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求职者仍然喜欢拥有一本纸质的书?
关于读书的生活随笔:我为什么偏爱纸质书

关于读书的生活随笔:我为什么偏爱纸质书编者按: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会选择使用电子书阅读。
但我还是偏爱纸质书,至于为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今天想写的并不是要分享或者推荐我所阅读的书,而是如题所示。
可以看到我所阅读的纸质书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为什么我更偏爱于纸质书呢?我想了一下,大概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吧。
也许是因为有了kindle,让现在的我更加钟情于纸质书。
有了对比,才有更深刻的体会。
眼睛看到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明白我想说什么。
确实,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是无法离开尤其是手机和电脑等设备,而长期处于大量非自然强光下,眼睛的负荷越来越大,然而又因为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如此循环更加重了眼睛的负担。
即便不选择阅读,还是需要眼睛工作的。
经过利弊权衡和个人喜好,我还是决定选择阅读,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阅读也不一定很费脑子。
大脑能否得到休息并不取决做什么事情,而取决是否连续做同一件事情。
在保护眼睛上,kindle 和纸质书分庭抗礼,因此纸质书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对于电脑和手机,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便利谈到便利性,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最便利的应该是手机,其次到kindle,然后是平板,最后才是纸质书。
如果要说移动上的便携,那手机和kindle是当之无愧的首选。
然而基于「眼睛」方面的优势,我只选择和kindle 来对比。
我认为的便利性,并不在便携上,而是在阅读过程的写写画画,以及折叠书角以作标记。
总不能一本书有很几个书签吧,那该多别扭。
kindle 也具备相应的功能,可是由于电子墨水屏的技术还不是非常先进,以致于翻页很慢,即便有书签和抄写本功能,使用起来也不怎么方便。
尤其是如果想快速翻页,跳跃式地翻页进行检视阅读,kindle 是完全满足不了我,因此使用时最好的方式就只能是一页一页地慢慢看。
在这个便利性上,纸质书完胜。
厚重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在厚重方面纸质书也是完胜,这个观点绝大部分人和我应该是保持一致的。
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生存发展途径分析

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生存发展途径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书籍的普及已经成为了时代的潮流。
许多人开始习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电子书阅读器来阅读图书,而传统的纸质图书似乎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纸质图书作为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任然存在,并且有着自己的发展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纸质图书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发展途径。
纸质图书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参考书等纸质图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
纸质图书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学生在使用纸质图书时可以更好地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能。
纸质图书在教育领域的需求是持续存在的,它可以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推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和辅导书籍,来保持在教育市场的地位。
纸质图书在一些特定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医学、法律、建筑等领域的专业书籍,其内容较为复杂且需要较高的可信度,纸质图书在这些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
纸质图书可以通过优化这些专业学术领域的出版内容,加强学术研究、提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来保持这些领域的市场份额,并且逐步拓展其他领域。
纸质图书在文化传承和传统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书籍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传播,但是纸质图书通过印刷、出版、分销等环节,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才能被发行到读者手中。
而且,纸质图书不受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即使在没有网络和电子设备的地方,人们依然可以通过纸质图书接触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纸质图书可以通过出版传统经典作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扶持地方文化创作等方式,来维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且在文化领域拥有自己的市场。
纸质图书可以通过创新来拓展市场。
在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可以通过增加创意元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群体。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结合纸质杂志和电子资源进行内容与学生学习的互动,使学生可以通过杂志扫描付费二维码,得到额外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互联网时代需要纸质书作文

