桃去的地方是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在叶启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机要室干事。
当时他反复问过自己:难道在上海,兆丰花园、夕阳、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对天鹅,这些都是他在做梦?难道他们手握着手、心怦怦跳时说的话,都只是分别前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
新闸路楼上的厢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妆台前,他们在说话,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
他完全沉浸在话题中,可说着说着,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门。
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别处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
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间小屋。
白天他给书局做翻译,等着叶桃下班。
有时她给他打电话(巷口烟纸店有一台公用电话),让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会支使他做一点事情,到哪家铺子买一包点心,或者去裁缝店取几件衣服。
只要叶启年不在南京,瞻园对叶桃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
那是个大园子,据说从前是座王府,门前有影壁,园里有假山。
机要室在园子最北面,过了假山就能看见那排平房。
他到了那里,让门房打个电话,叶桃就会出来接他,有时候也会让门房送他,到后来门房索性让他自己进去。
在记忆里,那几个月过得特别安宁,叶桃也特别快乐。
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们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开满梅花,山坡上像笼罩了粉色云雾。
他们心心相印,觉得整个世界退却到远处,眼前只剩下梅树、蓝天和那张脸庞。
他们满心喜悦,一起背诵着涅克拉索夫:“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旧在这里,叶桃置身其中的环境十分危险,瞻园里有许多阴鸷的壮汉、狼狗、枪支、不许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内的警示牌。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试卷类型;A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4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
“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pdf版)

2019年青岛市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2019.05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媒介融合时代,由于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遭遇困境。
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舆论特征,主流媒体需要肩负传媒、社会、国家发展的重任,因此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渠道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
在舆论事件出现后,主流媒体最直接、最有效的舆论引领方式便是“网络发声"。
因此,必须着力加强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自办媒介融合产品的建设。
一方面,在平日里,上述网络传播渠道需要尽可能积累订阅、关注、下载的用户,这样舆情一旦出现,便有更多民众能关注到该媒体的发声;另一方面,在事件发生时,这些主流媒体的网络渠道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使得自己所发之声被最大量的民众分享、传播,形成微博、朋友圈、微信群等的“刷屏”之势,以实现网络舆论正向引导。
从功能来说,必须加强主流媒体的舆情矫正方式建设。
当前主流媒体除了利用网络传播渠道,还需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介矫正舆情,聚焦于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的全面、拓展报道,矫正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零散化;二是对舆论事件进行深度评论,以诚心正意的正向观点,矫正网络舆论的负面导向;三是对舆论事件进行信息核买,务求客观、公正,矫正网络舆论散播的谣言和不公正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主流媒体将公正、客观、深刻的观点尽全力传播开来,同时又要避免制造主流媒体与网络舆论场的观点对立,避免出现可能供网络舆论批驳、消费的"槽点”。
山东烟台2019高三二轮练习综合检测试卷(三)--语文

山东烟台2019高三二轮练习综合检测试卷(三)--语文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下载./载.誉而归鲜.活/鲜.为人知测量./量.入为出B、盖冠./沐猴而冠.呼吁./长吁.短叹学识./博闻强识.C、缜.密/半嗔.半笑炮.烙/刨.根问底诏.书/昭.然假设揭D、沉疴./百舸.争流徜徉./庠.序之教蛮.横/瞒.天过海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蒙蔽威慑力班师回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B、候补谐奏曲秣马厉兵管中窥豹,略见一斑C、泻漏活性炭以逸待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骁勇挖墙脚美轮美奂明枪易躲,暗剑难防3、依次填入以下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广告一直是电视剧的捞金法宝,观众对此却一直颇有。
广电总局下文规定,2018年1月1日起电视剧中将严禁插播广告,这马上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拥护。
②事故井下那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
③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进展方式问题更加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进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A、质疑搜集突现B、置疑收集突现C、置疑搜集突显D、质疑收集突显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道德模范是妨碍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必将强力引领公众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B.出狱后的高晓松“拿自己说事”,义务参拍劝诫酒驾公益宣传片,但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C.在以“绿色科技和谐以后”为主题的广州国际车展上,记者发明,新能源汽车与寻常百姓的距离正在缩短,绿动以后,倚马可待....。
D.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的主人公地位,政治上关怀,使用上信任,业务上培训,生活上照顾,表达具体而微....的人文关怀。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科学家们研究发明,食用富含叶酸含量高的蔬菜、水果能延缓跟老化有关的经历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衰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卷(一)(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8分)风语胡炎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驻在密密匝匝的枝叶间。
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的,晃得人眼晕。
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儿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
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抽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
”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
这是他唯一的儿子。
儿子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儿子。
叔、伯、舅、姑……挨个儿借了个遍。
