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I 卷1~6题,第II 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I 卷7~14题,第II 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I卷答案及解析(word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答案】CCCDCB7.【答案】(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8.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

韦诗的“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轴轳千里旌旗蔽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答案】A、C(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答案】①以鞋为纽带可以传递主人公守明的深情与期盼,有利于开展故事情节。

②鞋就是主人公玉明感情的载体,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

以“鞋”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

③鞋是主人公守明心中爱情的替代品,是她爱的见证物。

以“鞋”为中心有利于表达人物情感。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她内心淳朴,有着热烈的爱情。

【恒心】安徽省淮南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恒心】安徽省淮南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1.C,原文第一段“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素养”“一定的”不是“强”和“高”。

A,第一段中有“所谓法律人,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

”B第一段中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人具有特殊作用。

”“特殊”意为不同一般。

D,最后一段,强调“法律人不能受大众思维的影响”。

2.D,通过对原文最后一段阅读,得出“思考结果要有确定性”,即文中所说对于案件的思考要“一刀切”,结果不能“和稀泥”,而非“正确性”。

3.B,这句话体现了程序的刚性,符合原文相关表述。

A“总是”和原文“往往”比较,过于绝对。

C,强加因果,法律人说法律术语和内在用法律术语推理和思考,这是表里关系,非因果逻辑。

D,法律人拒绝“法本原情”说法错误。

4.D复:免除(赋税徭役)。

5.C介词,和、跟。

A项,副词,就/副词,竟然。

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项,代词,……的人/助词,用在判断句、叙述句的主语后,表示语气的停顿。

6.C“皇帝听从了罗通的意见”与原文不符,皇帝对罗通和于谦两方面调解,并未全听。

7.(1)敌人将要逃跑时割让清化的文书却到了,罗通说:“我们这些人杀敌太多,出城投降必定没有活命的道理,与其受绑,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战死。

”(“檄”“全”“与”“曷若”各1分,通顺1分)(2)边境各地上报的军情,大都是由于守边将领畏惧征发调动,作假来迷惑朝廷的,遇到几十个敌人就称自己杀退了数千人。

(“率”“以”“惑”“辄”各1分,通顺1分)8.秋天晴空飘下的梧桐叶,(1分)明月高悬的夜晚耳畔传来的千家砧杵声,(1分)万里关山的距离(1分)寒夜一盏孤灯,孤雁哀鸣(1分)都增强了诗人要归乡的念头。

9.①烘托渲染,三更时分,诗人梦中醒来,眼前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耳畔听到数声离群孤雁的悲鸣,渲染出清冷寂静的氛围,表达诗人离乡在外内心的孤单、凄苦。

②动静结合,眼前寒灯,耳畔孤雁数声悲鸣,一静一动,两相映照,表达诗人孤苦的心境。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含答案祥解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含答案祥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 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2014年安徽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安徽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 卷第1页至6页,第II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
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
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
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
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
..
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2014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2014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2014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绝密★ 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拒绝技术,在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求'——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

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

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

2014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14安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卷)语文(二)第I卷(阅读题,共66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座位号与本人、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整合节事与社会沟通、长时段持续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形势下,特别是在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的竞合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节不仅是城市满足自身文化生活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且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其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条件和机遇。

资源整合的实质是需求交换。

特色化开发和国际化传播由此成为城市化的基本任务,艺术节沟通的依据和追求。

当前艺术节发展所面临的难题,集中表现为同质化倾向。

艺术节发展要走出同质化困境,须解决剧目趋同、明星赶场、观众冷漠,以及节事与观众、与媒体沟通等问题,还要协助城市克服面目雷同、物质主义、忽视人文价值等倾向。

艺术节不只是精英狂欢、公众服务,而且是城市发展的机会。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试题及答案

18.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 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 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 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 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600 份。③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 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④报 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 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 0.38本。⑤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 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 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 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 明显减少。
可以选不同角度切入…….
• • • • 1.角度不同,立场不同 2.求同存异,团队合作 3.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事/地制宜(从演员角度) 4.有大局观,从整体着眼(从编剧角度)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 阮郎归 西湖春暮 • [南宋]马子严 •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 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 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 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本诗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 析.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 (试题及详解)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解析】B 、yǐ,chán,zhì ;A、bèi,shè/ shí ,dān;C、lí n/ lí ng,zā/ zhā;jì ;D、fěi,tuò,ráo /ná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考试日期:2014年4月19日上午)Woed版转换及整理:淮南六中程道流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法律人,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

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素养。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人具有特殊作用。

同时,法治对法律人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特别是对法律人思维有与一般民众不同的要求。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案件,一般人往往习惯于从事实和结果上来进行判断、从实体上来考虑,而职业法律人考虑问题则强调程序优先。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争议。

“石头剪刀布”就是程序,按照程序进行就会达到意见一致的结果。

依照事实提出的主张虽然可能有合理成分,但是程序已经决出了,有道理也会无效,这就是程序的刚性。

程序是纠纷各方唯一获得意见一致的地方。

法律人需要从尊重程序的角度思考问题。

法律职业作为一项专业活动,有一些专门的“法言法语”。

法官或者律师在谈论某个案件的时候,通常会说权利、义务、责任、违法、自首、犯罪终止等等术语,说明他们是用专业法律术语进行推理和思考的。

权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法律人注重考虑权利关系的平衡。

法律人经常面临在“情”和“法”两个要素之间进行抉择。

法治要求法律人在法律范围内对“情”做权衡。

“情”字很复杂,大体来说,中国人讲的“情”有四种。

一是情理,二是情感,三是情节,第四个“情”很有中国特色,叫做“情面”,其实是一种社会关系。

中国古话有涉及法与情的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即“法本原情”和“法不容情”。

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四个“情”在法律上地位不同,情理和情节是法定的,所以叫“法本原情”;而情感和情面是非法定的,所以叫“法不容情”。