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还要读纸质书?生活不是抽象任性的美好畅想,是具体而细微的实际行动,让自己慢下来,从容做事,优雅生活,这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
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还要读纸质书?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现在是一个电子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内容展示的方式上是非常丰富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真正用来读文字的时间相对是减少的。
如今,很多人慢慢都不读诸如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媒体了。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阅读还有意义?我这里说的阅读是广义上的阅读,不仅仅是读纸质书,也包括读网络上的文章,比如大家在微信公众号里阅读的内容。
1、获取知识的三个来源人立足于这个世界就要获取一定的知识,这样做事比较方便。
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指需要考试得分的内容,更包括你生活的阅历。
这些“知识”来源基本上有三个:第一,你个人的体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说有些人“人生阅历丰富”。
第二,阅读或学习获得的。
人如果什么东西都靠自己体会,获得知识就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
举个例子。
你教一个小学生数学里“0”的概念,他很快就知道了“0”就是没有,或正好是在所有数字里中间里的位置,不多不少。
但是,“0”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经历了大概几千年才研究出这个数字。
所以靠自己生活的经验,有时候想象出这样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常识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进入到社会,不知道这个社会的深浅,要靠自己的完全体验来获得知识,这个速度其实非常慢。
如果有人把这些经验写出来告诉你,你读完以后就知道哪里有坑,在实践中就把这些坑避免掉,这样就比自己去体会快很多。
毕竟人这一辈子,大概也就八九十岁(现在哪怕活的长一点),也就是3万天左右的时间(实际上不长)。
如果所有事都靠不断地试错去进步,速度就太慢了。
所以,广义上的阅读是获取知识,是帮助我们成功最便捷的一个方式。
第三,经过你自己思考产生的知识(你的输出)。
你可以将这些知识传播给他人。
总体来讲,阅读和学习占我们获得知识的比例最大,一头一尾,亲身体验和你自己输出是相对少的。
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生存发展途径分析

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生存发展途径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纸质图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子书的兴起和阅读软件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和阅读图书,极大地方便了阅读的方式。
纸质图书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市场需求,只是需要寻找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途径。
以下是对纸质图书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几点分析。
纸质图书可以依靠个性化定制来吸引读者。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和兴趣偏好。
纸质图书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通过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提供更符合读者口味的图书。
可以通过读者的阅读历史和兴趣标签,为其推荐相关的图书;或者提供个性化的装帧和封面设计,增加图书的收藏价值和个性化体验。
纸质图书可以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打造多媒体阅读体验。
纸质图书可以通过印刷技术的创新和多媒体内容的添加,提供更丰富和互动的阅读体验。
可以在图书中加入二维码或链接,读者通过扫描可以获得与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内容;或者引入增强现实技术,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摄像头扫描书中的图像,实现图书中的场景和角色的虚拟展示。
纸质图书也可以通过与线上销售渠道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纸质图书可以与电子书店、网络书店等线上渠道合作,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通过合作,纸质图书可以在线上进行推广和销售,同时电子书店也可以通过销售纸质图书来扩大市场份额。
线上渠道可以提供纸质书籍的预订、配送和售后服务,减少读者的购书成本和等待时间,增加购书的方便性。
纸质图书可以通过与实体书店的合作来提供独特的购书体验。
虽然纸质书店面临挑战,但其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并且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来提供更好的购书体验。
实体书店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提供线上线下互通的服务,顾客可以在线上预约和查询图书,然后在实体店铺进行试读和购买。
实体书店可以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签售活动等文化活动来吸引读者的光顾,增加书店的人气和销售额。
虽然纸质图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挑战,但通过个性化定制、多媒体阅读体验、与线上销售渠道的合作以及与实体书店的合作,纸质图书依然可以寻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途径。
我们为什么会留恋纸质书?