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地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
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一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
”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他便再也不是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
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庄稼,才是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是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酒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
”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上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
沉吟了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
他不由得心痛,日后,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儿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
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对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
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像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
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
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
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
脊梁骨一软,腰杆儿竟再也挺不起来了。
两个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萋萋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
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
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有删改) 1.小说中的“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题干中的“人生‘三部曲’”的提示,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把人物的活动分为三部分;其次概括每一部分人物所做的事情和人物的形象特点等,比如最开始时“他”是村里人眼中的“老实蛋子”,被村里人瞧不起;最后组织语言作答。
【答案】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被人称为“老实蛋子”。
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
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无期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1)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抽几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答此种题型,首先要指出描写手法,其次要分析表达效果。
如第(1)句中“抽”“捡”“点燃”属于动作描写,联系前文的“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可知,他思考事情的时间很长,联系后面的“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可知,他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
整个语句生动地写出了“他”下定决心要做非法生意的情状。
第(2)句中的“静得出奇”属于环境描写,点出了环境的特点,而联系前文的“给先人跪下”可知,此时的气氛是紧张的,联系下文可知,此时“他”的内心也是紧张的。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气氛和人物心理。
【答案】(1)动作描写。
(1分)表现了“他”思考的时间很长,生动地描写出“他”下定决心的情态。
(1分)(2)环境描写。
(1分)说明爹叫“他”到祖坟前询问情况时环境的安静,同时暗示了爹询问“他”之前气氛的紧张和“他”内心的紧张。
(1分)3.“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简要说明。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依据情节发展脉络,对文章内容一一梳理,看哪些地方暗示了“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可重点分析和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等。
按照情节发展阶段,从前到后,依次有以下地方:“他”吸着烟思考时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他”向父亲要钱时,不明说用钱做什么事;“他”做生意,必须有疤哥罩着;爹担心“他”做的不是正经的生意,在祖坟前问“他”时,“他”支支吾吾低着头,不敢看碑。
对这些内容加以整理概括,简要说明即可。
【答案】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
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事时,“他”只说是“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
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
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营生,“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说明确实不是正经生意。
(每点1分)4.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可从结构上分析其与上文和标题的联系,看其是否照应上文和标题,使结构严谨;可从主旨上分析最后一段是否卒章显志或深化主旨;可从人物形象上分析最后一段对丰富人物形象有怎样的补充;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
③深化了小说主旨。
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滑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
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做着无限的想象。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8分)【导学号:98142032】湖桥绝唱李培俊天成支书不该再唱这出戏的。
大年二十九上午,天成刚从南方收了一笔货款回来,到家后就觉得身体有些不适,心脏跳动忽快忽慢。
老伴儿铺好床,让他躺下,又在他背后垫上枕头。
天成就要睡着的时候,村里唱戏的锣鼓敲响了,天成一翻身就爬了起来,穿上鞋就往外走。
天成是远近有名的戏迷,不敢听见锣鼓响,不敢听见板胡、二胡吱扭,一听见人就没了魂儿。
土地承包那年,生产队分割财物,那些唱戏的行头分不下去,给谁谁不要。
天成就和队长商量,拿一头壮牛换回了唱戏的行头。
为此爹娘和他怄了半月闲气:“你就守着那中看不中吃的玩意儿过日子吧!让它们给你拉犁拉耙吧!”天成生来就是唱花脸的料,他演的秦琼秦叔宝十里八村都很有名气。
扮相好,唱腔好,做功也近乎专业水平。
可是近两年,天成已经风光不再。
村里人都觉得,现在的天成和过去的天成不一样了。
以前的天成,戏里戏外都是肯为乡亲们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
刚当支书没多久,就领人修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开山凿石,脚面被砸肿了也不离开施工现场。
接着,他又组织村民在东岗山平整出一个千亩果园,栽种苹果树、梨枣树、山楂树,分给各家经营管理。
嘟噜成串的果子,把大家的腰包撑得满满当当。
坏就坏在天成建了自家的果品加工厂。
那一年,水果不好卖,各家的水果都是卖一半扔一半。
大家就埋怨天成没把项目看准,坑了一村的老少爷们儿。
也就是这时候,天成建了自己的果品加工厂,把大家卖不掉的苹果、梨枣、山楂加工成果脯果醋,卖往天南地北,赚了一笔又一笔。
于是,人们便怀疑天成,领人修公路也好,建这个千亩果园也罢,其实是为他自家的果品加工厂铺垫,是为自家挣钱夯基础。
人们再见天成,便没有多少好气儿了,连面子上那点招呼也敷衍不出来。
村里唱戏,招呼也不给天成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天成却不请自到。
他去的时候正是半下午,冬天的阳光软绵绵的,天成的脸上便像镀了一层金子,黄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