法律人要以职业化的方法来处理,才能符合法治的要求。

这就要求遵循规则中的逻辑,尤其是证据规则。

法律职业伦理要求法律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清清楚楚地给出一个结论,不能模棱两可。

对于案件的思考往往是“一刀切”的,即要求说出“黑”或是“白”、“曲”或是“直”、“是”或是“非”,给出最后的明确说法。

法律人不能受大众思维的影响,对案件“和稀泥”。

特别是法官必须把判决书写得说理清楚、逻辑通畅,在判决书中对所依据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给予充分的说明。

(节选自2014年2月28日《人民日报》,作者孙笑侠)1.依据原文,下列对“法律人”概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他们都受过法律专业训练,专门从事法律工作。

B.他们在法治社会中具有不同一般的作用。

C.他们法律职业技能强,职业伦理素养高。

D.他们的思维不能受一般民众思维的影响。

2.依据原文,下列对“法律人”思维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法律人要坚持尊重程序。

B.法律人要用法律术语来思考。

C.法律人要重视规则中的逻辑。

D.法律人要保证思考结果的正确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会上一般人总是习惯于从事实和结果上判断案件。

B.人们依照事实提出的合理主张也会因程序已经决出而无效。

C.法律人谈案件通常说术语,所以他们推理和思考也用专业法律术语。

D.法律人要以职业化的方法来处理情和法的关系,拒绝“法本原情”。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

永乐十年进士。

授御史,巡按四川。

都指挥郭赟与清军御史汪琳中交通为好利,通劾奏,逮治之。

三殿灾,偕同官何忠等极陈时政阙失。

忤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反,王通战败,擅传檄割清化、迤南畀贼。

贼方围清化,通与指挥打忠坚守,乘间破贼,杀伤甚众。

贼将遁而檄至,通曰:“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

”乃与忠益固守。

贼久攻不下,令降将蔡福说降,通登陴大骂。

贼知城不可拔,引去。

及还京,宣宗大奖劳之。

景帝监国,以于谦、陈循荐,起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

俄进郎中。

帝即位,进右副都御史。

也先犯京师,别部攻居庸甚急。

天大寒,通汲水灌城,水坚不得近。

七日遁走,追击破之。

景泰元年召还。

时杨洪督京营,命通参军务兼理院事。

言:“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

向者德胜等门外不知斩馘几何,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

辇下且然,何况塞外。

且韩信起自行伍,穰苴拔于寒微,宜博搜将士中如信、苴者,与议军事。

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

”意盖诋谦与石亨辈。

谦疏辨,言:“概责边报不实,果有警,不奏必致误事。

德胜门外官军升级,惟武清侯石亨功次册当先者万九千八百余人,及阵亡三千余人而已,安所得六万之多?通以为滥,宜将臣及亨等升爵削夺。

有如韩信、穰苴者,乞即命指荐,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

”疏下廷议。

廷臣共言谦及石亨、杨洪实堪其任;又谓通志在灭贼,无他。

帝两解之。

寻敕谦录功,不得如从前冒滥,盖因通言而发也。

给事中覃浩等言通本以知兵用,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职。

塞上军民多为寇所掠。

通请榜诸边能自归者,军免戍守三年,民复徭役终身。

又请悬封爵重赏,募能擒斩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者。

已,又言:“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如知山川形势者可使导军,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能风角鸟占者可使备变。

今军中未见其人,乞敕廷臣各举所知,命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同臣考验。

”诏皆行之。

天顺三年致仕。

成化六年卒。

赐祭葬如例。

(节选自《明史·罗通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忤.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杵:抵触,不顺从B.贼知城不可拔.拔:攻取C.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俾:使D.民复.徭役终身复:恢复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乃.与忠益固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泉涓涓而.始流C.未足与.议也微斯人,吾谁与.归D.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廉颇者.,赵之良将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罗通是吉水人,永乐十年中进士。

担任御史职务时,罗通发现都指挥使郭赞和清军御史汪琳中互相勾结就上奏弹劾,朝廷逮捕并治了郭赞的罪。

B.宣德元年,罗通与指挥打忠在王通战败割让土地给黎利的情况下,坚守清化城,打败了叛军的进攻。

回到京城后罗通受到宣宗皇帝的奖赏和犒劳。

C.罗通在景泰元年参知军务并兼理都察院时,曾经上疏要求严肃军纪,杜绝冒领军功,同时建议从军中选拔优秀人才。

皇帝听从了罗通的建议。

D.罗通曾经请求皇帝用高官厚禄招募能够擒杀也先、伯颜帖木儿和喜宁的人。

不久,罗通又进言希望能选拔那些具备引导、侦查和预警等才能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贼将遁而檄至,通日:“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

”(5分)(2)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

(5分)阅渎下面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赵善庆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

8.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4分)9.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然秦以区区之地,①,②,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官;③,④,⑤,何也?⑥____。

(贾谊《过秦论》)乙:①谁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②,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③,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④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官赋》)⑥,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

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

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

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

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

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

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

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

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