我们为什么会留恋纸质书?作者:暂无来源:《东方企业家》 2016年第5期问题背景:1. 有些人看完一本电子书后觉得很喜欢,于是特意买一本纸质版的收藏;2. 但有观点认为:所谓纸质书的感觉是因为习惯而产生的,就跟故乡一样,因为你习惯了,有回忆。
3. 还有观点认为:人类长期生活在三维实体空间之中,所以我们天生就对“实在”的东西有一定的偏好。
纸本书因为有厚度,翻页的动作和视线移动让提供的资讯比较好查找也比较好记住,有些书看很多次之后,需要什么一翻就翻到了。
而且书本的颜色材质字体排版当时光线等都会伴随内容进入记忆。
而用电子设备因为都在同个荧幕,翻页可能是点一下之类,也不像纸本会用手去触摸,荧幕又发光让你集中全部注意力在画面上,体验再好,每本书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很快就会忽略了,感觉像是一种资讯直接灌到脑子里的。
另外,纸质书还有很多东西是电子书实现不了的:比如一张《国家地理》的跨页彩图,像素、色彩深度都是一般家用显示器比不了的。
然后,纸质书不容易被其他东西干扰。
比如我想专心看paper的时候,肯定是要打出来慢慢看的。
在电脑上一会儿QQ、一会儿微博,根本看不下去。
当然,纸质书还有一点是绝对无法取代的:它是装逼利器。
小麦在世界各地都广泛种植,可为什么古代的中国没有出现面包呢?小麦从西亚途径中亚传入中国核心地区大约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而且这个传播大概是接力棒式、有选择性的缓慢过程,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附着于小麦上的相关种植、烹饪技术和文化都一股脑地传进来。
大约在距今1万余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本地的粮食作物,北方是粟和黍,南方是稻,烹饪方式都是蒸煮,这是一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以即使有新的驯化物种,人们首先想的是用已知的粒食方式来加工和处理,做出来的是麦子的粥和饭,食用价值不高。
再加上小麦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直到出现适宜的品种才有大量应用的价值。
过渡到粉食,又需要石磨、石碾,后者大概是东周才出现的,前者也没有早于魏晋以前的证据。
纸质书比电子书更受欢迎的5个原因

全球视角 ■ Global View造 信息72No.4 2020纸质书比电子书更受欢迎的5个原因电子书阅读器首次于1998年推出,当时看似是纸质书时代结束的开始。
然而时至今日,纸质书籍却和以往一样仍受欢迎。
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称,电子书销售并没有降低纸质书籍的受欢迎程度。
目前,电子书仅占图书销售额的20%~30%,2019年1月的电子书销售额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9%。
与此同时,纸质书籍仍然很受人们欢迎。
以下是人们仍然选择纸质书籍而非电子书的5个原因。
☆ 更好的感官体验。
阅读时纸张的感受很重要,从拿到书闻到纸张的味道、听到翻书的声音,都让人有一种真实感。
看一下已经读过了多少页和还剩多少页未读完,这也是阅读心理体验的一部分。
☆ 对儿童更有益处。
研究表明,婴儿和儿童用纸质书籍学习更好。
孩子与实物接触得越多,学习就越好。
与阅读纸质书籍相比,家长和孩子在使用电子书阅读器时的交谈和互动也较少。
☆ 有益健康。
哈佛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睡前阅读电子书会妨碍睡眠质量,降低第二天早上的警觉性,并对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相比之下,阅读纸质书籍好处更多,包括提高语言技能、增强智力发展和提高记忆力等。
☆ 更好地传达信息。
《卫报》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阅读同一篇短篇小说时,使用纸质版图书的读者比使用电子书阅读器的读者记住的内容可能更多。
研究称,使用电子书阅读器的触觉体验并没有同样的好处。
☆ 价格优势。
电子阅读器的价格可能超过100美元,对于那些能以不到15美元价格买到更便宜的平装小说的人,特别是在图书馆可以免费借书的人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花销。
(龚 琛)全球大趋势正在推动纸浆和纸张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可持续性的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要求使用环境友好的、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来替代石油产品。
凭借强大的浆纸业务,Domtar 公司已准备好应对塑料替代、食品包装和电子商务这三大全球发展趋势。
Domtar 公司表示,已经在这些领域生产相关产品,他们预测未来在上述三大领域的机会会更多,并将会刺激制浆造纸行业增长。
纸质书总结

纸质书总结引言纸质书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媒介,虽然在数字时代受到了电子书的冲击,但仍然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本文将对纸质书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的地位和前景。
优点纸质书相较于电子书来说,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通过翻动纸质书的一页一页来阅读,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纸张的质感和书本的香味可以增加阅读的愉悦感,帮助读者更好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2. 减少眼睛疲劳与电子书屏幕发出的蓝光相比,纸质书的阅读对眼睛的刺激较小,不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这对于长时间阅读的人来说,特别是学生和专业读者,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3. 容易标记和翻找在纸质书上,我们可以通过用笔在书上做标记、批注等方式来进行阅读的归纳整理。
同时,使用书签可以方便地找到特定的内容。
这种书本自由度的使用方式是电子书所无法比拟的。
4. 放松身心与手持电子设备阅读相比,拿着一本纸质书更有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
纸质书可以让人远离电子设备的辐射和干扰,享受专注于阅读的宁静时光。
缺点纸质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1. 体积和重量相比电子书,纸质书体积庞大且比较重,不便于携带。
如果需要外出或者旅行时带上纸质书,会增加行李的负担。
2. 保存和保护纸质书需要注意保存和保护,避免受潮、受虫蛀等损坏。
而一旦损坏,无法进行修复,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
3. 有限的内容更新纸质书在出版后的内容有限,一旦出版后发现错误或需要补充更新,需要再次发行新的版本。
而电子书可以通过在线更新实现内容的即时更新。
数字时代的出路在数字时代,纸质书面临着电子书的竞争。
然而,纸质书并没有被淘汰,反而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以下是几个纸质书的发展势头:1. 艺术性和收藏性图书的增长随着数字化媒体的流行,人们对于那些具有艺术性或收藏价值的纸质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这些特殊的图书通常印刷精美,采用高质量的纸张和印刷工艺,使得它们成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追求的对象。
你为什么还在读纸质书

你为什么还在读纸质书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18期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是这个书已经不仅仅是曾经的那个书了。
传统纸质书,随着网络的临幸,又多了一重身份——电子书。
与它的老大哥相比,新生儿电子书着实具有巨大的优势。
比如,价格更便宜、携带更方便、保存更久远……正如不少人担忧的那样,除了怀旧的需要,纸质书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被电子书淘汰了。
尽管如此,为什么还有人愿意读纸质书呢?选择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一个iPad(平板电脑)就可以装下数百数千的电子书,而这些书如果是纸质的,恐怕得装满几个书架。
于是乎,出差是带一个iPad好呢?还是带一本纸质书呢?一般来讲,恐怕带个iPad更好,因为这样选择更多。
这本书不好看可以看另外一本,如果书都不好看,还可以看个娱乐视频或者电影。
看起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呢?可能在出差的火车上,我们打开了十本书,每一本都看了一点,但没有一本真正看进去,最后,实在不知道看什么书,干脆看了一部电影,旅途结束。
人因为有了选择,更加有了安全感。
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选择太多,也会耗费我们有限的自我控制力,如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面临很多选择,就更难在这件事情上集中注意。
而读书,恰恰是一件特别需要静下心来的事情。
一本书,就是全部的世界,一段话,就是所有的心思。
触摸,是人最原始的感觉人有很多种最基本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
互联网似乎让我们对另一种更基本的感觉——触觉有了一些陌生感。
网络,在不断丰富我们的视觉和听觉。
各种综艺节目、视频游戏、电视电影在不断追求视觉和音效的精进,一系列报刊、杂志、书籍也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文字版,相继推出各种有声版。
于是,触摸被渐渐剥夺了。
在母亲子宫的时候,触觉是最原始最首先得到发展的感觉之一。
在出生时,有的婴儿甚至还不能睁开眼睛时,触觉是他/她最敏锐的感觉,是他们最早的社交方式。
随着个体的成长,触摸也是判断人与人之间是否亲密的核心标志。
一般来讲,物理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为什么求职者仍然喜欢拥有一本纸质的书?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2011年版
2010年5月26日
当明年这本书再版时将标志着他出版发行在市面上以来的第40个年头。
(此处省略大段介绍40年前1972年缘何编写这本书,并在出版的这段时间得到了哪些朋友的支持。
当时为了帮助身边周围的朋友找到工作分享一些经验,而当时市面上这个领域的书只有10多本)回顾这40年,显然发生了很多事。
世界,经济,求职市场和出版行业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如果你还没有听说,书籍的形式——至少是这种印刷在纸上的书——正在经历巨大的挑战。
即便现在平均一年当中的每一天都有3000本书持续问世,专家估计其中通过数码,电子途径出版的书比通过传统印刷在纸上的书3倍还多。
所以,你常常会在活跃的媒体上读到类似世界末日的文章,例如“众所周知,书的历史到头了”。
但其实,还没有呢。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出版业的世界政治改变,并且越来越多的纸质书和电子书正同步出现在市场上。
亚马逊,Kindle,苹果公司的iPad,Noble公司的Nook,谷歌的Android,以及索尼的PRS-700都在加速这样的改变。
依本人愚见,书的形式的改变并不应该让我们改到泣淚。
书籍在形式上发生改变其实一直都在发生。
在历史上,直到东汉蔡伦发明了现代意义的纸张之前,书籍曾经被记录在石壁、甲骨、泥版、树皮、蜡板、羊皮纸、丝绸、莎草纸(古埃及人使用)、竹简等材料之上。
这些零散的材料被编造成册,以卷轴的形式装订。
后来阿拉伯人也发明了纸,并在1455年开始印刷书,而不久之后正式的出版发行行业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在我们中国,活字印刷早在1040年就被毕昇发明了出来。
让我们快进到现代世界。
据统计,1970年时的以职业规划、人生目标的计划、如何找到理想工作、转行跳槽就业指导这类型的发表的书屈指可数,只有10多本。
而到今天,出版商们已经把这类型的书炒到了上千本。
在如此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网络上也能找寻到很多关于求职培训等方向的资料。
但即便如此,为什么求职者们还执着于在漫长的找工作过程中把一本印刷出来在纸上的书捧在手中呢?为什么高效的互联网并不能有效的解决他们的疑问和困惑呢?不知道这些问题是否在你心里引起了各种猜想。
当这些问题刚刚浮现在我脑海里时,我其实也感到很不解,而且毫无思路。
但当我有时间细细品味,以下这五点慢慢地在心里展开来。
一、我认为多数求职者想要一本印刷出来的书,是因为我们的触觉想要我们接触到真实
的物体。
一本印刷出来的书可以被触摸,操纵,被随身携带,让你感觉到真实的拥
有它。
这在我们的大脑里也是一种正面美好的感觉。
而手指触摸到纸张所带来的感
觉通常也是正面和美好的。
一位人力资源专员曾经告诉我,当公司人员处理邮寄过
来的求职简历时,对求职者第一印象好坏的评价,居然是触摸到求职者简历的手指
告诉他们的。
这种第一印象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手指对简历打印纸张的好恶感。
二、我猜想一些求职者对纸质印刷书的爱好,是源于他们对三维的追求。
一本电子书或
是打印机打印出来网站上下载的求职资料只有二维,长度和宽度。
而书籍还有第三
个维度,那就是深度。
三、我猜想一些求职者对纸质印刷书的喜爱是因为他们喜欢把他们所有的关于同一类
型的信息归纳总结到同一个地方。
在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就好比是在山顶上捕捉来自四面八方的风一样,从地球的四个角落吹来。
而一本书却不一样,尽管它也可以收录了许多层面的信息,但它可以始终如一的呈现在你面前,把所有信息集结在一起。
四、我猜想一些求职者对纸质印刷书的偏好是因为书籍在求职者们生命中所起到的作
用,经常是他们内心里为某些人所保留的。
就像你有时会把书和人做对比,而不会把互联网比喻成人。
我身边常常会遇到人说“那本书触动了我的灵魂”或“那本书使我的命运发生了转变”,这些句子里把书换成人也是能说得通的。
五、我猜想一些求职者对纸质印刷书的爱好是因为书籍能留存记忆。
你读书,用书,然
后把它存放在书架上。
当过些年之后你从它旁边走过不经意间眼角扫过它时,你会因为它曾带给你的美好的回忆而微笑。
那本书里存留着历史,不是关于那本书本身,而是关于读书的你。
它承载了你的生命,尤其是你在书里勾勾画画,做满笔记时。
也许这本书在你生命的某一个时段对你产生了巨大的帮助,当时过境迁之后,你仍然珍藏着这本书,是因为你珍藏着那段对你来讲珍贵的历史。
我从来没有告诉我的朋友们一定要买书来读,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感觉最方便的渠道来获取信息。
但如果观察家们仍然对为什么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求职者们仍然喜欢购买纸质印刷的书感到疑惑时,或许上面提到的五点会对他们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